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表型的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以及肺小血管和小气道重构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患者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表型的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以及肺小血管和小气道重构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患者63例,收集一般资料,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CT)结果和肺功能,分析患者的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诱导痰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血清瘦素、Ig E、骨膜素及TGF-β1水平,分析肺CT肺小血管横截面积及小气道横截面积。结果: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为嗜酸粒细胞型22例(34.9%),中性粒细胞型22例(34.9%),混合细胞型15例(23.8%),寡细胞型4例(6.3%)。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型相比,痰活化MMP-9水平显著增高[179.1(74.3,395.5)vs.50.5(9.7,225.8),P<0.05]。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predicted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econd,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5),与痰活化MMP-9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469,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533,P=0.06)。痰活化MMP-9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81,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612,P=0.06),与校正管径面积呈正相关(r=0.636,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55,P<0.05),与痰MMP-9水平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数量与肺功能相关,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释放MMP-9加重小气道重构;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炎症亚型的替代物。展开更多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可以分为Th1、Th2、Th17、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等亚群,它们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和途径的新治疗手段,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生物制剂是一类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目标分子,从而干预相关的信号通路。该文回顾了各种CD4^(+)T细胞亚群在哮喘表型中的角色及分子机制,总结了嗜酸性粒细胞哮喘、中性粒细胞哮喘、混合性哮喘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和针对Th2、Th1、Th17、Tfh、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生物制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相应生物制剂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并讨论了Treg细胞受损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异常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细胞的免疫治疗潜力。该文旨在为哮喘生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分析中性粒细胞哮喘表型的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以及肺小血管和小气道重构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12月完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患者63例,收集一般资料,记录哮喘控制测试(ACT)结果和肺功能,分析患者的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诱导痰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血清瘦素、Ig E、骨膜素及TGF-β1水平,分析肺CT肺小血管横截面积及小气道横截面积。结果: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为嗜酸粒细胞型22例(34.9%),中性粒细胞型22例(34.9%),混合细胞型15例(23.8%),寡细胞型4例(6.3%)。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型相比,痰活化MMP-9水平显著增高[179.1(74.3,395.5)vs.50.5(9.7,225.8),P<0.05]。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predicted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econd,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5),与痰活化MMP-9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469,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533,P=0.06)。痰活化MMP-9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81,P<0.05),与小气道校正壁厚呈相关趋势(r=0.612,P=0.06),与校正管径面积呈正相关(r=0.636,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55,P<0.05),与痰MMP-9水平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数量与肺功能相关,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释放MMP-9加重小气道重构;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炎症亚型的替代物。
文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主要由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驱动。CD4^(+)T细胞亚群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可以分为Th1、Th2、Th17、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等亚群,它们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和途径的新治疗手段,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生物制剂是一类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目标分子,从而干预相关的信号通路。该文回顾了各种CD4^(+)T细胞亚群在哮喘表型中的角色及分子机制,总结了嗜酸性粒细胞哮喘、中性粒细胞哮喘、混合性哮喘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和针对Th2、Th1、Th17、Tfh、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生物制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相应生物制剂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并讨论了Treg细胞受损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异常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细胞的免疫治疗潜力。该文旨在为哮喘生物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