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7例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菊花 崔宁 +5 位作者 郝腾腾 吴娇 邹建华 徐晓华 李刘生 吴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索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97例经诊断为不可切除中晚期PLC患者,其中50例为暴露组,47例为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暴... 目的探索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97例经诊断为不可切除中晚期PLC患者,其中50例为暴露组,47例为非暴露组。非暴露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并酌情选用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治疗至少2个月。比较两组生存率、证型分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证型分布频次依次为脾虚痰凝证、肝郁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②暴露组1年生存率(45.8%,22/48)和1年半生存率(36.2%,17/47)与非暴露组1年生存率(34.9%,15/43)和1年半生存率(19.5%,8/41)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暴露组2年生存率(27.9%,12/43)与非暴露组1年生存率(10.3%,4/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医治疗、病理诊断、门脉癌栓、肝外转移、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评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和基线症状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显示中医治疗、病理诊断和ECOG PS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对中晚期不可切除PLC患者的生存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 中医辨证论治 队列研究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中肝创面洛铂局部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王毅 刘杰 +1 位作者 李绵靖 汤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3-1459,共7页
目的 探索肝癌切除手术中肝切除创面应用洛铂局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CNLC分期为Ⅰa-Ⅱa期的原发性肝癌行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随机纳入两组,术中应用洛铂湿敷肝癌切除创面作为观察组(n=60),术中未应用化... 目的 探索肝癌切除手术中肝切除创面应用洛铂局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CNLC分期为Ⅰa-Ⅱa期的原发性肝癌行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随机纳入两组,术中应用洛铂湿敷肝癌切除创面作为观察组(n=60),术中未应用化疗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n=60)。两组患者最大随访时间6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ALT、AST、血肌酐、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两组术后发生出血及胆漏情况,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ALT、AST、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体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洛铂湿敷肝创面以及周围组织,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能够降低早期肝癌患者的早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洛铂 切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纵瑞清 张红艳 +1 位作者 武卉淇 陈影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4-972,共9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LC肝切除手术治疗的4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将患者分为抗凝组(287例,术后接受预防性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和常规治疗组(20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95例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0.7%(152/495),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染(9.1%,45/4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5%,32/495)、出血(6.3%,31/495)、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6.1%,30/495)、静脉血栓栓塞症(VTE;2.8%,14/495)。抗凝组术后VTE、ARDS、PHLF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4%(4/287)vs 4.8%(10/208)、3.8%(11/287)vs 10.1%(21/208)、3.8%(11/287)vs 9.1%(19/208),均P<0.05],但两组间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前降钙素原是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腹水、术前胆红素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抗凝是VTE、ARD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PL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防性抗凝可以降低VTE、PHLF、ARDS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年龄、门静脉高压、肿瘤数量、术中出血、术中输血、腹水、术前降钙素原、术前胆红素是PLC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切除 原发肝癌 预防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方案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永茂 张南征 +3 位作者 张国龙 马文青 徐卫东 史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治疗 中晚期 原发肝癌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段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永江 范荣 +2 位作者 王丽英 王德本 岳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讨亚段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S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9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两组 ,4 8例亚段性肝动脉超选者行STACE治疗 ,4 5例未超选到位者在肝总、肝固有或肝左、右动脉内行TACE治疗。... 目的 探讨亚段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S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9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两组 ,4 8例亚段性肝动脉超选者行STACE治疗 ,4 5例未超选到位者在肝总、肝固有或肝左、右动脉内行TACE治疗。结果 STACE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优于TACE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5、1、1.5、2年生存率 ,STACE组分别为10 0 %、81.3%、6 4 .6 %、5 6 .4 % ,TACE组为 86 .7% 5 1.1%、2 6 .7%、6 .7%。结论 STACE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亚段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晚期原发肝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的药味频率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陈德溯 方肇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87-189,共3页
对 1990— 2 0 0 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 6 6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报道进行了用药频率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中 ,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和补阴类的使用率较高。茯苓、白术、柴胡... 对 1990— 2 0 0 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 6 6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报道进行了用药频率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中 ,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和补阴类的使用率较高。茯苓、白术、柴胡、八月札和黄芪等健脾理气药的使用频率分别为 79%、71%、71%、4 3%和 4 3% ;丹参、当归、莪术、延胡索和郁金等活血祛瘀药的使用频率依次为 86 %、6 4 %、6 4 %、5 0 %和 5 0 %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在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中的使用频率分别为 5 7%和 36 %、36 %和 2 9%、2 9%和 14 % ,是常用的基本抗癌药味 ;生地、丹皮、鳖甲、龟板和知母等滋补肝肾药的使用频率依次为 71%、5 7%、5 0 %、4 3%和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中晚期 药味频率分析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适形放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龙华 官键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单纯性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治疗198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6 MV x射线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100%的剂量体积,照射剂量48~63 Gy/6~9 f,共12~18 d.结果治疗... 目的初步评价单纯性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系统治疗198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6 MV x射线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100%的剂量体积,照射剂量48~63 Gy/6~9 f,共12~18 d.结果治疗后不同阶段复查CT.198例病人中,1个月后部分缓解41%(81/198),3个月后为48%(95/198),半年后94%(186/198),无变化为5%(10/198),进展为1%(2/198);门脉癌栓消退率65.6%(31/48).Ⅲ期肝癌病人1年生存率68%(40/59),2年生存率41%(24/59),3年生存率35%(21/59).3年生存的21例肝癌患者中,ⅢA期19例,ⅢB期2例.Ⅳ期肝癌治疗平均生存13个月,最长达25个月.43例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155例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后6个月肝功能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无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适形放疗 中晚期 原发肝癌 疗效评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龙消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储真真 黄祝晓 +8 位作者 李茜 陈历宏 陈正光 胡振华 蔡志强 唐爱军 王佳 冯永嘉 单贝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46-849,共4页
目的:评价莲龙消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效应机制,并探索肝癌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莲龙消积方组)(40例)、综合治疗组... 目的:评价莲龙消积方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效应机制,并探索肝癌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莲龙消积方组)(40例)、综合治疗组(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西药介入组)(40例)及单纯西药介入组(45例)。疗程30 d,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比较3组中医证候、体能状况(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及AFP值变化情况等指标。结果:3组比较,在改善中医症候、KPS及QOL方面,中药组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降低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值明显优于中药组、化疗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龙消积方能够缓解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AST及ALT、提高体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龙消积方 生活质量 中晚期原发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提高中晚期肝癌二期切除率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嵇武 马宽生 +2 位作者 何振平 黄晓兰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POSPVE)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PH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3 2例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PHC患者行POSPVE ,观察POSPVE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变化、各肝叶体积及肝切除体积比的动态变化、二期手...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POSPVE)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PH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3 2例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PHC患者行POSPVE ,观察POSPVE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变化、各肝叶体积及肝切除体积比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POSPVE成功 3 0例 ,右侧门静脉支栓塞后 ,右肝体积逐步减少 ,左肝体积逐步增大 ,肝切除体积比由术前的 62 4%减至术后 1周时的 60 5 %、2周时的 5 7 2 %、3周时的 5 2 8%。POSPVE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恶心呕吐、低热和以肝酶、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减退。POSPVE后 2~ 3周 ,13例 (4 3 3 % )完成了肝癌二期肝切除手术。结论 POSPVE扩大中晚期肝癌肝切除手术的适应症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门静脉栓塞 二期肝切除 原发肝癌 中晚期肝癌 POSP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炎痛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伟建 陈凤英 张桂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83-584,共2页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在口服呋喃氟尿嘧啶的基础上加用消炎痛 (吲哚美辛 ) (治疗组 )和不加用消炎痛 (对照组 )外周血自然杀伤 (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 :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提高 ...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在口服呋喃氟尿嘧啶的基础上加用消炎痛 (吲哚美辛 ) (治疗组 )和不加用消炎痛 (对照组 )外周血自然杀伤 (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 :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提高 (P <0 .0 5 ,P <0 .0 1) ,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中晚期原发肝癌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消瘤合剂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邦才 刘帆 +6 位作者 柯春海 王培劼 许兴国 沈洁如 丁静 何国浓 丁佳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7-629,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瘤合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门诊与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中西医保肝抑瘤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健脾消瘤合... 目的:观察健脾消瘤合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门诊与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中西医保肝抑瘤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加用健脾消瘤合剂,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瘤体变化,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肝功能ALT、AST、Tbil、AFP,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健脾消瘤合剂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生活质量评分(KPS)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AF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功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消瘤合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指标,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原发肝癌 健脾消瘤合剂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化疗灌注术比较 被引量:79
12
作者 冯超 赵剑波 +6 位作者 陈勇 何晓峰 曾庆乐 梅雀林 王江云 庞桦进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化疗灌注术(TAI)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并在术后1-3个月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79例患者,研究终点为2013年6月。病例分为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化疗灌注术(TAI)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并在术后1-3个月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79例患者,研究终点为2013年6月。病例分为TACE(n=41)和TAI(n=38)2组。2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术前肿瘤直径及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术中将导管超选进入肝固有动脉,造影证实无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病灶后经导管注入药物,TACE组采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TAI 组则采用单纯化疗药物灌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1年复发率, Kaplan-Meier 估计法比较无瘤生存期,t检验比较平均住院日差别。结果79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确认为切除术后复发,总体1年复发率为13.9%,其中TACE组1年复发率为12.2%(5/41),TAI组为15.8%(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5)。 TACE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1.6±1.5)个月,TAI组为(17.4±3.0)个月,TACE组明显优于TAI组(P =0.038)。 TACE组平均住院日为(6.3±1.8)d,TAI组为(5.9±2.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或TAI的1年复发率无差别,但采用TACE可望提高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癌切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灌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肝切除术后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迎 董健 +4 位作者 王万里 张谞丰 刘学民 王博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总结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效果,探讨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肝切除术的79例年龄≤40岁的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目的总结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效果,探讨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肝切除术的79例年龄≤40岁的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67例年龄≥65岁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分析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手术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肝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丙肝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滞留率、肝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肝硬化、肿瘤个数、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后发现,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影响青年原发性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治疗青年、老年肝癌是安全的、可行的。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青年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原发肝癌 切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津 张大为 +4 位作者 张跃伟 郝春海 赵西凤 马龙滨 张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4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白土苓)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196例接受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同时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即预防性TACE)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白土苓)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196例接受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同时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即预防性TACE)和对照组(术后仅行预防性TACE),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6个月和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预防性TACE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并对患者2年生存率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原发肝癌 切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建坤 徐卓 +1 位作者 王宁 郝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的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手术组)治疗41例,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4... 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手术切除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的Ⅱ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手术切除(手术组)治疗41例,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44例。手术组存在术后复发情况,继续TACE治疗;DEB-TACE组首次DEB-TACE治疗后,亦存在继续TACE治疗的情况,将治疗转归详细记录。比较2组治疗后1、3、6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血常规,生存期,肝癌复发情况和药物经济学资料。结果TACE组2年随访期住院总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低于手术切除组(P<0.05),且TACE组后续TACE治疗次数少于手术切除组。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血清AFP水平及术后2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治疗Ⅱb期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从药物经济学方面考虑DEB-TACE治疗较手术切除治疗更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手术切除 有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津 张大为 +4 位作者 张海光 李磊 王丽莉 马龙滨 张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和白土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9例完成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对照组(未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和白土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9例完成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对照组(未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1 d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辅助T细胞(CD4+)、细胞毒T细胞(CD8+)水平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 d,治疗组的NK细胞水平,CD4+水平和CD4+/CD8+比值与术前自身比较,和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强肝切除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原发肝癌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明溶 劳学军 +1 位作者 龚瑾 梁忠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切除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园 吴志宇 +2 位作者 马向明 董洁 李振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0-1271,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切除肝肿瘤后并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按疗程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切除肝肿瘤后并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按疗程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仅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疗法,观察上述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甲胎蛋白变化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甲胎蛋白及治疗后生存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高龄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并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复方苦参注射液 原发肝癌 肝癌切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亚进 张磊 陈积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01-102,106,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原发肝癌 焦点问题 腹腔镜肝脏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肝左外叶切除 肝脏血管解剖 腹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CIART、AFP-L3、GP73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高卿 江伟 华永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CIART)、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9年7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原...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CIART)、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9年7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使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替曲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CIART、AFP-L3、GP73、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1年、3年和5年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IART、AFP-L3、GP73、ALT、AST及TBIL水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IART、AFP-L3、GP7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IART、AFP-L3、GP7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和3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3.84%、5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降低CIART、AFP-L3、GP73水平,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腹腔镜肝切除 原发肝癌 肝功能 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 胎蛋白异质体 高尔基体膜蛋白-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