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景华 周凡 +5 位作者 刘彦琴 郭步云 白清宇 王吉刚 白颖 张晓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10-421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偶氮偶联法对66例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外周血中NAP的监测,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增高,T...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偶氮偶联法对66例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外周血中NAP的监测,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增高,T细胞淋巴瘤NAP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细胞淋巴瘤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增高(P<0.05)。(2)各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间NAP差异无显著性,伴巨大包块的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减低(P<0.01)。(3)各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间NAP差异无显著性。(4)骨髓侵犯组B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减低(P<0.01),骨髓侵犯组T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T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增高(P<0.01)。(5)随疾病进展,B细胞淋巴瘤NAP呈下降趋势,T细胞淋巴瘤NAP呈上升趋势;随疾病好转,B细胞淋巴瘤NAP呈上升趋势,T细胞淋巴瘤NAP呈下降趋势。结论: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病理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秦继宝 薄维波 杨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64-2866,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一集落刺激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一集落刺激因子(G.CS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NAP[1159(563~2033)AB/c]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1862(1345~2382)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血浆中G-CSF、NE及IL-8[34.36(25.17~47.24)ng/L、397.56(324.63~563.84)pg/mL、585.34(403.61~866.54)pg/m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54.52(46.27~77.14)ng/L、689.74(496.78~899.14)pg/mL、832.36(625.17~998.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L(P〈0.05)。AML患者外周血NAP的水平与血清中G.CSF水平呈正相关(r=0.621.P=0.007)。结论:AML外周血中NAP表达显著降低,同时伴随血浆中性粒细胞相关因子G—CSF、NE及IL-8分泌减少,推测AML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
3
作者 林茂芳 宋菊贞 +1 位作者 林修基 郁知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23-123,共1页
本文采用Kaplow氏偶氮偶联法,对经骨髓穿刺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的16例、其他疾病180例及正常成人29名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力的观察。结果,NAP的平均阳性率及积分分别如下:恶组为1.5%,3.1分,其中12例(75%)的NAP... 本文采用Kaplow氏偶氮偶联法,对经骨髓穿刺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的16例、其他疾病180例及正常成人29名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力的观察。结果,NAP的平均阳性率及积分分别如下:恶组为1.5%,3.1分,其中12例(75%)的NAP为阴性;伤寒及副伤寒甲为47.3%,90.6%;肺结核为46.2%,66.5分;其他细菌感染(包括肝、肺脓疡,菌痢,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为86.5%,218.7分;病毒感染(包括脑炎,水痘,上感)为40.3%,69.7分;慢性或迁延型肝炎为26.2%,3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阳性率 正常成人 组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林榕 王时书 +5 位作者 周淑芸 徐晓兰 易正山 陈善文 林刚 罗美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 染色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是否具有其检测意义。方法将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189例、骨髓侵犯23例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6例患者的新鲜干燥血片,用偶氮偶联法做ALP染色,将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的...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 染色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是否具有其检测意义。方法将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189例、骨髓侵犯23例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6例患者的新鲜干燥血片,用偶氮偶联法做ALP染色,将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的ALP染色结果比较。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其ALP积分逐渐增高,积分>250分的出现率在正常对照、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和骨髓侵犯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组分别为0%、4.8%、39.1%、53.9%,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恶性淋巴瘤的病情进展,其ALP活性可逐渐增高,提示ALP活性的增高,可间接反映恶性淋巴瘤病情的活跃及进展程度,此项化学染色结果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 染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的改进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福德 曹元 +2 位作者 周赫男 马丽 李焕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5-706,共2页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alkaline phosphatase,NAP)染色具有广泛临床意义:但囚常规使用的NAP染色方法每次染色郁需要使用分析天平称量,过程繁琐致使使用率较低的缺点,因此我们对常规染色法进行改进,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骨髓涂片 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邢莹 普程伟 +1 位作者 尚柯 屈晨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65-3069,共5页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 背景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NLSDM)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就诊于神经科、心血管疾病科等多个科室,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明确诊断有赖于基因检测,但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此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可提示临床医生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目的探讨NLSDM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6—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NLS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制备血涂片,分别采用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和糖原染色(PAS)观察血细胞形态特点。结果瑞-姬氏染色: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中均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NAP染色:NLSD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呈阴性反应,与正常人和感染患者差异明显,感染患者阳性率和积分值均明显增高;MPO染色:NLSDM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呈阳性反应,与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接近,但弱于感染患者(阳性颗粒粗大并覆盖在细胞核上,导致细胞核结构不清);PAS:NLSDM患者、正常人及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NLSDM患者外周血多种白细胞胞质中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而中性粒细胞空泡与感染时的中毒性改变不同,通过NAP可对其初步鉴别,这种形态学异常是NLSDM的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中性脂肪沉积症伴肌病 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山溪鲵外周血细胞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敏毅 张育辉 王宏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7-90,共4页
应用Wright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同时对北方山溪鲵的血细胞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和生活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应用Wright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tibetanus)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同时对北方山溪鲵的血细胞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和生活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红细胞多呈椭圆形,长径35~50μm,短径12.5~25μm,细胞核染色质密集.在外周血液中平均含量为7.8×104个/mm3.白细胞多为圆形,平均含量为3.4×103个/mm3.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平均值分别是:淋巴细胞占75%;单核细胞占6%;中性粒细胞占9%;嗜酸性粒细胞占4%;嗜碱性粒细胞占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含量 组织学观察 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北方 方山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恩 刘晓岚 +1 位作者 罗艳梅 杨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 (N acetylcysteine ,NAC)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lveolarepithelialtypeⅡ ,AT Ⅱ ) ,以AT Ⅱ培养液中加入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ne...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 (N acetylcysteine ,NAC)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lveolarepithelialtypeⅡ ,AT Ⅱ ) ,以AT Ⅱ培养液中加入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 ,PMNs)激活后的上清液为实验模型 ,通过测定AT Ⅱ脱落率、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 ,AKP)活性及培养液丙二醛 (Malonyldial dehyde ,MDA)、白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含量 ,观察NAC对AT Ⅱ的保护作用。结果 NAC使AT Ⅱ脱落率增加趋势、AKP活性降低趋势减小 ,培养液上清中MDA和IL 8含量增加趋势减小。结论 NAC能减轻PMNs激活对培养AT Ⅱ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上皮 中性粒细胞 细胞培养 N-乙酰半胱氨酸 急性肺损伤 丙二醛 白介素8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组织及分泌物中MBP和NE的表达
9
作者 张淳 江一鸣 +3 位作者 徐雅男 郑潞滢 沈惠风 王家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鼻息肉(NP)黏膜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Axioplan2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NP... 目的通过比较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鼻息肉(NP)黏膜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Axioplan2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NP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MBP和NE的表达,并对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MBP和NE在上皮组织、固有层和分泌物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MBP在上皮组织和分泌物内的平均阳性表达与NE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固有层内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MBP和NE的平均阳性表达在上皮、固有层和分泌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④分泌物中MBP、NE以脱颗粒状态为主,而在上皮层和固有层内则主要存在于完整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内;⑤上皮脱落区域也有大量MBP、NE表达,而上皮完整区域及固有层内仅有少量MBP和NE表达;⑥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P上皮、固有层、分泌物中MBP和NE的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MBP和NE可能与NP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鼻窦炎 脱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特发性肝脂肪沉积症
10
作者 高得仪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脂肪沉积 猫病 肝脏 丙氨酸转氨酶 中性粒细胞 实验室检验 天门冬氨酸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鑫 杜娇 金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0-765,768,共7页
1863年,R.Virchow基于肿瘤常常发生在慢性炎症部位和炎症细胞往往出现在肿瘤组织中的事实,提出了慢性炎症和肿瘤发生相关的假说[1]。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深入,该理论已被广泛接受。肿瘤细胞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募集白细胞... 1863年,R.Virchow基于肿瘤常常发生在慢性炎症部位和炎症细胞往往出现在肿瘤组织中的事实,提出了慢性炎症和肿瘤发生相关的假说[1]。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深入,该理论已被广泛接受。肿瘤细胞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募集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这些白细胞通过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肿瘤免疫[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IL-17 嗜酸性粒细胞 碱性粒细胞 慢性炎症 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垫料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少文 车建美 +5 位作者 刘波 王阶平 陈倩倩 刘国红 陈峥 唐建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于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栏内采集0~50cm垫料层样品,对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方位及不同深度垫料进行酶活性研究,测定其蔗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中性与碱性磷酸酶,探讨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5... 于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栏内采集0~50cm垫料层样品,对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方位及不同深度垫料进行酶活性研究,测定其蔗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中性与碱性磷酸酶,探讨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50cm的垂直深度,随着深度的加大,酶活性显著下降,为微生物发酵床作用机理及垫料发酵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垫料 蔗糖酶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中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IRAK-1和NALP3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敏 范晓利 +1 位作者 赵一璟 王昆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925-931,937,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等3种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7例,缓...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等3种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7例,缓解期患者58例,即A、B组)进行回顾性实验,同时选健康志愿者61例进行对照,即C组,3组纳入时间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有受试者TRAF-6、IRAK-1和NALP3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发法(RT-PCR)完成,并比较这3种炎性因子与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1)A、B组治疗后的ESR、BUA及总补体均高于C组,其中A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B组(P<0.05),而CRP均低于C组,且A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B组(P<0.05)。(2)A、B组治疗前TRAF-6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有所提升,但A组依旧低于B组(P<0.05),且A组提升幅度同样低于C组(P<0.05),而B组提升幅度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3)A、B组治疗前的IRAK-1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的IRAK-1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所提升,A组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较C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4)A、B组治疗前的NALP-3 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的NALP-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不明显(P<0.05),而B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与A、C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5)TRAF-6与ESR、CRP及总补体均无相关性(P>0.05);IRAK-1与CRP、BUA及总补体呈负相关(P<0.05);NALP-3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患病过程中,TRAF-6、IRAK-1及NALP-3均呈异常表达状态,是促进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与者,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炎症因子失调 泛素连接酶 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 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3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
14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4-534,共1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肿瘤课题组的研究者们在遗传多样性(CC)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种新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小鼠模型--JUN小鼠自发模型。通过理化检测发现CC小鼠中的JUN小鼠品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肿瘤课题组的研究者们在遗传多样性(CC)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种新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小鼠模型--JUN小鼠自发模型。通过理化检测发现CC小鼠中的JUN小鼠品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数目降低。骨髓评估表明,髓中造血多能祖细胞(MPP)的分化发育异常是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碱性粒细胞 中国医学科学院 嗜酸性粒细胞 小鼠模型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理化检测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模型
15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37,共1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肿瘤课题组的研究者们在遗传多样性(CC)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种新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小鼠模型——JUN小鼠自发模型。通过理化检测发现CC小鼠中的JUN小鼠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肿瘤课题组的研究者们在遗传多样性(CC)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并鉴定了一种新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小鼠模型——JUN小鼠自发模型。通过理化检测发现CC小鼠中的JUN小鼠品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数目降低。骨髓评估表明,髓中造血多能祖细胞(MPP)的分化发育异常是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碱性粒细胞 中国医学科学院 嗜酸性粒细胞 小鼠模型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理化检测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中华田园犬蜱感染的诊治报告
16
作者 韦如桂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5期226-227,共2页
蜱虫又称扁虱,属于不完全变态节肢动物。它主要寄生在犬的体表、四肢内侧,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内部,吸食宿主大量血液,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由于它的叮刺可使宿主皮肤产生水肿、出血、胶原纤维溶解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 蜱虫又称扁虱,属于不完全变态节肢动物。它主要寄生在犬的体表、四肢内侧,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内部,吸食宿主大量血液,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由于它的叮刺可使宿主皮肤产生水肿、出血、胶原纤维溶解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急性炎性反应,在恢复期,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逐渐代替中性粒细胞,对蜱有免疫作用性的宿主真皮处具有明显的嗜碱性细胞的浸润,蜱的唾液能分泌毒素,可使患病犬产生厌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内侧 发育不良 免疫作用 中性粒细胞浸润 扁虱 碱性细胞 纤维母细胞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