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雯雯 牛小青 王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浸润的发病率、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以头晕、复视、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的CLL患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浸润的发病率、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以头晕、复视、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的CLL患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尸解研究显示CLL浸润CNS的发生率为8%-71%,而患者生前出现有症状CNS浸润的发生率较低约1%,发生原因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及疾病变异无明确相关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胞形态学结合流式细胞分析,鞘内化疗及放疗可使多数患者CNS症状及脑脊液改善,未治疗的患者均迅速恶化死亡。结论:CLL有症状的CNS浸润较少见,一旦发生预后差,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是获得长期缓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
3
作者 黄劲龙 林珺芳 +5 位作者 赖桂兰 曾志勇 郑晓强 陈清娇 董金凤 陈锦元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80-1181,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2021年11月因发现“白细胞增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92×10^(9)/L,淋巴细胞(Lym)13.5×10^(9)/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正常。骨髓常规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流式细胞示:表达为CD19、... 患者男性,52岁,2021年11月因发现“白细胞增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92×10^(9)/L,淋巴细胞(Lym)13.5×10^(9)/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正常。骨髓常规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流式细胞示:表达为CD19、CD5、CD25、CD43、CD200、CD23;部分表达为CD11c、l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的表达水平对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丽欣 刘景华 +4 位作者 王吉刚 佟丹江 孟广晗 李敏燕 周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趋化因子-13(CXCL-13)在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对于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30例淋巴瘤患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趋化因子-13(CXCL-13)在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对于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30例淋巴瘤患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记录其脑脊液指标(包括压力、蛋白、潘氏试验、有核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氯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的水平。结果:根据中枢浸润与否分为中枢浸润组(CNSI组)和非中枢浸润组(non-CNSI组),CNSI组的IL-6、IL-10、IL-10/IL-6比值及CXCL-13表达水平均高于non-CNSI组,但仅IL-10/IL-6比值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分为蛋白增高组(n=14)和蛋白正常组(n=26),蛋白增高组的IL-6[(5.78±2.69)pg/ml]、CXCL-13水平[(0.83±0.59)pg/ml]明显高于蛋白正常组[IL-6(2.41±1.16)pg/ml、CXCL-13(0.38±0.1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分析non-CNSI组(n=3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蛋白增高组(n=12)的IL-6、IL-10、IL-10/IL-6比值和CXCL-13水平均高于蛋白正常组(n=20)。结论:淋巴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6、IL-10和CXCL-13的水平高于未发生中枢浸润者,且脑脊液蛋白升高患者的IL-6、IL-10和CXCL-13因子水平高于脑脊液蛋白正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IL-6 IL-10 CXC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侯科佐 卢香兰 +2 位作者 李霞 刘云鹏 宗志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69-70,共2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重要蛋白分解酶。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与MMPs密切相关。我们通过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患者脑脊液中MMPs,尤其是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重要蛋白分解酶。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与MMPs密切相关。我们通过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患者脑脊液中MMPs,尤其是MMP2和MMP9(即明胶酶A和明胶酶B)的活性,旨在探讨MMPs与白血病细胞中枢浸润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早期预测CNS-L发生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脑脊液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丁丽丽 熊昊 +7 位作者 杨李 陈燕 杜宇 卢文婕 祁闪闪 陈智 孙鸣 罗琳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脑脊液状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资料完整的75例新诊断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常规...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脑脊液状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资料完整的75例新诊断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常规细胞学(CC)检查、不同时期骨髓及脑脊液微小残留病灶(MRD)等结果。通过FCM与CC对比分析脑脊液状态,分析初诊时不同脑脊液状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75例新诊断ALL患儿中,FCM检出16例(21%)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iltration,CNSI)阳性患儿,而CC检出异常幼稚细胞2例(3%),FCM检测CNSI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P<0.05)。与CNSI^(-)ALL患儿相比,CNSI^(+)ALL患儿初诊时的中位年龄更小[2.6(0.3-12.0)岁vs 4.5(0.8-14.5)岁]且血小板中位计数更低[23(2-180)×10^(9)/L vs 65(5-355)×10^(9)/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截至随访终点(2022年8月31日),4例ALL患儿死亡,其中CNSI^(+)患儿1例;复发3例,其中CNSI^(+)患儿1例。不同CNSI状态患儿的总体生存(OS)率及无复发生存(RFS)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使用FCM评估初诊ALL患儿的CNSI状态比CC更敏感。初诊时不同CNSI状态的ALL患儿接受积极治疗后OS率及RFS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