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0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超微病理观察
1
作者 张琪 张翠萍 贺龙涛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2,共9页
目的:对227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rimary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ppCNST)进行电镜超微形态观察,分析其超微病理改变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ppCNST提供超微病理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 目的:对227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rimary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ppCNST)进行电镜超微形态观察,分析其超微病理改变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ppCNST提供超微病理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收集的227例18岁以下ppCNST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以及超微病理学改变。结果:227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3岁,男女比例为1.52∶1,均为颅内肿瘤(100%,227/227)。颅内肿瘤中,相对于幕下肿瘤(22.9%,52/227)而言,以幕上(包括松果体-四叠体区)肿瘤(77.1%,175/227)为主。本组病例中,经超微病理学辅助诊断患儿227例,其中最常见的6种肿瘤分别为:颅咽管瘤(65.6%,149/227),脊索瘤(17.2%,36/227),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11.5%,26/227),髓母细胞瘤(4.4%,10/227),生殖细胞瘤(1.3%,3/227),星形细胞瘤(1.3%,3/227)。结论: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具有其特殊性,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以及超微病理学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对于疑难病例,影像学改变非特异性或者免疫组织化学假阴性的患儿,电镜检查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原发性 儿童 电镜检查 超微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癌症报告联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报告数据集(2024版)解读
2
作者 滕梁红 范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5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5th WHO CNS)肿瘤分类将肿瘤分子改变纳入肿瘤诊断的基本标准之中,对病理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理解不断更新的分子改变与传统组织学表现... 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5t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5th WHO CNS)肿瘤分类将肿瘤分子改变纳入肿瘤诊断的基本标准之中,对病理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确理解不断更新的分子改变与传统组织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具有挑战性,能将两者整合并得出合理的病理诊断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本文通过解读国际癌症报告联盟(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ancer Reporting,ICCR)于2024年发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报告(包括组织学、分子及整合诊断三个部分),旨在为国内病理医师签发相关报告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参数 国际癌症报告联盟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全球和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流行现状分析
3
作者 张鑫 江澳 +4 位作者 胡泽瑞 高敏婵 葛王舒琦 朱小琼 赵存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分析2022年全球和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现状,比较不同人类发展指数(HDI)国家和地区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评估HDI与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联。方法收集GLOBOCAN2022脑及中枢神经系统... 目的分析2022年全球和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现状,比较不同人类发展指数(HDI)国家和地区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评估HDI与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联。方法收集GLOBOCAN2022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数据,依据《2022人类发展报告》整理HDI数据,运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标化发病率(SIR)、标化死亡率(SMR)、死亡发病比(M/I)与HDI的关系。结果2022年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极高HDI国家和地区增长趋势显著。高和极高HDI国家和地区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较多,极高HDI国家和地区SIR和SMR最高。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SIR高于全球,而SMR低于全球。M/I在不同HDI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高和极高HDI国家和地区M/I较低。HDI对SIR(edf=1.740,P<0.0001)、M/I(edf=1.809,P<0.0001)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对SMR(edf=1,P<0.0001)具有显著的线性影响。随着HDI的增高,SIR、SMR呈增高趋势,M/I呈下降趋势。结论2022年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因HDI不同而存在差异,提高HDI有助于降低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并改善治疗效果,需针对不同年龄组及HDI制定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标化发病率 标化死亡率 人类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肿瘤易患综合征的识别和病理诊断
4
作者 姚志刚 滕梁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127,共7页
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肿瘤易患综合征是由种系基因变异导致的一类特殊的遗传性疾病,可显著增加携带者罹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风险。然而,当前临床和病理医师在实践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仍显不足,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风险。病理医师在... 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肿瘤易患综合征是由种系基因变异导致的一类特殊的遗传性疾病,可显著增加携带者罹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风险。然而,当前临床和病理医师在实践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仍显不足,存在较高的漏诊和误诊风险。病理医师在诊断过程中需整合患者临床病史、家族史、肿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分子检测结果等信息,努力识别肿瘤背后潜在的遗传性肿瘤易患综合征。这不仅有助于评估患者多系统肿瘤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且能通过家系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实现早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家族成员疾病预防和生育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肿瘤易患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NF1 NF2 LYNCH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子聪 赵雅慧 +1 位作者 苑可欣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模拟肿瘤的三维结构、分子特性及与微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为疾病机制解析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创新平台。其中,脑类器官主要用于模拟正常脑组织的发育过程和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模拟肿瘤的三维结构、分子特性及与微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为疾病机制解析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创新平台。其中,脑类器官主要用于模拟正常脑组织的发育过程和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类器官则主要用于模拟肿瘤异质性和药物反应。本文阐述了脑类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人类多能干细胞、患者来源及异种移植类器官模型的技术特点及优势。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类器官在模型标准化、微环境模拟以及伦理问题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发病机制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CDKN2A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苏瑞繁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1-1214,1220,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主要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等,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WHO(2021)CNS肿瘤分类将CDKN2A纳入分级诊断标准。p16/CDKN2A在CNS肿瘤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现就p16/CDKN2A的结构特征、作...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主要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等,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WHO(2021)CNS肿瘤分类将CDKN2A纳入分级诊断标准。p16/CDKN2A在CNS肿瘤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现就p16/CDKN2A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以及在脑膜瘤和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P16 CDKN2A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伴BCOR基因改变的高级别神经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遗传学特征
7
作者 韩铭 胡婉明 +5 位作者 张红娟 王映梅 赵丹珲 克祯彧 王哲 徐玉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伴BCOR基因改变的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CNS伴BCOR改变的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分子检测分析其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伴BCOR基因改变的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CNS伴BCOR改变的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分子检测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伴EP300∷BCOR融合的CNS肿瘤3例,男女比为2∶1;肿瘤分别位于右颞叶、右额颞叶及右额叶等幕上区域,2例伴BCOR-ITD患者年龄较小,肿瘤均位于左侧小脑。影像学均表现为界清巨大占位;组织学显示5例均呈室管膜瘤样或少突胶质细胞样形态,细胞呈大小一致的卵圆形或圆形,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表现为密度增加、核体积增大、核分裂象易见等间变性特征;间质常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3例可见栅栏状坏死、微囊及微钙化灶。免疫表型:vimentin、CD56均表达,Olig-2灶性表达,S-100表达具有可变性,GFAP均不表达。BCOR染色在1例伴EP300∷BCOR融合的肿瘤中弱表达,在2例伴BCOR-ITD肿瘤中强表达。NGS检测显示3例均检测到EP300∷BCOR融合,Sanger测序检测BCOR基因15号外显子内部串联重复。随访8~77个月,1例伴BCOR-ITD肿瘤的患儿死亡,其余4例均存活,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BCOR-ITD与EP300∷BCOR融合的肿瘤两者在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有相似性,且BCOR融合的肿瘤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基于DNA和RNA的NGS测序以及DNA甲基化谱分析有助于该类肿瘤的精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上皮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BCOR变异 分子病理学 DNA甲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4种miRNA对淋巴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石磊 程振国 +1 位作者 孟桂芳 段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4种miRNA对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SCNS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NSL患者82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4种miRNA对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SCNS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NSL患者82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情况。比较化疗后2 a生存和死亡患者脑脊液miRNA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miRNA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4例失访,78例患者中死亡组33例、生存组45例。死亡组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miR-155、miR-19b、miR-125b、miR-21评估SCNSL患者2 a内死亡的AUC(95%CI)、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0(0.631~0.716)、2.765、57.78%、84.85%,0.693(0.646~0.730)、2.265、44.44%、90.91%,0.744(0.703~0.795)、1.995、66.67%、78.79%;0.707(0.655~0.741)、10.241、46.67%、93.94%。结论: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可用于SCNSL预后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miR-19b miR-125b MIR-21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梁超 李婷(综述) +1 位作者 张冰 戚荣丰(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7-991,共5页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23)Na-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定量、无创地检测活体组织中的钠离子(Na+)浓度,可以弥补常规氢质子磁共振成像(1H-MRI)在揭示细胞功能、代谢状态以及离子通道活动方面的不足。文章综述^(23)NaMRI的基本原...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23)Na-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定量、无创地检测活体组织中的钠离子(Na+)浓度,可以弥补常规氢质子磁共振成像(1H-MRI)在揭示细胞功能、代谢状态以及离子通道活动方面的不足。文章综述^(23)NaMRI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进展,同时详细探讨了^(23)Na-MRI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脑肿瘤、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多发性硬化症、癫痫等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23)Na-MRI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并为评估CNS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患者的预后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磁共振成像 钠离子浓度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盼盼 王保奇 +2 位作者 沈晓明 张杰 许玉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8-1822,共5页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一种从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中提取的天然无毒的非精神活性大麻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镇痛、抗肿瘤、抗惊厥、抗焦虑等。近年的研究表明,CBD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 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一种从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中提取的天然无毒的非精神活性大麻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镇痛、抗肿瘤、抗惊厥、抗焦虑等。近年的研究表明,CBD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对CBD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非麻醉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睿(综述) 徐懋(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4-300,共7页
丙泊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无痛胃肠镜等场合[1,2],尤其适用于微创和短小手术及操作。丙泊酚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可能产生一系列其他中枢效应,包括抗... 丙泊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广泛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与维持、无痛胃肠镜等场合[1,2],尤其适用于微创和短小手术及操作。丙泊酚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可能产生一系列其他中枢效应,包括抗焦虑、镇静、欣快等效应[3~5]。本文对丙泊酚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非麻醉效应进行文献总结,讨论其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1镇静作用1.1镇静效应产生机制丙泊酚的镇静效应主要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A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GABA-A)受体的活性,促进氯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超极化,从而抑制神经活动。镇静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时可产生轻度镇静作用,高剂量可引发深度镇静或麻醉状态[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丙泊酚 非麻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2024版
13
作者 乔琛 刘婷 +10 位作者 蔡剑鸣 路青 司徒卫军 郑蒙 夏振营 曲源 梁挺 郑广平 张宏凯 赖声远 李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7-860,共4页
影像学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CNSI)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较为复杂的成像序列及参数。国内多名CNSI领域影像学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化CNSI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增量价值
14
作者 马泽宇 阎静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献志 周金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M(115例)和PCNSL(77例)的患者。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每个患者的多参数MRI(T1WI、T1c、T2WI、FLAIR和ADC)中提取特征,并经过特征标准化筛选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同时,基于常规MRI(T1WI、T1c、T2WI和FLAIR)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常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价各模型,并用Delong分析进行比较。另外3位独立的影像科医师在参考模型输出结果前后进行两次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验证集AUC(95%CI)分别为0.948(0.906~0.990)、0.923(0.859~0.986);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则为0.898(0.845~0.951)、0.855(0.765~0.945)。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性能优于常规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参考了多参数影像学模型的输出结果后,3位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由90.8%、87.7%、83.1%提高为98.5%、93.8%、89.2%。结论:引入DW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BM和PCNSL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脑转移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淋巴系统解剖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
15
作者 范咏言 何培坤 +2 位作者 李彦颐 王丽娟 聂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近年来,中枢神经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中枢神经淋巴系统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围绕血管壁形成的胶质淋巴系统,以及脑膜静脉窦伴行的脑膜淋巴管组成,具有代谢废物清除、免疫功能、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药物递送等功能,并受到... 近年来,中枢神经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中枢神经淋巴系统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围绕血管壁形成的胶质淋巴系统,以及脑膜静脉窦伴行的脑膜淋巴管组成,具有代谢废物清除、免疫功能、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药物递送等功能,并受到水通道蛋白4、血流动力学、睡眠与昼夜节律等因素的调控。同时,该系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围绕中枢神经淋巴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淋巴系统 胶质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管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脑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贺曦 陈莉 王唯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共6页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清除代谢废物的淋巴系统。近年来,随着对大脑代谢废物清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淋巴系统,包括胶质淋巴系统和脑膜淋巴管,并在动物及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本文通过回顾脑淋巴系统的...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清除代谢废物的淋巴系统。近年来,随着对大脑代谢废物清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淋巴系统,包括胶质淋巴系统和脑膜淋巴管,并在动物及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本文通过回顾脑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因素及检查方法,并综述了该系统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疾病的神经影像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胶质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李佳 杜艳茹 +5 位作者 刘元波 刘焕光 刘庆 关春艳 高子芬 董格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探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CNS的IV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FISH... 目的探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5例CNS的IVL-BC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男女比为4∶1,发病年龄53~67岁,病程4个月~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无力症状。MRI均提示脑血管病变,但无特异性。组织学显示病变表现为脑小血管腔内淋巴样肿瘤细胞聚集,可堵塞管腔,造成缺血、缺氧改变。肿瘤细胞不累及血管外脑实质。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广泛表达成熟B细胞标志物(CD19、CD20、CD79a、PAX5),Ki67增殖指数高。5例患者确诊后接受全身化疗,1例死亡,2例化疗获得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2例正在准备第一疗程化疗。结论CNS的IVL-BCL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指标,术前诊断困难,脑活检或开颅术后的病理检查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立体定向脑活检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李艳 杨萍 +5 位作者 包芳 李森 马兰 董菲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 目的:探索和评价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收集2021年3月-2024年12月应用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预处理相关毒副反应、移植后疾病缓解状态及生存结局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19例患者在疾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状态接受了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9例复发/难治患者进行了挽救性移植治疗。所有患者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5-11)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6-13)d。所有患者自体移植后首次疗效评估均为完全缓解。移植期间主要并发症为粒细胞缺乏伴发热(26例)和3级腹泻(9例)。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有19例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安全有效。移植后3例复发、1例死亡。患者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1年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4%和66.3%,总生存率均为94.1%。结论: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改良塞替派预处理方案 大剂量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测量工具遴选指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健康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
19
作者 杜易梅 卢吉 +2 位作者 刘莉 瞿佳 高杰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健康评估工具的方法学质量和测量属性,为医护人员选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健康评估工具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3月16日。依据健康测量工具遴选指... 目的:系统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健康评估工具的方法学质量和测量属性,为医护人员选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性健康评估工具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3月16日。依据健康测量工具遴选指南评价纳入的评估工具,形成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含11种评估工具。其中,宫颈癌生活质量特异性模块、子宫内膜癌生活质量特异性模块、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性生活幸福感问卷在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方面符合条件,推荐为A级;有两种评估工具分别因内部一致性和假设检验被评为“不充分”,推荐为C级;其余6种评估工具的内容效度或内部一致性证据支持不足,被评为“不确定”或“不充分”,推荐为B级。结论:宫颈癌生活质量特异性模块和子宫内膜癌生活质量特异性模块侧重于评估生活质量;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性生活幸福感问卷可综合评估性健康,但能否在国内广泛应用,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性健康 评估工具 测量属性 健康测量工具遴选指南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对≤3 cm肝细胞癌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20
作者 郑丽丽 林艳艳 +2 位作者 杜奕岩 詹维伟 任新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及无锡分院行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及无锡分院行CEUS检查、病灶最大径≤3 cm且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肝脏恶性肿瘤的126例患者(163个病灶)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63个病灶中,HCC 133个,OM 30个。分析病灶的CEUS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院CEUS LI-RADS v2017对病灶进行分类,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CEUS征象及分类标准对HCC和O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HCC组与OM组病灶动脉期增强特征、廓清时间和廓清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CC组分类结果以LR-3(20个,15.04%)、LR-4(25个,18.80%)、LR-5(82个,61.65%)为主,OM组分类结果以LR-M(28个,93.33%)为主。CEUS征象中,延迟廓清诊断HCC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28/30)和98.06%(101/103),早期廓清诊断OM的灵敏度为93.33%(28/30)。CEUSLI-RADS v2017分类中,LR-5和LR-4/5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61.65%(82/133)和80.45%(107/133),特异度均为93.33%(28/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62%(82/84)和98.17%(107/109),LR-4/5诊断HCC的灵敏度高于LR-5(P=0.001);LR-M诊断O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28/30)和95.49%(127/133)。结论CEUS 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HCC与OM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LR-5对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LR-4/5可提高对HCC的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 超声造影 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