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大气臭氧的中期振荡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陆龙骅 周秀骥 +2 位作者 卞林根 张正秋 郑向东 《南极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20-28,共9页
本文用1993和1994年7~12月中山站及昭和站大气臭氧观测资料和1993年7~12月中山站地面温度、气压及戴维斯站探空资料,对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的中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是南... 本文用1993和1994年7~12月中山站及昭和站大气臭氧观测资料和1993年7~12月中山站地面温度、气压及戴维斯站探空资料,对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的中期振荡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是南极地区大气臭氧和各层次温压参数普遍存在的两种主振荡周期,且在不同年份其振荡强度也有所不同。在中山站和昭和站地区,1993年大气各参数的准二周振荡强度大于准一周振荡,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是由西向东传播的;而在1994年则除准一周振荡外未出现准二周振荡。在普里兹湾地区平流层中下部臭氧和等压面高度、温度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的位相差很小,振荡是同时发生的。准一周和准二周振荡都可以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穿越对流层顶,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中期振荡有着密切的关系。准二周振荡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天气尺度的中期振荡,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的天气实体。在南极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准二周振荡可能是极涡本身固有振荡的反映,而周期较短的准一周振荡则可能是外来扰动强迫振荡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昭和站 臭氧洞 中期振荡 大气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的中期振荡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张永萍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2-20,共9页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 本文用多维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85年1月-1987年12月南极长城站地面气象要素的谱特征。该地区的气象要素与北半球一样,也普遍存在3-5天、准一周、准二周和3-4周振荡周期。在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地区,从地面到平流层中下部,气压系统都存在着显著的准二周振荡,这种振荡是由上往下传播的。无论冬、夏季,准二周和准一周振荡都是由西往东传播的,而扰动的南北传播方向则与季节及振荡周期长度有关。南极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与500hPa极地涡旋的活动和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长城站地区 气象要素 多维谱分析 中期振荡 极地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