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尚寒冰 赵卫国 +4 位作者 沈建康 濮春华 蔡瑜 林东 成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患者14例,次全切除7例,其中2例于手术前施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18例,2例因脑积水症状未改善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手术后并发出血,再次手术。12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9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例遗留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多部位复发而行γ-刀治疗,随访7个月肿瘤无增大)。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肿瘤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22
2
作者 祁佩红 李四保 +3 位作者 郑红伟 吴珂 薛鹏 陈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少见,容易误诊,本研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HPC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HPC的14例患者的CT及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关系。结果14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颅内12例...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少见,容易误诊,本研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HPC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HPC的14例患者的CT及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关系。结果14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颅内12例,椎管内2例。肿块呈分叶状5例,不规则形4例,类圆形或椭圆形5例。CT检查,2例颅内病灶呈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MRI T1WI上,11例病灶与白质呈稍短信号;T2WI上,10例与灰质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6例,出现血管影9例,与硬脑膜以窄基底相连9例,脑膜尾征4例,邻近颅骨骨质破坏4例。5例行DWI扫描,其中4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2例颈椎管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后较均匀强化,1例周围骨质膨胀性改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呈稍高密度,与白质呈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与灰质呈等T2信号,病灶内血管影常见,DWI上多呈等信号,易破坏邻近颅骨,脑膜尾征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外皮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巍 张晓龙 +2 位作者 黄祥龙 冯晓源 徐启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1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8例病变位于小脑 ,1例位于延髓 ,2例位于脊髓胸段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1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 ,8例病变位于小脑 ,1例位于延髓 ,2例位于脊髓胸段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颗粒栓塞。栓塞后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微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 ,注入适量直径为 2 5 0~ 3 5 0 μmPVA颗粒后 ,6例完全栓塞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 ;5例大部栓塞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仅存小部分。 11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的病例相比较 ,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手术时肿瘤界限清楚 ,术中出血减少 ,手术视野清晰 ,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 ,容易分块切除 ,手术时间缩短 ,6例完全栓塞者表现尤为显著。 11例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对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 ,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 ,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母细胞 术前 介入治疗 PVA颗粒 影像学检查 微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军 刘梅丽 +2 位作者 韩彤 刘力 崔世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血管细胞瘤之MRI表现。结果:22例共检出50个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蚓部,9个病灶位于延髓及脊髓,1个病灶位于幕上。12个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36个为实质型,2个单纯囊型。囊性病灶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壁结节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改变。实质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增强,灌注成像可见壁结节和实性肿块呈明显高灌注表现。结论:成血管细胞瘤之MRI有特征性表现,MRI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细胞 MRI DWI P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兴华 陈诤 毛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例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散发性... 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例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比较,对其中1例资料完整者的家系进行详细调查。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37.60岁,其中有明确家族遗传史者7例,伴肾囊肿10例,伴胰腺囊肿5例,伴视网膜血管瘤3例,伴肾癌1例,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与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相比,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前平均外周血红蛋白水平多>160g/L。18例中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全部获得平均42个月的随访,Karnofsky预后评分>80分者12例(66.67%),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复发和肾癌多发转移)。家系调查显示,家系成员发病以血管母细胞瘤多见(10/12),且2例为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遗传可能来自母系,外显率为12/31(38.71%)。结论对于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或手术前平均外周血红蛋白水平>160g/L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应高度怀疑von Hip-pel-Lindau病,须施行严格的眼底镜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腹部B超、CT检查,以排除von Hippel-Lindau病。一旦明确诊断则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上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新的病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el-Lindau病 血管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系谱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敏 王建伟 张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46-848,共3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I特征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15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表现为肿瘤...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I特征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15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表现为肿瘤大多呈分叶状,T1呈等或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及流空血管,周围见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后肿块实质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2例可见“脑膜尾征”.12例患者作免疫组化显示CD34、Vim均为阳性,而EMA、CK、GFAP及S-100蛋白均为阴性,Bcl-2阳性6例;10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阳性,其中2例为10%表达,1例为10%~15%表达.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外皮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4例临床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丽 蔡艺灵 +2 位作者 李薇 杜娟 崔永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家系4例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一家系4例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CMs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颅脑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结果此家系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家系4例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一家系4例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CMs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颅脑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结果此家系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可能,呈家族性发病、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受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表现为"铁环"征是该病的重要特点,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提示结果更为敏感。结论本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Ms病灶多发,MRI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并静脉畸形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宗辉 汤伟军 +2 位作者 朱珍 冯晓源 陈星荣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 静脉畸形 合并症 影像学诊断 血管造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9
作者 夏东 陈燕萍 唐姗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颈段椎管内。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 目的:探讨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PC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颈段椎管内。T1WI示肿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在颅内病例中,4例病灶内有斑片状囊变或坏死区;4例显示有血管流空或强化血管影;5例有瘤周水肿;2例病灶部分跨过天幕。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圣 季天海 戚沛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99-1199,共1页
患者女,55岁,因右颢部头皮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于半年前入院,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示:右侧颅中窝可见一肿块,大小约4.4 cm×3.7cm×3.3cm肿块,T1W1等信号,T2W1略高信号,向内明显推压右侧颞叶,向外下突人颢下... 患者女,55岁,因右颢部头皮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于半年前入院,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示:右侧颅中窝可见一肿块,大小约4.4 cm×3.7cm×3.3cm肿块,T1W1等信号,T2W1略高信号,向内明显推压右侧颞叶,向外下突人颢下窝,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呈高信号,边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影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桐(综述) 杨开颖 +1 位作者 陈思源 吉毅(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46-649,共4页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是IH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是这种亲脂性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可能会对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产生潜在影响。本综述将从短期和长期记...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是IH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是这种亲脂性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可能会对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产生潜在影响。本综述将从短期和长期记忆、精神运动功能、睡眠质量和情绪几个方面来阐述普萘洛尔对IH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潜在影响,以期为评估普萘洛尔治疗IH的安全性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血管/治疗 普萘洛尔 中枢神经系统 潜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士柱 张景全 谭郁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5-247,共13页
国内外血管母细胞瘤(HB)的大宗病例报道甚少,本文总结了67例HB的临床病理资料,参照Seyama的标准将其分为三种组织学类型,其中6例做了电镜观察。所有资料分别用H和X^2及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VEGF、MVD与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群立 孟奎 +4 位作者 周晓军 耿承军 陈君坤 卢光明 燕晓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 (MVD) ,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 ,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 2例PCNSL临床 (包括影像学 )病理资料分析 ,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 (MVD) ,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 ,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 2例PCNSL临床 (包括影像学 )病理资料分析 ,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化标记 ,并测量MVD ,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PCNSL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 2 7% ) ;多发者 4例 ,共有病灶 10处 ;1例为弥漫浸润型。肿瘤位于脑白质深部者 15例 (占 5 5 5 6 % )、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者 8例、胼胝体者4例。CT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或肿块。组织病理学示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6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3 374 ,P <0 0 1)。VEGF表达无特异性 ,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影像学的特征。血管生成活性的不同 ,有助于PCNSL与恶性胶质瘤的鉴别 ,并对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VEGF可能是恶性肿瘤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但对于鉴别诊断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血管生成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影像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眉光 卞丽娟 +2 位作者 刘正豪 邱儒彬 邓跃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0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20例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5~68岁。位于颅内16例,椎管内4例。大多数的肿瘤边界清楚,磁共振上T_(1)WI表现为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7/20),T_(2)WI多为信号稍高和高信号混杂的不均匀信号,病灶周围脑组织可见片状稍长T_(1)稍长T_(2)水肿区,T_(1)WI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在16例颅内肿瘤中,存在瘤周脑组织水肿11例,侵犯静脉窦7例,骨质破坏7例,而脑膜尾征仅有3例。组织病理诊断1级11例,2级5例,3级4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STAT6(20/20),Bcl-2(16/16)、CD99(8/8)和Vimentin(13/13)在检测肿瘤中均全部阳性表达,CD34阳性表达率18/19,Ki-67指数3%~55%,而EMA、S-100、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6/17、7/15,GFAP、SOX10和CK均阴性表达。随访10~75个月,大部分控制良好,3例未全切者出现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脑膜尾征少见、瘤周水肿发生率高、静脉窦和颅骨侵袭率高是其影像学特征,STAT6、Bcl-2、CD99、Vimentin和CD34高阳性表达率是其病理学特征,结合影像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其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 血管外皮细胞 硬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
15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62-62,共1页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仍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在成年患者中借助磁共振成像,目前可以根据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病史指导其治疗策略;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均是将成人和儿童患者结合在一起,所以关于儿童的问题仍知之甚少。
关键词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 CT诊断 MRI诊断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晏菲 敖启林 +2 位作者 孙建海 马燕凌 朱朋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到2009年间诊断的12例原发及复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组织蜡块...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到2009年间诊断的12例原发及复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组织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Vimentin、CD34、Bcl-2、CD99和EMA、S-100等。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6.3岁;12例中2例发生于脑膜,9例发生于邻近脑膜的中枢神经组织,1例发生于椎管内;肿瘤直径1.5~11.0cm,平均直径为5.4cm;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分布疏密相间,无特殊组织构型。在细胞稀疏的区域,胶原物质沉积增加;在细胞密集区,肿瘤表现为"血管外皮瘤"样的组织学构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Vimentin和CD34多呈弥漫阳性,CD99和Bcl-2阳性,而PCK和EMA等上皮标记以及S-100则多为阴性;1例复发病例CD34表达缺失,表现出恶性转化的特点。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较为罕见,有着独特的组织学表现和免疫表型;应和脑膜瘤和神经鞘瘤相鉴别;富于细胞型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易复发,并有恶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外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向建 赵景茹 +2 位作者 董晓莉 王建华 吕佩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2-503,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supem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是由于过多的铁沉积在脑干、小脑、脊髓及部分脑神经等表面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supem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是由于过多的铁沉积在脑干、小脑、脊髓及部分脑神经等表面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和锥体束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脊 髓海绵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技术治疗泌尿系统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进 肖锋 +4 位作者 陶凉 刘燕 宋迺庆 张明礼 郭应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技术在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1999年6月至 2 0 0 0年 9月期间 ,对 8例肾及肾上腺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侵犯患者 ,分别在体外循环辅助或非体外循环辅助下 ,完整切除肿瘤及... 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技术在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1999年6月至 2 0 0 0年 9月期间 ,对 8例肾及肾上腺恶性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侵犯患者 ,分别在体外循环辅助或非体外循环辅助下 ,完整切除肿瘤及下腔静脉瘤栓。结果 :手术效果良好 ,随访 ( 3~ 15个月 )满意。结论 :对条件适宜 ,准备充分的病例 ,多科室密切合作治疗肾或肾上腺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侵犯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下腔静脉 血管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静脉解剖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19
作者 张朝 苏新 +3 位作者 宋子豪 马永杰 张鸿祺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4-840,共7页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一种涉及髁前静脉和(或)髁前汇的DAVF。由于其发病率低且舌下神经管附近的静脉解剖结构复杂,舌下神经管区DAVF常不能被临床医师识别。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舌下神经管区DAVF的一线治疗选择。作者总...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一种涉及髁前静脉和(或)髁前汇的DAVF。由于其发病率低且舌下神经管附近的静脉解剖结构复杂,舌下神经管区DAVF常不能被临床医师识别。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舌下神经管区DAVF的一线治疗选择。作者总结了舌下神经管附近的解剖结构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舌下神经管区DAVF的不同方法、入路及其相应并发症,以期为临床治疗舌下神经管区DAVF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 静脉解剖 血管内介入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血管瘤16层螺旋CT及CTV诊断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代荣 游瑞雄 +1 位作者 杨焱 李银官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和CTV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静脉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CTA及CTV表现。结果4例脑静脉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条状或点状略高密度影,1例伴发出血仅发现呈高密度的小脑血肿影,另5例CT平扫未见...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和CTV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静脉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CTA及CTV表现。结果4例脑静脉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条状或点状略高密度影,1例伴发出血仅发现呈高密度的小脑血肿影,另5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例动脉期CT血管扫描(CTA)未发现明显异常,5例病灶仅部分显示,且密度淡。10例CTV均清晰显示放射状排列的髓静脉及中央静脉,整个形态似海蛇头。结论CT平扫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有限,静脉期的16层螺旋CT血管扫描(CTV)能清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静脉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