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淋巴系统解剖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
1
作者 范咏言 何培坤 +2 位作者 李彦颐 王丽娟 聂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近年来,中枢神经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中枢神经淋巴系统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围绕血管壁形成的胶质淋巴系统,以及脑膜静脉窦伴行的脑膜淋巴管组成,具有代谢废物清除、免疫功能、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药物递送等功能,并受到... 近年来,中枢神经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中枢神经淋巴系统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围绕血管壁形成的胶质淋巴系统,以及脑膜静脉窦伴行的脑膜淋巴管组成,具有代谢废物清除、免疫功能、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和药物递送等功能,并受到水通道蛋白4、血流动力学、睡眠与昼夜节律等因素的调控。同时,该系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围绕中枢神经淋巴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淋巴系统 胶质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增量价值
2
作者 马泽宇 阎静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献志 周金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M(115例)和PCNSL(77例)的患者。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每个患者的多参数MRI(T1WI、T1c、T2WI、FLAIR和ADC)中提取特征,并经过特征标准化筛选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同时,基于常规MRI(T1WI、T1c、T2WI和FLAIR)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常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价各模型,并用Delong分析进行比较。另外3位独立的影像科医师在参考模型输出结果前后进行两次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验证集AUC(95%CI)分别为0.948(0.906~0.990)、0.923(0.859~0.986);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则为0.898(0.845~0.951)、0.855(0.765~0.945)。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性能优于常规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参考了多参数影像学模型的输出结果后,3位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由90.8%、87.7%、83.1%提高为98.5%、93.8%、89.2%。结论:引入DW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BM和PCNSL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脑转移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3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缓解后全身复发1例
4
作者 沈艺雯 吴楠 +1 位作者 徐以轩 吴剑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CD20(3+)、C-MYC(30%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16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凌玉楠 马晶晶 +5 位作者 林之光 马燕 李情 康惠 张梦雪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定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PCNSL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头颅MR增强、全身PET-CT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223名初诊PCNSL患者,有187例完成骨髓穿刺及活检评估,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有16例(8.56%)患者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2例骨髓活检示B淋巴瘤累及骨髓;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6位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患者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1个月;171位骨髓正常患者组的中位PFS为12.6个月。两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骨髓流式细胞术显示克隆性B细胞。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其有效。骨髓克隆性B细胞的存在对于PCNSL患者PFS无影响。PCNSL患者骨髓中克隆性B细胞的出现可能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累及骨髓及存在共同前体细胞等。疑诊PCNSL患者的初始评估中应进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骨髓克隆性B细胞 共同前体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6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临床特征 影像组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多发性脑胶质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华 张丽敏 +7 位作者 王丹 韩平 孙越红 李玉文 张晨曦 姜文灿 李虓 赵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64-1868,1873,共6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和血常规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脑胶质瘤(MCG)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MCG患者和56例PCNSL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和血常规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脑胶质瘤(MCG)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MCG患者和56例PCNSL患者临床资料、CSF及血常规检测指标,并分析有意义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诊断MCG与PCNSL的临床价值。结果MCG组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数、CSF蛋白(CSF:pro)、乳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CNSL组(P<0.05);PCNSL组CSF糖(CSF:Glu)、CSF氯(CSF:cl)、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MCG组(P<0.05)。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CSF:pro、乳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鉴别诊断MCG和PCNSL的AUC为:0.900、0.899、0.797、0.867、0.828、0.772;灵敏度为:72.4%、77.6%、63.8%、67.2%、72.4%、82.8%;特异度为:97.1%、100.0%、88.2%、91.2%、88.2%、64.7%。此外,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CSF:pro、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诊断MCG和PCNSL的AUC为0.91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7.6%和100.0%。结论脑脊液学指标CSF细胞总数、CSF白细胞、CSF:pro及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鉴别诊断MCG和PCNSL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胶质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脑脊液 血常规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霄 刘国莉 +2 位作者 李艳华 孙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和公共数据库的90例(108个病灶)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验证集70例。选取T1WI、T2WI及增强T1WI序列进行感兴趣区分割,并从每个感兴趣区中提取1 132个影像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ICC≥0.85的影像特征。依次通过ICC、递归消除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在6种分类器中对3个单序列特征组、3个双序列组与1个多序列特征组进行训练及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SVM_rbf分类器与多序列特征组的组合模型是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优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913,准确度均为0.886。结论 无创提取多参数MRI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宁 陈菲莉 +9 位作者 黄驿岚 江新苗 魏小娟 刘思初 腾燕 潘璐 黄玲 郭汉国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0-1426,共7页
目的:探究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诱导治疗疗效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至2021年间确诊为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所有患者及分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多因素L... 目的:探究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诱导治疗疗效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至2021年间确诊为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所有患者及分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纳入37例合并继发累及中枢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年总生存率(OS)为46.01%,中位生存期为18.1个月;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组与替莫唑胺治疗组的2年OS率分别为34.3%和6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和38.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1和47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期与年龄、性别、IPI、Ann Arbor分期有关。CD79B、KMT2D、CXCR4、ERBB2、TBL1XR1、BTG2、MYC、MYD88、PIM1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低于总体水平。结论:高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替莫唑胺的一线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且早期应用基因检测有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基因突变 预后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模态MRI不典型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隐笛 张伟 +1 位作者 王曼 周小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不典型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学基础,以利于PCNSL的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MRI检查,...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不典型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学基础,以利于PCNSL的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均无免疫功能缺陷,排除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及继发性淋巴瘤。由2名医师分别对MRI图像进行判读。结果:31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19例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为(63±9)岁。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病理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1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灶单发7例,病灶2个4例,病灶3个及以上8例。不典型发病部位包括侧脑室、脑干、小脑半球。不典型影像表现包括:病灶信号不均匀,合并出血及坏死;增强无强化,多发片状、线状强化;呈高灌注;无明显弥散受限。结论:PCNSL表现不典型时容易误诊,多发病灶中更容易出现不典型表现,采用多模态MRI尤其是结合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磁共振波谱有利于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分析
11
作者 张东阳 王树叶 +3 位作者 刘玥 杨昆鹏 于洪娟 王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PCNSL患者资料,根据细胞来源、BCL-2...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PCNSL患者资料,根据细胞来源、BCL-2表达、Ki-67指数,MAP+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治疗反应性将患者归纳至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组和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组、Ki-67≥75%组和Ki-67<75%组、BCL-2+组和BCL-2-组、对MAP+BTKi方案治疗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提取患者基线期MRI图像一阶参数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熵,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方差、峰度、偏度、变异系数等4个参数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数、标准差、熵这3个参数在Ki-67表达、BCL-2表达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数、熵这两个参数在细胞来源、治疗是否有反应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Ki-67指数,3个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831、0.913;对于BCL-2表达,平均数、标准差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和0.938。多参数联合分析时其鉴识效果较利用单个纹理分析定量参数更高。结论:平均值、标准差、熵等3个MRI参数有助于预测PCNSL患者Ki-67、BCL-2的表达,对于治疗具有一定评估作用,有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为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磁共振 图像参数 分子病理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张丽田 李翠翠 +5 位作者 金祺祺 蒋皓云 岳宁宁 曾鹏云 岳玲玲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新诊断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新诊断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亚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PCNSL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男性26例(56.5%),女性20例(43.5%),中位年龄为54(17-71)岁。Hans分型中,GCB亚型14例(30.4%),non-GCB亚型32例(69.6%),Ki-67≥80%者32例(69.6%)。36例完成至少2疗程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患者,2疗程后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率为47.2%、总缓解率(ORR)为63.9%,其中达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PR)6例,1年PFS率与1年OS率分别为73.6%和84.9%,2年PFS率及2年OS率分别为52.2%和68.9%。17例以RMT方案治疗的患者ORR为76.5%(13/17),CR率为52.9%(9/17)。对以RMT(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RM-BTKi(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BTK抑制剂)方案与RM-TT(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塞替派)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3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深部浸润与PCNSL患者不良PFS相关(P=0.032),治疗方案与不良OS相关(P=0.025)。结论:PCNSL患者脑深部浸润是PFS的不良预后因素,治疗方案对OS有影响。新药BTKi的加入能够延长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总生存期,在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显示出其良好的耐受性及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TK抑制剂 塞替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类似脑炎伴周围神经病变影像学表现1例
13
作者 陈钊 邱永康 +3 位作者 赵靖 杨琦 王荣福 康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右足背屈无力、下肢感觉异常两年半余,加重1个月。既往行神经肌肉活检后诊断为炎症性神经损害,曾间断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多次反复,无其他特殊既往史。此次入院检查发现...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右足背屈无力、下肢感觉异常两年半余,加重1个月。既往行神经肌肉活检后诊断为炎症性神经损害,曾间断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多次反复,无其他特殊既往史。此次入院检查发现颅内病变,MRI示双侧脑实质多发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B);磁共振波谱示Cho峰升高,NAA峰降低,Lac峰升高,Lip峰不高,结合MRI考虑免疫性脑炎或血管炎可能。腰骶丛MRI未见增厚和异常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淋巴 大B-细胞 弥漫性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揭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基因突变特征
14
作者 金祺祺 蒋皓云 +3 位作者 韩叶 李翠翠 张丽田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2,共7页
目的:对18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探索PCNSL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 目的:对18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探索PCNSL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PCNSL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全外显子测序,平均测序深度>100×。测序结果经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患者的基因突变全景及突变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检测到明显的体细胞突变,中位体细胞突变数目为321,以错义突变为主(约占90%),突变类型以C>T为主(占50.2%),反映了与年龄相关的突变模式;前15位高频突变基因中,PSD3、DUSP5、MAGEB16、TELO2、FMO2、TRMT13、AOC1、PIGZ、SVEP1、IP6K3、TIAM1为驱动基因。驱动基因通路富集结果显示,RTK-RAS、Wnt、NOTCH、Hippo、Cell-Cycle通路明显富集。各样本的肿瘤突变负荷在3.558 48/Mb-8.780 89/Mb之间,平均突变负荷4.953 32/Mb,与TCGA数据库中其他肿瘤的研究队列相比明显增高。结论:PCNSL频繁发生体细胞的错义突变,以点突变为主,突变类型主要为C>T。驱动基因主要参与RTK-RAS、Wnt、NOTCH、Hippo通路信号传导,表明以上通路可能与PCNSL发病机制相关。PCNSL有显著的高肿瘤突变负荷,这或许是PD-1抑制剂治疗PCNSL有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全外显子测序 体细胞突变 肿瘤突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蒋皓云 金祺祺 +3 位作者 张丽田 李翠翠 岳宁宁 吴重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究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位活检术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感染及免疫抑制药服用病史)的PCNSL患... 目的探究MyD88L265P及CD79B基因突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位活检术确诊的18例免疫功能正常(无HIV感染及免疫抑制药服用病史)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18例PCNSL患者肿瘤组织中MyD88L265P和CD79B基因突变情况。针对可能与PCNSL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相关的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例PCNSL肿瘤组织MyD88L265P突变率为38.9%,CD79B突变率为33.3%,MyD88L265P/CD79B共突变率为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多发、病灶深部受累、肿瘤组织CD79B突变患者的PFS时间更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深部受累(HR=0.135,95%CI 0.023~0.799,P<0.05)、肿瘤组织CD79B突变(HR=0.149,95%CI 0.028~0.800,P<0.05)是PCNS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组PCNSL患者肿瘤组织MyD88L265P、CD79B突变频率较高,这两种基因突变尤其是CD79B突变可能与PCNSL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MyD88L265P突变 CD79B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豁免部位(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沈冰滢 邢帅 付伟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5,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且肿瘤在诊断后6个月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自1991年由Lachance等首次提出以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且肿瘤在诊断后6个月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自1991年由Lachance等首次提出以来,国内外对PCNSL进行了广泛的研究。PCNS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3%,占所有脑肿瘤的2%~3%^([1-2]),年发病率为(0.4~0.5)人/10万,70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发病率增至4人/10万,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PCNSL的发病率远高于免疫正常者,而国内报道的病例多为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 病理特征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17
作者 代香萍 薛磊 +3 位作者 许倩文 胡艳 陈元禄 王兴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0例PCNSL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切除组和活检组,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包括化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切除组的ORR、2年OS率、2年PFS率与活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R:63.2%vs.62.8%;2年OS率:68.6%vs.73.7%;2年PFS率:35.2%vs.40.7%,P>0.05),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活检组(29.3%vs.11.4%,P=0.04)。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活检组费用较少(P<0.01)。结论:对PCNSL患者,接受活检和切除的疗效相当,但与切除相比,活检的安全性较好,且住院费用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手术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07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福林 陈宏 +5 位作者 潘力 陈衔城 徐启武 王善祥 朱静静 周良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s)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病理特性。方法 :分析 10 7例PCNSLs的临床资料 ,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 (ABC法 )LCA、L2 6、UCHL 1、Lyso、α1 AT、MAC、GFAP、S 10 0蛋白、EMA等标记 ,... 目的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s)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病理特性。方法 :分析 10 7例PCNSLs的临床资料 ,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 (ABC法 )LCA、L2 6、UCHL 1、Lyso、α1 AT、MAC、GFAP、S 10 0蛋白、EMA等标记 ,并区分T、B细胞类型。结果 :该肿瘤以 4 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 ,以颅内压力增高或肢体麻瘫为主要表现。肿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以侵犯大脑半球 (尤以额、颞叶 )较多。PCNSLs的组织学特征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 ,如体躯性淋巴瘤胞质常少 ;病灶周边区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 ,病灶中央的瘤细胞呈片状分布伴灶性坏死和出血 ,肿瘤侵及脑膜可引起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的 33例中 ,有 2 9例 (占 84 8% )为B细胞型 ,其中 1例为富T的B细胞型 ;4例(15 2 % )为T细胞型。结论 :PCNSLs为高度恶性肿瘤 ,临床上起病急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力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 ;瘤细胞形态相似于体躯性淋巴瘤肿瘤周边部瘤细胞 ,有向血管性 ,以血管为中心 ,侵犯血管壁形成袖套状 ,中心部瘤细胞呈弥漫分布 ,有坏死、出血 ,免疫组化显示为B细胞型与T细胞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PCNS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1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付丽 陈力 +7 位作者 魏娜 黄达永 沈晶 王晶石 王旖旎 崔华 杨凌志 王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患者收集31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和预后。结...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患者收集31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和预后。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近1∶1;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为多见。常见发病部位为顶、额、颞叶和胼胝体;行手术切除25例,手术活检6例,其中立体定向活检术3例;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型6例,非生发中心型25例。综合治疗为化疗后序贯放疗,共计17例,另单纯化疗3例,单纯放疗8例,支持治疗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0.6%、55.1%和36.4%。综合治疗组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是否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对OS无显著影响。预后分析显示,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患者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单纯放疗组。发病时ECOG PS≥2分和血清LDH异常为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综合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及功能性成像特点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郝妮娜 韩彤 +2 位作者 白旭 郭迎 崔世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结果1...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结果12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共检出13个结节,11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影,T2WI呈等、稍高、高信号影,DWI呈高、低信号影;病灶的边界较清晰,周围可见轻中度水肿;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及"缺口征"、"尖突征";1H-MRS表现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中度降低,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轻度降低,并可见巨大的脂质(Lip)峰。灌注加权成像提示病灶为低灌注结节。结论传统磁共振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1H-MRS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磁共振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