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人与五代中枢政治
1
作者 李国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五代社会生活,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乱”,但其实质却在“变”。中枢政治制度的变革乃是这场社会剧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在于:宰相职权的削弱,枢密、翰林(或端明)学士地位的提高。由于与政治的特殊关系,五代士人...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五代社会生活,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乱”,但其实质却在“变”。中枢政治制度的变革乃是这场社会剧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在于:宰相职权的削弱,枢密、翰林(或端明)学士地位的提高。由于与政治的特殊关系,五代士人积极参与了这场社会变革,并通过科举、入幕等方式跻身五代中枢机构,成为中枢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士人在五代中枢政治中的活动促进了五代区域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并为北宋大一统局面的最终实现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士人 五代 中枢政治 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宣宗朝中枢政治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祥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31-36,共6页
史学界对唐宣宗朝中枢政治的研究,目前仅有零星论述而无系统性,这一则是由于历代史家偏重唐前期历史的研究,另则由于保存下来的有关宣宗朝的史料极少,难于措手。《旧唐书》、《宣宗本纪》云:“惜乎简籍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十七史商... 史学界对唐宣宗朝中枢政治的研究,目前仅有零星论述而无系统性,这一则是由于历代史家偏重唐前期历史的研究,另则由于保存下来的有关宣宗朝的史料极少,难于措手。《旧唐书》、《宣宗本纪》云:“惜乎简籍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十七史商榷》《宣宗简籍遗落》条云:“唐人所撰实录,至武宗止,……宣宗既无实录,……故云简籍遗落”;本文拟广搜两《唐书》、《通鉴》、《东观奏记》中的有关史料,对宣宗朝的中枢政治作一考辨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宗 李德裕 中枢政治 《东观奏记》 翰林学士 唐宣宗 《通鉴》 白敏中 考论 《新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玄宗“传位”史实辨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任士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关键词 史实辨析 唐玄宗 《通鉴》 传位 太子监国 灵武 《旧唐书》 中枢政局 中枢政治 即皇帝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翰林学士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刚 《文史哲》 1985年第6期76-78,共3页
本文试图从唐代政治中枢演化的角度,对翰林学士这一重要职官作一个历史考察。唐初,三省分立、三省首长共掌宰相职的中枢政治机构设置不久就遭到了破坏,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皇帝经常临时差遣一些亲信文人、学士进入宫禁,“内参谋猷”,草... 本文试图从唐代政治中枢演化的角度,对翰林学士这一重要职官作一个历史考察。唐初,三省分立、三省首长共掌宰相职的中枢政治机构设置不久就遭到了破坏,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皇帝经常临时差遣一些亲信文人、学士进入宫禁,“内参谋猷”,草拟书诏,直接侵夺中书省的职权。翰林学士即是由身份低贱的宫廷御用文人发展为拥有巨大权力的“内相”,而成为唐代后期政治中枢的重要成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学士承旨 唐代后期 历史考察 翰林院 皇帝 唐代政治 中枢政治 三省 中书舍人 唐宪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翰林学士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开元二十六(公元738)年翰林学士院的设置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翰林学士自此作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活跃在政治舞台,翰林学士与宦官集团的斗争对唐后期中枢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翰林学士 宦官专权 唐后期 中枢政治 宦官集团 唐代政治 资治通鉴 甘露之变 外朝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总目录
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湖北民族学院 总目录 1992年 政策行为 内射半模 幅角分布 中枢政治 自治州 备课艺术 艺术起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