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克克阿木中渐新世早期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伴月 王培玉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4-71,共8页
本文简要报道了在内蒙古阿左旗克克阿木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计4目10科11属12种.动物群的时代可能为中渐新世早期.
关键词 哺乳动物 中渐新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的圆柱齿鼠科啮齿类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43,81-82,共11页
本文记述了发现在乌兰塔塔尔地区的中渐新世圆柱齿鼠科化石。根据牙齿特征,将乌兰塔塔尔动物群中原先的阿尔丁鼠(Ardynomys)和圆柱鼠(Cyclomylus)分别放到异鼠(Anomoemys)和察干鼠(Tsaganomys)属中,将原“小圆柱鼠”(Cyclomylus minutus... 本文记述了发现在乌兰塔塔尔地区的中渐新世圆柱齿鼠科化石。根据牙齿特征,将乌兰塔塔尔动物群中原先的阿尔丁鼠(Ardynomys)和圆柱鼠(Cyclomylus)分别放到异鼠(Anomoemys)和察干鼠(Tsaganomys)属中,将原“小圆柱鼠”(Cyclomylus minutus Kowalski,1974)改订为小察干鼠(Tsaganomys minutus)。在记述洛异鼠(Anomoernys lohiculus)、阿尔泰察干鼠(Tsaganomys altaicus)和小察干鼠的同时,讨论了它们的种内变异。此外还对察干鼠和圆柱鼠的齿冠和齿根关系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中渐新世 圆柱齿鼠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的林跳鼠科化石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9-286,286+333-336,共38页
本文记述的乌兰塔塔尔地区林跳鼠科化石计有中亚副蹶鼠(Parasminthus asiae-entralis)、党河副蹶鼠(P. tangingoli)、小副蹶鼠(P. parvulus)、邱氏戈壁蹶鼠(Gobiosminthus qiui gen. et sp. nov.)、?戈壁蹶鼠未定种(Gobiosminthus sp.)... 本文记述的乌兰塔塔尔地区林跳鼠科化石计有中亚副蹶鼠(Parasminthus asiae-entralis)、党河副蹶鼠(P. tangingoli)、小副蹶鼠(P. parvulus)、邱氏戈壁蹶鼠(Gobiosminthus qiui gen. et sp. nov.)、?戈壁蹶鼠未定种(Gobiosminthus sp.)和童氏沙漠蹶鼠(Shamosminthus tongi gen. et sp. nov.)3属6种.对副蹶鼠属各种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我国早第三纪林跳鼠类的系统关系以及早期林跳鼠与仓鼠间的一些形态差别做了概要的阐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中渐新世 啮齿目 林跳鼠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几种肉食动物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4-303,335-336,共10页
这篇短文记述了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的两种肉齿类和四种食肉类化石,其中有两种在我国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中渐新世 肉齿目 食肉目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的林跳...
5
作者 黄学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49-286,共38页
关键词 内蒙古 中渐新世 啮齿目 林跳鼠科
全文增补中
伦坡拉盆地西部丁青湖组新发现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孙伟 李金锋 刘君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4-2366,共13页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和上部新发现两套凝灰岩夹层,对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5±0.24Ma(MSWD=1.07,n=24)和22.64±0.33Ma(MSWD=0.45,n=17),时代分别为晚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根据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和前人研究成果,将鄂加卒剖面的细碎屑岩地层重新厘定为丁青湖组,并将丁青湖组的沉积时代定为渐新世-中中新世。根据丁青湖组地层厚度及沉积速率估算,该组沉积持续时间在21~23Ma之间,其顶部地层的年龄在11~13Ma左右。由此可见,伦坡拉盆地接受连续沉积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这比过去普遍认识的晚始新世-渐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时间更晚。前人在该地区发现的近无角犀化石、攀鲈鱼化石、棕榈科叶片化石以及孢粉化石等研究结果共同证实,青藏高原中部渐新世晚期的古海拔高度低于~2500~3000 m。因此,该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征很可能是受到了印度洋气流穿透的影响,而且该影响可能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从而造就了该时期青藏高原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坡拉盆地 丁青湖组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