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合并中性粒细胞慢性髓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江勃 薛华 +3 位作者 赵松颖 王静 郭慧梅 化罗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807-808,共2页
患者女性,64岁。既往10年前因呕血、便血于外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85×10^(9)/L,血红蛋白123 g/L,血小板850×10^(9)/L;骨髓活检病理示:粒系、红系散在,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体大,以成熟巨核细胞为主,MF为0级,支持ET;染色... 患者女性,64岁。既往10年前因呕血、便血于外院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85×10^(9)/L,血红蛋白123 g/L,血小板850×10^(9)/L;骨髓活检病理示:粒系、红系散在,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体大,以成熟巨核细胞为主,MF为0级,支持ET;染色体:46,XX[20]。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ET)。给予羟基脲口服治疗,监测血常规变化示:白细胞20.34×10^(9)/L,血红蛋白86 g/L,血小板2431×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 纤维化 中性粒细胞慢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耳部表现为首诊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2
作者 张静 李尧 +5 位作者 郭英 苏娟 王铭歆 张璐璐 张耕 周慧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25,共4页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CML最常见首诊症状是虚弱乏力、腹胀、腹痛、发热、盗汗等,而以耳鸣、耳聋及眩晕等耳部症状为首诊的CML并不多见。本例报道1例CML患者,在疾病初期先后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及持续性眩晕两种不同类型的眩晕,并且双耳相继发生突发性听力下降、耳鸣,在临床少有报道,现对此例患者报道如下。本研究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IRB2024-YX-400-01),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阵发位置眩晕 持续眩晕 突发听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不同亚型MDSC与肿瘤负荷的相关性及疗效预测价值
3
作者 胡忠利 杨艳丽 +1 位作者 李佳佳 潘少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6-1573,共8页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 目的:分析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各类髓样抑制细胞(MDSCs)表达水平,及BCR-ABL融合基因、WT1表达分布的区别及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分析比较治疗后CML不同亚型MDSC的分布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58例CML患者中各类MDSCs的比例。RQ-PCR检测WT1及BCR-ABL的相对表达量。以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CML患者中不同BCR-ABL表达量、不同WT1表达量、不同CD34^(+)细胞数、不同病程情况中MDSCs分布的区别,以及CML慢性期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各类MDSCs表达。同时检测不同阶段CM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比较淋巴细胞亚群及MDSCs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时为CML慢性期的患者G-MDSC及e-MDSC均较正常对照组比例明显增加(P<0.05)。初诊时即为加速期及急变期的CML患者中G-MDSC、e-MDSC的比例均较CML慢性期患者明显增加(P<0.05)。但在CML加速期M-MDSC的比例与CML慢性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ML患者中G-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5587,0.5307,0.5981),M-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1321,0.1446,0.1578),e-MDSC比例与BCR-ABL、WT1基因的数值及CD34^(+)细胞占比呈正相关(r=0.6043,0.6207,0.6259)。G-MDSC在各治疗阶段的最佳反应组均明显低于警告/失败组;e-MDSC仅治疗3个月时,比例在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SC在各阶段最佳反应组及警告/失败组中差异性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并且仅G-MDSC细胞比值与其BCR-ABL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7981)。CML急变期的T淋巴细胞较加速期及慢性期比例明显减少,NK细胞比例升高。仅G-MDSC比例与T淋巴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类MDSCs与BCR-ABL、WT1基因、CD34^(+)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与CML患者的肿瘤负荷程度呈正相关。但M-MDSC的相关性弱于G-MDSC及e-MDSC。治疗后CML患者随着病情的缓解,G-MDSC相应减少,但M-MDSC无明显变化,e-MDSC仅在早期3个月治疗阶段中存在差异。G-MDSC的比例变化或可预测CML治疗效果。MDSC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G-MDSC的抑制作用较M-MDSC及e-MDSC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抑制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WT1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4
作者 韩美玲 刘冠 +1 位作者 金武 杜鹃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9-1091,共3页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诊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难点问题,若并发其他特殊疾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影响预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诊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难点问题,若并发其他特殊疾病则治疗难度加大,影响预后。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耐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玉洁 王艳 +4 位作者 王立华 左雅蓓 牛志云 林凤茹 张敬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分子靶标。方法:总结14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CNL患者中男性(... 目的: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分子靶标。方法:总结14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CNL患者中男性(9例)多于女性(5例),中位年龄57岁。CSF3R突变检出率为92.86%(13/14),包括12例(85.71%)T318I突变和1例Y799X突变,另1例未检测到CSF3R突变;42.86%(6/14)患者检测到ASXL1突变,且均为无义突变,分别为R693X(4例)和E705X(2例);14.29%(2/14)患者检测出SETBP1突变,均为D868N,未发现ASXL1、SETBP1突变同时存在的患者,JAK2和CALR突变均未检出,所有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正常核型。中位生存期30(95%CI 13.19-46.80)个月,年龄是否大于60岁对总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21.83 vs 35.35个月,P=0.011)。结论:CNL诊断较困难,CSF3R T618I突变是其特异性突变,ASXL1突变及SETBP1突变对其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确诊时年龄大于60岁为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SF3R T618I突变 ASXL1突变 SETBP1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干细胞体外抗STI571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1 位作者 魏旭东 郑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 为进一步了解STI571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更深入阐明部分CML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STI571的耐药机制,利用从CML患者骨髓分离到的具有血管母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体外检测了STI571对其在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时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5μmol/LSTI571,维持作用96小时(病人体内维持96小时的STI571浓度只可能达到1-2μmol/L),即可有效抑制定向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相对原始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ML患者体内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对STI571具有一定的抗性,临床上所观察到的CML患者在运用STI571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STI571杀死或抑制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短暂的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缓解后,对STI571耐药的原始白血病干/祖细胞终究会再次导致CML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l/abl融合基因 Flk1^+CD31^-CD34^-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秦继宝 薄维波 杨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64-2866,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一集落刺激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AP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53例AML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粒细胞一集落刺激因子(G.CS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ML患者外周血NAP[1159(563~2033)AB/c]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1862(1345~2382)A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血浆中G-CSF、NE及IL-8[34.36(25.17~47.24)ng/L、397.56(324.63~563.84)pg/mL、585.34(403.61~866.54)pg/mL]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54.52(46.27~77.14)ng/L、689.74(496.78~899.14)pg/mL、832.36(625.17~998.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L(P〈0.05)。AML患者外周血NAP的水平与血清中G.CSF水平呈正相关(r=0.621.P=0.007)。结论:AML外周血中NAP表达显著降低,同时伴随血浆中性粒细胞相关因子G—CSF、NE及IL-8分泌减少,推测AML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磷酸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蛋白酶 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学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既往诊断标准无特异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新近发现CSF3R和SETBP1基因突变,为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特异的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同时,也为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 目的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既往诊断标准无特异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新近发现CSF3R和SETBP1基因突变,为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特异的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同时,也为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突变 增生肿瘤 CSF3R SET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
9
作者 宋奎 陈方平 +1 位作者 舒毅刚 李晓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224-1224,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青年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增殖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病例报道 国内外 细胞 老年人 20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近期成功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10
作者 潘耀柱 欧英贤 +4 位作者 王存邦 白海 魏亚明 徐淑芬 唐文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非骨清除预处理方案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内分泌肿瘤合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11
作者 林叶 吴穗晶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37-2237,共1页
患者女,53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如核桃大小.遂于2006年7月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T36℃、P84次/分、R20次/min、BP112/82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 患者女,53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如核桃大小.遂于2006年7月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T36℃、P84次/分、R20次/min、BP112/82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黏膜无出血。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可触及,质硬。余无异常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内分泌肿瘤 乳腺 浅表淋巴结 体格检查 皮肤黏膜 心肺检查 异常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
12
作者 韩增红 徐庆中 +4 位作者 甄少波 王惠琴 崔之明 徐娟 田丁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52-153,共2页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慢性白血病,自1976年至1989年,我国约有10余例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32岁。因头晕乏力4个月,于1990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始感头晕...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慢性白血病,自1976年至1989年,我国约有10余例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32岁。因头晕乏力4个月,于1990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始感头晕乏力,左上腹痛,呈撕裂样,纳差,腹胀,活动后心悸。曾发热3d,体温37.8~38.7℃,于外地医院就诊,查肝脾肿大,骨穿疑为“慢粒”,给马利兰治疗8d,后疑为“骨髓纤维化”,当时查Hb 4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慧 肖葵霞 +4 位作者 闫树昕 王冉 于媛 秦雪梅 陈春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112-1112,共1页
患者男性,60岁,于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右侧疝气修补术时发现脾肿大、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波动在20×109/L左右,分叶核粒细胞约占85%,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正常,未见幼稚细胞。2014年1月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 患者男性,60岁,于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右侧疝气修补术时发现脾肿大、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波动在20×109/L左右,分叶核粒细胞约占85%,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正常,未见幼稚细胞。2014年1月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无骨髓纤维化(图1-3),NAP积分为310分,阳性率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SF3RT618I突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良 邓红 +4 位作者 刘雨 陈泰然 黄美娇 王红颜 邹兴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氟马替尼(FM)与伊马替尼(IM)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中心新诊断的84例CML-CP患者,其中32例一线治疗使用FM,52例使用IM,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子学反应、疾病进展、生存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FM组早期分子学反应(EMR)、MR2.0和MR3.0发生率分别为96.7%、70.0%和20.0%,IM组分别为77.1%、29.2%和0,FM组患者的分子学缓解情况明显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9及12个月时,FM组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发生率分别为68.2%、85.7%和90.0%,IM组分别为22.9%、34.0%和51.1%,FM组的MMR发生率均高于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M组获得MMR的中位时间为6(6-9)个月,显著短于IM组的18(12-22)个月(P<0.001)。FM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8.8%,IM组分别为98.1%和55.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M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略低于IM组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实临床实践中,FM治疗的初诊CML-CP患者较IM能更早达到MMR,且安全性良好,从而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并实现无治疗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拂蒙(综述) 陈春燕(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64-967,共4页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骨髓增殖性肿瘤。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3 receptor,CSF3R)突变为特征性分子学标志。目前,CNL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靶向药物芦可替尼(r...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骨髓增殖性肿瘤。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3 receptor,CSF3R)突变为特征性分子学标志。目前,CNL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靶向药物芦可替尼(ruxolitinib)等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仍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随着CNL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因素被证明与预后相关。本文综述了影响CNL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细胞分子遗传学等因素,以期构建更为完善的预后评估系统,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 突变 风险模型 芦可替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食道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常香香 韦中玲 +2 位作者 曹永东 黄君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8-1473,共6页
目的:探讨食道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继发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食道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女性72岁,因胸骨后疼痛伴乏力,在当地医院行胃镜发现食管距门齿28 cm处可见1.0 c... 目的:探讨食道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继发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食道粒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女性72岁,因胸骨后疼痛伴乏力,在当地医院行胃镜发现食管距门齿28 cm处可见1.0 cm×0.5 cm欠规则隆起,表面覆糜烂及少量鲜血;病理结果提示,见异型的淋巴样细胞浸润,胞质红染,另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转诊我院。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AE1/AE3、CK5/6与p63显示鳞状上皮(+);异型的淋巴样细胞CD20^-、CD23^-、CD3^-、CD5^-、CD79a^-、MP0^+、Ki-67^+(80%);FISH检查提示BCR/ABL^+。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血BCR/ABL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确诊为慢性髓系白血病,结合食道粒细胞肉瘤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合并食道粒细胞肉瘤。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0.6 g/d口服治疗,患者门诊随诊。结论:食道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对于白血病患者出现食道症状需要用胃镜进行筛查,对于继发性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食道粒细胞肉瘤需要按照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食道 慢性白血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晓艳 陈琳 魏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65岁初治AML病例,分析18-40岁和41-65岁这两个年龄组初治时的疾病特征、初次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 目的:探讨年龄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65岁初治AML病例,分析18-40岁和41-65岁这两个年龄组初治时的疾病特征、初次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缓解情况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男性66例(58.9%),中位年龄46岁。相比于18-40岁年龄组,41-65岁年龄组FLT3-ITD基因突变发生率显著增加(P=0.039),核心结合因子(CBF)阳性发生率显著减少(P=0.003)。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为97.3%,平均缺乏时间(18.70±1.192)d,41-65岁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为(21.43±1.736)d,较18-40岁组的(14.91±1.356)d长(P=0.006);CBF阳性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较阴性组短(P=0.012);高危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较低危组长(P=0.040);获得缓解(CR+CRi)(≤2个疗程内)患者较未缓解(NR)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短(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FLT3-ITD突变阳性、2个疗程未获得缓解(NR)是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非老年初治AML患者中,年龄是初次诱导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类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长吉 迟宝荣 +1 位作者 姚程 易永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0-752,共3页
目的 :提高 RT- 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 PCR周期数 ,确定 bcr/ abl的融合类型 ,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改变 PCR条件 ,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 目的 :提高 RT- 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探讨最适逆转录酶用量、最适退火及延伸温度以及 PCR周期数 ,确定 bcr/ abl的融合类型 ,并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改变 PCR条件 ,将常规用量的逆转录酶减少到常规的 1/ 4 (5 U) ,退火温度由原来的 5 0℃增加至 6 0℃ ,反应周期数由原来的 30周期增加到 4 5周期 ,检测临床 16 4例 CML 患者标本。结果 :可使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由原来的 10 - 4提高至 10 - 5~10 - 6。 15 5例 Ph染色体阳性的患者中发现 bcr/ abl融合基因类型 ,其中 b3/ a2 型 78例 ,b2 / a2 型 5 4例 ,b3/ a2 和 b2 / a2 两型均有者为 2 3例 ;9例 Ph染色体阴性病例中 ,b3/ a2 型 1例 ,b2 / a2 型 3例 ,两型均有 1例 ,阴性 4例 (即 Ph- bcr-CML )。结论 :几乎所有 CML患者都有 bcr/ abl融合基因 ,并存在不同类型 ,有少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嵌合体的白血病细胞 ,即两种不同的突变细胞株 ,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BCR/ABL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4 位作者 陈珊珊 李金兰 秦亚溱 付家瑜 白任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 血管生成出现于实体瘤生长的早期 ,抗血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新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是人类实体瘤中主要的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之一 ,其在慢性髓性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病程进展中是否呈现过度表达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采用RT PCR和ELISA方法对CML病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CML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均表达VEGF ,CML病人VEGFmRNA检测阳性率 (93.1% )高于骨髓移植后的CML病人 (5 0 % )及正常人(60 % ) ;未治CML病人血浆VEGF浓度 (380 .6pg ml)比CML骨髓移植后病人血浆的VEGF浓度 (38.0 pg ml)高 9倍 ;未治CML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499.8pg ml)比正常人骨髓细胞分泌的(141.3pg ml)多 2 .5倍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结果说明VEGF在CML病人中确实存在过度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分泌VEGF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阮国瑞 刘艳荣 +5 位作者 陈珊珊 秦亚溱 于弘 常艳 李金兰 付家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 ,与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的报道表明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病人骨髓过度表达VEGF。然而 ,VEGF在CML细胞异常增殖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自分泌VEGF对CML细胞系K5 6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采用正义和反义VEGF12 1cDNA转染K5 62细胞 ,通过RT PCR及ELISA方法鉴定各转染克隆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转染反义VEGF12 1cDNA可以降低K5 62细胞VEGF的表达 ,而转染正义VEGF12 1cDNA可使VEGF的表达提高 3倍以上。MTT ,集落形成试验及细胞凋亡检测试验观察 :反义VEGF12 1cDNA转染可以抑制K5 62细胞的增殖及其集落形成 ,而促进其凋亡 ;正义VEGF12 1cDNA转染与其结果相反。本研究结果说明自分泌VEGF在CML细胞系K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CML 慢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