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婷 蒋豪 +1 位作者 薛张纲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下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CIN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下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CIN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缺血再灌注组(ISO-IR组)和异氟醚组(ISO-C组)。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30、60、120min处死大鼠,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结合活性和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沉渣白细胞分类和总蛋白(TP)的含量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再灌注后IR组和ISO-IR组的W/D值、MPO活性、NF-κB结合活性和CINCmRNA的表达均高于C组(P<0.05),而再灌注60min后ISO-IR组的以上各指标较IR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②IR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PMN)所占的百分比较C组明显升高(P<0.05),而ISO-IR组的升高并不显著,且较IR组明显降低;③IR组和ISO-IR组BALF中TP含量均较C组升高明显(P<0.05),但ISO-IR组又明显低于IR组(P<0.05);④ISO-IR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异氟醚的应用可以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上调,减少肺内PMN的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异氟醚 因子-κB(NF-κB)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缺血再灌注模型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细胞因子诱导 结合活性 SD雄性大鼠 动脉血气分析 髓过氧化物酶 CINC mRNA BALF 细胞计数 细胞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德鹏 向静 +3 位作者 文亮 粟永萍 屈纪富 冉新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 CINC-2... 目的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 CINC-2)的差异表达,并探讨其相关功能。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dMSCs,通过RT-PCR检测创伤修复时SLPI和CINC-2在dMSCs中表达,通过3H-TdR掺入实验研究SLPI和dMSCs有丝分裂的关系,利用Boyden趋化小室研究dMSCs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分离的大鼠dMSCs呈梭形,在体外显示多向分化潜能。RT-PCR提示伤口液刺激24 h后dMSCs中SLPI,CINC-2表达升高,同时检测到在全层切割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和CINC-2均为高表达,3H-TdR掺入实验提示SLPI能够促进dMSCs的有丝分裂,趋化小室实验显示dMSCs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加入中和抗体后趋化作用减弱。结论创伤后SLPI,CINC-2在dMSCs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升高可能同dMSCs的增殖和趋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差异表达 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兔眼内炎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的相对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云云 罗予 +1 位作者 张金嵩 魏丽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3-71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兔眼外伤后不同时间点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 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分析兔眼外伤后不同时间点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 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在外伤性眼内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Ⅰ组为正常对照组,Ⅱ组为无菌外伤组,Ⅲ组为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伤组。Ⅱ组和Ⅲ组兔右眼建立外伤性眼内炎模型,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Ⅲ组兔右眼的玻璃体内。于造模后6h、12h、1d、2d、4d、5d、7d、14d用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观察眼部炎症情况并进行临床炎症评分。ELISA法测定各组造模后6h、12h、1d、2d、4d、5d房水中TNF-α、IL-1β、CINC-1的含量变化。结果造模后12h、1d、2d、4d、5d、7d、14d,Ⅱ组各时间点临床炎症评分分别为(2.50±0.55)分、(3.67±0.82)分、(4.00±0.63)分、(6.12±0.75)分、(7.00±0.63)分、(7.33±0.52)分、(5.50±0.54)分,Ⅲ组分别为(4.00±0.63)分、(6.17±0.75)分、(7.67±0.52)分、(10.60±0.82)分、(11.50±0.55)分、(11.80±0.41)分、(10.33±0.51)分,两组各时间点临床炎症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12h后Ⅲ组炎症反应明显较Ⅱ组重。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TNF-α在炎症初期就开始升高,1d时达到高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IL-1β含量于造模后1d时达到高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CINC-1含量在造模后12h时即达到高峰,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Ⅱ组和Ⅲ组兔房水中TNF-α、IL-1β、CINC-1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外伤后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在外伤性眼内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房水中TNF-α、IL-1β、CINC-1表达升高与炎症程度相关,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可能成为未来眼内炎一个有效的联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眼内炎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介素-1Β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水平 被引量:5
4
作者 牟娜 牟佳 +3 位作者 李宁 郭连峰 张建东 曾瑞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8-971,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而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是以局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感染性疾病。HBV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诱导宿主细胞中趋化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相互...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而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是以局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感染性疾病。HBV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诱导宿主细胞中趋化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介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参与组织损伤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MPO及CINC-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苗金红 朱海洋 +4 位作者 钟斌 崔浩 汪鑫 理阳 徐玉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手术组大鼠仅切除T11椎板,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建立T11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10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手术组大鼠仅切除T11椎板,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建立T11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组、褪黑素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10 min内分别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5%乙醇的生理盐水和100 mg/kg的褪黑素制剂。于脊髓损伤后1 h、6 h、12 h、1 d、3 d、5 d分别取脊髓组织,化学法测定MPO活力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脊髓组织结构,RT-PCR法观察CINC-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脊髓内CINC-1水平和MPO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且MPO在CINC-1表达达峰之后12 h达高峰;除1 h外各时间点各组相比较,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其中B组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CINC-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脊髓损伤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髓过氧化物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CINC-1及其受体CXCR2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爱明 林董 林世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表达的作用。方法90只雄... 目的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表达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迪莎组、溃结灵高剂量组、溃结灵中剂量组和溃结灵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5只。用5%2,4,6-三硝基苯璜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33 mL、艾迪莎0.125g.kg-1.d-1、溃结灵高(18.3 g.kg-1.d-1)、中(9.2 g.kg-1.d-1)、低(4.6 g.kg-1.d-1)剂量处理,7 d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结合显微镜观察对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运用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CINC-1及CXC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溃结灵具有明确改善大鼠UC的效应,与艾迪莎组相比,溃结灵高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INC-1及CXCR2 mRNA及蛋白质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与炎症呈正相关;经过溃结灵和艾迪莎干预后,随着炎症改善,CINC-1及CXC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溃结灵可能通过干预CINC-1及CXCR2的表达来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从而达到缓解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灵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成分在细菌性眼内炎中的致病作用
7
作者 袁钊辉 龙崇德 +3 位作者 林晓峰 张铁英 娄秉盛 刘奕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01-1907,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及其成分在大鼠眼内的致炎特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热灭活细菌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10μg)、热灭活细菌碎片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碎片10μg)、肽聚糖组(96只,注射肽聚糖10μg)和对照组(96只,注... 目的:观察并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及其成分在大鼠眼内的致炎特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热灭活细菌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10μg)、热灭活细菌碎片组(96只,注射热灭活细菌碎片10μg)、肽聚糖组(96只,注射肽聚糖10μg)和对照组(96只,注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在玻璃体腔注入药物后6、12、24、48、72h和5d,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眼部炎症评分,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眼内浸润白细胞计数,并测定玻璃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1的表达水平和前房水蛋白质浓度。结果:在注射后6-72h,热灭活细菌组、热灭活细菌碎片组及肽聚糖组眼内均可见严重的炎症反应,至术后5d炎症基本消退。各组眼内白细胞的浸润数量在术后24h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207.1±33.7)细胞/眼;热灭活细菌碎片组(514.2±116)细胞/眼,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412.6±191)细胞/眼,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至术后3d浸润细胞数量迅速下降。各组TNF-α的浓度在术后24h均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178.3±76.5)ng/L;热灭活细菌碎片组(353.2±141.3)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311.2±99.8)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并持续至术后48h,随后迅速下降,并在术后5d回复至基线水平。各组IL-1β浓度在术后24h均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637.8±277.7)ng/L;热灭活细菌碎片组(1922.0±670.3)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1517.0±420.2)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并持续至术后48h,随后迅速下降,并在术后5d回复至基线水平。各组CINC-1的浓度在术后12h均达到高峰[热灭活细菌组(1173.3±221.5)ng/L;热灭活细菌碎片组(1864.0±403.4)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肽聚糖组(2536.0±386.3)ng/L,与热灭活细菌组比较,P<0.05],并持续至术后24h,随后迅速下降,并在术后3d回复至正常水平。在各观察时点,均可观察到眼内炎组房水蛋白质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壁及其成分可在SD大鼠诱导出典型的实验性眼内炎。大量白细胞眼内浸润、血眼屏障的破坏、TNF-α和IL-1β的高水平表达是实验性眼内炎模型的主要病理特点。与完整的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细菌碎片及其成分肽聚糖具有更强烈的眼内促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肽多糖 眼内炎 细胞 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