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1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减少炎症反应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的中药配方
3
作者 王淼 朱丰林 陈静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3-1751,共9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D)对炎症反应下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炎症模型,用HLJDD进行干预,观察促炎因子、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的相关指标;采用免疫荧光、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中血小板-中性...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D)对炎症反应下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炎症模型,用HLJDD进行干预,观察促炎因子、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的相关指标;采用免疫荧光、HE染色观察肺组织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率及肺组织病理情况;通过转录组学挖掘HLJDD干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的潜在信号途径及靶点并验证。结果:模型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TNF-α、IL-1β、SLEP、sC5b-9、ICAM-1水平及肺组织中CD62p、MPO阳性表达率及CD61^(+)CD62p^(+)MPO重合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或P<0.05),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损伤严重。与模型组相比,HLJDD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浆TNF-α、IL-1β、SLEP、sC5b-9、ICAM-1的水平均降低(P<0.001或P<0.05),肺组织中CD62p、MPO阳性表达率及CD61^(+)CD62p^(+)MPO重合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并减轻了LPS诱导的肺组织损伤。转录组学结果显示高剂量HLJDD可下调氧化磷酸化途径上的差异基因。结论:HLJDD可改善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减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可能与下调氧化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串扰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对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左鹏 倪小宇 +1 位作者 吴嶛 倪贵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5例。采集... 目的探讨术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5例。采集患者入院时和取栓术后24 h内静脉血,计算PN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改良Rankin量表90 d评分(mRS-90)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90≤2分)45例,预后不良组(mRS-903~6分)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取栓患者90 d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WR、PNR和NLR预测取栓患者良好预后的效能。结果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的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更低,较少合并术后对比剂外渗,术后24 h的PWR和PNR更高,NLR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接治疗(OR=4.746,P=0.021,95%CI:1.262~17.856)、术后对比剂外渗(OR=0.254,P=0.022,95%CI:0.079~0.824)和术后24 h PNR(OR=1.087,P=0.006,95%CI:1.025~1.153)是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24 h的PWR、PNR和NLR预测取栓术后良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36和0.704。PNR的预测效能最高,截断值为25.08,特异度为84.00%,灵敏度为67.78%。结论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24 h PNR较高的患者临床预后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心源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1
5
作者 时光 赵俊伟 明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培 刘苗 +1 位作者 叶剑荣 袁仕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87-1890,1896,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与缓解组,分析NLR、PLR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NLR和 PLR分别为4.78(2.82~7.80)和197.56(137.27~285.52),对照组NLR和 PLR分别为1.75(1.51~2.11)和113.84(98.65~131.11);SLE患者NLR和 PL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活动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5.99(3.49~10.47)和206.81(151.33~333.47),缓解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4.02(2.16~5.37)和182.09(115.00~247.14);活动组NLR、PLR与缓解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LEDAI评分与NLR、PLR呈正相关( r =0.372、0.232, P <0.05)。结论: NLR、PLR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柳 陈向金 +2 位作者 李变利 彭颖 徐丽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2-2775,共4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3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PBC的80例患者的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测中的RDW、MPV、PDW指标,并计算NLR、LMR、PLR。根据诊断标准分为PBC肝硬化组(n=50)和PBC肝炎组(n=30)。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BC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较PBC肝炎组,PBC肝硬化组的血清WBC水平明显降低(Z=-4.777,P<0.001),而血清ALT水平明显下降(Z=-2.152,P=0.031)。与PBC肝炎组相比,PBC肝硬化组的RDW、MPV及NLR升高(Z值分别为-3.180、-2.963、-3.59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MPV及NLR是PB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4.99(1.39~17.92)、13.01(2.96~57.07)、4.45(1.59~12.40)],三者诊断PBC肝硬化阶段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67及0.741,3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结论RDW、MPV及NLR水平升高可能预示PB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对PBC患者病情的恶性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静 史兆春 +3 位作者 戚志强 董海蓉 周红 沈飞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neutrophil ratio,PN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82例,根... 目的:探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neutrophil ratio,PN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82例,根据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预后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1例(mRS评分0~2)和预后不良组61例(m RS评分3~6)。收集基线资料及测定血液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ACI患者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冠心病、NIHSS评分、TOAST分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和P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0,P=0.017)、NIHSS(OR=1.390,P <0.001)、PLR(OR=1.012,P=0.023)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男性(OR=0.342,P=0.040)、PNR(OR=0.970,P=0.023)为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PNR与mRS、NIHSS、Essen评分呈负相关(r=-0.239,P=0.003;r=-0.199,P=0.013;r=-0.245,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PN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68,PNR最佳诊断值为51.500(P <0.05)。结论:PNR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且比值升高是脑梗死预后的保护因素,PNR对ACI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 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胡赟宏 王铮元 +2 位作者 崔嵘嵘 许诚 林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57-3661,共5页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NLR和PLR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NLR和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ROC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同期行良性乳腺手术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共15例患者死亡,19例发生复发转移。病例组术前外周血NLR、PL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4%和86.5%,ROC曲线下面积0.738〔95%CI(0.657,0.818)〕;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123.8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和58.4%,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3,0.738)〕。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生存情况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PLR可预测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情况,但NLR和PLR不能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慧 孟德钎 +4 位作者 刘焱 李鞠 刘姗姗 王凯 潘文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疾病活动度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预后营养指数及CA19-9与胰腺腺癌放疗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建辉 罗妍 +2 位作者 陈晓 徐向升 周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糖类抗原19-9(car...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空军总医院61例经病理确诊为胰腺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子病历查询患者治疗前检验结果,通过电子病历记录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OS。采用Kaplan-Meier方法构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利用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NLR、PLR、CA19-9增高、PNI降低、TNM分期晚,患者生存期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P=0.029,OR 2.344,95%CI:1.090~5.041);PN(IP=0.026,OR 0.477,95%CI:0.248~0.917)是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LR、PLR、PNI等是评价胰腺癌患者预后较为简单、有效的可靠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CA19-9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倪婧 王永庆 +4 位作者 张英平 吴炜 曾庆曙 杨明珍 夏瑞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l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经过化疗的...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l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经过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截断点,并根据初次化疗前NLR和PLR将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出NLR和PLR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915和270.27。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NLR、PLR对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有影响。此外,结外受累数量、疾病分期、ECOG评分对疾病的无进展生存有影响。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LR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并不影响总生存。结论:初诊时NLR和PLR值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娜 何华 +3 位作者 赵天业 陶雪蓉 吴燕华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在2019年9月—12月...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在2019年9月—12月、2020年9月—12月分别在丙型肝炎发病较为集中的扶余县2个乡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开展肝硬化和肝癌筛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HCV RNA定量、肝功能和血常规,同时行肝瞬时弹性成像和腹部超声检查。计算RPR、PLR、NLR、FIB-4和APRI。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RPR、PLR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趋势性检验分析不同纤维化分期的丙型肝炎患者之间RPR、PLR、FIB-4和APRI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68例,其中确诊为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123例(12.7%)。与慢性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RPR升高,PL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40 g/L、RPR>0.081、PLR<91.11、FIB-4>3.25、APRI>2与丙型肝炎性肝硬化代偿期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79、10.40、3.83、2.25、3.14、3.60,95%CI值分别为1.12~2.86、3.47~31.18、2.19~6.69、1.31~3.89、1.74~5.67、1.10~11.78,P值分别为0.015、<0.001、<0.001、0.004、<0.001、0.035)。随着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RPR、FIB-4、APRI呈逐渐升高趋势,PLR呈逐渐降低趋势(P值均<0.001)。结论RPR、PLR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发生、纤维化进展程度相关。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老年患者(年龄>60岁),在监测白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RPR和PLR,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及时干预治疗,降低肝癌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硬化 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洪海 孙玉 +8 位作者 生守鹏 李聪 孙斌 张英华 扈彩霞 崔雄伟 李星明 张永宏 郑加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且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与PLR。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PLR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NLR临界值为2. 08,PLR临界值为96. 82。按照治疗前NLR、PLR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 <2. 08,n=60)与高NLR组(NLR≥2. 08,n=75),低PLR组(PLR <96. 82,n=78)与高PLR组(PLR≥96. 82,n=57),结果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AFP、巴塞罗那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25、9. 649,P值均<0. 05);低PLR组与高PLR组患者AFP、ChE、巴塞罗那分期、肿瘤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 511、4. 220、9. 265、16. 403,P <0. 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χ~2值分别为31. 302、92. 905,P值均<0. 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比值比(OR)=9. 634,95%可信区间(95%CI):5. 167~17. 964,P <0. 001]、ChE(OR=0. 404,95%CI:0. 236~0. 692,P=0. 001)、肿瘤大小(OR=3. 861,95%CI:1. 760~8. 472,P=0. 001)、巴塞罗那分期(OR=9. 607,95%CI:1. 228~75. 151,P=0. 031)是HCC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期超过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LR是影响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LR升高,患者预后越差,可结合肿瘤相关情况作为评价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导管消融术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立伟 潘慧颖 +3 位作者 姚晓天 王天勤 周小欣 王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均高于良性肿瘤的患者(P=0.000)。NLR、PLR的最佳截点分别为3.0和151。NLR高水平组(NLR≥3.0)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水平及腹水量与NLR低水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高水平组(PLR≥151)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无转移、CA125水平及腹水量与PLR低水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高水平组的中位OS(33个月和33.5个月)分别低于相应的低水平组(44.5个月和49.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和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LR≥151是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为1.936,95%CI为1.013~3.698,P=0.045)。结论·术前炎症指标NLR、PLR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望用于预估患者病情及指导卵巢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卵巢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阳 刘晓唤 +8 位作者 马维冬 贾珊 范雅洁 姚智会 张春艳 张岩 胡艳超 葛淼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前和再次冠脉造影(CAG)复查前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行DES植入术后再次入院造影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2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前和再次冠脉造影(CAG)复查前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行DES植入术后再次入院造影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23例)作为支架植入(SI)组,以同期行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冠脉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NC,4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造影检查或支架植入前外周血PLR、NLR及其他血液学指标;SI组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ISR)组和非再狭窄(NO-ISR)组两个亚组,并于造影前再次检测血液学指标。分别比较各组间的PLR和NLR的差异,并绘制PLR和NLR预测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与NO-ISR组(89例)相比,ISR组(34例)在植入DES前和CAG复查前的PLR和NL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植入DES前,P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107.20,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65.2%;N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72,灵敏度为61.8%,特异度为70.8%。CAG复查前,P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160.08,灵敏度为26.5%,特异度为97.8%;N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2.08,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56.2%。结论植入DES前和CAG复查前外周血PLR和NLR对ISR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内再狭窄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时振宇 周白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5期392-394,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发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综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发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综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以及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已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触发ACS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ramine N-6,一种新的抗血小板和抗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物质(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志强 张六一 +1 位作者 陈蓬 段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SpiramineN 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 ,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N 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 5 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 ,同... SpiramineN 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 ,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N 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 5 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 ,同时评价spiramineN 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spiramineN 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呈量效关系 ,其IC50 =2 6 μmol/L ,对花生四烯酸 (AA)或腺苷二磷酸 (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 ;spi ramineN 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N 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 5 羟色胺的释放 ,其IC50 分别为 6 4 7和 33 5 μmol/L。SpiramineN 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 ,其IC50 为 78 6 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N 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 SpiramineN-6 血小板聚集 5-羟色胺 生物活性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冉 李文娟 +2 位作者 冯方 温丽君 李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宋杨梅 樊勇 +3 位作者 艾比拜.玉素甫 张崴 杨晶晶 李寅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入的1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术前NLR分...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入的1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术前NLR分为NLR≤3组(119例)和NLR>3组(16例);按术前PLR分为PLR≤150组(96例)和PLR>150组(39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民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水平、有无桥本甲状腺炎、TNM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NLR、PL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NLR≤3组患者肿瘤大小与NL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150组患者肿瘤大小与PLR>15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T3水平、肿瘤大小均是术前NLR的影响因素,肿瘤大小是术前PLR的影响因素(P<0.05)。NLR≤3组和NLR>3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770)。PLR≤150组和PLR>150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1,P=0.190)。结论肿瘤大小是术前NLR、PLR的影响因素,但不同术前NLR、PLR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