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义玲 崔娟娟 +1 位作者 李燕双 赵卫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诊断及预后进一步分为未休克组(32例)、休克组(15例)及生存组(38例)、死亡组(9例)。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项目。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LMR与PCT、CRP、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及SOFA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LMR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NLR分别为12.54(7.53,23.42)、3.85 (1.83,5.64) 和1.71(1.39,2.20),LMR分别为1.58(1.07,3.03)、2.81(1.53,4.76)和5.16(4.04,6.59)。NLR与LM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P<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NLR7分别为6.56(3.90,10.72)和15.20(7.53,27.31),入院后7 d NLR-入院后3 d NLR(ΔNLR7)分别为-1.64(-5.75,0.41)和1.98(-0.48,13.79),休克组均显著高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的NLR7分别为7.10(4.09,12.96)和15.20(10.45,32.82),ΔNLR7分别为 -0.65(-5.58、1.58)和5.02(-1.12,17.06),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LMR7分别为2.22(1.64,3.78)和1.29(0.66,2.03),入院后7 d LMR-入院后3 d LMR(ΔLMR7)分别为0.38(-0.37,1.17)和-0.19(-0.78,0.25),休克组均显著低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LMR7分别为2.12(1.49,3.42)和1.09(0.53,1.78),死亡组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NL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59 1(95%CI:0.910 5-1.000 0),最佳截断值为4.16;LM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13 6(95%CI:0.846 4-0.980 8),最佳截断值为3.21。结论 NLR和LMR可用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比较,且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介入治疗肝细胞癌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晓松 杜端明 +6 位作者 曾振鹏 吴颖 肖陈婕 马欢 吴育民 刘春霖 洪跃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首次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首次接受TACE或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HCC患者,根据治疗后与治疗前NLR比值(NLRR)分为<1.29组(n=54... 目的观察首次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首次接受TACE或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HCC患者,根据治疗后与治疗前NLR比值(NLRR)分为<1.29组(n=54)与≥1.29组(n=38)、治疗后与治疗前NLR差值(ΔNLR)分为<0.87组(n=60)及≥0.87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观察NLRR及ΔNLR预测OS的价值。结果NLRR<1.29组与≥1.29组,ΔNLR<0.87组与≥0.87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2例患者中位OS为30.90个月;其中,NLRR<1.29组长(55.10个月)于≥1.29组(22.30个月,P=0.005),ΔNLR<0.87组(55.10个月)长于≥0.87组(14.20个月,P=0.003)。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远处转移、腹腔积液、NLRR≥1.29及ΔNLR≥0.87均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分别以1.29及0.87为最佳截断值,NLRR及ΔNLR预测O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及0.610。结论NLRR及ΔNLR有助于预测首次介入治疗HCC后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存活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沈佳庆 刘晓琳 顾慧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1707,共7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 h...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 h内收集血液样本用于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NLR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和PN的最佳临界值。采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BP模型,并在造模后1、3、5、7、14 d收集血液和胰腺组织,比较各组的NLR。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SAP具有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4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15~0.973,P <0.001],最佳临界值为13.38(灵敏度80.0%、特异度83.2%)。NLR对PN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910(95%CI:0.861~0.958,P <0.001),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9.265(灵敏度97.1%、特异度72.7%)。在大鼠ABP模型中,NLR在AP发病早期即可升高,并与AP和PN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在ABP发病后的24 h内,NLR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其严重程度及PN的有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胰腺坏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佳雯 李淑琴 卫姣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6-1393,共8页
目的探讨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T治疗的16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CD66b+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T治疗的16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同时收集正常乳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ACT前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CD66b的表达情况;在NACT第1个周期前行血常规检查,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并计算NLR。采用χ^(2)检验分析TANs和NL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CT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TANs与NLR的相关性。结果CD66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1),且弥漫性分布于肿瘤各处(癌巢和间质均可见浸润)。NACT前癌巢高浸润TANs与高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NACT前外周血高NLR与高cT分期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P<0.05)。NACT前外周血NLR(P=0.007)、cT分期(P=0.041)、雌激素受体(ER)状态(P=0.009)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P=0.020)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独立预测因素。NACT前癌巢TANs(P=0.023)、高临床分期(P=0.040)、pCR(P=0.027)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TANs相关性不明显(r=0.14,P=0.071)。结论NACT前癌巢内低浸润TANs预示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好;外周血高NLR与化疗耐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李鑫盼 方懿 邱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23-2928,共6页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 目的探讨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放射性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7例相关资料,其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3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者44例,比较两组放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LR水平变化,统计T淋巴细胞亚群、NLR在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LR与放射线肺炎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淋巴细胞亚群、NLR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ROC曲线,并计算其AUC面积。结果放疗后发生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且低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放疗后发生组NLR显著高于放疗前且显著高于放疗后未发生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NLR,且高于CD4^(+)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NLR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分级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AUC面积为0.924,大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NLR单独检测者。结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LR联合检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中具有较理想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指标,而得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放射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慧 孟德钎 +4 位作者 刘焱 李鞠 刘姗姗 王凯 潘文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疾病活动度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卵巢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杜博 魏海峰 +3 位作者 倪志强 刘多 谭岩 方艳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0-1671,1675,共3页
目的:探讨CA125联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卵巢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2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A125及血细胞计数,对比CA125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健康体检者及卵巢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评估二者... 目的:探讨CA125联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卵巢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2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A125及血细胞计数,对比CA125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健康体检者及卵巢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评估二者及二者联合(联合标志物)在诊断卵巢癌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检测指标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患者的CA125水平及NLR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敏感性上CA125最为显著,但在特异性上NLR及联合标记物要比CA125高;联合标志物与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r=0.683,P<0.01)。结论:CA125联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测定是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指标,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在对卵巢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CA125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洪海 孙玉 +8 位作者 生守鹏 李聪 孙斌 张英华 扈彩霞 崔雄伟 李星明 张永宏 郑加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且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与PLR。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PLR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NLR临界值为2. 08,PLR临界值为96. 82。按照治疗前NLR、PLR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 <2. 08,n=60)与高NLR组(NLR≥2. 08,n=75),低PLR组(PLR <96. 82,n=78)与高PLR组(PLR≥96. 82,n=57),结果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AFP、巴塞罗那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25、9. 649,P值均<0. 05);低PLR组与高PLR组患者AFP、ChE、巴塞罗那分期、肿瘤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 511、4. 220、9. 265、16. 403,P <0. 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χ~2值分别为31. 302、92. 905,P值均<0. 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比值比(OR)=9. 634,95%可信区间(95%CI):5. 167~17. 964,P <0. 001]、ChE(OR=0. 404,95%CI:0. 236~0. 692,P=0. 001)、肿瘤大小(OR=3. 861,95%CI:1. 760~8. 472,P=0. 001)、巴塞罗那分期(OR=9. 607,95%CI:1. 228~75. 151,P=0. 031)是HCC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期超过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LR是影响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LR升高,患者预后越差,可结合肿瘤相关情况作为评价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导管消融术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降钙素原与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马国营 韩永燕 +2 位作者 杨俊礼 孙伟 王维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6-2430,共5页
背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常见的生活中毒和职业中毒。目前,ACOP已成为急诊科最常见的一种急症,ACOP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器官损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炎症及生理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个整合数据指标,降钙素原(PCT)已成为... 背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常见的生活中毒和职业中毒。目前,ACOP已成为急诊科最常见的一种急症,ACOP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器官损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炎症及生理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个整合数据指标,降钙素原(PCT)已成为机体感染后病情评估及预后的指标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关于NLR、PCT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但尚未见关于NLR及PCT与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SCOP)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ASCOP合并HAP患者NLR、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比较NLR和PCT对ASCOP合并H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住院治疗的ASCOP合并HAP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检测PCT,根据24 h内临床指标最差值计算APACHEⅡ。随访28 d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23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CT对ASCOP合并H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及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NLR、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NLR、PCT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s=0.611,0.415,P<0.01)。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4,95%CI(0.645,0.930)〕大于NLR评价预后的AUC〔0.776,95%CI(0.621,0.930)〕(Z=2.12,P<0.01);当PCT截断值为0.155μg/L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70.8%;当NLR截断值为8.00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54.2%。结论 NLR与PCT均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与NLR相比,PCT能更好地反映ASCOP合并HAP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医院获得性肺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剑文 郭端 +1 位作者 蒋涵 贾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5例)和死亡组(n=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5例)和死亡组(n=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科第1、3、5、7天及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NLR;比较其在不同组间的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第1天NLR显著升高(P<0.001),对早期脓毒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9),远远优于WBC(AUC=0.788),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AUC=0.942)相当;第7天WBC、NLR是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30 d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21)。结论:NLR可以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辅助指标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尤其对于急诊、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磊 王会平 +4 位作者 熊术道 张翠 杨冬冬 郭进京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R组(NLR>2.61),然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国际分期标准(ISS)和总体生存期(O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者(t=2.54,P<0.05)。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血清β_2-MG和Cr偏高、ISS分期偏晚、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抑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云丽 周磊 +4 位作者 李潇潇 陈功 段开明 丁波泥 欧阳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2,COX-2)抑制药帕瑞昔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 目的:通过观察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2,COX-2)抑制药帕瑞昔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入组,其中帕瑞昔布组20例,对照组20例。帕瑞昔布组患者于全麻诱导时、术后第1天和第2天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5 m L);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点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清晨抽取2 m L静脉血,立即送入实验室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NLR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帕瑞昔布组术后第1天的NLR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第1天帕瑞昔布组的NL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能通过抑制乳腺癌患者术后NLR升高发挥抗炎和免疫保护作用,有望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围手术期 帕瑞昔布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一项评价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宪波 高方媛 刘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49-652,共4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归纳总结了NLR与肝细胞癌总生存期、无瘤生存期、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NLR是评价肝细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归纳总结了NLR与肝细胞癌总生存期、无瘤生存期、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主要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NLR是评价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方便、经济、有效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巧娟 庞毅恒 +2 位作者 郭远林 李建军 陈蒙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在单纯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arteryectasia,CA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人选53例单纯CAE患者[单纯CAE组,平均年龄(53±1...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在单纯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arteryectasia,CA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人选53例单纯CAE患者[单纯CAE组,平均年龄(53±13)岁]和6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平均年龄(52±8)岁],记录两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NLR与其他炎性指标及CAE的扩张程度及分布类型的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单纯CA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E组的NLR明显升高(3.055±1.461vs2.175±0.963,P〈0.001)。且随着NLR水平的增加,单纯CAE的诊断比例(P〈0.001)、白细胞计数(P=0.001)、高敏C反应蛋白(P=0.003)明显增加。相关分析显示NLR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23,P〈0.001),而与高敏C反应蛋白(P=0.292)、CAE的扩张程度及分型(P=0.577既关。多因素分析显示,NLR为单纯CA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277,95%可信区间:1.130~3.958,P=0.004o结论:NLR在CAE患者中升高,是CA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宫颈癌根治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军文 吴玲玲 倪观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62-266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院7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以中位数NLR=1.94作为临界值,分为低NLR(NLR<1.94)和高NLR...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院7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以中位数NLR=1.94作为临界值,分为低NLR(NLR<1.94)和高NLR(NLR≥1.94)两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单因素及Cox多因素评估NLR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NLR、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NLR、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独立因素(P<0.05),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NLR可作为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但并不是其预后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影 王传合 +3 位作者 韩苏 佟菲 李志超 孙志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 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 26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 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 2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NLR值分为三组,低值组(<2.5909)2 396例、中值组(2.5909~4.3889)2 401例、高值组(>4.3889)2 469例。平均随访3.2年(2~8年),终点事件设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LR对预后的影响;将NLR和NT-proBNP通过三分位法相互组合比较分析死亡风险比;ROC曲线对比NLR与NT-proBNP联合与二者独立应用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且比较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临床资料比较提示NLR越高,患者状态越差,心衰越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增加,心衰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增加。NLR每增加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8%(HR=1.018,95%CI:1.012~1.024,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HR=1.019,95%CI:1.012~1.025,P<0.001)。ROC曲线显示,NLR与NT-proBNP联合对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独立应用NLR及NT-ProBNP。进一步按照不同心衰类型分析显示,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与心衰预后相关,NLR与NT-proBNP联合后预测价值更好。此外,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Hunt-Hess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君 王永红 李永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检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探索其联合HuntHess分级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220例,其中破裂颅内动脉瘤(ruptured intracr... 目的 :检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探索其联合HuntHess分级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220例,其中破裂颅内动脉瘤(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RIA)组127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组93例,应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表示NLR,Hunt-Hess分级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测定不同Hunt-Hess分级NLR水平,对NLR与Hunt-Hess分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结果:RIA组NLR与UIA组相比明显增高(P=0.000);Hunt-HessⅠ-Ⅴ级组NLR均较0级组明显增高(P〈0.05),Ⅲ-Ⅴ级组NLR均较Ⅰ-Ⅱ级组明显增高(P〈0.05);而Ⅰ和Ⅱ级以及Ⅲ和Ⅳ级组间NL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Hunt-Hess分级呈正相关(r=0.768,P=0.000)。结论 :外周血NLR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Hunt-Hess分级联合NLR可能能更准确地综合评估颅内动脉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HUNT-HESS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宫颈癌放疗及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文婷 田男 古丽娜.库尔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97-3700,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Ⅰ~Ⅳ期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Ⅰ~Ⅳ期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治疗前NLR预测放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并按最佳临界值分为NLR低组、NLR高组,分析两组与放疗疗效的关系,并比较总体生存时间、无病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NLR预测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2.84,单因素分析显示NLR与放疗疗效相关(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高值为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高组1、3年总生存率比NLR低组短(65.5%vs.86.2%,32.4%vs.62.5%;P〈0.001)。结论 :治疗前NLR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易测定、重复好、价格低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放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炜 牛紫光 +4 位作者 孙毓锴 李建翠 孙婷婷 岳展伊 高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26例,其中首次颅内出血患者126例、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分析颅内出...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26例,其中首次颅内出血患者126例、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分析颅内出血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颅内出血预后的判断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颅内出血患者的WBC计数和NLR高于高血压患者(P均<0.01)。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0~2分的颅内出血患者(94例)相比,m RS评分为3~6分颅内出血患者(32例)的WBC计数(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和NLR(P<0.01)更高。大体积血肿(≥30 mL)颅内出血患者(4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高于小体积血肿(<30 mL)患者(84例,P均<0.05)。ROC曲线评估结果显示,NLR的临界值为3.001时,预测颅内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是颅内出血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可能是预测作为颅内出血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颅内出血 生物学标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评分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建忠 刘秀玲 +2 位作者 刘迁 李文晶 陆文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NLR)(F-NLR)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收集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胃镜病理明确诊断且行手术切除的70例胃癌患...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NLR)(F-NLR)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收集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胃镜病理明确诊断且行手术切除的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回顾性分析Fbg、NLR和F-NLR评分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胃癌患者NL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的病理特征因素如年龄、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胃癌患者NLR和Fb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T分期和TNM分期的胃癌患者F-NL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F-NL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bg、NLR、F-NLR评分和TNM分期对胃癌术后患者复发及生存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仅F-NLR评分和TNM分期是胃癌术后患者复发及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联合检测Fbg和NLR的F-NLR评分有助于预测可切除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F-NLR 胃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