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均红细胞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冉丹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细胞体积(M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H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早期DN患者82例(设为DN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2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细胞体积(M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H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早期DN患者82例(设为DN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2例(设为T2DM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外周血MCV、NLR、Hb水平及DN相关生化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淀粉样蛋白A(AA)]。分析外周血MCV、NLR、Hb水平与DN相关生化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MCV、NLR、Hb对DN的诊断价值。以肾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外周血MCV、NLR、Hb单项及联合对DN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DN组MCV、Hb水平低于T2DM组、对照组,NLR高于T2DM组、对照组,且T2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Hb与BUN、Scr、尿酸呈负相关,而NLR与之相反(P<0.05);MCV、NLR、Hb联合诊断DN的AUC大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MCV、NLR、Hb联合诊断DN的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且联合诊断结果与肾活检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88,P<0.05)。结论MCV、NLR、Hb对早期DN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平均细胞体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红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患者eGFR的相关性:基于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分析
2
作者 贾淳钰 王淦淦 +3 位作者 王佳慧 陈罡 郑可 李雪梅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5,共7页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0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0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合并/未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NLR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NL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5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CKD 190例(22.2%),未合并CKD 667例(77.8%),且与后者比较,前者的NLR显著升高(2.94±1.69比2.36±1.98,P<0.001),eGFR显著降低[(43.54±12.79)mL/(min·1.73 m^(2))比(92.50±18.20)mL/(min·1.73 m^(2)),P<0.001]。按NLR四分位数分组分析后发现,随NLR增大,糖尿病患者eGFR逐渐下降[Q1组:(87.05±24.93)mL/(min·1.73 m^(2));Q2组:(83.68±24.98)mL/(min·1.73 m^(2));Q3组:(83.10±26.26)mL/(min·1.73 m^(2));Q4组:(72.55±28.15)mL/(min·1.73 m^(2));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eGFR呈弱负相关(r=-0.15,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表明,NLR与糖尿病患者eGFR存在独立的负相关性(OR=0.403,95%CI:0.210~0.772,P=0.006)。结论NLR与糖尿病患者的eGFR呈负相关,具有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及CKD风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HANE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魏广坤 陈艳军 +3 位作者 程冰冰 仝昊 陈升阳 胡水全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纳米刀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纳米刀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NLR值,以NLR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分为低NLR组(NLR≤4.8,22例)和高NLR组(NLR>4.8,23例),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探究NLR是否为影响胰腺癌患者纳米刀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低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4d,而高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6d(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1)、糖类抗原19-9(CA19-9)(P<0.001)、肿瘤部位(P=0.030)、分化程度(P=0.006)、术后30dNLR(P<0.001)、TNM分期(P=0.016)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术后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术后NLR、肿瘤标志物CA19-9是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后高NLR对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LR在临床中易于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局部进展期 纳米刀消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预测
4
作者 郭婉莹 畅昶 +1 位作者 刘起鹏 邓淼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被报道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相关,可作为化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汇总新辅助治疗NAT)前临床病理学特征及NLR,评估NLR能否成为预测NAT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的因素。方法我们分析了215例接受...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被报道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相关,可作为化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汇总新辅助治疗NAT)前临床病理学特征及NLR,评估NLR能否成为预测NAT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的因素。方法我们分析了215例接受NAT的患者对NAT的反应与包括NLR在内的各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215例患者中,65例(30.2%)获得了pCR。HER2状态、Ki-67指数和NLR与pCR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患者的pCR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45.3%比20.2%,P<0.001);高Ki-67指数患者的pCR率高于低Ki-67指数患者(32.7%比5.3%,P=0.013);低NLR组患者的pCR率高于高NLR组患者(51.9%比18.1%,P<0.001)。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低NLR(OR:0.20,95%CI:0.10~0.40)及HER2阳性(OR:3.39,95%CI:1.73~6.63)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LR可以作为NAT后pCR的预测因子。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新辅助治疗期间动态监测病情,更加有效的识别能通过新辅助治疗获益的人群,指导患者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并预测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新辅助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刘谊蓉 田得宽 +1 位作者 王婷婷 冯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西宁...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D治疗的DN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2年内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NLR对DN患者PD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生存组66例,死亡组17例。相较于死亡组,生存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NL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更低(t=6.071、5.093、3.730、3.604、19.166、23.365,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PLT(OR=1.879,95%CI:1.355~2.607,P<0.001)、MPV(OR=2.063,95%CI:1.504~2.828,P<0.001)、PDW(OR=1.998,95%CI:1.449~2.755,P<0.001)、NLR(OR=1.828,95%CI:1.282~2.606,P=0.001)、Scr(OR=2.924,95%CI:1.712~4.993,P<0.001)、BUN(OR=2.746,95%CI:1.653~4.561,P<0.001)为DN患者PD后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PLT(AUC=0.714,P=0.007)、MPV(AUC=0.788,P<0.001)、PDW(AUC=0.750,P=0.002)、NLR(AUC=0.741,P=0.002)可作为DN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四者联合预测(AUC=0.838,P<0.00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4%、88.2%。结论MPV、PDW、PLT、NLR、Scr、BUN水平为DN患者PD后死亡的影响因素。MPV、PDW、PLT、NLR表达水平能有效预测行PD治疗的DN患者生存情况,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血小板参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甜 伍杨 +4 位作者 何喜梅 万立平 王学良 苑书婷 席春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已被公认为一种新型预测生物标志物,由于其创伤小、经济、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在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预后指标中广泛应用。血液透析...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已被公认为一种新型预测生物标志物,由于其创伤小、经济、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在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预后指标中广泛应用。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作为危重症或晚期肾病患者延长寿命的治疗手段,不可避免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HD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在HD相关并发症中NLR似乎具有一定的识别和预测能力,故本综述通过总结当前HD患者相关并发症中NLR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评估HD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并发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玲华 楼晓莉 +4 位作者 姜雅斯 杨丽慧 郭四平 彭浩 郝永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PA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4例急性PAD患者。根据90 d改良后Rankin评分(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使用l... 目的研究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PA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4例急性PAD患者。根据90 d改良后Rankin评分(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A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变部位供血动脉所起源颅内大动脉分为前循环(n=101)、后循环组(n=73),分析前循环、后循环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增长(OR=1.071,95%CI:1.012~1.133)、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2.764,95%CI:1.868~4.089)、患糖尿病(OR=3.301,95%CI:1.009~10.79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OR=2.601,95%CI:1.150~4.482)是P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NIHSS评分以及NLR升高相较于年龄增高以及患糖尿病病史预测PAD患者不良预后的AUC更大,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提示其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可能更高。前循环组中LYM下降及NLR上升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后循环组中NE上升、LYM下降以及NLR上升均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结论基线NLR及NIHSS评分升高,高龄及糖尿病病史可能是PAD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可作为预测PAD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正五聚蛋白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华蓉 刘丽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蛋白3(PTX3)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检测在反映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6月至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蛋白3(PTX3)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检测在反映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46例高龄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重症CAP患者(重症CAP组,n=50)及非重症CAP患者(非重症CAP组,n=96)入院时血清suPAR、PTX3及NLR水平,死亡组(n=12)与存活组(n=134)患者血清suPAR、PTX3、NLR、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及PSI评分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高龄CAP患者血清suPAR、PTX3、NLR水平与CURB-65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预测高龄CAP患者不良预后中的效能。结果重症CAP组与非重症CA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10.43±2.16)×10^(9)/L和(7.65±1.83)×10^(9)/L]、CRP[(84.63±15.37)mg/L和(41.74±10.25)mg/L]、PCT[(0.53±0.15)μg/L和(0.12±0.02)μg/L]、中性粒细胞比率[(84.15±18.65)%和(73.15±14.69)%]、淋巴细胞比率[(8.44±2.15)%和(15.74±2.36)%]、NLR[(9.97±1.86)和(4.65±1.19)]、血清suPAR[(5.31±1.16)ng/mL和(2.38±0.36)ng/mL]、PTX3[(12.34±2.73)ng/mL和(6.41±1.57)ng/mL]及CURB-65评分[(2.13±0.75)分和(1.36±0.21)分]、PSI评分[(93.47±25.37)分和(60.43±19.4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suPAR、PTX3及NLR均与CURB-65(r=0.396,0.281,0.325;P<0.05)及PSI评分(r=0.279,0.276,0.246;P<0.05)呈正相关;血清suPAR及NLR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349,0.306;P<0.05);血清PTX3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32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OR=1.551,95%CI 1.188~2.025)、suPAR(OR=1.765,95%CI 1.223~2.546)及PTX3(OR=1.964,95%CI 1.159~3.328)是高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共12例(8.22%)患者30 d内病死,死亡组患者血清suPAR、PTX3、NLR、CURB-65评分及PSI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uPAR(AUC=0.809,95%CI 0.719~0.899)、PTX3(AUC=0.788,95%CI 0.631~0.905)、NLR(AUC=0.836,95%CI 0.727~0.945)及PSI(AUC=0.714,95%CI 0.619~0.849)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且血清suPAR、PTX3及NLR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的效能高于CURB-65及PSI评分。结论血清suPAR、PTX3及NLR在反映高龄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正五聚蛋白3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中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子痫前期的关联性
9
作者 李玉婷 陈雁丽 +3 位作者 刘婵 王凤鸽 刘淼 满冬梅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究妊娠中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及健康孕妇之间的差异关系,以及NLR在子痫前期筛查中潜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0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所有孕妇1115例,其... 目的探究妊娠中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及健康孕妇之间的差异关系,以及NLR在子痫前期筛查中潜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0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所有孕妇1115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5例,重度子痫前期339例,正常妊娠孕妇381例。同时,收集患者年龄、BMI、外周血NLR、收缩压及舒张压等资料,探究子痫前期与NLR的关系。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NLR数值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并且重度子痫前期组NLR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01),在调整BMI、年龄、血压等变量因素后,发现NLR仍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14,95%CI=2.130~3.717)。结论妊娠中期外周血的NLR增高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NLR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妊娠中期 疾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复合参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经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47例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47例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与预后不良组(43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既往病史、血液检测指标等,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OR=1.154,95%CI:1.059~1.259)、听力损失(OR=2.668,95%CI:1.393~5.113)、NLR(OR=1.719,95%CI:1.223~2.417)为老年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NLR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7%、69.23%,截断值为4.23。结论 NLR可作为老年突发性聋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预后评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梦梅 周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选取其中63例63眼纳入RP并发白内障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3例63眼纳入AR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LR值,分析RP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NLR相关性。结果:RP并发白内障组患者NLR显著高于ARC组[1.79(1.32,2.27)vs 1.58(1.32,1.98),P=0.032]。NLR与后囊下白内障(PSC)严重程度、悬韧带薄弱程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LogMAR)相关。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NLR≥1.36可预测RP并发较严重的PSC(>P1)(AUC=0.803,95%CI 0.672-0.934,P=0.002),NLR≥2.12可以预测RP并发白内障患者悬韧带薄弱(AUC=0.796,95%CI 0.665-0.928,P=0.002),NLR≥1.51可以预测术前较差的BCVA(AUC=0.667,95%CI 0.540-0.793,P=0.015)。结论:RP并发白内障患者NLR明显高于ARC患者,且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NLR可作为评估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后囊下白内障 视网膜色素变性 悬韧带薄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单药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垠 张永华 +3 位作者 钱伟华 潘迎英 沈政洁 刘莲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单药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药免疫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免疫治疗前的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应用Kap...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单药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药免疫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免疫治疗前的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探讨接受单药免疫治疗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结果按NLR的中位数3.30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15)和低NLR组(n=15);按PLR的中位数178.11将患者分为高PLR组(n=15)和低PLR组(n=15),所有患者中位PFS为2.9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NLR组的中位PFS为3.9个月[95%CI=(2.006,5.794)],明显长于高NLR组的2.8个月[95%CI=(2.552,3.048)],经过Log-rank检验得出P=0.002<0.05;高PLR组的中位PFS为2.7个月[95%CI=(2.416,2.984)],显著短于低PLR组的3.8个月[95%CI=(3.043,4.557)],经过Log-rank检验得出P=0.0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NLR、PLR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经过COX多元回归模型校对性别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是接受单药免疫治疗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01<0.05);PLR不是接受单药免疫治疗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免疫单药治疗的NSCLC患者中,较低水平的NLR患者的PFS更长,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单药免疫治疗 无进展生存期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付群 贺慧甜 +1 位作者 代莹莹 吴文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75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75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C、NLR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之间的相关性,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数据筛选、降维,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立发生D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C、NLR及两者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RC、NLR分别与UACR呈正相关(r=0.362、0.301,P<0.05)。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收缩压(SBP)、尿素(Urea)、RC、NLR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RC、NLR及两者联合预测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669、0.752,敏感度分别为0.693、0.649、0.712,特异度分别为0.646、0.667、0.679;两者联合预测DN的AUC分别高于RC、NLR(Z=2.594、5.115,P<0.05)。结论RC、NLR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预测指标,且两者联合预测时诊断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2型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乳酸清除率与脓毒症患者并发肝损伤的关系及预测效能
14
作者 张凤冉 姜雅宁 +1 位作者 单天驰 赵文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关系,并评估NLR、LC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302例脓毒症患者中,并发急性肝损伤89例(肝损组)、未并发肝损伤213例(非肝损组)...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关系,并评估NLR、LC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302例脓毒症患者中,并发急性肝损伤89例(肝损组)、未并发肝损伤213例(非肝损组),比较两组NLR、6h LCR。肝损组中,胆汁淤积型38例、混合型40例、肝细胞损伤型11例,轻度肝损伤42例、中度肝损伤33例、重度肝损伤14例,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NLR、6 h LC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LCR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价NLR、LCR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肝损组外周血NLR、6 h LCR分别为19.25±5.70、-57.5%(-127.6%,-17.7%),非肝损组分别为14.03±5.06、24.1%(-12.9%,47.6%),两组比较,P均<0.05。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6 h LCR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6 h L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是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脓毒症并发肝损伤发生的ROC下面积(AUC)为0.786(95%CI:0.717~0.854),6 h LCR的AUC为0.816(95%CI:0.763~0.868),而NLR联合6 h LCR预测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AUC为0.857(95%CI:0.807~0.908),当取最佳截断值0.398时,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90.6%,优于单一指标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预测效能。结论外周血NLR及6 h LCR是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NLR及6 h LC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肝损伤均有一定预测效能,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并发症 肝损伤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血糖水平、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马丽状 王丽静 +1 位作者 孙维燕 张筱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75-78,共4页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糖水平、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单纯T2DM纳入T2DM组, 75例T2DM伴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纳入T2DMC组;30例...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糖水平、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单纯T2DM纳入T2DM组, 75例T2DM伴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纳入T2DMC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1)比较T2DM组、TD2MC组、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白细胞计数(WB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NLR;(2)依据NLR将125例T2D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35, 45例)、高NLR组(NLR>2.35, 80例),对比两组在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3)分析T2DM患者NLR与血糖水平、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WBC、TC、TG、FPG、HbA1c、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T2DMC组WBC、TC、TG、FPG、HbA1c、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T2DMC组病程、WBC、TC、TG、FPG、HbA1c、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高于T2DM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T2DM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T2DM患者中,入院时NLR≤2.35有45例, NLR>2.35有80例。治疗后,两组FPG、HbA1c均较本组入院时下降(P<0.05);高NLR组入院时与治疗3个月后FPG(9.70±0.98)、(7.48±0.79)mmol/L和HbA1c(8.33±0.85)、(7.46±0.74)%均高于低NLR组的(9.25±0.96)、(7.15±0.74)mmol/L和(8.00±0.84)、(7.13±0.75)%,入院时hs-CRP(2.98±0.34)mg/L、Gensini血管粥样硬化评分(60.13±6.45)分及并发症发生率67.50%也明显高于低NLR组的(2.46±0.25)mg/L、(43.12±4.39)分、46.67%(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NLR与入院时FPG、HbA1c呈正相关,与治疗3个月后FPG、HbA1c、并发症发生率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NLR与其血糖水平、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NLR高预示血糖控制效果差,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可作为较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糖 并发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王元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估时,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1月期间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估时,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1月期间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8、92例。将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并纳入多因素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脑梗死病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NIHSS评分≥5分患者占比与预后良好组比升高,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均于预后良好组升高;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得出,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在于脑梗死病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5分、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值=3.327、10.186、1.818、1.527、1.384、1.510)(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呈正相关(r=0.598、0.712),mRS评分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0.502、-0.495)(P<0.05)。结论脑梗死病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5分、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者进行密切关注,临床可早期对患者进行NIHSS、mRS评分评估,以早期发现神经功能的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多发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杨国龙 黄福明 侯锋 《内科》 202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血常规、肾功能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发伤患者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多发伤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入院白细胞计数、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入院C反应蛋白水平、入院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组ISS、入院NLR均高于非AKI组,入院平均动脉压低于非AKI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LR高是多发伤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多发伤患者并发AKI的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83.3%,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P<0.05)。结论NLR升高是多发伤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可作为多发伤患者并发AKI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并发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张天瑞 曹小峰 吴明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随...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随访90 d,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NLR水平预测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年龄、NLR水平、溶栓后NIHSS评分是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水平对AIS患者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NLR、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1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0-143,161,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其中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5分为预后欠佳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梗死体积预测卒中取栓价值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侧支循环、术前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较高术前NLR、较大梗死体积与取栓术后不良结局有关(P <0.05),ROC曲线分析示NLR、梗死体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783,联合上述两者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测灵敏度为66.02%,特异度为87.53%。结论 联合术前NLR、核心梗死体积更能预测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术后的不良结局,有助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前循环 血管取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梗死体积 临床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用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顾笑泓 吴晓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共24例)、重症组(共8例);选择同期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35例作为病毒组;选择同期来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NLR、WBC、CRP及ESR指标情况,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P<0.05);病毒组WBC、ESR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NLR、WBC、CRP及ESR联合检测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967,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NLR、WBC、CRP、ESR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NLR、WBC、CRP、ESR联合检测还可有效诊断细菌性肺炎,并进一步判断细菌性肺炎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细胞沉降率 检测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