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维礼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3-31,96,共10页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九一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国耻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及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九一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国耻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及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独立、统一和振兴的根本保证的真理。通过纪念这个事件,我们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本期发表王维礼写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以期引起对这一事件及有关历史问题研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中
国抗
日
战争
历史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中
国人民
开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蒋日矛盾和南京政府的对策
2
作者
李振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23-31,3,共10页
第一次真实地披露了全面抗战前蒋日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国民党南京政府面对这些矛盾所采取的应对办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升级的态势下,蒋介石南京政府走向决心抗战的曲折轨迹。
关键词
蒋介石集团
南京政府
全面抗战爆发前
对
日
政策
国民党
日
本大陆政策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日
关系
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法宝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干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3-15,63,共4页
在抗日战争中,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地处理了联合与斗争的关系,并独立自主地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从而克服了主要来自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
在抗日战争中,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地处理了联合与斗争的关系,并独立自主地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从而克服了主要来自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动摇、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危险性,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中
国共产党
中日民族矛盾
联合
斗争
人民革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唐志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2-25,共4页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矛盾?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推动“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研究是很有益处的。一、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矛盾?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推动“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研究是很有益处的。一、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呈现着复杂的情况。有时主要矛盾是中外民族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有时相反。引起两种矛盾主次地位转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反动阶级
阶级
矛盾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国人民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共产党
根本原因
社会形态
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
作者
刘培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3-92,共10页
中原大战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和进一步激化。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继续上升,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并开始下降。但此时,民族矛...
中原大战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和进一步激化。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继续上升,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并开始下降。但此时,民族矛盾的份量还没有超过阶级矛盾,到西安事变前,阶级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超过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及全民族抗战的发动,成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突出标志。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都处于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日
本帝国主义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共产
阶级
矛盾
和平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中的联合与斗争(三)
被引量:
4
6
作者
金冲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47,共19页
相对缓和的局面打退以皖南事变为标志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出现走向缓和的明显趋向。这种趋向所以会出现,影响。从1941年下半年起,国共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国内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基本状况“没有...
相对缓和的局面打退以皖南事变为标志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出现走向缓和的明显趋向。这种趋向所以会出现,影响。从1941年下半年起,国共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国内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基本状况“没有变”:一个是中日民族矛盾高于国内阶级矛盾没有变;另一个是国民党当局仍在坚持抗战没有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国共合作
中日民族矛盾
国内因素
皖南事变
国共关系
阶级
矛盾
国际局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战争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
9
7
作者
温永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02-212,共11页
“八年抗战”是人们的习惯称谓,这几乎成为历史的定论。近几年来,东北史学界的一部分同志发表了一些著述,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起点。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这个问题涉及...
“八年抗战”是人们的习惯称谓,这几乎成为历史的定论。近几年来,东北史学界的一部分同志发表了一些著述,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起点。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历史评价的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国人民
华北事变
日
本帝国主义
抗
日
战争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知识分子
重要意义
问题探析
北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被引量:
10
8
作者
王维礼
高二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46-54,共9页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还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中日战争史的分期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七七”事变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什么?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斗争?关系到如何认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国人民
抗
日
战争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日
战争
事变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
历史地位
蒋介石
中
国社会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战争起点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9
作者
广德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史学界的传统提法。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起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九·一八”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根据是: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史学界的传统提法。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起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九·一八”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根据是: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上海抗战、华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永录《抗日战争若干问题探析》,《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2期);③九·一八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刘庭华《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阶段划分问题》,《党史资料与研究》1987年第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国人民
抗
日
战争时期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游击队
研究述评
中日民族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日战争前后成都的《大声周刊》
被引量:
1
1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2-79,共8页
一、《大声周刊》的诞生 《大声周刊》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诞生的。 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
抗
日
战争
日
本帝国主义
抗
日
救亡运动
中日民族矛盾
华北事变
主要
矛盾
阶级关系
周刊
成都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明的决策——毛主席为我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1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13-15,共3页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狂妄野心,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严重的形势面前,就给全...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狂妄野心,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严重的形势面前,就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尖锐地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全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及爱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纷纷起来反对蒋介石卖国政府,迫切要求抗日。我党中央于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发表了宣言,提出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在党中央的号召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
中
央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日
本帝国主义
新形势
政府
毛主席
华北地区
中日民族矛盾
蒋介石
爱国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12
作者
宋汝香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35-38,共4页
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有分歧。这个问题关系到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的评价,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分期问题,必须弄清。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并未立即成为中国社...
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有分歧。这个问题关系到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的评价,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分期问题,必须弄清。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并未立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仅百余天,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我国东北。此举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第一步,是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打击。面对日寇侵略,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坚决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营垒也发生了分化。这都表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了,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了。但是,中日民族矛盾并未因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主要是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中
国共产党
阶级
矛盾
中
华
民族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国人民
对
日
政策
中日民族矛盾
内战
中
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3
作者
赵春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7-21,共5页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赵春荣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硕大的红线连结着亿万炎黄子孙,拧成中华民族强劲的凝聚力,胜利地抵御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前入侵,从而一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赵春荣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硕大的红线连结着亿万炎黄子孙,拧成中华民族强劲的凝聚力,胜利地抵御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前入侵,从而一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一重要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
日
战争时期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爱国主义运动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国共产
抗
日
救国
华
民族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人民
国民党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维礼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3-31,96,共10页
文摘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九一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国耻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及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独立、统一和振兴的根本保证的真理。通过纪念这个事件,我们要不忘国耻,居安思危,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本期发表王维礼写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以期引起对这一事件及有关历史问题研究的注意。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中
国抗
日
战争
历史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中
国人民
开端问题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蒋日矛盾和南京政府的对策
2
作者
李振民
机构
西北大学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23-31,3,共10页
文摘
第一次真实地披露了全面抗战前蒋日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国民党南京政府面对这些矛盾所采取的应对办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渐升级的态势下,蒋介石南京政府走向决心抗战的曲折轨迹。
关键词
蒋介石集团
南京政府
全面抗战爆发前
对
日
政策
国民党
日
本大陆政策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日
关系
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法宝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干周
机构
江西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3-15,63,共4页
文摘
在抗日战争中,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地处理了联合与斗争的关系,并独立自主地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从而克服了主要来自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动摇、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危险性,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关键词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中
国共产党
中日民族矛盾
联合
斗争
人民革命力量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唐志勇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2-25,共4页
文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矛盾?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推动“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研究是很有益处的。一、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呈现着复杂的情况。有时主要矛盾是中外民族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有时相反。引起两种矛盾主次地位转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反动阶级
阶级
矛盾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国人民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共产党
根本原因
社会形态
外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
作者
刘培平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3-92,共10页
文摘
中原大战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和进一步激化。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继续上升,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并开始下降。但此时,民族矛盾的份量还没有超过阶级矛盾,到西安事变前,阶级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折点,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超过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及全民族抗战的发动,成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突出标志。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都处于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日
本帝国主义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共产
阶级
矛盾
和平解决
分类号
K26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中的联合与斗争(三)
被引量:
4
6
作者
金冲及
机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47,共19页
文摘
相对缓和的局面打退以皖南事变为标志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出现走向缓和的明显趋向。这种趋向所以会出现,影响。从1941年下半年起,国共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国内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基本状况“没有变”:一个是中日民族矛盾高于国内阶级矛盾没有变;另一个是国民党当局仍在坚持抗战没有变。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国共合作
中日民族矛盾
国内因素
皖南事变
国共关系
阶级
矛盾
国际局势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战争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
9
7
作者
温永录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02-212,共11页
文摘
“八年抗战”是人们的习惯称谓,这几乎成为历史的定论。近几年来,东北史学界的一部分同志发表了一些著述,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起点。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历史评价的许多问题。
关键词
中
国人民
华北事变
日
本帝国主义
抗
日
战争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知识分子
重要意义
问题探析
北平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被引量:
10
8
作者
王维礼
高二音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46-54,共9页
文摘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还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中日战争史的分期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七七”事变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什么?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斗争?关系到如何认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性质;
关键词
中
国人民
抗
日
战争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日
战争
事变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
历史地位
蒋介石
中
国社会历史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战争起点研究述评
被引量:
4
9
作者
广德明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文摘
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史学界的传统提法。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起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九·一八”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根据是: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上海抗战、华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永录《抗日战争若干问题探析》,《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2期);③九·一八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刘庭华《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阶段划分问题》,《党史资料与研究》1987年第3期)。
关键词
中
国人民
抗
日
战争时期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游击队
研究述评
中日民族矛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日战争前后成都的《大声周刊》
被引量:
1
10
机构
成都科技大学党史组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2-79,共8页
文摘
一、《大声周刊》的诞生 《大声周刊》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诞生的。 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
抗
日
战争
日
本帝国主义
抗
日
救亡运动
中日民族矛盾
华北事变
主要
矛盾
阶级关系
周刊
成都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明的决策——毛主席为我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1
机构
陕西师大周至分校七五级一班二组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摘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狂妄野心,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严重的形势面前,就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尖锐地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全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及爱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纷纷起来反对蒋介石卖国政府,迫切要求抗日。我党中央于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发表了宣言,提出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在党中央的号召下。
关键词
党
中
央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日
本帝国主义
新形势
政府
毛主席
华北地区
中日民族矛盾
蒋介石
爱国知识分子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12
作者
宋汝香
出处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35-38,共4页
文摘
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有分歧。这个问题关系到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的评价,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分期问题,必须弄清。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但并未立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仅百余天,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我国东北。此举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第一步,是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打击。面对日寇侵略,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坚决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营垒也发生了分化。这都表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了,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了。但是,中日民族矛盾并未因日本占领东北三省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主要是因为:
关键词
中
国社会主要
矛盾
中
国共产党
阶级
矛盾
中
华
民族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国人民
对
日
政策
中日民族矛盾
内战
中
国革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3
作者
赵春荣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7-21,共5页
文摘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赵春荣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犹如一根硕大的红线连结着亿万炎黄子孙,拧成中华民族强劲的凝聚力,胜利地抵御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空前入侵,从而一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一重要历史...
关键词
抗
日
战争时期
抗
日
民族
统一战线
爱国主义运动
日
本帝国主义
中
国共产
抗
日
救国
华
民族
中日民族矛盾
中
国人民
国民党政府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的研究——兼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
王维礼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蒋日矛盾和南京政府的对策
李振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法宝
黄干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看法
唐志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刘培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中的联合与斗争(三)
金冲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抗日战争若干问题探析
温永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王维礼
高二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抗日战争起点研究述评
广德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抗日战争前后成都的《大声周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英明的决策——毛主席为我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宋汝香
《齐鲁学刊》
198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赵春荣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