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条件比较
1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反而处于落后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近代科技 社会条件与文化 背景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与日本政府消费支出变动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东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5-104,共10页
近代中国和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较低水平基础上,保持了一种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态势,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和周期性波动。由于中日两国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变动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对两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贡... 近代中国和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较低水平基础上,保持了一种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态势,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和周期性波动。由于中日两国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变动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对两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消费支出总量 政府消费支出结构 经济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公使觐见同治帝与近代早期的中日交涉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4-209,共6页
1873年6月29日,同治帝首次接见各驻京外国公使。有幸参加这次站立觐见活动的日本全权公使副岛种臣不仅单独一班,而且先一班觐见了同治帝。日本获此殊荣表明中国对日本政治立场的改变。19世纪70年代,东亚区域内国家已开始运用近代西方国... 1873年6月29日,同治帝首次接见各驻京外国公使。有幸参加这次站立觐见活动的日本全权公使副岛种臣不仅单独一班,而且先一班觐见了同治帝。日本获此殊荣表明中国对日本政治立场的改变。19世纪70年代,东亚区域内国家已开始运用近代西方国际关系法重整东亚地域内秩序抑或对自己所属领地以及附属邦土进行主权确认。中国愿意与日本建立西方近代的国家间平等关系即为藉近代西方国际关系法制约日本对自己在东亚区域内之属邦进行侵蚀的一个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觐见 副岛种臣 近代交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
4
作者 徐志啸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89-94,共6页
近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显著征象就是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使中国的一批开明人士欲从日本道路中引出中国的经验教训,大批留日学生和走访日本的学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了中日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和交流。近代中... 近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显著征象就是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使中国的一批开明人士欲从日本道路中引出中国的经验教训,大批留日学生和走访日本的学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了中日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和交流。近代中国文坛的观念变革以及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均不同程度受到日本文坛的各种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也较为热烈。本文以大量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影响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知识分子的佛教因缘
5
作者 李向平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85-91,共7页
近代中日知识分子的佛教因缘李向平面对西洋文化理念及其价值体系的猛烈冲击,近代中日两国思想界都曾借重佛教文化以建设能超越西洋文化坐标的、凸显主体性与独立性并体现真实生命关怀的东方新文化。尽管这种努力并未成功,但却给后人... 近代中日知识分子的佛教因缘李向平面对西洋文化理念及其价值体系的猛烈冲击,近代中日两国思想界都曾借重佛教文化以建设能超越西洋文化坐标的、凸显主体性与独立性并体现真实生命关怀的东方新文化。尽管这种努力并未成功,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值得发掘的丰富内容。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近代 知识分子 佛教思想 近代 章太炎 梁启超 西田几多郎 本佛教 文化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外交的历史性启示
6
作者 石培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7-64,107,共9页
日本国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们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的主要目标。 早在1870年10月,刚走上“维新”道路的日本,即派遣其使臣柳原前光等... 日本国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们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的主要目标。 早在1870年10月,刚走上“维新”道路的日本,即派遣其使臣柳原前光等人来华交涉“通商事宜”,企图效法西方列强插足中国的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总理衙门 伊藤博文 近代 清王朝 陆奥宗光 清政府 西方列强 光绪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小说的题材类型及其关联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向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0-85,共6页
二十世纪初,日本文坛在翻译和归纳西洋小说时所创立的小说题材分类概念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热烈反响,从题材上对小说进行分类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题材的优先提倡,都... 二十世纪初,日本文坛在翻译和归纳西洋小说时所创立的小说题材分类概念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热烈反响,从题材上对小说进行分类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题材的优先提倡,都受到了日本文学的直接影响;滑稽小说、社会小说、家庭小说、武侠小说等题材类型也和日本小说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两国的相同题材类型的小说在理论和创作上又呈现出某些不同特点。由于中日两国近代小说的题材类型的革新和转型有着大体相同的背景,因而也出现了大体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材类型划分的重叠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材类型 科学小说 政治小说 社会小说 侦探小说 小说理论 家庭小说 武侠小说 近代 军事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近代中日经济发展的奥秘——读《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中日经济增长》
8
作者 柳文 关毅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市场关系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近代 经济史 《消费需求的变动与近代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富国强兵”改革之比较
9
作者 郑祖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37-40,共4页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但改革结果,日本成功了,变成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失败了,滑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对于中日两国改革作一个历史比较,总结其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无疑是有理论...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但改革结果,日本成功了,变成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失败了,滑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对于中日两国改革作一个历史比较,总结其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无疑是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封建统治 资产阶级 清政府 天皇 西方列强 明治政府 两国 国家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日小说的题材类型及其关联》中的失误
10
作者 郭延礼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8-108,共1页
《近代中日小说的题材类型及其关联》中的失误郭延礼近读《齐鲁学刊》1997年第3期上刊载的王向远先生的《近代中日小说的题材类型及其关联》一文,发现文中有数处硬伤,应当指出,以正视听。一、王氏文中第81页引用了觚庵的《觚... 《近代中日小说的题材类型及其关联》中的失误郭延礼近读《齐鲁学刊》1997年第3期上刊载的王向远先生的《近代中日小说的题材类型及其关联》一文,发现文中有数处硬伤,应当指出,以正视听。一、王氏文中第81页引用了觚庵的《觚庵漫笔》(按:王先生误写为《觚庵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材类型 写情小说 《新小说》 鸳鸯蝴蝶派 近代 哲理小说 科学小说 “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 历史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近代中日在走资本主义强国之路时同途殊归的原因
11
作者 万锋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9年第S2期123-126,共4页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同途殊归 近代 强国之路 外来文化 科举制度 比较研究 政权结构 《癸卯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圆融:现代中国美育观念的日本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一帆 彭修银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210,共8页
“实学教育”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教育理念,其推崇的“实学”精神源于中国的宋明理学,又吸纳了西方实证哲学;“艺术教育”源于德国艺术教育运动,其信奉的“为艺术而艺术”“个人主义”“民主主... “实学教育”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教育理念,其推崇的“实学”精神源于中国的宋明理学,又吸纳了西方实证哲学;“艺术教育”源于德国艺术教育运动,其信奉的“为艺术而艺术”“个人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是日本民众对国家意志的一次精神反叛。以李石岑、吕澂、丰子恺、蔡元培、鲁迅等为代表的留日学生在对两种教育主义进行取舍、统合和圆融的过程中,或将家国情怀孕育其中,以美育为救亡图存的通途,或将中华传统知识资源内蕴其中,以美育为人生实现的桥梁,又或将二者兼容并蓄,逐渐书写出现代美育观念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实学教育 艺术教育 近代交流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的治学与日本汉学界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崇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90,162,共8页
王国维能成为中国近现代新学发展潮流的代表人物,得益于其学贯中西,更离不开他与日本汉学家的学术互动。在东西方文化思想相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形成了以继承传统、学术创新为理念,以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共识。长期以来,王... 王国维能成为中国近现代新学发展潮流的代表人物,得益于其学贯中西,更离不开他与日本汉学家的学术互动。在东西方文化思想相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形成了以继承传统、学术创新为理念,以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共识。长期以来,王国维与日本学人进行学术交流、思想启发,互换研究资料及信息,其结果是给中日两国的新汉学带来了超越前代的宏大气象,从而为中日近代文化交流史书写了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本汉学界 中日近代 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