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将中文版简版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C-SSQ12)在临床上用于老年性聋的听力评估,并将C-SSQ12得分与纯音听阈值进行比较,分析C-SSQ12得分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目的 将中文版简版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C-SSQ12)在临床上用于老年性聋的听力评估,并将C-SSQ12得分与纯音听阈值进行比较,分析C-SSQ12得分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411例,其中老年性聋患者296例,根据纯音听阈测试言语频率均值(4f-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20≤4f-PTA<35 dB HL)141例、中度听力损失组(35≤4f-PTA<50 dB HL)78例。中重度听力损失组(50≤4f-PTA<65 dB HL)59例和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组(4f-PTA≥65dB HL)18例,正常听力组(4f-PTA<20 dB HL)115例,完成C-SSQ12填写和纯音听阈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老年性聋患者4f-PTA与C-SSQ12得分及其在言语感知维度、空间听觉维度以及听觉质量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组C-SSQ12得分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SSQ12对显著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效能。结果 C-SSQ12得分及其在言语感知维度、空间听觉维度以及听觉质量维度得分均与老年性聋患者4f-PTA呈显著负相关(P <0.01)。针对C-SSQ12绘制ROC曲线,AUC为0.884,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79.2%、阳性预测值为62.5%、阴性预测值为93.1%,约登指数为0.62,截断值为6.56分。结论 C-SSQ12得分与纯音听阈值呈显著负相关,C-SSQ12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效能,可作为听力检查的有效补充,得分能够反映老年性聋患者在言语感知、空间听觉以及听觉质量维度下的听功能障碍,可用于老年性聋的筛查。展开更多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工耳蜗植入随访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7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Version,SSQ-P)、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对入选青少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2.5岁组、2.5~4.5岁组与>4.5岁年组)在术后不同时段(<2.5年组、2.5~4.5年组与>4.5年组)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家庭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生活质量与评价听觉能力的量表(CAP、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其他听力特征)得分的关系。结果:术后<2.5年组的患者CAP和SSQ-P评分均低于2.5~4.5年组与>4.5年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限和CuHI-QoL评分(父母期望、生活质量)分别与CAP、SSQ-P及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CAP评分和言语感知能力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R2=0.170,P<0.01)。结论:术后2.5年为患者听觉语言能力的增长期,稳定后增长速度变缓。随着术后年限的延长,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渐增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将中文版简版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C-SSQ12)在临床上用于老年性聋的听力评估,并将C-SSQ12得分与纯音听阈值进行比较,分析C-SSQ12得分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患者411例,其中老年性聋患者296例,根据纯音听阈测试言语频率均值(4f-PTA),分为轻度听力损失组(20≤4f-PTA<35 dB HL)141例、中度听力损失组(35≤4f-PTA<50 dB HL)78例。中重度听力损失组(50≤4f-PTA<65 dB HL)59例和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组(4f-PTA≥65dB HL)18例,正常听力组(4f-PTA<20 dB HL)115例,完成C-SSQ12填写和纯音听阈测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老年性聋患者4f-PTA与C-SSQ12得分及其在言语感知维度、空间听觉维度以及听觉质量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组C-SSQ12得分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SSQ12对显著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效能。结果 C-SSQ12得分及其在言语感知维度、空间听觉维度以及听觉质量维度得分均与老年性聋患者4f-PTA呈显著负相关(P <0.01)。针对C-SSQ12绘制ROC曲线,AUC为0.884,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79.2%、阳性预测值为62.5%、阴性预测值为93.1%,约登指数为0.62,截断值为6.56分。结论 C-SSQ12得分与纯音听阈值呈显著负相关,C-SSQ12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效能,可作为听力检查的有效补充,得分能够反映老年性聋患者在言语感知、空间听觉以及听觉质量维度下的听功能障碍,可用于老年性聋的筛查。
文摘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工耳蜗植入随访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7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Version,SSQ-P)、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对入选青少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2.5岁组、2.5~4.5岁组与>4.5岁年组)在术后不同时段(<2.5年组、2.5~4.5年组与>4.5年组)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家庭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生活质量与评价听觉能力的量表(CAP、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其他听力特征)得分的关系。结果:术后<2.5年组的患者CAP和SSQ-P评分均低于2.5~4.5年组与>4.5年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限和CuHI-QoL评分(父母期望、生活质量)分别与CAP、SSQ-P及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CAP评分和言语感知能力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R2=0.170,P<0.01)。结论:术后2.5年为患者听觉语言能力的增长期,稳定后增长速度变缓。随着术后年限的延长,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渐增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