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孟祥民
赵宇阳
杨传美
陈曦
李江
-
机构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4-669,共6页
-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低频刺激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高频刺激组及假rTMS组则在患侧M1区给予10Hz的rTMS治疗;所有患者接受2周治疗,每周5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患侧上肢MAS量表,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1Hz组和10Hz组较前明显缩短且优于假r TMS组(P<0.05);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上肢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1Hz组和10Hz组与假rTMS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组患者患侧上肢MAS量表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上肢功能影响
-
Keyword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upper limb function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
-
题名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陈纯
王淳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
Keywords
Brain infarction
Evoked potential, motor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阴部神经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朱广友
郑崇达
沈彦
王少华
-
机构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男子性功能康复中心
-
出处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69例健康男性阴部皮层、阴部骶髓体感诱发电位(SEPs)。生殖皮层及生殖骶髓运动诱发电位(MEPs)以及骶髓反射时(SRL)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阴茎背神经时感觉传导总时间为59.18±1.92ms;外周感觉传异时间为9.98±1.30ms;中枢感觉传导时间为29.66±2.32ms;跨颅磁刺激及骶脊神经根磁剌激时运动传导总时间为20.34±2.28ms;外周运动传导时间为6.05±1.40ms;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为14.31±2.68ms,骶髓反射时为35.15±3.58ms。此外,本文还对阴部神经诱发电位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神经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根磁刺激
骶髓反射
阴茎背神经
跨颅磁刺激
健康男性
综合研究
感觉传导
中枢感觉
临床应用
电位检测
阴部神经
电刺激
皮层
生殖
外周
-
分类号
R767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