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甲素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WBC和EOS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黎雄斌 陈鸣娣 +4 位作者 成俊芬 孙胜辉 彭敏 林永联 吴格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6-908,91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WBC和EOS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联合脂多糖(LPS)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NA组)、中性粒细胞性雷公藤甲素干预组(...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WBC和EOS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联合脂多糖(LPS)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NA组)、中性粒细胞性雷公藤甲素干预组(TLN组)、中性粒细胞性地塞米松干预组(DXN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8只,血球计数板计算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及EOS的总数目;涂片瑞士染色查看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DXN组、TLN组小鼠BALF中WBC总数、EOS总数及其浸润情况均较NA组明显下降(均P<0.05),但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DXN组上述各指标均较TLN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减少BALF中WBC及EOS总数,抑制肺部WBC、EOS浸润,缓解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脂多糖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肺泡灌洗液 瑞士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ROR-γt与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伟 涂敏芳 邓焕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6-1371,共6页
目的:探讨ROR-γt对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共14次的方法制作中性粒哮喘... 目的:探讨ROR-γt对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共14次的方法制作中性粒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于实验开始后第15天起,按0. 5 mg/kg予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日一次,共14次。统计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BALF液白细胞总计数与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测脾及外周血Th17含量、酶联免疫法测BALF中的TGF-β、IL-6、IL-17含量,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测ROR-γt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气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 01)。BALF液中TGF-β、IL-6、IL-17含量显著增高(P<0. 01);脾与外周血中Th17含量显著增多(P<0. 01);肺组织中ROR-γt蛋白与mRNA的表达亦显著升高(P<0. 01),而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皆显著降低(P<0. 01)。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可能以Th17的增多为主,IL-17是主要的炎性因子,而ROR-γt是促进Th0向Th17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而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OR-γt,降低IL-17的含量,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R-γt TH17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冉琴 张雷 +6 位作者 张沄 邱玉环 袁谢芳 王孝芸 唐红梅 王星 李国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于激发前2h灌胃30mg·kg^(-1)白藜芦醇)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于激发前2h灌胃3mmol·kg^(-1) N-乙酰半胱氨酸);同时选取6只同周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PBS组)。于乙酰甲胆碱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肺功能仪分析小鼠气道高反应(AHR),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DCF-DA染色分析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OVA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OVA组比较,Res组和NAC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降低,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体内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白藜芦醇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