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欧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解、分工格局及价值网络结构——基于“MRIO-VRCA-VSNA”方法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亚斌 马莉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6,共21页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创新性地融合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制造业及细分部门的贸易价值构成、显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工地位和价值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对欧洲制造业间接出口国内增...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创新性地融合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制造业及细分部门的贸易价值构成、显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工地位和价值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对欧洲制造业间接出口国内增加值的规模及其年均增长率均大于出口国外增加值,德国占中国对欧洲出口增加值总额的比重高达25.59%;中国为增加值贸易顺差,技术密集型部门增加值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增加值进口。(2)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部门较低,中欧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多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增加值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有所提升。(3)中国制造业的前向参与度总体上大于后向参与度,价值链分工地位普遍提升;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部门前向参与度低于欧洲五国,但呈现出了先降后升趋势,后向参与度正好相反。(4)中欧制造业价值网络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非常显著,德国大多数部门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权力指数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仅次于德国;中国正由价值网络中的“从属者”向“主导者”转型,双边增加值贸易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制造业 增加值贸易 分工格局 MRIO模型 价值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下的中欧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兰天 夏晓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23,共13页
为了避免中间品反复跨境导致的传统贸易重复统计问题,选取2000—2011年14个中欧制造业数据,使用基于增加值分解的总贸易核算法测算中欧制造业贸易隐含碳,实证考察GVC参与度对中欧贸易隐含碳及中国生产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造... 为了避免中间品反复跨境导致的传统贸易重复统计问题,选取2000—2011年14个中欧制造业数据,使用基于增加值分解的总贸易核算法测算中欧制造业贸易隐含碳,实证考察GVC参与度对中欧贸易隐含碳及中国生产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主要来源于中国出口隐含碳且集中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解下的碳排放责任分担认为在消费者责任下欧盟要为中欧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承担主要排放责任,第三国家承担次要排放责任;复杂嵌入模式下的中国制造业GVC参与度提升能显著降低中国生产碳和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简单嵌入模式下的中国制造业GVC参与度提升会增加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降低中国生产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制造业贸易 GVC参与度 总贸易核算法 隐含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