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4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得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核酸扩增检查 脑脊液检查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中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影响大吗?
2
作者 张雪飞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30,共1页
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中(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 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中(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仅为0.03.相反,因肠道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05个/mm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0.30.肠道病毒并不是唯一能够引起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毒.Tyler等发现,在174例西尼罗病毒脑膜炎患者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0的患者占45.6%,其中17.2%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增多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7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尤红 任海涛 +6 位作者 范思远 徐金梅 吴娟 陈国华 龚雪 杨青 梅俊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3-476,共4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特点,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明确病原体,协助精确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2024版
4
作者 乔琛 刘婷 +10 位作者 蔡剑鸣 路青 司徒卫军 郑蒙 夏振营 曲源 梁挺 郑广平 张宏凯 赖声远 李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7-860,共4页
影像学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CNSI)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较为复杂的成像序列及参数。国内多名CNSI领域影像学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化CNSI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国梅 李辉 +2 位作者 王亚丽 曹端华 韩敬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不同类型ICNS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类型ICNS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生化结果。结果NGS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27例,结核性脑膜炎4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炎(P<0.05);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P<0.05)。结论经脑脊液病原体NGS可用于ICNS早期鉴别诊断中,临床可结合脑脊液生化指标辅助评估ICNS类型,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病原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生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4种miRNA对淋巴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石磊 程振国 +1 位作者 孟桂芳 段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4种miRNA对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SCNS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NSL患者82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4种miRNA对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SCNS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NSL患者82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情况。比较化疗后2 a生存和死亡患者脑脊液miRNA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miRNA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4例失访,78例患者中死亡组33例、生存组45例。死亡组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miR-155、miR-19b、miR-125b、miR-21评估SCNSL患者2 a内死亡的AUC(95%CI)、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0(0.631~0.716)、2.765、57.78%、84.85%,0.693(0.646~0.730)、2.265、44.44%、90.91%,0.744(0.703~0.795)、1.995、66.67%、78.79%;0.707(0.655~0.741)、10.241、46.67%、93.94%。结论: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可用于SCNSL预后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miR-19b miR-125b MIR-21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超微病理观察
7
作者 张琪 张翠萍 贺龙涛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2,共9页
目的:对227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rimary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ppCNST)进行电镜超微形态观察,分析其超微病理改变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ppCNST提供超微病理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 目的:对227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rimary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ppCNST)进行电镜超微形态观察,分析其超微病理改变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ppCNST提供超微病理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收集的227例18岁以下ppCNST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以及超微病理学改变。结果:227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3岁,男女比例为1.52∶1,均为颅内肿瘤(100%,227/227)。颅内肿瘤中,相对于幕下肿瘤(22.9%,52/227)而言,以幕上(包括松果体-四叠体区)肿瘤(77.1%,175/227)为主。本组病例中,经超微病理学辅助诊断患儿227例,其中最常见的6种肿瘤分别为:颅咽管瘤(65.6%,149/227),脊索瘤(17.2%,36/227),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11.5%,26/227),髓母细胞瘤(4.4%,10/227),生殖细胞瘤(1.3%,3/227),星形细胞瘤(1.3%,3/227)。结论: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具有其特殊性,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以及超微病理学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对于疑难病例,影像学改变非特异性或者免疫组织化学假阴性的患儿,电镜检查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原发性 儿童 电镜检查 超微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进展与展望
9
作者 梁超 李婷(综述) +1 位作者 张冰 戚荣丰(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7-991,共5页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23)Na-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定量、无创地检测活体组织中的钠离子(Na+)浓度,可以弥补常规氢质子磁共振成像(1H-MRI)在揭示细胞功能、代谢状态以及离子通道活动方面的不足。文章综述^(23)NaMRI的基本原...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23)Na-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定量、无创地检测活体组织中的钠离子(Na+)浓度,可以弥补常规氢质子磁共振成像(1H-MRI)在揭示细胞功能、代谢状态以及离子通道活动方面的不足。文章综述^(23)NaMRI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进展,同时详细探讨了^(23)Na-MRI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脑肿瘤、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癫痫等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23)Na-MRI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并为评估CNS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 钠离子浓度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盼盼 王保奇 +2 位作者 沈晓明 张杰 许玉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8-1822,共5页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一种从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中提取的天然无毒的非精神活性大麻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镇痛、抗肿瘤、抗惊厥、抗焦虑等。近年的研究表明,CBD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一种从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中提取的天然无毒的非精神活性大麻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镇痛、抗肿瘤、抗惊厥、抗焦虑等。近年的研究表明,CBD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对CBD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癌症报告联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报告数据集(2024版)解读
11
作者 滕梁红 范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5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5th WHO CNS)肿瘤分类将肿瘤分子改变纳入肿瘤诊断的基本标准之中,对病理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理解不断更新的分子改变与传统组织学表现... 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5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5th WHO CNS)肿瘤分类将肿瘤分子改变纳入肿瘤诊断的基本标准之中,对病理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理解不断更新的分子改变与传统组织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具有挑战性,能将两者整合并得出合理的病理诊断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本文通过解读国际癌症报告联盟(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ancer Reporting,ICCR)于2024年发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报告(包括组织学、分子及整合诊断三个部分),旨在为国内病理医师签发相关报告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参数 国际癌症报告联盟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非麻醉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睿(综述) 徐懋(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300,共7页
丙泊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无痛胃肠镜等场合[1,2],尤其适用于微创和短小手术及操作。丙泊酚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可能产生一系列其他中枢效应,包括抗... 丙泊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无痛胃肠镜等场合[1,2],尤其适用于微创和短小手术及操作。丙泊酚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可能产生一系列其他中枢效应,包括抗焦虑、镇静、欣快等效应[3~5]。本文对丙泊酚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非麻醉效应进行文献总结,讨论其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1镇静作用1.1镇静效应产生机制丙泊酚的镇静效应主要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的活性,促进氯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超极化,从而抑制神经活动。镇静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时可产生轻度镇静作用,高剂量可引发深度镇静或麻醉状态[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丙泊酚 非麻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增量价值
13
作者 马泽宇 阎静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献志 周金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M(115例)和PCNSL(77例)的患者。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每个患者的多参数MRI(T1WI、T1c、T2WI、FLAIR和ADC)中提取特征,并经过特征标准化筛选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同时,基于常规MRI(T1WI、T1c、T2WI和FLAIR)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常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价各模型,并用Delong分析进行比较。另外3位独立的影像科医师在参考模型输出结果前后进行两次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验证集AUC(95%CI)分别为0.948(0.906~0.990)、0.923(0.859~0.986);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则为0.898(0.845~0.951)、0.855(0.765~0.945)。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性能优于常规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参考了多参数影像学模型的输出结果后,3位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由90.8%、87.7%、83.1%提高为98.5%、93.8%、89.2%。结论:引入DW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BM和PCNSL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脑转移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淋巴系统解剖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
14
作者 范咏言 何培坤 +2 位作者 李彦颐 王丽娟 聂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近年来,中枢神经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中枢神经淋巴系统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围绕血管壁形成的胶质淋巴系统,以及脑膜静脉窦伴行的脑膜淋巴管组成,具有代谢废物清除、免疫功能、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药物递送等功能,并受到... 近年来,中枢神经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中枢神经淋巴系统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围绕血管壁形成的胶质淋巴系统,以及脑膜静脉窦伴行的脑膜淋巴管组成,具有代谢废物清除、免疫功能、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药物递送等功能,并受到水通道蛋白4、血流动力学、睡眠与昼夜节律等因素的调控。同时,该系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围绕中枢神经淋巴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淋巴系统 胶质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管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脑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贺曦 陈莉 王唯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清除代谢废物的淋巴系统。近年来,随着对大脑代谢废物清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淋巴系统,包括胶质淋巴系统和脑膜淋巴管,并在动物及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本文通过回顾脑淋巴系统的...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清除代谢废物的淋巴系统。近年来,随着对大脑代谢废物清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淋巴系统,包括胶质淋巴系统和脑膜淋巴管,并在动物及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本文通过回顾脑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因素及检查方法,并综述了该系统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疾病的神经影像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胶质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血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柏景乔 张国军 康熙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66-356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血清学特点,为临床监测病原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治疗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233例为疑似感染组。另于同... 目的通过分析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血清学特点,为临床监测病原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治疗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及弓形虫感染患者233例为疑似感染组。另于同期选取癫痫、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及不明原因的抽搐、眼肌震颤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78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和体格检查健康、无疫区生活史的适龄孕妇91例作为对照。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风疹病毒(RUB)、弓形虫(TOX)的Ig M和Ig G抗体及柯萨奇病毒(COX)Ig M抗体,比较各组别抗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健康孕妇组血清检出RUB Ig M抗体3例(3.3%)及CMV Ig M抗体1例(1.1%);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血清Ig M抗体检出率以HSV-1/HSV-2(41例,5.3%)和EBV(32例,4.1%)较高;疑似感染组血清Ig M抗体检出率以HSV-1/HSV-2(15例,6.4%)、EBV(13例,5.6%)和RUB(12例,5.2%)较高。各组RUB Ig M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疑似病例组RUB Ig M抗体检出率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χ2=8.034,P=0.005)。健康孕妇组血清Ig G抗体检出率以CMV(82例,90.1%)、RUB(76例,83.5%)、HSV-1(75例,82.4%)较高;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血清Ig G抗体检出率以CMV(753例,96.8%)、RUB(662例,85.1%)、EBV(653例,83.9%)及HSV-1(632例,81.2%)较高;疑似感染组血清Ig G抗体以CMV(221例,94.8%)、EBV(211例,90.6%)、RUB(196例,84.1%)、HSV-1(182例,78.1%)较高。各组CMV Ig G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CMV Ig G抗体检出率高于健康孕妇组(P=0.006)。疑似感染组EBV Ig G抗体检出率高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RUB、CMV以及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RUB可能更易引起临床急性感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感染 EB病毒 弓形虫 巨细胞病毒 风疹病毒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劲涛 陈平洋 +3 位作者 谢宗德 王涛 贺晓日 薄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以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腰穿... 目的调查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以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听力检查。部分患儿在脑康复治疗后复查NBNA。结果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中,NBNA评分异常率为40.30%(27/67);15例患儿经康复治疗后NBNA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7.632,P=0.002)。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47.37%(27/57);影像学异常表现为:脑实质灶性坏死或脑软化灶、脑发育迟缓、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钙化及脑积水。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异常。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53.03%(35/66),确诊听力障碍4例。结论先天性HCMV感染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对患儿早期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给予相应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神经系统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李佳 杜艳茹 +5 位作者 刘元波 刘焕光 刘庆 关春艳 高子芬 董格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探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CNS的IV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FISH... 目的探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CNS的IV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男女比为4∶1,发病年龄53~67岁,病程4个月~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无力症状。MRI均提示脑血管病变,但无特异性。组织学显示病变表现为脑小血管腔内淋巴样肿瘤细胞聚集,可堵塞管腔,造成缺血、缺氧改变。肿瘤细胞不累及血管外脑实质。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广泛表达成熟B细胞标志物(CD19、CD20、CD79a、PAX5),Ki67增殖指数高。5例患者确诊后接受全身化疗,1例死亡,2例化疗获得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2例正在准备第一疗程化疗。结论CNS的IVL-BCL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指标,术前诊断困难,脑活检或开颅术后的病理检查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立体定向脑活检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李艳 杨萍 +5 位作者 包芳 李森 马兰 董菲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预处理相关毒副反应、移植后疾病缓解状态及生存结局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19例患者在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状态接受了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9例复发/难治患者进行了挽救性移植治疗。所有患者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5-11)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6-13)d。所有患者自体移植后首次疗效评估均为完全缓解。移植期间主要并发症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26例)和3级腹泻(9例)。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有19例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安全有效。移植后3例复发、1例死亡。患者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1年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6.3%,总生存率均为94.1%。结论: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 大剂量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转运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田恬 孙强 +1 位作者 袁鹏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6-530,共5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BA从突触前元件释放后,由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s)再摄取从突触间隙中被移除。随着研究的深入,GATs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ABA从突触前元件释放后,由γ-氨基丁酸转运体(GATs)再摄取从突触间隙中被移除。随着研究的深入,GATs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陆续被揭示,其各类抑制药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就GAT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 GABA血浆膜转运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