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东部渤海湾晚中新世以来化学风化记录及地质意义 |
杨吉龙
张超宇
胥勤勉
胡云壮
周新郢
肖国桥
|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晚中新世以来西北太平洋氮同位素的变化记录 |
王安庆
贾国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新世以来上印度扇水道-堤岸体系几何学特征及演化 |
李章鹏
梁杰
李森
陈建文
廖晶
龚建明
张银国
王建强
杨艳秋
杨传胜
雷宝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中生物组分变化及意义 |
陈芳
苏新
周洋
陆红锋
刘广虎
陈炽新
陈超云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5
|
|
5
|
琼东南盆地陆架区晚中新世以来断层活动性研究 |
胡守祥
姚衍桃
李健
李爽
汪灵
詹文欢
李伟
冯英辞
|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6
|
南海陆坡中新世以来沉积物特性与气体水合物分布初探 |
苏新
陈芳
于兴河
黄永样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4
|
|
7
|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 |
吴庐山
邱燕
解习农
刘晓峰
江涛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5 |
18
|
|
8
|
滇西北独龙江岩体晚中新世以来的热史和剥蚀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
雷永良
季建清
龚道好
钟大赉
王雪松
张进
王先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9
|
古新世—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特征——来自可可西里盆地的报告 |
蔡雄飞
刘德民
魏启荣
顾延生
袁晏明
李德威
王国灿
罗中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10
|
阿尔金构造系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断裂左旋位错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虢顺民
向宏发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58
|
|
11
|
中国西部晚中新世以来气候演化初探──以甘肃临夏红色盆地中Cl-含量变化为例 |
奚晓霞
穆德芬
方小敏
李吉均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12
|
西沙晚中新世以来礁相地层中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及其意义 |
韩春瑞
孟祥营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23
|
|
13
|
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季风阶段性演化的海陆记录 |
郑洪波
黄湘通
刘锐
强小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5 |
5
|
|
14
|
中中新世以来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演化模拟 |
马辉
许鹤华
吴世敏
刘海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5
|
中中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走滑未造成柴达木盆地整体旋转 |
裴军令
周在征
李海兵
孙知明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6
|
晚中新世以来中国北方风成沉积的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英) |
杨石岭
丁仲礼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
2002 |
5
|
|
17
|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苏海霞
刘姗
张莉
苏明
黄书勤
雷振宇
|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8
|
中印度洋海盆南部中新世以来碳酸盐补偿深度的演变:来自微体化石组合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
刘振尤
葛晨东
石学法
邹欣庆
纪振强
鲍洋
黄牧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9
|
琼东南盆地中新世植被演替与古气候变化 |
杨锐
覃军干
王任
张伟
闫琢玉
崔书姮
黄智进
阮枝梅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中国-塞尔维亚中新世浅色褐煤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及其成因 |
刘帮军
李敬智
STOJANOVIĆ Ksenija
黄佳众
刘悦婷
孙雨萌
ŽIVOTIĆ Dragana
王金喜
孙玉壮
赵存良
|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