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作勇 饶春梅 +2 位作者 杨国庆 齐家龙 万苹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4期75-79,84,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都会引发和加重疾病进展。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是中性粒细胞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模...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都会引发和加重疾病进展。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是中性粒细胞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特有的结构,其过度产生会诱发炎症从而损伤正常肠组织,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现综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指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诱捕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调控p53/GPX4通路对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形成和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2
作者 胡昱月 黄蕾 +1 位作者 姚立山 王卫娜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 探讨大黄素调控肿瘤蛋白p53/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使用高糖(HG,30 mM)处理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在体外构建DN肾损伤模型,并使用不同浓度大黄素处理hrGECs。CCK8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 目的 探讨大黄素调控肿瘤蛋白p53/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使用高糖(HG,30 mM)处理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在体外构建DN肾损伤模型,并使用不同浓度大黄素处理hrGECs。CCK8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记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标记物瓜氨酸组蛋白-3(H3Cit)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大黄素的靶点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使用蛋白酶体抑制(MG132)处理hrGECs,Western blot检测p53/GPX4的表达。构建p53过表达模型,验证大黄素在DN中作用的机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使用大黄素治疗。测量空腹血糖、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SUN)和血肌酐(Scr)水平。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检测肾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H3Cit、MPO、p53、GPX4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NG组相比,HG组hrGECs细胞活力减低,细胞凋亡增多,SOD水平下调,MDA、IL-6、IL-1β、TNF-α、H3Cit、MPO的表达水平下调(P均<0.05);与HG组相比,大黄素处理增强hrGECs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上调SOD的表达并抑制MDA、IL-6、IL-1β、TNF-α、H3Cit、MPO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网络药理学分析p53是大黄素治疗DN的核心靶点。进一步研究显示,大黄素能够抑制p53表达并且上调GPX4的表达。过表达p53减弱大黄素在DN中的治疗作用,抑制细胞活力,促进凋亡,加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NETs的形成(P均<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大黄素治疗能够降低DN大鼠空腹血糖,改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抑制DN大鼠肾组织中IL-6、IL-1β、TNF-α、H3Cit、MPO、p53的高表达,促进GPX4蛋白表达(P均<0.05)。结论 大黄素通过调控p53/GPX4的表达改善DN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中性粒细胞诱捕 糖尿病肾病 肿瘤蛋白p53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梦梅 周健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611-614,共4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排出的网状复合物,在抗菌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NETs还会加剧与各种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NETs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排出的网状复合物,在抗菌防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NETs还会加剧与各种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NETs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系统性总结了NETs的形成机制、在生理状态下维持眼内稳态平衡中的作用;同时,重点阐述了NETs在眼科疾病领域,包括干眼、角膜炎、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致病作用,强调了其作为眼部疾病治疗靶点的重要性及作为眼部疾病新的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未来对NETs在眼部疾病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相关眼病的治疗提供更强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 中性粒细胞 眼部疾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概况
4
作者 黄垂巧 陈云志 +4 位作者 陈帅 李倩 管连城 李文 秦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4期816-821,F0004,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管内壁脂质沉积和形成纤维斑块为特征的炎症性血管疾病,可导致血管狭窄,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可能是其潜在的致病机制。中性粒...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血管内壁脂质沉积和形成纤维斑块为特征的炎症性血管疾病,可导致血管狭窄,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可能是其潜在的致病机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应对感染或损伤时释放的一种网状结构,具有捕获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然而过量的NETs会诱发炎症反应,加重炎性损伤,亦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控NETs的形成和释放已成为治疗AS及其并发症的新策略。中医药凭借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可通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抑制NETs形成从而展现出治疗AS的潜力。文章探讨了NET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总结中医药调控NETs治疗AS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 炎症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浆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院内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汪利超 臧奥琪 +1 位作者 赵皓 宣玲 《安徽医学》 2025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心力衰竭发生及短期心功能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82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心力衰竭发生及短期心功能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AMI前壁组;同时选取同期因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介入术后外周血浆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组蛋白3(CitH3)和髓过氧化物酶-DNA复合物(MPO-DNA)水平。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AMI前壁组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n=38)和非心力衰竭组(n=44)。根据MPO-DNA中位数将AMI前壁组患者分为高MPO-DNA组(n=41)和低MPO-DNA组(n=41)。随访AMI前壁患者6个月,记录心梗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堪萨斯基问卷调查表(KCCQ)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外周血浆内MPO、CitH3分别与MPO-DNA呈正相关性(P<0.05)。AMI前壁组血浆CitH3、MPO与MPO-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前壁患者心力衰竭组外周血浆内CitH3、MPO与MPO-DNA水平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中MPO-DNA是AMI前壁PCI术后发生院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58,95%CI:1.639~4.311,P<0.05)。高MPO-DNA组中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病率高于低MPO-DNA组(P<0.05)。高MPO-DNA组患者的AMI后1、6个月KCCQ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均低于低MPO-DNA组(P<0.05),但两组患者两个月KCCQ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检测AMI前壁患者外周血浆内MPO-DNA水平来预测此类患者6个月心功能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不优于TIMI评分(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浆内NETs水平增加可能导致院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预示患者短时间内心脏功能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中性粒细胞诱捕 炎症 髓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银屑病模型小鼠中发挥治疗作用
6
作者 郭云龙 史文利 +5 位作者 赵瑞 莫金雪 贾淑青 李璟蓉 吴江 方锐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每组3只。对照组及模型组背部分别外涂凡士林、咪喹莫特药膏,1次/d,生理...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每组3只。对照组及模型组背部分别外涂凡士林、咪喹莫特药膏,1次/d,生理盐水灌胃,2次/d;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背部外涂咪喹莫特药膏,1次/d,并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芍药苷[75 mg/(kg·d)、150 mg/(kg·d)、300 mg/(kg·d)]灌胃,2次/d。均连续7 d。观察小鼠涂药处皮肤红斑、鳞屑情况。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及皮损厚度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RT-PCR检测TNF-α、IL-1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的表达。结果相较于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背部涂药区均红斑变淡、鳞屑减少,表皮增厚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17的表达下调(均P<0.001);CitH3表达降低(均P<0.05)。IL-17、CitH3的表达在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芍药苷能下调银屑病模型小鼠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实现,继而减轻银屑病小鼠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芍药苷 中性粒细胞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方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对大鼠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张镇 赵璐 +4 位作者 李朝顶 周涛 程飞 王丽萍 杨六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76-980,共5页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方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对大鼠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每组6只。制备机械损伤性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和...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方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对大鼠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每组6只。制备机械损伤性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于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利伐沙班片,中药组按照方剂1 mL·100 kg^(-1)大鼠体质量灌胃。造模后7 d眼球取血,检测各组抗凝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髓过氧化物酶(MPO)和D-二聚体(DD)水平;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水平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左股静脉组织标本HE染色形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APTT、PT和TT水平均降低,DD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的血清APTT、PT和TT水平均升高,DD水平降低(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OD活力水平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血清中SOD活力水平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IL-6和TNF-α含量降低,且中药组低于阳性药组(P<0.05或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MPO水平升高,Cit-H3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与中药组的血清MPO、Cit-H3水平均降低,且中药组低于阳性药物组(P<0.01);空白对照组静脉形态结构正常,无炎症细胞浸润;DVT组可见血栓形成,静脉内膜且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剥脱现象,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阳性药物组仍可见血栓,但小于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血栓小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抑制炎症发生,从而干预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中性粒细胞诱捕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和血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古力加乃提·麦麦吐逊 麦路德木·麦麦吐逊 +1 位作者 王静静 严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血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例纳入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纳入化脓性脑膜炎组、因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的脑脊... 目的探讨脑脊液、血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例纳入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纳入化脓性脑膜炎组、因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的脑脊液正常患者2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脊液及血浆NETs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DNA复合物、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血浆NETs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NE-DNA复合物水平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MPO-DNA复合物、NE-DNA复合物水平依次增高(P均<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浆NE-DNA复合物水平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血浆MPO-DNA复合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脊液NE-DNA复合物、MPO-DNA复合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1、0.945,灵敏度分别为92.36%、89.44%,特异度分别88.35%、85.29%;血浆NE-DNA复合物、MPO-DNA复合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AUC分别为0.720、0.709,灵敏度分别为84.62%、80.49%,特异度分别为80.18%、73.55%。结论与化脓性脑膜炎比较,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MPO-DNA复合物、NE-DNA复合物水平及血浆NE-DNA复合物水平降低;脑脊液NETs标志物检测可能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中性粒细胞诱捕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髓过氧化物酶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董庆华 尹建运 +3 位作者 苏杭 黄莉 丁霞 倪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56-59,共4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失去内膜,并随之产生的一种染色质纤维网状结构。最初作为中性粒细胞的第二种抗菌机制被发现,认为其完善了中性粒细胞的抗菌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的过度产生导致炎症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失去内膜,并随之产生的一种染色质纤维网状结构。最初作为中性粒细胞的第二种抗菌机制被发现,认为其完善了中性粒细胞的抗菌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的过度产生导致炎症反应在许多肺部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针对性地上调、下调、破坏或保护已经形成的NETs可能会成为未来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疗法。本文综述了NETs的形成及对肺部疾病影响,并讨论了药物治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 肺部疾病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诱导的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臣年 田志远 +1 位作者 崔斌 夏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29-935,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1],与病原体和凝血系统成分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2]。免疫血栓形成是一种捕获入侵病原体的宿主防御机制;然而,其异常激活(血栓炎症)会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1],与病原体和凝血系统成分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2]。免疫血栓形成是一种捕获入侵病原体的宿主防御机制;然而,其异常激活(血栓炎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无菌炎症条件下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NETs导致巨噬细胞促炎表型增加[3],并引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增强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4]。血栓炎症的核心是内皮细胞抗血栓和抗炎功能的丧失,导致凝血、补体、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募集的失调。血小板和募集的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结合促进了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变化,促进在血栓形成部位的凝滞,但也通过NETs的形成引发血栓形成。NETs形成激活的支架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增强其促血栓特性[5]。此外,NETs通过NETs组蛋白和血小板磷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激活凝血途径[6],NETs衍生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可消化凝血抑制剂、抗凝血酶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途径抑制剂[7]。此外,NETs的细胞外DNA主链为血小板黏附提供了平台,从而促进其聚集[8]。反过来,通过给予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来破坏NETs,会减少凝血系统的激活,从而限制血栓形成[9]。血栓并发症只能通过使用常规抗血栓治疗来部分预防,并且存在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更好地了解导致血栓炎症的机制,识别新的潜在治疗靶点,符合目前的临床需求。本文重点综述NETs在心血管疾病中免疫血栓形成的作用,详细阐述NETs诱导的免疫血栓形成的治疗靶点以及当前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捕获 血栓形成 心血管疾病 炎症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张敏 杨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70-73,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ARDS患儿125例作为ARDS组,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预后...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ARDS患儿125例作为ARDS组,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浆游离DNA(cf-DNA)、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AI-1水平;分析早产ARDS患儿cf-DNA与NE、TNF-α的相关性;分析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cf-DNA、PAI-1对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结果125例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47例,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组cf-DNA、NE、TNF-α、PAI-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早产ARDS患儿cf-DNA与NE、TNF-α呈正相关(r=0.645、0.687,P<0.05)。cf-DNA、PAI-1水平升高是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188、2.303,P<0.05)。cf-DNA、PAI-1联合预测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3.272、2.229,P<0.05)。结论NETs组成成分cf-DNA、PAI-1水平升高是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患儿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诱捕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谢思琳 谭骏岚 +5 位作者 周灵灵 程贝贝 王飞英 易健 宋岚 戴爱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62-165,198,共5页
目的 对2003—2022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 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2003—2022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领... 目的 对2003—2022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 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2003—2022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文献,运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性文章和综述1601篇。近20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发文量不断上升,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出版文献数最多的国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肺癌、细菌性肺炎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 2003—2022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更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相关靶向药物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分析 中性粒细胞诱捕 呼吸系统疾病 肺癌 细菌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凯 陈虹宇 +3 位作者 李娇 鲍丽 段萍 姜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6-211,共6页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至关重要,是构成机体内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人们发现中性粒细胞除了经典的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原微生物、释放嗜天青颗...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至关重要,是构成机体内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人们发现中性粒细胞除了经典的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原微生物、释放嗜天青颗粒及产生并分泌抑菌杀菌物质外,还具有抵抗微生物入侵的新机制——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该机制主要通过活性氧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等影响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形成以DNA为骨架的网状结构,内含有多种蛋白酶,能非特异性捕获杀伤病原体,还能在机体某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作者就NETs的形成、影响因素及与病原、疾病的相互关系作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细胞诱捕(nets) 活性氧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
14
作者 杨珺铭 罗艳婷 +1 位作者 何宏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高发的致盲性疾病,当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常受到真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显著影响。在疾病进程中,先天性免疫反应首先被激活,其中中性粒细胞在抗真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中性粒细胞在...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高发的致盲性疾病,当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该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常受到真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反应的显著影响。在疾病进程中,先天性免疫反应首先被激活,其中中性粒细胞在抗真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中性粒细胞在清除病原体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是其过度或异常激活可能引发组织损伤,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探究中性粒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文章旨在综述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杀菌机制,包括吞噬作用、脱颗粒、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效应及潜在机制。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机制探究,有利于施行的精准干预并增强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真菌性角膜炎 免疫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诱捕(n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及其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霞 宁宗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4期98-100,共3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关键性的防御细胞,主要借助于吞噬、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以及脱颗粒等作用方式抵御并逐步清除病原菌的入侵。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中性粒细胞还可以通过第三种杀菌方式,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关键性的防御细胞,主要借助于吞噬、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以及脱颗粒等作用方式抵御并逐步清除病原菌的入侵。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中性粒细胞还可以通过第三种杀菌方式,即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NETs主要由组蛋白、DNA和弹性蛋白酶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等酶类构成,其形成和降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过程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NETs是把"双刃剑",其形成和降解失衡可影响疾病的最终转归。异常形成的NETs参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肺部炎症性疾病病情的进展,NETs有可能为肺部炎症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 肺部炎症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血栓性疾病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鑫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25-529,共5页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双重角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肿瘤相关血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上述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 冠心病 缺血性卒中 静脉血栓栓塞症 癌症相关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杰 张绪恕 +1 位作者 陈晓辉 李海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0-82,共3页
NETs形成是中性粒细胞重要的天然免疫机制,近年来发现多种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参与这一过程。文章综述了与NETs形成有关的信号转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细胞诱捕 信号转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碱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关联性研究
18
作者 李玥 张爽 +2 位作者 孙鑫 刘成海 裘福荣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研究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关联性。方法 根据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HSOS模型组,每组5只。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1次灌胃野百合碱(90 mg·kg^(-1))造模。48h后收集各组... 目的 研究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关联性。方法 根据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HSOS模型组,每组5只。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1次灌胃野百合碱(90 mg·kg^(-1))造模。48h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测定肝脏病理改变、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 H3)蛋白表达、NET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及NETs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经野百合碱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肿大,表面明显淤血。HE染色观察到血管壁肿胀、窦周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肝实质细胞坏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LT和ALP水平升高明显(P<0.01),肝脏MPO活力及Cit H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NET的网状结构。此外,诱导中性粒细胞募集及NET生成的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NET可能在野百合碱诱导的HSOS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 肝窦阻塞综合征 野百合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对单核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庆龄 杨琨 +3 位作者 唐莎 张静波 袁发焕 张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89-39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单核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体外诱导NETs形成,用该NETs刺激单核细胞,LEGENDplex人炎症因子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多种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单核细胞与NETs共培养12 h后...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单核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体外诱导NETs形成,用该NETs刺激单核细胞,LEGENDplex人炎症因子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多种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单核细胞与NETs共培养12 h后,NETs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诱生量分别为(97.60±60.11)pg/ml、<1.17 pg/ml,IFN-α诱生量分别为(208.90±77.38)pg/ml、<1.17 pg/ml,TNF-α诱生量分别为(218.88±86.27)pg/ml、<0.17 pg/ml,MCP-1诱生量分别为(1 063.25±740.01)pg/ml、(157.16±3.86)pg/ml,IL-6诱生量分别为(67.76±15.51)pg/ml、(2.76±0.4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IL-1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ETs能显著促进单核细胞分泌IL-1β、IFN-α、TNF-α、MCP-1、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诱捕 单核细胞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慧华 李宁 +1 位作者 徐磊 郭抗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899,共11页
中性粒细胞约占哺乳动物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机体应对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之一。中性粒细胞在动物机体先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吞噬、脱颗粒、形成胞外诱捕网等方式抑制或清除多种侵入的病原体。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 中性粒细胞约占哺乳动物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机体应对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之一。中性粒细胞在动物机体先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吞噬、脱颗粒、形成胞外诱捕网等方式抑制或清除多种侵入的病原体。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包括病原体在内的激活剂刺激后向胞外分泌的由DNA、颗粒蛋白和组蛋白等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最初,研究者们发现NETs在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将细菌局限在感染部位,抑制或杀死细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发现NETs除了在细菌感染方面发挥抗菌作用外,在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的感染过程中也有重要的抵御作用。但是,病原体会进化出各种逃避策略,抑制NETs的抗性。甚至有些病原体还利用NETs促进感染,导致病患难以恢复健康。本文重点对病原感染过程中NETs的形成、诱导因素和作用等进行论述,以期为病原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诱捕 病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