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稠油油藏注超临界CO_(2)吞吐开发室内实验研究
1
作者 四郎洛加 周翔 +5 位作者 孙新革 赵玉龙 张烈辉 吴洋 普宏槟 蒋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1,640,共8页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在中国油藏开发中占比超20%,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CO_(2)开发技术是被证实了的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益开发措施。研究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面临储层强水敏、规模注水... 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在中国油藏开发中占比超20%,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注CO_(2)开发技术是被证实了的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益开发措施。研究区块中深层稠油油藏面临储层强水敏、规模注水开发难度大的难题,亟须转变现有注水开发模式。针对研究区块注CO_(2)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吞吐开发参数尚待优化、缺少实验研究成果支撑的问题,以新疆油田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CO_(2)在原油中的扩散、稠油超临界CO_(2)萃取和高温高压长岩心吞吐实验研究,探究稠油油藏注CO_(2)作用机理以及高效CO_(2)吞吐开发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CO_(2)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与注气温度、压力呈正相关关系且压力对于扩散系数的影响大于温度;(2)随萃取次数的增加,中—轻质组分C_(6)—C_(12)质量分数大幅降低,中—重质组分C14+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尤其在前三轮萃取尤为显著;(3)针对稠油油藏,衰竭方式开发采收率仅有7.01%,CO_(2)吞吐开发方式是有效的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式,使累计采收率达到36.94%,换油率达到0.59 t/t(每注入1 t CO_(2)获得的产油量);(4)通过吞吐实验研究,优选焖井时间为1.0~2.0 h,优选压降速度为50 kPa/min。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中深层稠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指导北10井区现场注CO_(2)开发注采参数设计,为后续CO_(2)吞吐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同类型油藏注CO_(2)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油藏 CO_(2)吞吐 扩散 萃取 注采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兆臣 卢迎波 +5 位作者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增能改造、扩散降黏、膨胀补能、释压成泡沫油流等特性,井底流压提高了2~4MPa,CO_(2)扩散至油藏的1/3,原油黏度降至500mPa·s以下,泡沫油流明显;②研究区最优压裂段间距为60m、裂缝半长为90m、裂缝导流能力为10t/m,CO_(2)最佳注入强度为1.5m3/m,注入速度为1.8m3/min,油井焖井时间为30d,油藏采收率提高了2%~3%;③通过与常规压裂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可使产油量提高5.2t/d,预测CO_(2)换油率达2.45,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水平井 二氧化碳蓄能压裂 低碳采油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CO_(2)非混相驱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海鹏 张新奇 +3 位作者 刘蕊 夏近杰 王倩 董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手段优化生产参数得到最优方案并预测出生产指标。结果表明:地层稠油注入CO_(2)后原油体积膨胀和黏度降低的能力大幅增强,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井区稠油CO_(2)驱替方式为非混相驱,驱替过程中CO_(2)先以溶解和扩散作用为主,待建立驱替通道后才开始产出原油,采收率为29.60%;试验区非混相驱初期见效慢,为加快受效提出“油井吞吐”措施,数值模拟预测非混相驱配合3轮油井吞吐生产,最终采收率可达21.0%,解决了研究区油藏难动用的难题。研究成果对中深层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动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强水敏 CO_(2)非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北10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3
4
作者 户昶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59,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中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对辽河油田30余年蒸汽驱进行全面回顾,系统总结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应用成效。研究认为: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历经探索、攻关试验、I类油藏规模实施、... 为进一步提高中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对辽河油田30余年蒸汽驱进行全面回顾,系统总结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与应用成效。研究认为:辽河油田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历经探索、攻关试验、I类油藏规模实施、Ⅱ类油藏试验接替4个发展阶段;理论认识及开发技术经历了从最初国内外成熟技术的直接应用到与辽河地质特征相结合的研发创新,形成了以驱油机理理论认识、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高效注采配套工艺为核心的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系列;目前蒸汽驱实施深度界限突破至1600 m,可动用稠油黏度提高至200000 mPa·s,预计采收率为55%~65%,达到国际浅层蒸汽驱开发水平;未来应针对中深层蒸汽驱面临的难点及重点不断研究和突破。该研究为辽河油田千万吨稳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蒸汽驱 驱油机理 稠油蒸汽驱 驱泄复合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发阶段动态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尚策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2,共6页
针对中深层稠油蒸汽驱调控对策受开发阶段动态特征参数影响较大、难以明确划分蒸汽驱开发阶段等问题,以齐40块蒸汽驱为例,在分析蒸汽腔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动静态监测资料分析、油藏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明确蒸汽驱不同... 针对中深层稠油蒸汽驱调控对策受开发阶段动态特征参数影响较大、难以明确划分蒸汽驱开发阶段等问题,以齐40块蒸汽驱为例,在分析蒸汽腔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动静态监测资料分析、油藏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明确蒸汽驱不同开发阶段的开采规律,筛选注入孔隙体积、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含水率及温度等动态参数作为蒸汽驱阶段划分的界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齐40块蒸汽驱蒸汽突破时注入孔隙体积与转驱前含油饱和度呈线性关系;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呈截距为零的二阶函数关系。该研究成果在汽驱开发阶段划分过程中可操作性强,为不同类型蒸汽驱井组制订调控对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开发阶段 动态特征 跟踪调控 中深层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杜安琪 毛金成 +1 位作者 王鼎立 蔡明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22,共13页
如何大幅度提高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实现降本增效,一直是稠油油藏开采的瓶颈和攻关的重点方向。化学降黏辅助热采技术因其降黏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在中深层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此,对现有应用于中深层稠油油藏的化学降黏... 如何大幅度提高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实现降本增效,一直是稠油油藏开采的瓶颈和攻关的重点方向。化学降黏辅助热采技术因其降黏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在中深层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此,对现有应用于中深层稠油油藏的化学降黏技术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分别阐述了乳化降黏、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水热催化裂解降黏、纳米材料降黏这4个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降黏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乳化降黏成本低,降黏效果好,工艺简单,见效快,但是乳化剂对不同稠油的通用性及其自身的耐温耐盐性还需进一步提升;②油溶性降黏剂能耗低,可与稠油充分接触,但降黏效果有限且应用成本较高且降黏机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③水热催化裂解降黏技术大有可为,开发高效、低成本、高活性、高选择性、应用广泛的催化剂以适应不同稠油是应有之路,超分散纳米催化剂是未来研究重点;④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在中深层稠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但实际应用仍然不够成熟。结论认为,化学降黏技术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梳理,明确了研发适用中深层稠油开采的降黏技术于对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提高国内中深层稠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乳化降黏 油溶性降黏剂 水热催化裂解 纳米材料 采收率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油藏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
作者 冯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火烧油层(火驱,In-situ Combustion)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驱油效率高、采收率高、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火驱技术利用原油中重质组分为燃料,空气或富氧气体为助燃剂,采取人工点火等方法点燃油层并持续燃烧,加热油层... 火烧油层(火驱,In-situ Combustion)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驱油效率高、采收率高、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火驱技术利用原油中重质组分为燃料,空气或富氧气体为助燃剂,采取人工点火等方法点燃油层并持续燃烧,加热油层温度至600〜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油层温度 火驱 重质组分 驱油效率 助燃剂 提高采收率技术 中深层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前置蓄能压裂在中深层低渗稠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鲁斌昌 刘蕊 +4 位作者 胡广文 王倩 李雪彬 李秀霞 王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182,共5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深层低渗稠油的开发难点,将体积压裂与CO_(2)驱油技术有机结合,开展CO_(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机理研究及开发关键参数优化。实验表明,CO_(2)前置蓄能压裂有效增加了可流动原油体积,主要的驱油机理为“CO_(2)基质抽提、原...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深层低渗稠油的开发难点,将体积压裂与CO_(2)驱油技术有机结合,开展CO_(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机理研究及开发关键参数优化。实验表明,CO_(2)前置蓄能压裂有效增加了可流动原油体积,主要的驱油机理为“CO_(2)基质抽提、原油溶胀降黏、裂缝导流”。以准噶尔盆地J井区为例,开展CO_(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试验,与常规压裂相比,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量相当,但试验井压力保持程度更高,稳产能力更好,目前累计产油是常规压裂井的1.14倍,预计采收率可以提高3%,为新疆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体积压裂 CO_(2)蓄能 缝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热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立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针对目前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中热能消耗大、热利用率低的问题,参考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油层SAGD实际生产数据,对SAGD开发各阶段热损失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开发全过程各阶段的热损失,并提出了热效率... 针对目前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中热能消耗大、热利用率低的问题,参考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油层SAGD实际生产数据,对SAGD开发各阶段热损失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开发全过程各阶段的热损失,并提出了热效率提升对策。结果表明:SAGD开发全过程的热损失包含注汽锅炉热损失、汽水分离器热损失、注汽管线热损失、注汽井筒热损失、地层吸热、生产井筒热损失6个部分;热损失主要集中在注汽锅炉、汽水分离器、注汽管线及注汽井筒,热损失比例达到了34.8%,地层吸热比例只有36.0%。针对主要热损失阶段提出了提高热效率的对策,现场实施后综合热效率提高了17.0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改善中深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效果及经济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深层稠油 热效率 热损失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洼油田中—深层特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政 李辉 +2 位作者 丁楠 杜梅 张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海上油藏已有较大范围应用,但在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中还缺乏经验,应用较少。以辽河小洼稠油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典型地质模型,对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多元热流体吞...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海上油藏已有较大范围应用,但在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中还缺乏经验,应用较少。以辽河小洼稠油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典型地质模型,对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多元热流体吞吐选井依据,对措施注入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注入温度控制在355℃以下,干度控制为0. 4,提高气体组分中CO2含量,控制注入速度为5 t/h,周期累计注入量为1 000 t,气汽比为600 m3/t,焖井时间为3~5 d时,对油藏有显著的提温增压效果。多元热流体技术在辽河小洼稠油油藏应用后单井增油明显,可为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洼油田 深层稠油 稠油 多元热流体吞吐 注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开发蒸汽腔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世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4,155,共3页
为确保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需对蒸汽驱的蒸汽腔运作进行有效监控,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实现蒸汽有效驱替。针对该块油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监测资料、蒸汽驱开发动态信息、数模跟踪信息、油藏工程计算数据等分析研究... 为确保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需对蒸汽驱的蒸汽腔运作进行有效监控,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实现蒸汽有效驱替。针对该块油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监测资料、蒸汽驱开发动态信息、数模跟踪信息、油藏工程计算数据等分析研究,初步得出了蒸汽腔波及形态的5种模式、热连通及驱替阶段的主要驱替特征、汽驱不同开发阶段的蒸汽扩展速度等规律,并计算出了蒸汽和热水的波及体积范围。该研究更加直观细致地介绍了蒸汽驱的波及程度,为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相似区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40块 中深层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汽腔扩展 蒸汽波及模式 波及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