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MDL3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自噬在中性粒细胞哮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龙梅 孙永显 +1 位作者 张新鹃 陈晓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3,共8页
目的 研究ORMDL3通过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细胞自噬在中性粒细胞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NC-siRNA组、模型+ORMDL3-siRNA组、溶剂对照组、模型+溶剂组、模型+NC-siRNA+溶剂组、模型+ORMDL3... 目的 研究ORMDL3通过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细胞自噬在中性粒细胞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NC-siRNA组、模型+ORMDL3-siRNA组、溶剂对照组、模型+溶剂组、模型+NC-siRNA+溶剂组、模型+ORMDL3-siRNA+溶剂组、模型+ORMDL3-siRNA+激动剂组,采用脂多糖+卵白蛋白联合致敏的方式建立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经气道注射ORMDL3-siRNA慢病毒或阴性对照(NC)-siRNA慢病毒,腹腔注射ERS激动剂毒胡萝卜素或溶剂。检测气道功能0.2 s用力呼气容积(FEV0.2)/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峰流速(PEF),肺组织病理改变,ORMDL3、ERS标志基因PERK、IRE1α、ATF6及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FEV0.2/FVC、PEF水平低于对照组,肺组织中ORMDL3、PERK、IRE1α、ATF6、Beclin-1、LC3-II/LC3-I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ORMDL3-siRNA组大鼠的FEV0.2/FVC、PEF水平高于模型+NC-siRNA组,肺组织中ORMDL3、ATF6、Beclin-1、LC3-II/LC3-I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NC-siRNA组(P<0.05)。PERK、IRE1α的表达水平与模型+NC-siRNA组比较无差异(P>0.05);模型+ORMDL3-siRNA+激动剂组大鼠的FEV0.2/FVC、PEF水平低于模型+ORMDL3-siRNA+溶剂组,肺组织中Beclin-1、LC3-II/LC3-I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ORMDL3-siRNA+溶剂组(P<0.05)。结论 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发病中,ORMDL3通过ERS的ATF6通路激活细胞自噬是可能的分子机制,阻断ORMDL3是治疗中性粒细胞哮喘的可能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哮喘 ORMDL3 内质网应激 自噬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素钠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炎性细胞因子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晨凤 李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鱼腥草素钠(SH)对中性粒细胞哮喘(NA)小鼠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黏蛋白5AC(MUC5AC)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NC组、NA组、SH组、地塞米松(DXM)组、SH+DXM组。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阻... 目的探讨鱼腥草素钠(SH)对中性粒细胞哮喘(NA)小鼠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黏蛋白5AC(MUC5AC)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NC组、NA组、SH组、地塞米松(DXM)组、SH+DXM组。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阻力;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瑞氏吉姆萨染色分类计数白细胞;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及气道周围炎症细胞分布、黏液分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肺组织中MUC5AC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中MUC5AC 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β、p-AKT/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A组小鼠相比,SH组、DXM组、SH+DXM组小鼠气道阻力、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减少,肺组织及气道周围炎症、黏液分泌、纤维化减轻,肺组织及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表达量减少,肺组织MUC5AC mRNA含量及TNF-α、IL-1β、p-AKT/AKT蛋白表达量减少(均P<0.05)。结论SH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及黏蛋白表达,缓解NA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素钠 中性粒细胞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β 黏蛋白5AC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菲 虞敏 +2 位作者 钟永红 华雯 黄华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重塑。以往哮喘被认为主要由2型炎症因子驱动,Th2细胞分泌IL-4、IL-5和IL-13,引起气道...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重塑。以往哮喘被认为主要由2型炎症因子驱动,Th2细胞分泌IL-4、IL-5和IL-13,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与哮喘炎症过程也存在密切关系。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增加的同时凋亡下降,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更早到达,通过产生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针对这些效应分子的拮抗剂如抗IL-8受体抗体、抗IL-17抗体,DNA酶显示出对中性粒细胞哮喘的治疗作用,但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就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哮喘 中性粒细胞哮喘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与小气道重构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盖晓燕 常春 +5 位作者 王娟 梁瀛 李美娇 孙永昌 贺蓓 姚婉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5-650,共6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表型的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以及肺小血管和小气道重构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患者6...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表型的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以及肺小血管和小气道重构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患者63例,收集一般资料,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CT)结果和肺功能,分析患者的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诱导痰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血清瘦素、Ig E、骨膜素及TGF-β1水平,分析肺CT肺小血管横截面积及小气道横截面积。结果: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为嗜酸粒细胞型22例(34.9%),中性粒细胞型22例(34.9%),混合细胞型15例(23.8%),寡细胞型4例(6.3%)。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型相比,痰活化MMP-9水平显著增高[179.1(74.3,395.5)vs.50.5(9.7,225.8),P<0.05]。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predicted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econd,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5),与痰活化MMP-9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469,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533,P=0.06)。痰活化MMP-9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81,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612,P=0.06),与校正管径面积呈正相关(r=0.636,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55,P<0.05),与痰MMP-9水平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数量与肺功能相关,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释放MMP-9加重小气道重构;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炎症亚型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哮喘 诱导痰 气道炎症 气道重构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国强 王昱博 +7 位作者 张维杰 王歆然 张文锦 吴恬 关雪娃 陈芳 郑敬彤 王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4.5%生理盐水雾化诱导痰,经细胞MGG染色进行哮喘的炎症亚型分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亚型哮喘(EA)组(26例)和NA组(30例),以常规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28人)。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空腹抽取各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1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IL-17和IL-2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17细胞(CD4+IL-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参与了NA患者气道炎症发生过程,且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的异常表达与NA的全身反应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 辅助性T细胞17 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WBC和EOS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黎雄斌 陈鸣娣 +4 位作者 成俊芬 孙胜辉 彭敏 林永联 吴格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6-908,91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WBC和EOS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联合脂多糖(LPS)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NA组)、中性粒细胞性雷公藤甲素干预组(...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甲素对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WBC和EOS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联合脂多糖(LPS)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NA组)、中性粒细胞性雷公藤甲素干预组(TLN组)、中性粒细胞性地塞米松干预组(DXN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8只,血球计数板计算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及EOS的总数目;涂片瑞士染色查看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DXN组、TLN组小鼠BALF中WBC总数、EOS总数及其浸润情况均较NA组明显下降(均P<0.05),但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DXN组上述各指标均较TLN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减少BALF中WBC及EOS总数,抑制肺部WBC、EOS浸润,缓解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脂多糖 中性粒细胞哮喘 肺泡灌洗液 瑞士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潜在治疗药物筛选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伟华 谢欣辛 +1 位作者 秦琼 范国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1-866,共6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潜在治疗药物,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药物。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NA与健康人群的DEGs,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互作...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N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潜在治疗药物,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药物。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NA与健康人群的DEGs,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关键基因,并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潜在的先导化合物。结果共筛选出147个DEGs;PPI网络分析筛选出CXCL8、FPR2、CXCL1、TNFRSF1B、CXCR1等10个关键基因;GO分析表明DEGs参与炎症与免疫反应、趋化作用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补体与凝血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芍药苷元酮与雷公藤甲素与补体与凝血通路中C8B、PLAU等基因蛋白具有很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发现补体与凝血信号通路或许可以成为NA新的治疗靶点,芍药苷元酮与雷公藤甲素是潜在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中性粒细胞哮喘 差异表达基因 补体 芍药苷元酮 雷公藤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ROR-γt与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伟 涂敏芳 邓焕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6-1371,共6页
目的:探讨ROR-γt对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共14次的方法制作中性粒哮喘... 目的:探讨ROR-γt对Th17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鼻腔滴入脂多糖、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及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引喘共14次的方法制作中性粒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于实验开始后第15天起,按0. 5 mg/kg予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日一次,共14次。统计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BALF液白细胞总计数与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测脾及外周血Th17含量、酶联免疫法测BALF中的TGF-β、IL-6、IL-17含量,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测ROR-γt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气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 01)。BALF液中TGF-β、IL-6、IL-17含量显著增高(P<0. 01);脾与外周血中Th17含量显著增多(P<0. 01);肺组织中ROR-γt蛋白与mRNA的表达亦显著升高(P<0. 01),而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皆显著降低(P<0. 01)。结论: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可能以Th17的增多为主,IL-17是主要的炎性因子,而ROR-γt是促进Th0向Th17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而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OR-γt,降低IL-17的含量,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R-γt TH17 中性粒细胞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冉琴 张雷 +6 位作者 张沄 邱玉环 袁谢芳 王孝芸 唐红梅 王星 李国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于激发前2h灌胃30mg·kg^(-1)白藜芦醇)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于激发前2h灌胃3mmol·kg^(-1) N-乙酰半胱氨酸);同时选取6只同周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PBS组)。于乙酰甲胆碱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肺功能仪分析小鼠气道高反应(AHR),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DCF-DA染色分析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OVA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OVA组比较,Res组和NAC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降低,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体内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哮喘 白藜芦醇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表型中CD4^(+)T细胞亚群的研究综述:分子机制和生物治疗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艳红 王传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4-1070,共7页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可以分为Th1、Th2、Th17、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等亚群,它们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和途径的新治疗手段,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生物制剂是一类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目标分子,从而干预相关的信号通路。该文回顾了各种CD4^(+)T细胞亚群在哮喘表型中的角色及分子机制,总结了嗜酸性粒细胞哮喘、中性粒细胞哮喘、混合性哮喘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和针对Th2、Th1、Th17、Tfh、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生物制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相应生物制剂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并讨论了Treg细胞受损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异常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细胞的免疫治疗潜力。该文旨在为哮喘生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D4^(+)辅助性T细胞 嗜酸粒细胞哮喘 中性粒细胞哮喘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