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9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1
作者 马国梅 李辉 +2 位作者 王亚丽 曹端华 韩敬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不同类型ICNS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类型ICNS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生化结果。结果NGS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27例,结核性脑膜炎4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炎(P<0.05);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P<0.05)。结论经脑脊液病原体NGS可用于ICNS早期鉴别诊断中,临床可结合脑脊液生化指标辅助评估ICNS类型,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病原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生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南在元 冯德琳 +1 位作者 王春雨 石佳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收治的45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收集脑脊液6 ml,分别进行mNGS与常规检测后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收治的45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收集脑脊液6 ml,分别进行mNGS与常规检测后进行比较。结果经过mNGS技术检测,成功识别出共计26例可疑病原体,同时,脑脊液微生物培养技术检测出3例疑似存在的可疑病原体。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方面,mNGS组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微生物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NGS组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方面均相近于微生物培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时,相较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检查,mNGS的优势显著,但仍应结合多种检验方法综合判断,以达到准确判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青秋琼 王静 +1 位作者 黄有红 黄艳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5期523-52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与妇科恶性... 目的系统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VTE主题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3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使用预测模型PROBAST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个风险预测模型,建模样本量为150~683例。有12个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建模,12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0~0.941,仅有50%的模型进行校准度检验,14个模型均未进行外部验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VTE最常见的危险因子分别是年龄、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偏倚性和临床适用性评价发现,14个模型均为高偏倚;8个模型适用性好,4个模型不清楚,2个模型高风险。结论现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VTE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模型的质量有待于提高,需从扩大建模样本量及改进缺失数据处理等方面提高模型的整体质量。此外,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高龄、D-二聚体水平高、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丛弼聪 郑燕 +3 位作者 孔帅 孟子涵 孟庆一 郑春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殖分化能力均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Naive B细胞如何调节自身的分化,是否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尚待研究。笔者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免疫景观、分子标志物、调控机制、预后模型等方面对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Naive B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1例
5
作者 陈大伟 金日华 +3 位作者 王川 邓双林 逯伟文 路刘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67,175,共2页
患者女,57岁。因头疼,行走不稳伴言语笨拙1个月就诊。查体:言语笨拙,左侧凝视水平眼震,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部MRI平扫:左侧小脑幕、松果体区分别见3.2 cm×2.8 cm×2.0 cm、3.7 cm×4.5 cm... 患者女,57岁。因头疼,行走不稳伴言语笨拙1个月就诊。查体:言语笨拙,左侧凝视水平眼震,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部MRI平扫:左侧小脑幕、松果体区分别见3.2 cm×2.8 cm×2.0 cm、3.7 cm×4.5 cm×3.0 cm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及Dark-fluid呈稍低信号,三脑室后部及中脑导水管受压,幕上脑积水。增强后额、顶、枕部大脑镰旁、左侧小脑幕及松果体区见弥漫条状、结节状、团块状强化,宽基底与邻近硬膜相连(图1A~1E)。胸部CT双肺见限局性肺大泡,肺气肿,腹部CT肾盂轻度扩张伴积水,99Tcm-MDP骨显像正常。临床诊断:多发脑膜瘤,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及病理:入院后患者及家属要求暂行V-P分流术,术后脑积水消失出院(图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肉芽肿病 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6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5-1110,1117,共7页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及3.0T MRI扫描。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各脑区的APT值并评估其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各脑区的APT值差异,探讨多脑区APT值与肺功能、血液指标及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对多脑区APT值的测量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OPD组脑区AP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双侧苍白球(t=2.490、2.168)、右侧丘脑(t=2.754)、壳核(t=2.137)、颞叶灰质(t=3.533)和枕叶灰质(t=2.345)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脑区APT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390~-0.084),其中双侧苍白球的相关性较强(r=-0.390、-0.370,P<0.05);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多脑区APT值呈负相关的趋势(r=-0.339~-0.010,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多脑区APT值呈正相关的趋势(r=0.084~0.587)。结论 APTw作为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测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非侵入性监测疾病进展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和预后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萌瑛 沈浩 +5 位作者 汪碧丽 何蓥飞 陈瑾 任军 章浙忠 许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LRP1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通过R软件(3.6.3版)分析LRP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间的关系。临床上对胃癌...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LRP1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通过R软件(3.6.3版)分析LRP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间的关系。临床上对胃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LRP1表达量。应用RNA干扰慢病毒降低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观察LRP1敲低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RP1敲低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蛋白表达变化,探索LRP1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结果泛癌分析显示LRP1在胃癌、胰腺癌和肝癌等组织中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RP1高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期短、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组织水平上,与正常组织相比LRP1在胃癌、肝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吻合。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LRP1在HGC-27细胞、HepG2细胞和BxPC-3细胞中高表达。且降低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以抑制EGFR-AKT通路,从而影响MMP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降低LRP1表达可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提示LRP1可能成为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LRP1 肿瘤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通路安全管理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石娟 朱茂冰 +5 位作者 卢昌媛 黄思霖 石夕巧 李敏 张丽凤 劳永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通路安全管理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25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126例为研究组(常规管理+静脉通... 目的探讨静脉通路安全管理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血液及儿童肿瘤内科25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126例为研究组(常规管理+静脉通路安全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药物渗出/外渗、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工具选择、导管固定、敷料维护的正确情况。结果研究组围化疗期导管感染、药物渗出/外渗、静脉炎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围化疗期患者的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导管固定正确率、敷料维护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进行静脉通路安全管理,可降低静脉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通路 静脉治疗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舒婷 杜淑旭 +3 位作者 张金 刘妍 王圆 龚小军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行腰椎穿刺术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27例,14例接受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腰椎穿刺(观察组),13例接受局部皮肤涂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下腰椎穿刺(对照...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行腰椎穿刺术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27例,14例接受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腰椎穿刺(观察组),13例接受局部皮肤涂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下腰椎穿刺(对照组),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及穿刺时、穿刺后1 h疼痛评分和无痛率、穿刺成功率、心率、呼吸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及穿刺时、穿刺后1 h疼痛评分分别为(4.93±0.27)min、0分、(3.07±1.21)分,对照组分别为(10.15±2.91)min、(6.46±1.39)分、(3.16±1.35)分,两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时疼痛评分及比较,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无痛率为10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1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部分心率、呼吸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全麻有关;对照组患儿则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患儿紧张、哭闹有关,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操作结束后均恢复正常;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有2例在穿刺后出现因饥饿引起的不同程度哭闹,恢复饮食后可缓解;对照组有1例在穿刺时出现因剧烈哭闹导致的面部出血点,4例出现因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导致局部皮肤轻微红斑,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两组患儿均无腰部疼痛、头痛等不适。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腰椎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镜在中枢神经系统小圆细胞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谊海 孙文利 +3 位作者 宋福林 王世贤 阎灵 黄文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本文报道98例中枢神经系统小圆细胞肿瘤电镜诊断资料。常规透射电镜确诊79例(80.6%),加免疫组化后确诊15例(15.3%),但仍有4例(4.1%)不能确诊。确诊后的肿瘤类型包括胶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 本文报道98例中枢神经系统小圆细胞肿瘤电镜诊断资料。常规透射电镜确诊79例(80.6%),加免疫组化后确诊15例(15.3%),但仍有4例(4.1%)不能确诊。确诊后的肿瘤类型包括胶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未分化鳞癌和未分化腺癌、以及黑色素瘤。对上述肿瘤的主要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文献阐明了电镜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圆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七个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小圆细胞肿瘤 病理 电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紫 陈丽 +2 位作者 陈佳 肖玮 张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 目的比较全身亚低温疗法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值。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分别为(9.79±8.46)h、(4.79±4.97)d、(11.53±7.90)d,与对照组的(9.00±6.11)h、(6.61±5.10)d、(12.06±5.4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乳酸、脑脊液蛋白及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及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分别为57.89%、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22.22%、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和全身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均有显著效果,其退热时间、抽搐消失时间、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也无差异,但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可降低患儿腹泻、腹胀发生率,安全性优于全身亚低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亚低温疗法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 肠内营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李怡蓉 李惠萍 +8 位作者 肖玉华 陈小敏 丁蓉芳 温建芸 易甜甜 赵娜娜 卢艳玲 余鑫 冯晓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目的 分析华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C-HUNAN-AML-15)方案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为AML CNSL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NSL患儿的ELN风险分层以及AML相关融合/突变... 目的 分析华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C-HUNAN-AML-15)方案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为AML CNSL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NSL患儿的ELN风险分层以及AML相关融合/突变基因发生率、比较化疗组与移植组生存的差异。结果 研究纳入584例AML,其中CNSL 18例,发病比例为3%。ELN风险分层低危组占50%,中危组占39%,高危组占11%。AML最常见的合并基因变异是AML1/ETO 39%(7/18)、WT1突变22%(4/18)、c-KIT突变22%(4/18)、MLL/AF9 17%(3/18)。18例中采用单纯化疗1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6.5(1~62)个月。5年总体OS和EFS分别为(74.2±11.2)%、(75.2±10.9)%。其中化疗组的预计5年OS和EFS分别为(90.9±8.7)%、(90.9±8.7)%,均高于移植组的5年OS和EFS分别为(50.5±20.4)%、(51.4±20.4)%,但两组间OS和EFS尚未见统计学差异(P=0.114)。化疗组中FLAG-IDA组预计5年OS和EFS分别为(83.1±11.0%)、(81.8±11.6)%,较DAE组的5年OS和EFS(53.3±24.8)%、(53.3±24.8)%升高,但两组间OS和EFS亦尚未见统计学差异(P=0.263)。结论 华南地区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协作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在低中危组病例数高于高危组,通过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鞘注治疗对低危合并CNSL的患儿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儿童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TP73-AS1调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敏 杨刚 郝彦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91-193,共3页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LncRNA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蛋白P73反义RNA1(TP73-AS1)是一种新型lncRNA,在食管癌、肝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LncRNA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蛋白P73反义RNA1(TP73-AS1)是一种新型lncRNA,在食管癌、肝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文通过阐述TP73-AS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为今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蛋白P73反义RNA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靖华 周晓军 +3 位作者 陈龙邦 石群立 褚晓源 张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2 7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结果 :患者以中年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误诊率高。病... 目的 :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2 7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结果 :患者以中年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显示 2 6例为B细胞淋巴瘤 ,绝大多数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为T细胞淋巴瘤。 81.3%B细胞淋巴瘤bcl 2呈阳性表达。术后行放、化疗者生存期优于单纯手术者。 结论 :PCNSML临床早期诊断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临床特点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
15
作者 王明霄 刘国莉 +2 位作者 李艳华 孙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和公共数据库的90例(108个病灶)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验证集70例。选取T1WI、T2WI及增强T1WI序列进行感兴趣区分割,并从每个感兴趣区中提取1 132个影像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ICC≥0.85的影像特征。依次通过ICC、递归消除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在6种分类器中对3个单序列特征组、3个双序列组与1个多序列特征组进行训练及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SVM_rbf分类器与多序列特征组的组合模型是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优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913,准确度均为0.886。结论 无创提取多参数MRI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阿迪力·阿不都肉苏力 迪丽呼玛尔·阿尔肯 +1 位作者 朱虎虎 汤慧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磷酸二酯酶(PDE)通过催化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突触发生、突触传递、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等细胞生理过程及功能发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PDE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AMP水解、提高c... 磷酸二酯酶(PDE)通过催化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突触发生、突触传递、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等细胞生理过程及功能发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PDE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AMP水解、提高cAMP含量,增强其下游效应,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DE4抑制剂可提高长时程增强效应、海马神经元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和记忆相关Arc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和记忆障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通过减轻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细胞毒性,增加miR-124-3p对细胞活性的作用而抵抗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可激活cAMP/PKA/CREB通路,从而减弱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精神分裂症;通过抑制海马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4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通路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IL-1β产生,下调HMGB1/RAGE信号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在抑郁症中发挥作用;通过减少小脑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增加伤害性感受阈值,改善相互学习和记忆缺陷,从而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发挥作用;通过调节cAMP含量影响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表达,有望应用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治疗;促进少突胶质祖细胞分化并增强髓鞘形成而影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PDE4与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关,可能作为治疗靶点之一。目前还有不少PDE4抑制剂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PDE4抑制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础研究 临床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杜立安 杨晓梅 +3 位作者 郭庆伟 黄志伟 王亚屏 李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10,+13,+17,+18,+21,+22^([2]);融合基因阴性。初评入低危组,按照CCCG-ALL-2020方案予诱导缓解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黄 病例资料 MICM分型 骨髓形态 诱导期 入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吉贞 尹迎春 李加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7例患者,CT及MRI均显示肿瘤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16例有宽基底与...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7例患者,CT及MRI均显示肿瘤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16例有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肿瘤内密度多不均匀,部分伴有出血、囊性变及瘤周水肿。镜下肿瘤细胞呈椭圆形至梭形,染色质较均匀细腻,核仁多不明显,瘤细胞围绕“鹿角状”血管排列。WHOⅡ级12例,Ⅲ级5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和STAT6,大部分表达CD34、BCL2和CD99。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HPC是一种少见的非脑膜上皮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术后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直方图预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反应的价值
19
作者 张楠 刘国莉 +1 位作者 王明霄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6,460,共9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定量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直方图预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化疗反应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3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大剂... 目的探讨治疗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定量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直方图预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化疗反应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3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大剂量氨甲蝶呤化疗的38例PCNSL共57个病灶,根据化疗反应分为缓解组30例和无缓解组8例。分别在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直方图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NSL化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参数,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各参数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病灶数量(OR=9.726,95%CI 1.070~88.397,P=0.043)、rCBF90(OR=0.224,95%CI 0.072~0.704,P=0.010)是PCNSL化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798,多发病变和rCBF90较小的PCNSL化疗反应性更差。rCBF90+病变数量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846。结论治疗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定量参数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直方图可以预测PCNSL患者化疗反应,rCBF90是PCNSL患者化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淋巴瘤病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非何杰金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氨甲蝶呤 化学疗法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棘球幼病(包虫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20
作者 焦菲 姚治平 王兰桂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4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患者79例,分别设为癫痫发作组和非癫痫发作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4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患者79例,分别设为癫痫发作组和非癫痫发作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30例,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38.0%。单因素分析示包虫部位、包虫直径及包虫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与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有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包虫位于皮层部位、包虫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是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包虫病癫痫发作在青海地区发生率远较其他流行地区高,包虫位于皮层部位、包虫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是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幼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