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5-1110,1117,共7页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及3.0T MRI扫描。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各脑区的APT值并评估其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各脑区的APT值差异,探讨多脑区APT值与肺功能、血液指标及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对多脑区APT值的测量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OPD组脑区AP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双侧苍白球(t=2.490、2.168)、右侧丘脑(t=2.754)、壳核(t=2.137)、颞叶灰质(t=3.533)和枕叶灰质(t=2.345)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脑区APT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390~-0.084),其中双侧苍白球的相关性较强(r=-0.390、-0.370,P<0.05);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多脑区APT值呈负相关的趋势(r=-0.339~-0.010,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多脑区APT值呈正相关的趋势(r=0.084~0.587)。结论 APTw作为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测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非侵入性监测疾病进展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阿迪力·阿不都肉苏力 迪丽呼玛尔·阿尔肯 +1 位作者 朱虎虎 汤慧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磷酸二酯酶(PDE)通过催化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突触发生、突触传递、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等细胞生理过程及功能发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PDE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AMP水解、提高c... 磷酸二酯酶(PDE)通过催化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突触发生、突触传递、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等细胞生理过程及功能发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PDE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AMP水解、提高cAMP含量,增强其下游效应,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DE4抑制剂可提高长时程增强效应、海马神经元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和记忆相关Arc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和记忆障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通过减轻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细胞毒性,增加miR-124-3p对细胞活性的作用而抵抗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可激活cAMP/PKA/CREB通路,从而减弱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精神分裂症;通过抑制海马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4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通路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IL-1β产生,下调HMGB1/RAGE信号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在抑郁症中发挥作用;通过减少小脑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增加伤害性感受阈值,改善相互学习和记忆缺陷,从而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发挥作用;通过调节cAMP含量影响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表达,有望应用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治疗;促进少突胶质祖细胞分化并增强髓鞘形成而影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PDE4与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关,可能作为治疗靶点之一。目前还有不少PDE4抑制剂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PDE4抑制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础研究 临床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迪 赖夏薇 +1 位作者 池宇卿 谢海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9-200,F0003,共3页
类淋巴系统损害引起的物质代谢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炎症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类淋巴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损害与中枢神经炎症的相... 类淋巴系统损害引起的物质代谢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炎症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类淋巴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损害与中枢神经炎症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类淋巴系统中的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血管周围间隙改变影响脑内液体流动而介导中枢神经炎症在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类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如何维持液体稳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中枢神经炎症 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4
作者 曾涛 万莉红 +1 位作者 易智慧 朱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09-1412,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机体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内分泌系统,发挥着多种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RAS在脑组织中也广泛分布,参与调控认知功能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等。本文综述了RAS对阿...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机体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内分泌系统,发挥着多种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RAS在脑组织中也广泛分布,参与调控认知功能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等。本文综述了RAS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细菌性脑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讨论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并寻求可能的疾病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鼻-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力菡 宋文婧 +1 位作者 吴民民 朱路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0期38-42,53,共6页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存在,其治疗方法有限。鼻-脑轴由于能绕过BBB,通过嗅觉和三叉神经直接将药物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性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鼻-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系统性整理尚不充分。本文综...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存在,其治疗方法有限。鼻-脑轴由于能绕过BBB,通过嗅觉和三叉神经直接将药物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性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鼻-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系统性整理尚不充分。本文综合探讨鼻-脑轴的基础结构和转运途径,详细阐述鼻-脑轴与4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如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总结鼻-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在机制是通过转运不同物质实现,包括胞外囊泡、生物类成分和药物成分;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鼻-脑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神经精神类疾病 鼻-脑轴 鼻内给药 脑卒中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发重度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29
6
作者 颜世清 张延庆 +4 位作者 陈德勤 张军臣 许明珠 高波 王海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并发症 重度低钠血压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肽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6
7
作者 沈耀 胡薇薇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肌肽是一种由β-丙氨酸和L-组氨酸合成的天然二肽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如大脑,肌肉等。肌肽具有抗氧化、抗糖基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生理pH值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肌肽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肌肽是一种由β-丙氨酸和L-组氨酸合成的天然二肽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如大脑,肌肉等。肌肽具有抗氧化、抗糖基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生理pH值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肌肽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缺血性疾病。深入研究肌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在关系,研究和开发肌肽类药物,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忠 胡薇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组胺是炎症介质 ,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脑内组胺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帕金森病以及脑缺血性疾病。深入研究组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在关系 ,研究和... 组胺是炎症介质 ,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脑内组胺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帕金森病以及脑缺血性疾病。深入研究组胺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内在关系 ,研究和开发组胺类药物 ,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的变化与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哩哩 徐丽瑾 王桂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94-1194,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肽Y 血浆 脑脊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笑亮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54-757,共4页
活化状态的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Nrf2)通过与核内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相结合,启动下游一系列分子的表达,如Ⅱ相解毒酶、抗氧化酶、血红毒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 活化状态的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Nrf2)通过与核内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相结合,启动下游一系列分子的表达,如Ⅱ相解毒酶、抗氧化酶、血红毒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酶,其中HO和谷胱甘肽合成代谢相关酶可发挥广泛的神经保护作用。文中对Nrf2的分子机制及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相关因子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裕民 张雄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激活剂。通过免疫促炎、促血栓形成、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自由基产生、离子超载、即早基因表达等途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N-甲基天冬氨酸 水解酶类 脑出血 神经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FLAIR序列像与常规T_2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先龙 种衍军 +2 位作者 倪明 居传珍 张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fastfluidattendatedinversionrecovery ,fastFLAIR序列 )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10 0例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行快速FLAIR序列像及常规T2 WI检查 ,并对所得的图... 目的 :探讨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fastfluidattendatedinversionrecovery ,fastFLAIR序列 )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10 0例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行快速FLAIR序列像及常规T2 WI检查 ,并对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 ,T2 WI显示 189个病灶 ,而fastFLAIR序列像显示2 44个病灶。 2 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中 ,T2 WI显示 10 8个病灶 ,而fastFLAIR序列像只显示 5 7个病灶。结论 :fastFLAIR序列像与常规T2 WI在显示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各具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FLAIR序列成像 对比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瑾 张晓丽 +3 位作者 苏华 赵丽敏 赵雪聪 郜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多态性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和60例健康人的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目的探讨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多态性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和60例健康人的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甘露糖凝集素基因Exon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中,野生型(GGC/GGC)为34例,占75.56%;突变杂合子型(GGC/GAC)为10例,占22.22%;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1例,占2.22%。基因频率:GGC为86.67%,GAC为13.33%。对照组野生型(GGC/GGC)为30例,占50.00%;突变杂合子型(GGC/GAC)为28例,占46.67%;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2例,占3.33%。基因频率:GGC为73.33%,GAC为26.67%。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GGC/GGC基因型频率增高,而GGC/GAC基因型频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GG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A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L基因突变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甘露糖凝集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小莉 李双成 郭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3期1190-1193,共4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病理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霞 颉满珍 +2 位作者 王根绪 张庆华 赵傲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全部入组患者行血常规、病毒五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全部入组患者行血常规、病毒五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脑脊液常规与生化、脑脊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脑脊液结核DNA与单纯疱疹病毒DNA检测、脑脊液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测定(高度疑似乙脑患者),头颅MRI检查。同时外送脑脊液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 4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DNA检测40例,阳性36例,包括病毒DNA 17例(42.50%)、化脓性细菌5例(12.50%)、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例(5.00%)、真菌2例(5.00%)、罕见病原体10例(25.00%);RNA检测14例,均为阴性。最终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23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李斯特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各3例,真菌脑炎、布氏杆菌脑炎、伤寒脑炎各1例,宏基因二代测序敏感性85.19%,假阳性13例,假阳性率32.50%,假阴性4例,假阴性率10.00%。DNA病毒诊断符合率39.13%,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10,诊断符合率为100.00%,化脓性细菌诊断符合率100.00%,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符合率66.67%,真菌诊断符合率100.00%,罕见病原体诊断符合率100.00%,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诊断符合率0。结论 宏基因二代测序对确定DNA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罕见病原体感染敏感性高,但其对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诊断敏感性低,临床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需谨慎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的结果,与常规检验方法结合,综合判定,以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血清学化验 脑脊液 头颅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 被引量:8
16
作者 席加水 温兆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 治疗 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 致病菌分布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类似脑炎伴周围神经病变影像学表现1例
17
作者 陈钊 邱永康 +3 位作者 赵靖 杨琦 王荣福 康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右足背屈无力、下肢感觉异常两年半余,加重1个月。既往行神经肌肉活检后诊断为炎症性神经损害,曾间断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多次反复,无其他特殊既往史。此次入院检查发现...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右足背屈无力、下肢感觉异常两年半余,加重1个月。既往行神经肌肉活检后诊断为炎症性神经损害,曾间断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多次反复,无其他特殊既往史。此次入院检查发现颅内病变,MRI示双侧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B);磁共振波谱示Cho峰升高,NAA峰降低,Lac峰升高,Lip峰不高,结合MRI考虑免疫性脑炎或血管炎可能。腰骶丛MRI未见增厚和异常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 段满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0,共5页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可被氧化应激、化学物质和药物等诱导激活,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机制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均可引起HO-1表达变...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可被氧化应激、化学物质和药物等诱导激活,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机制发挥细胞保护作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均可引起HO-1表达变化,该酶的异常涉及到多种CNS疾病。文中就HO-1的生物学特性和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作用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氧化应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永辉 梁梅 +1 位作者 李素娟 陈金水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9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对比CT与MRI检查在不同中枢系统感染疾病中...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对比CT与MRI检查在不同中枢系统感染疾病中的诊断结果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检查对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脑囊虫的检出率分别为97.14%、100.00%、100.00%、91.67%、100.00%,均显著高于CT检查的62.86%、0、40.00%、41.67%、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和MRI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诊断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明 李书国 吴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34-336,共3页
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我们称其为脑源性心脏病。CNS疾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所以对其进行及时、恰当的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其中常见的心血管系... 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疾病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我们称其为脑源性心脏病。CNS疾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所以对其进行及时、恰当的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其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肌病或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力衰竭、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高血压、肺动脉高压[1]。CNS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头昏、眩晕、晕厥、濒死状态甚至心源性猝死以及癫痫中不明原因的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 in epilepsy ,SUDEP)。CNS疾病导致的心肌病主要是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 ,TTS),又称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可并发 TTS 的CNS疾病包括癫痫、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为心率变异性的升高或降低[2]。引起脑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CNS疾病包括癫痫、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菌性脑膜炎、颅脑损伤及部分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我们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 心性 猝死 心脏 癫痫 脑出血 卒中 脑膜炎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