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日本新译二十卷本《鲁迅全集》陆续出版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7期37-40,共4页
我的书桌上放着几大本日本朋友寄来的刚刚出版的日译本《鲁迅全集》。打开精装的纸套和透明的封纸。
关键词 《鲁迅全集》 中日文化交流史 书桌 深蓝色 精装 朋友 鲁迅文章 译本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云樵 孙金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5,共6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两国文化由间接向直接交流的过渡时期,为以后隋唐时期两国文化的大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一、魏晋南北朝...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两国文化由间接向直接交流的过渡时期,为以后隋唐时期两国文化的大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往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从宏观分析,大体上可分为魏晋与南北朝两个阶段,兹分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往来 中日文化交流史 隋唐时期 三国志 天皇 遣使 百济 魏国 公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荣西 被引量:2
3
作者 方艾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继日本多次向隋唐派遣外交使团(随行有学问僧、留学生,人数多达数百人)、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南宋掀起了这种交流的第二次高潮,与前稍有不同的是,这次主要以民间商业...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继日本多次向隋唐派遣外交使团(随行有学问僧、留学生,人数多达数百人)、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南宋掀起了这种交流的第二次高潮,与前稍有不同的是,这次主要以民间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为特征。随着宋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和精神文明空前繁荣,航海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外贸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交流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内容之丰富,颇胜前朝。荣西禅师,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先行者,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史 两国 本人 文化 外交使团 经济 南宋 精神文明 航海技术 物质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沈殿忠的《中日交流史中的华侨》
4
作者 蜀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8-159,共2页
中国和日本是带水相依的邻邦,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文化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使用多种工具。然而,我们所说的文化是属人的文化,人类文化的交流,不管用何种方式、何种工具都离不开人与人的往来和交际。否则,文化交流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和日本是带水相依的邻邦,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文化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使用多种工具。然而,我们所说的文化是属人的文化,人类文化的交流,不管用何种方式、何种工具都离不开人与人的往来和交际。否则,文化交流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旅日华人或华侨间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可惜两千多年来,特别是近现代,研究中日文化的学者踵接而来,关于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很遗憾的是,许多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者恰恰忽略中日文化主体的交往研究,而这个问题正是中日文化交流得已实现基础。可喜的是,最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沈殿忠同志的《中日交流史中的华侨》,它从公元前三世纪到本世纪八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史 文化发展 公元前 研究者 华人 文化 华侨 实现基础 八十年代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日学生发端与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桑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25-29,81,共6页
一八九六年六月十五日,日本东京的清朝公使馆里,出现了十三位长袍马褂、脑后垂瓣的中国青年的身影。这件事后来被看成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先生在其开拓性著作中,首先把它定为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发端。... 一八九六年六月十五日,日本东京的清朝公使馆里,出现了十三位长袍马褂、脑后垂瓣的中国青年的身影。这件事后来被看成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先生在其开拓性著作中,首先把它定为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发端。此后几乎所有涉足留日学生史的学者都接受这一看法或与此不谋而合。尽管有的著作将此与清政府确定留日国策区别开来,并且谈到一些背景情况,仍承认其发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关系 甲午战后 清政府 总理衙门 本政府 发端 留学 中日文化交流史 东文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敦煌曲谱看日本民族文字的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陆锡兴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2-67,121,共7页
汉字向外族传播,当以日本文字最为成功。这可以称得上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光辉一页。日本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日本人民在利用和改造汉字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为了使汉字适应日本语言,他们创造性的在表意文字的汉字中使用标音性质的... 汉字向外族传播,当以日本文字最为成功。这可以称得上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光辉一页。日本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日本人民在利用和改造汉字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为了使汉字适应日本语言,他们创造性的在表意文字的汉字中使用标音性质的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字 中日文化交流史 本学者 表意文字 时期 汉字传播 本民族 敦煌曲谱 印度 片假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守华 卞崇道 《文史哲》 1988年第2期52-58,共7页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与发展 佛教理论 莲宗 本佛教 国内地 世纪初 中日文化交流史 佛教宗派 学问僧 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田中庆太郎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福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7期52-55,51,共5页
如果要谈到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士,我认为有二位先生是相瓦辉映、不可不提的。一位是田中庆太郎(1880—1951),一位是内山完造(1885—1959)。二位都是书店老板,前者主持:“文求堂”,后者则是人所周知的“内山书店”... 如果要谈到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士,我认为有二位先生是相瓦辉映、不可不提的。一位是田中庆太郎(1880—1951),一位是内山完造(1885—1959)。二位都是书店老板,前者主持:“文求堂”,后者则是人所周知的“内山书店”。前者主要是在日本销售(及印行)中国书籍,后者主要是在中国销售日本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内山完造 重大贡献 文化 书店 鲁迅 中日文化交流史 三国志演义 《鲁迅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传入日本与大化革新
9
作者 何德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8-30,共3页
日本民族,以其善于学习、吸收外民族先进文明著称于世。在日本文化发展史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当代的日本人,显然已不再是德... 日本民族,以其善于学习、吸收外民族先进文明著称于世。在日本文化发展史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当代的日本人,显然已不再是德川时代他们的祖先那种意义上的孔教门徒了,但是,他们身上仍然渗透着孔教的伦理道德观念。……,今天,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孔教徒了,但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孔教徒。”儒家思想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融入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之中。具体探讨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扩散及其影响,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当前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者们一般侧重于镰仓时代(宋明理学传入)之后的日本儒学,本文拟论在此之前儒学的传入与大化革新的关系,具体探讨日本对中国家传统儒学思想的学习、吸收以及早期儒学对日本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特别是对大化革新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大化革新 本儒学 中日文化交流史 奴隶制社会 发展 封建社会 天皇 奴隶主贵族 儒家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10
作者 何耀华 《思想战线》 1986年第4期2-95,共2页
奈良市位于奈良县的北端,是奈良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它不仅以日本的千年古都闻名于世,而且以中日文化交流的发祥地而著称。公元708年2月。
关键词 文化 发祥地 元明 天皇 中日文化交流史 公元 平城京 金堂 本政府 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上肇的著作在中国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元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在历史上,某些人物虽然只是在十年、二十年的短短时间里,对社会产生过思想影响,然而这种思想响影却颇值得后世纪念。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
关键词 国人民 郭沫若 三十年代 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 思想影响 国古典文学 中日文化交流史 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杂事诗》简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铸昌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89-94,共6页
一百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公开发表了。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对于帮助中国人民了解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曾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百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公开发表了。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对于帮助中国人民了解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曾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日本杂事诗》是黄遵宪出使日本充任参赞期间认真考察日本历史和现状的产物。一八七七年,黄遵宪随同清朝驻日大臣何如璋出使日本,这是我国清王朝第一任驻日使团。在这之前十年(即公元一八六七年),日本各界人士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德川幕府为期二百六十五年的反动统治,以睦仁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顺应历史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两国 考察 国人民 本明治维新 中日文化交流史 本人 简论 本民族 何如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儒将朱舜水的园林花木趣味及他对东京小石川后乐园的贡献
13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朱舜水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博学多艺。他在力争复明抗清失败后流亡日本,对日本近世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在概 括朱舜水对日本文化诸多方面所做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园林花木趣味,澄清了他在小石川后乐园建造过程中所参与... 朱舜水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博学多艺。他在力争复明抗清失败后流亡日本,对日本近世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在概 括朱舜水对日本文化诸多方面所做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园林花木趣味,澄清了他在小石川后乐园建造过程中所参与工作的项目 与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舜水 中日文化交流史 庭园 小石川后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舜水与德川光国的尊王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晓军 《浙江学刊》 1984年第5期93-97,共5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明末的朱舜水是赴日中国人中有重大影响的一位学者,尤其是他和日本水户学创始人德川光国的关系,更为人们所称道。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其了解较少。日本史学界虽多有论及,但就笔者所见,似感在谈及他对德川光国的...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明末的朱舜水是赴日中国人中有重大影响的一位学者,尤其是他和日本水户学创始人德川光国的关系,更为人们所称道。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其了解较少。日本史学界虽多有论及,但就笔者所见,似感在谈及他对德川光国的思想影响方面,尚可进一步展开。为此,不揣简陋,略事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舜水 思想影响 中日文化交流史 尊王 学界 本学者 郑成功 明末清初 朱之瑜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倍仲麻吕与《天の原》歌 唐诗札记之一
15
作者 李汉超 《社会科学辑刊》 1980年第4期135-135,共1页
《旧唐书·日本传》:“日本国开元初遣使来朝,……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上元中擢衡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又,《新唐书·日本传... 《旧唐书·日本传》:“日本国开元初遣使来朝,……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上元中擢衡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又,《新唐书·日本传》:“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多所该识。久乃还。天宝十二载朝衡复入朝。”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这位名人,两唐书所载不过如此,且于史实多有失误。王琦注《李太白集》,于《哭晁卿衡》注云:“新旧唐书俱不言衡终于何年。据太白是诗,则衡返棹日本而死矣。岂上元以后事耶?抑得之传闻之误耶?”看来王琦对仲麻吕亦不甚了了。《旧唐书·日本传》称阿倍仲麻吕之名为仲满,检日本史有关资料,知仲麻吕初未尝名仲满。“满”可能是日文假名合读的汉字谐音(麻吕,日文读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倍仲麻吕 旧唐书 中日文化交流史 五十年 札记 新唐书 放归 遣使 姓名 京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