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陆边缘弧岩浆成因与大陆地壳形成
被引量:
13
1
作者
朱弟成
王青
+4 位作者
赵志丹
牛耀龄
侯增谦
潘桂棠
莫宣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7,共11页
大陆地壳如何形成是国际学术界长期关注并正在持续攻关的一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活动陆缘弧的岩浆成因和密度分选过程是理解大陆地壳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关键。北美白垩纪Cordilleran大陆边缘弧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与底侵幔源岩浆有关的...
大陆地壳如何形成是国际学术界长期关注并正在持续攻关的一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活动陆缘弧的岩浆成因和密度分选过程是理解大陆地壳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关键。北美白垩纪Cordilleran大陆边缘弧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与底侵幔源岩浆有关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或幔源初始玄武质岩浆的两阶段成分分异过程,以花岗质成分为主的北美内华达地区垂向地壳成分剖面结构可能与榴辉岩相残留体或堆晶岩的拆沉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并不清楚亚洲大陆南部以约200 Ma和约90 Ma两个时间断面为代表的中生代冈底斯弧,为何出现大量角闪石岩并具有玄武安山质的平均成分。探究中生代冈底斯弧的岩浆成因、地壳垂向成分结构和地壳形成机制可能有助于或多或少地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成
中生代冈底斯弧
白垩纪Cordilleran
弧
青藏高原南部
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陆边缘弧岩浆成因与大陆地壳形成
被引量:
13
1
作者
朱弟成
王青
赵志丹
牛耀龄
侯增谦
潘桂棠
莫宣学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研究中心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7552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304)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B18048)
文摘
大陆地壳如何形成是国际学术界长期关注并正在持续攻关的一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活动陆缘弧的岩浆成因和密度分选过程是理解大陆地壳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关键。北美白垩纪Cordilleran大陆边缘弧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与底侵幔源岩浆有关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或幔源初始玄武质岩浆的两阶段成分分异过程,以花岗质成分为主的北美内华达地区垂向地壳成分剖面结构可能与榴辉岩相残留体或堆晶岩的拆沉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并不清楚亚洲大陆南部以约200 Ma和约90 Ma两个时间断面为代表的中生代冈底斯弧,为何出现大量角闪石岩并具有玄武安山质的平均成分。探究中生代冈底斯弧的岩浆成因、地壳垂向成分结构和地壳形成机制可能有助于或多或少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地壳形成
中生代冈底斯弧
白垩纪Cordilleran
弧
青藏高原南部
北美
Keywords
crustal formation
Mesozoic Gangdese arc
Cretaceous Cordilleran arc
southern Tibet
North America
分类号
P542.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陆边缘弧岩浆成因与大陆地壳形成
朱弟成
王青
赵志丹
牛耀龄
侯增谦
潘桂棠
莫宣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