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脓肿表现椎管内囊肿致反复中枢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震 鲍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1-883,共3页
婴幼儿反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很多,其中部分是由于存在椎管内囊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而导致反复发作性中枢感染。一般在影像学上可见囊肿有炎性表现甚至有脓肿形成。现报告1例无脓肿表现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导致反复中枢感染的病例。
关键词 反复发作性 椎管内囊肿 脓肿形成 中枢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 继发感染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2
作者 李光乾 胡鸿文 +2 位作者 李孟荣 林忠东 赵建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99,共3页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_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51例中枢感染患儿(其中SIRS23例,非SIRS 28例)和29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TNF_α含量。结果3组患儿血清TNF_α含量的几何均数分...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_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51例中枢感染患儿(其中SIRS23例,非SIRS 28例)和29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TNF_α含量。结果3组患儿血清TNF_α含量的几何均数分别为SIRS组386.81(范围227.38~906.90)、非SIRS组277.59(范围186.61~420.51)、对照组80.88(范围34.52~190.59)ng/L。SIRS组患儿血清TNF_α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均<0.01),且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越多,血清TNF_α含量越高。我们认为中枢感染患儿血清TNF_α升高与SIRS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感染 儿童 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 I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影像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2024版
3
作者 乔琛 刘婷 +10 位作者 蔡剑鸣 路青 司徒卫军 郑蒙 夏振营 曲源 梁挺 郑广平 张宏凯 赖声远 李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7-860,共4页
影像学检查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CNSI)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较为复杂的成像序列及参数。国内多名CNSI领域影像学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化CNSI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4
作者 马国梅 李辉 +2 位作者 王亚丽 曹端华 韩敬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 目的探究经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95例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确诊的ICNS患者。均行脑脊液病原体NGS检测,以经脑脊液病原体培养或PCR测定病原体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不同类型ICNS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类型ICNS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生化结果。结果NGS检查显示,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27例,结核性脑膜炎4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炎(P<0.05);脑脊液病原体NGS诊断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P<0.05)。结论经脑脊液病原体NGS可用于ICNS早期鉴别诊断中,临床可结合脑脊液生化指标辅助评估ICNS类型,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病原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生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陶俊进 赵明娟 +4 位作者 王伟 潘智勇 胡琴 李一荣 李志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184篇,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4篇,样本量267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疗法对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疗效可能优于单药疗法[OR=4.30,95%CI=(1.93,9.58),P<0.01]。联合疗法对于细菌的清除有更好的效果[OR=4.20,95%CI=(2.08,8.48),P<0.01],且联合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OR=0.19,95%CI=(0.05,0.67),P<0.05]。联合疗法与单药疗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单药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7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尤红 任海涛 +6 位作者 范思远 徐金梅 吴娟 陈国华 龚雪 杨青 梅俊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3-476,共4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特点,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明确病原体,协助精确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韦汝华 曹雯 +5 位作者 陆雅婷 蒙明薇 李菊满 秦艳娥 蓝晓步 莫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6-1151,共6页
目的:分析中枢性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并... 目的:分析中枢性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并监测稳态血药谷浓度(Cmin)的CNS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统计美罗培南血药谷浓度的达标情况,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美罗培南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预测临床发生特征。结果:入选有效病例45例,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中位数为4.14(0.82,16.29)mg/L,以Cmin大于4 mg/L为目标,血药浓度达标率51.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肌酐值以及合并使用甘露醇是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稳态Cmin不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当血清肌酐值小于84μmol/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916),灵敏度为0.783,特异度为0.955,约登指数为0.738。结论: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稳态血药谷浓度的达标率较低,特别是存在肾功能亢进以及合并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建议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 美罗培南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粟秀初 赵钢 +2 位作者 杨毅宁 戴文 刘婷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白血病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离心法 沉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邹月丽 王轩 +12 位作者 何俊瑛 卜晖 刘慧卿 朱艳霞 郭伟斌 张亚杰 李玉静 于彩敏 白鸽 王蓓蕾 王云灿 马国梅 何露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四家医院2006~2011年间收治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四家医院2006~2011年间收治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4家医院共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6518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5366例(82.3%),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347例(5.3%),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490例(7.5%),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64例(1.0%),脑囊虫病251例(3.9%)。2009-2011年,病脑、化脑、结脑、隐脑的病例数较前3年分别增加了62.7%、46.1%、22.7%、56.0%。脑囊虫病病例数较前3年下降了38.1%。病脑、化脑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结脑主要集中在20~29岁的青年。病脑均主要分布在夏季。结论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局部有明显增加趋势,应提高警惕,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明宇 钟平 +4 位作者 吴菊芳 徐健 徐铭 陈旦麒 黄翔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 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 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 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7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伟 蒋荣猛 +13 位作者 杨巧芝 杨朝晖 庞保东 吴昊 金敏 杨金玲 陈志海 庞琳 林连升 王融冰 李兴旺 刘清泉 张永利 王玉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946-3949,共4页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在6个中心共纳入329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整体随...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在6个中心共纳入329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整体随机化方法,将其按照随机编码表随机分入西医综合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及中药汤剂口服或灌肠治疗组(以下简称C组)。以病情稳定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危重型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27例,病原学检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74.4%),三组在病原感染型别、性别、年龄、入组病程、病程中最高体温等基线资料方面分布均衡,但基线体温提示B组体温偏高,C组次之,而A组体温最低(P=0.044)。A组、B组、C组三组的病情稳定时间分别为(62.1±42.3)h、(58.7±35.6)h、(57.6±35.2)h,B组、C组的病情稳定时间有缩短的趋势;体温稳定的时间分别为(36.5±23.5)h、(41.2±27.0)h、(39.7±28.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转化率分别为A组4.6%、B组6.4%、C组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原学为依据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除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患者中,A、B、C三组的体温稳定时间分别为(56.0±35.3)h、(26.3±19.6)h、(45.5±14.2)h,B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有缩短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稳定时间的趋势,对于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及NO变化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炽天 胡志涛 +1 位作者 吴元波 任明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7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后将两组的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患... 目的:探讨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7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后将两组的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及NO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CK-MB、LDH、α-HBDH及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分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疾病严重程度和分型的了解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血清 心肌酶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及补体C3、C4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俊英 刘冬青 +4 位作者 南静 王俊萍 杨艳章 张燕 申鲁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0-992,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S-100B蛋白 补体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通用引物PCR检测诊断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敬荣 陈静 +2 位作者 高世超 陈典典 王培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了解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原谱,并探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疑似或确诊CNS细菌或真菌性感染患者资料,分析其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种类,采用细菌16S rRN... 目的了解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原谱,并探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疑似或确诊CNS细菌或真菌性感染患者资料,分析其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种类,采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28S rRNA通用引物对患者脑脊液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同期脑脊液培养及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确诊或疑似CNS细菌或真菌感染者400例,其中脑脊液培养阳性132例。共分离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革兰阴性菌90株,真菌12株;居前3位的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3株);最常见真菌为新生隐球菌(8株)。选取88份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和20例非感染患者脑脊液进行PCR扩增,PCR扩增法灵敏度(35.23%,31/88)高于培养法(28.41%,25/88)(χ2=4.17,P<0.05)。PCR扩增和培养法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97%、24.10%,两种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PCR扩增测序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84.00%(21/25);PCR检测平均报告时间(48 h)较培养结果报告时间(细菌平均约72 h,真菌平均约96 h)更快速。结论 CNS感染病原分布广泛,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用引物PCR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脊液 颅内感染 病原体 通用引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8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方勇 骆俊 +3 位作者 曹隽 祝禾辰 吴菊芳 曹同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脑脊液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脑脊液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特点。结果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8例。脑室外引流、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脑室腹膜腔分流(VP)、开放性颅脑外伤和开颅手术是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最常见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脑脊液白细胞数可以正常。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与脑脊液外引流及分流装置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常不典型。治疗除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拔除可能导致感染的植入装置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外引流 脑脊液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游离轻链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洪武 陈莎 +2 位作者 张家云 李正峰 刘智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游离轻链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2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及12例CSF正常患儿的血清及CSF中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游离轻链;用免疫固定...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游离轻链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2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7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及12例CSF正常患儿的血清及CSF中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游离轻链;用免疫固定电泳检测IgG寡克隆区带;计算白蛋白商值(QALB)、IgG商值(QIgG)、Kappa商值(Qκ)、Lamda商值(Q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儿CSF寡克隆区带均为阴性;病毒性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的QALB、QIgG、Qκ、Qλ显著高于CSF正常对照组(P均<0.05),化脓性脑膜炎组QALB、QIgG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均<0.01),病毒性脑炎组Qκ、Qλ与化脓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IgG、Qλ随血脑屏障损害程度的加深呈递增趋势(P均<0.05);所有研究对象的QALB与QIgG、QALB与Qκ、QALB与Qλ、QIgG与Qκ、QIgG与Qλ、Qκ与Qλ均有相关性(r=0.320~0.814,P均<0.05)。结论游离轻链检测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且Qλ能较好的反映患儿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轻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鑫 杨鹏 +1 位作者 温冰涛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患者共2632例,其中8例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男5例,女3例,年龄为55.8±9.3岁(41~69岁)。8例均出现高...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患者共2632例,其中8例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男5例,女3例,年龄为55.8±9.3岁(41~69岁)。8例均出现高热,7例出现头痛,4例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7例出现颈抵抗。除1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余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升高。8例脑脊液检查均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增加、葡萄糖降低、蛋白升高,1例患者脑脊液及血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其余患者细菌培养均为阴性。8例患者头部CT均无异常。1例患者胸椎MRI提示切口深部感染,1例腰椎MRI提示硬膜内脑脊液异常T2WI信号改变。记录8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留置引流管时间、是否发生硬膜撕裂及手术部位感染等因素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行清创手术,8例患者均接受18.50±3.07d(14~24d)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正常。随访20.50±8.19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均无发热、头痛、颈抵抗或意识障碍,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正常。卡方检验显示手术节段≥3及硬膜撕裂在两组患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当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颈抵抗和意识障碍时应尽快实施腰穿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结果。手术节段≥3及硬膜撕裂与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胸腰椎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鼻疽奴卡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超 李然 +1 位作者 刘磊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性发热2月余,突发右侧肢体无力5天,于201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4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热型不规则,伴咳嗽、咯黄痰,至外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5×10^(9)/L[(3.50~9.5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83(0.40~0.75)、淋巴细胞比例0.75(0.20~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诺卡尔菌感染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余俊龙 刘水平 +3 位作者 罗敏华 姚孟晖 王莉莉 李闻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传统的细菌及真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gM ,IgG抗体和脑脊髓液中病原体。结果 :82 3例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患者中有 12 6例 (15 .3%)单纯疱疹病毒IgM和 ...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传统的细菌及真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gM ,IgG抗体和脑脊髓液中病原体。结果 :82 3例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患者中有 12 6例 (15 .3%)单纯疱疹病毒IgM和 /或IgG阳性 ,其中 10岁以下年龄为高峰。 10 (1.2 %)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和 /或IgG阳性 ;8(0 .97%)例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IgM和 /或IgG阳性 ;7(0 .85 %)例为结核性脑膜炎 ;6 (0 .72 %)例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1(0 .12 %)例为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病毒 ,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 ,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 ;结核杆菌和新生隐球菌感染也占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 研究 脑炎 脑膜炎 单纯疱疹 结核杆菌 新生隐球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佳伟 宋兆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仍需依赖脑脊液检查结果,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结果。不同炎症反应(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肉芽肿性)脑脊液成分特点不同。一般病原微生物培养最具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实际上,大多数病毒、...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仍需依赖脑脊液检查结果,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结果。不同炎症反应(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肉芽肿性)脑脊液成分特点不同。一般病原微生物培养最具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实际上,大多数病毒、寄生虫、真菌和慢性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脑脊液培养常为阴性。血清病原抗体阳性仅能证明体内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唯有脑脊液检出病原抗体才表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免疫反应。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优于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血清学检测,但是受到专业技术要求高和检测费用昂贵的限制而不能在临床推广应用。而且PCR检测敏感性极高,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微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