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构建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
1
作者 张锐 李帅锋 +3 位作者 黄小波 李聪 徐崇华 苏建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其与空间尺度的关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然而针对物种丰富的天然林中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仍然缺乏。【方法】以云南普洱30 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对象,分... 【目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其与空间尺度的关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然而针对物种丰富的天然林中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机制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仍然缺乏。【方法】以云南普洱30 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对象,分析三个维度的植物多样性(分类、功能性状、系统发育)随取样尺度的变化趋势,深入探讨植物互作生态网络和群落构建过程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1)随取样尺度增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功能丰富度、功能分异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增大,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功能离散度和Rao’s二次熵指数显著减小;2)在较小取样尺度(0.04、0.36、1 hm^(2))上,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变化主要受地形因子的调控;而在较大取样尺度(9、16 hm^(2))上,土壤养分成为主要驱动因素;3)生态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随取样尺度增大,网络拓扑结构特征中“负向边缘数量”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随尺度增大,物种间的竞争作用增强,而共生关系逐渐减弱。“网络连接度”和“平均聚类系数”则在4 hm^(2)取样尺度时最大;4)随取样尺度增大,群落构建机制由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共同主导逐步转变为随机性过程主导。【结论】揭示了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构建机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复杂响应模式,为理解南亚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群落构建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生态网络 中性理论模型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度格局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跃东 张会儒 +1 位作者 卢军 王卓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7,共15页
【目的】研究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阐明过伐林群落冠层结构维持的生态过程,探讨生境异质性、密度依赖、种间关联、扩散限制、更新限制和物种分化在针阔混交林群落装配中的作用,为揭示过伐林恢复过程中的... 【目的】研究长白山北坡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乔木层物种多度格局,阐明过伐林群落冠层结构维持的生态过程,探讨生境异质性、密度依赖、种间关联、扩散限制、更新限制和物种分化在针阔混交林群落装配中的作用,为揭示过伐林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度分布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经验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群落中性理论模型以及复合生态位模型,对长白山北坡12块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样地进行物种多度格局分析。【结果】经验统计模型中对数正态模型和泊松对数正态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对数级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差,对数级数模型参数T和对数正态模型参数λ可作为表征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参数;生态位模型中断棍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次是生态位重叠模型和几何级数模型,再次为Zipf模型和Zipf-Mandelbrot模型,最后为随机分配模型和优势优先模型;复合生态位模型拟合效果较传统生态位模型有较大提高,复合模型可能在群落丰富种和稀有种呈现竞争等级多度分布时拟合效果最佳;以胸高断面积为指标的物种多度分布拟合与以个体数为指标的经验统计模型和生态位模型物种多度分布拟合表现基本一致,而在群落中性理论模型和复合模型拟合表现方面有一定差异,可能与稀有种断面积比重较大有关。【结论】复合模型可能成为连接经验模型、生态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的纽带,为研究物种多度格局提供数学途径和思路。云冷杉阔叶混交过伐林群落物种等级多度分布某种程度上是生态位过程和随机干扰生态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度关系模型 复合模型 联合中性理论模型 生态位模型 随机分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