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护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蔡玮 吴智绚 +2 位作者 孙丹 范璟 熊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粒细胞刺激因子,加强肛周护理等。结果 6例患儿住院21~35d,NE症状基本消失、原发病完全缓解出院,继续后续化疗;随访至现在仍生存。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患儿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 护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分析
2
作者 徐龙薇 王亚丹 +1 位作者 周敏思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方法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应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灌胃给予OVA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嗜酸性胃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方法验证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是否造模成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和结肠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结果OVA腹腔致敏和灌胃激发可成功诱导小鼠嗜酸性胃肠炎模型。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结肠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的外周血及小肠、结肠组织中浸润比例增加。结论巨噬细胞在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肠道引流淋巴结及肠组织中浸润增多,中性粒细胞在嗜酸性胃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组织中浸润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嗜酸性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焦亡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讨刺梨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晏一平 陈云志 +5 位作者 李倩 陈波洋 范志梁 陈帅 柴艺汇 秦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0-788,共9页
目的 基于细胞焦亡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刺梨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 目的 基于细胞焦亡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刺梨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和刺梨根低、中、高剂量组(2、4、8 g/kg),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21 d后,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E、MPO、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升高(P<0.01),血清IL-1β、IL-18、MPO水平升高(P<0.01),结肠组织NE、MPO、caspase-1、NLRP3、GSDMD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刺梨根中、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IL-1β、IL-18、MPO水平降低(P<0.01),结肠组织NE、MPO、caspase-1、NLRP3、GSDMD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刺梨根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及NETs缓解UC大鼠炎症反应,改善结肠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根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焦亡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爱明 卞明燕 林世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100 mg/kg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剂量)和阳性对照组。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 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100 mg/kg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剂量)和阳性对照组。第3天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阳性对照)、溃结灵处理,至第10天后处死动物。肉眼结合显微镜观察结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动物外周血PMN凋亡,ELISA法检测IL-8、NO、ICAM-1水平。结果发现,中、高剂量(每日9.2、18.3 g/kg)溃结灵具有改善大鼠UC和提高外周血PMN凋亡率的效果(P<0.05);凋亡率随炎症好转有上升趋势并与溃结灵的使用剂量呈正相关;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均显著降低IL-8、NO和ICAM-1的水平(P<0.01),且IL-8、NO和ICAM-1水平降低与溃结灵剂量呈正相关;PMN凋亡率与IL-8、NO和ICAM-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 6、-0.705 1、-0.593 7。结果提示溃结灵对UC有明显治疗效果,并可能通过下调IL-8、NO、ICAM-1水平进而提高PMN凋亡率来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灵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平平 陈佳俊 王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法检测 2 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 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 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 50份正常... 目的 :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法检测 2 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 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 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 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 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 (A值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 ANCA与其它对照组 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 .0 0 5)。 UC组 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 A值 2 s以上病例达 80 % ,诊断特异性达 89%。结论 :UC血清中存在有诊断价值的 ANCA,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可作为血清 ANCA检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 徐三荣 林庚金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 (UC)及非溃疡性结肠炎 (NUC)患者的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 ANCA阳性... 目的 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 (UC)及非溃疡性结肠炎 (NUC)患者的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结果 ANCA阳性率分别为UC组 10 .5 3% ,NUC组 4.76 %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UC组ANCA阳性率与病情程度、病变范围、病程长短、病理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我国UC患者ANCA阳性率不高的因素可能是 :①被检患者人种不同 ,缺乏可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IIF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抑制MEK/ERK/ROS通路减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婧月 张红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6-763,共8页
目的: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形成的机制。方法:雄性C57BL/6鼠随机... 目的: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形成的机制。方法:雄性C57BL/6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200μL纯水每天灌胃)、DSS+HCQ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200μL HCQ(60 mg/kg)每天灌胃]。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造模7 d后处死小鼠,分析小鼠结肠长度,肠组织HE染色评估肠道炎症水平,荧光显微镜及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NET水平。收集志愿者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进行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及荧光酶标仪检测NET水平,DCFH-DA荧光探针孵育后荧光酶标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MEK、MEK、p-ERK、ERK蛋白水平。结果:HCQ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并可抑制结肠炎模型鼠肠组织中NET形成。在细胞实验中,HCQ可抑制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ROS释放和NET形成,同时抑制ME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MEK激动剂C16-PAF可逆转HCQ对MEK/ERK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增加ROS的释放,并增加NET的形成。结论:HCQ可减轻DSS小鼠肠道炎症,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MEK/ERK信号通路,减少ROS释放,从而减轻NET导致的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羟氯喹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度、组织病理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孔维姣 晏乙月 +2 位作者 赵佩凯 毛晓健 王亭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目的 分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疾病活动度、结肠炎症和组织病理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2.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饮用水(缓解)各5 d自由饮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记录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 目的 分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疾病活动度、结肠炎症和组织病理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2.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饮用水(缓解)各5 d自由饮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记录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损伤等,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血清和结肠IL-1β等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在3个周期中,小鼠疾病活动度和结肠长度缩短现象在诱导期加重、缓解期减轻。第2和3周期便血时间提前,便血小鼠数量增多,体重短暂低幅度降低后迅速回升。第1和3周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和MPO含量在诱导期升高、缓解期降低,升降幅度低于DAI值变化幅度;在第2周期缓解期升高。在诱导中,脾指数、血清IL-1β、IL-6和IL-17A含量持续升高,实验结束时均高于正常组;TNF-α水平在诱导期升高、缓解期降低,IL-10变化趋势与TNF-α相似;TGF-β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第3周期结束后高于正常组。结肠IL-6、IL-1β和IL-17A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IL-10含量在诱导期降低、缓解期升高。结论 在慢性UC诱导过程中,小鼠便血症状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逐渐加重,在死亡率、体重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耐受力和恢复能力,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发生和缓解滞后于症状变化,结肠炎症逐渐转变为以PMN活化为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模型 葡聚糖硫酸钠 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究黄连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皮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春霖 李时超 +3 位作者 贾英田 李建 赵鲲鹏 税丕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8-94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s,PMN)凋亡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 sodium,DSS)法构建UC小鼠模型,随机... 目的探讨黄连素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s,PMN)凋亡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 sodium,DSS)法构建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美沙拉嗪肠溶片组),另将小鼠随机分为UC组、黄连素高剂量组、AG490组、黄连素高剂量+AG490组。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结肠上皮细胞凋亡、PMN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凋亡相关、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黄连素各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物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Fas、FasL、Bax、caspase-3、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UC组(P<0.05),且随黄连素剂量增加逐渐降低(P<0.05);黄连素各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物组PMN凋亡率、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UC组(P<0.05),且随黄连素剂量增加逐渐升高(P<0.05);AG490能逆转黄连素上述作用(P<0.05)。结论黄连素可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UC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PMN凋亡,进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溃疡性结肠炎 JAK/STAT信号通路 结肠上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婷婷 梅银柳 +3 位作者 董万法 王镜勋 金亮 吴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205,共8页
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用2.5%TNBS溶液灌肠雌性BALB/c小鼠建立结肠炎模型,并连续6 d灌胃给予以重组乳酸菌为递呈载体的SNase。探究SNase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 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用2.5%TNBS溶液灌肠雌性BALB/c小鼠建立结肠炎模型,并连续6 d灌胃给予以重组乳酸菌为递呈载体的SNase。探究SNase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降解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TNBS模型组、NZ9000乳酸菌组、表达SNase的重组乳酸菌组。每日观测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和粪便隐血情况,观察期结束取结肠组织进行HE病理分析,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酶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同时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及其NETs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乳酸菌递呈的SNase能缓解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缓解结肠缩短并减轻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MPO酶活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同时改善了血清炎性水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结肠组织Ly6G和citH3水平下降。初步机制表明,SNase能够下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NETs水平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 乳酸乳球菌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CINC-1及其受体CXCR2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爱明 林董 林世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表达的作用。方法90只雄... 目的探讨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表达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迪莎组、溃结灵高剂量组、溃结灵中剂量组和溃结灵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5只。用5%2,4,6-三硝基苯璜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33 mL、艾迪莎0.125g.kg-1.d-1、溃结灵高(18.3 g.kg-1.d-1)、中(9.2 g.kg-1.d-1)、低(4.6 g.kg-1.d-1)剂量处理,7 d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结合显微镜观察对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运用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CINC-1及CXC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溃结灵具有明确改善大鼠UC的效应,与艾迪莎组相比,溃结灵高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剂量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INC-1及CXCR2 mRNA及蛋白质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与炎症呈正相关;经过溃结灵和艾迪莎干预后,随着炎症改善,CINC-1及CXC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溃结灵可能通过干预CINC-1及CXCR2的表达来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从而达到缓解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灵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失调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献词 吴正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33-2934,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凋亡失调 炎症性肠病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凋亡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上皮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血小板微粒对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彬 李会会 +6 位作者 张路遥 刘秋圆 王迪迪 胡静 韩玮 刘晓昌 梅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MPs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PMPs)、DSS模型组(n=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PMPs组(n=10,饮用无菌蒸馏水+腹腔注射PMPs)、DSS模型组(n=10,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n=15,饮用DSS溶液+腹腔注射PMPs)。收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制备PMPs悬液。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构建结肠炎模型,连续7 d腹腔注射PMPs,每天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标本,HE染色计算小鼠病理组织学评分(HI)评估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结肠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组蛋白H3(citH3)及游离DN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法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Ps组小鼠结肠黏膜水肿、上皮结构破坏严重、炎细胞广泛聚集,总体HI升高(P<0.01);PMPs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NETs表达增加(P<0.05);PMPs组小鼠血浆FITC-D水平明显增高(P<0.05),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与DSS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浆FITC-D水平更高(P<0.05)、电镜下结肠上皮损伤更重。结论PMPs可在小鼠体内诱导NETs形成,促进小鼠结肠炎症的产生,增加DSS结肠炎小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加重肠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血小板微粒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肠炎 肠黏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发生无名病因的犊牛坏死性肠炎
14
作者 仇华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4年第5期8-8,共1页
据C.D.Penny等(1994)报道,英国苏格兰中东部某牧场的肉牛群连续四年发生一种病因不明的坏死性肠炎。其特征是7—12周龄的犊牛表现严重腹泻、高热(40°—42℃)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抗生素疗法几乎无效,尽管采取支持疗法,死亡率仍... 据C.D.Penny等(1994)报道,英国苏格兰中东部某牧场的肉牛群连续四年发生一种病因不明的坏死性肠炎。其特征是7—12周龄的犊牛表现严重腹泻、高热(40°—42℃)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抗生素疗法几乎无效,尽管采取支持疗法,死亡率仍达25%。其病理变化类似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真胃、小肠和大肠粘膜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牛病毒性腹泻 真胃 抗生素疗法 牛群 大肠粘膜 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 支持疗法 肠道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ANCA: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一个有前途的生物学标志物
15
作者 王中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3-173,共1页
【据《Pksone》2014年11月报道】题:PR3-ANCA: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一个有前途的生物学标志物(作者Stinton LM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唯一公认的生物学标志物是非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ANCA),除了低敏感性和特异... 【据《Pksone》2014年11月报道】题:PR3-ANCA: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一个有前途的生物学标志物(作者Stinton LM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唯一公认的生物学标志物是非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ANCA),除了低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具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也缺乏高通量和客观性的优点。最新报告表明,PR3-ANCA可能增加炎性肠病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由于PSC与炎性肠病相关,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tinton LM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目的在于评估一个大型队列患者PR3-ANCA的频率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生物学标志物 ANCA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肠病 低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和预后营养指数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中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陶汉丽 王殊 +3 位作者 刘康 邹琴 龚维 李凤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5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参数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的158名UC病人。使用Mayo总分、Truelove-Witts评分评估临床... 目的:分析血小板参数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的158名UC病人。使用Mayo总分、Truelove-Witts评分评估临床活动度。Mayo评分>2的病人定义为临床活动期UC,Mayo评分≤2的病人定义为临床缓解期。通过Riley评分评估组织学活性。通过Mayo内窥镜评分评估UC病人的内窥镜活动度。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58名病人中,111例为缓解期,其余47例为临床活动期。与缓解期组相比,临床活动期组的白蛋白、淋巴细胞、PNI水平显著降低(P<0.05),CRP、粪便钙卫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NPR、NLR水平显著增加(P<0.05)。粪便钙卫蛋白、CRP、NPR、NLR与Mayo内窥镜评分、Riley评分、Truelove Witts评分、Mayo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PNI与Mayo内窥镜评分、Truelove Witts评分、Mayo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粪便钙卫蛋白、NPR预测UC病人临床活动度的性能接近(AUC=0.868、0.850),其次为PNI(AUC=0.770)、NLR(AUC=0.756);粪便钙卫蛋白预测UC病人内窥镜活动度的性能最大(AUC=0.840),其次为NPR(AUC=0.731)、NLR(AUC=0.677)、PNI(AUC=0.671)。结论:NPR在识别具有临床和内窥镜检查活动的UC病人显示了一定的诊断效用,并与粪便生物标志物钙卫蛋白的诊断性能接近。PNI作为UC疾病活动度监测工具的性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溃疡性结肠炎 Mayo总分 临床活动度 内窥镜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简便的炎症性肠疾病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郑里 王淑仙 +1 位作者 崔德玉 崔艳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8-469,共2页
介绍一种简便的炎症性肠疾病的评价方法郑里,王淑仙,崔德玉,崔艳英(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药理研究室,北京102206)中国图书分类号R574;R329-33对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 介绍一种简便的炎症性肠疾病的评价方法郑里,王淑仙,崔德玉,崔艳英(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药理研究室,北京102206)中国图书分类号R574;R329-33对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评价,国内目前多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肠疾病 炎症性肠疾病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能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
18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M0004-M0004,共1页
【适用证】本品可用于治疗成人和2月龄至16岁儿童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单纯性下尿道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妇产科感染,败血症,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适用证】本品可用于治疗成人和2月龄至16岁儿童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单纯性下尿道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妇产科感染,败血症,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在药敏试验结果揭晓前可开始头孢吡肟单药治疗。 【不良反应】通常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短暂,终止治疗少见。常见的与本品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皮诊和注射局部反应,如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和炎症。其它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发热、感觉异常和头痛。偶有肠炎(包括伪膜性肠炎)、口腔念珠菌感染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 复杂性尿路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口腔念珠菌感染 伪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能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
19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M0004-M0004,共1页
【适用证】本品可用于治疗成人和2月龄至16岁儿童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单纯性下尿道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妇产科感染,败血症,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适用证】本品可用于治疗成人和2月龄至16岁儿童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单纯性下尿道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妇产科感染,败血症,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在药敏试验结果揭晓前可开始头孢吡肟单药治疗。 【不良反应】通常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短暂,终止治疗少见。常见的与本品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皮诊和注射局部反应,如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和炎症。其它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发热、感觉异常和头痛。偶有肠炎(包括伪膜性肠炎)、口腔念珠菌感染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 复杂性尿路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口腔念珠菌感染 伪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下呼吸道感染 注射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