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涛 余丽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57,156,157,共19页
算法技术具有和任何技术工具一样的中性特征。但是,算法一旦被国家行为体使用,就成为国家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国际政治工具,也就具有了“非中性”作用。“技术嵌入”和“权力赋能”是算法产生“非中性”作用的两条路径... 算法技术具有和任何技术工具一样的中性特征。但是,算法一旦被国家行为体使用,就成为国家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追求权力和利益的国际政治工具,也就具有了“非中性”作用。“技术嵌入”和“权力赋能”是算法产生“非中性”作用的两条路径。“技术嵌入”即算法嵌入信息流通体系加剧全球信息生产和获取的不对称性;“权力赋能”即算法通过赋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这种赋能的不对称性为算法强国谋取国际政治利益提供了现实可能。算法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政治渗透,即算法技术强国利用算法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对他国实施政治干预和观念渗透;二是军事力量转移,即算法军事力量赋能的国际差异不断扩大国家间军事实力的“非对称性”;三是经济利益获取,即算法通过变革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扩大国际发展鸿沟。算法“非中性”作用的实质是国家间的权力较量、安全博弈和利益争斗。未来,国家需高度重视算法的战略价值,推动算法技术在关键领域的深度应用,利用其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以维系和拓展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国际政治 “非中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ramine N-6,一种新的抗血小板和抗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物质(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志强 张六一 +1 位作者 陈蓬 段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SpiramineN 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 ,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N 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 5 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 ,同... SpiramineN 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 ,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N 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 5 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 ,同时评价spiramineN 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spiramineN 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呈量效关系 ,其IC50 =2 6 μmol/L ,对花生四烯酸 (AA)或腺苷二磷酸 (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 ;spi ramineN 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N 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 5 羟色胺的释放 ,其IC50 分别为 6 4 7和 33 5 μmol/L。SpiramineN 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 ,其IC50 为 78 6 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N 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 SpiramineN-6 血小板聚集 5-羟色胺 生物活性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分局部生物多样性
3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2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63-2169,共7页
选择福建万木林保护区内两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为对象,按分层和不分层两种情形,研究了小尺度(<20m)范围内各组成树种的单物种-面积关系(individual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ISAR),以探讨局部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 选择福建万木林保护区内两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为对象,按分层和不分层两种情形,研究了小尺度(<20m)范围内各组成树种的单物种-面积关系(individual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ISAR),以探讨局部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两个群落的乔木层都可以划分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两个亚层。以受光层林木为圆心进行ISAR分析,发现在小尺度范围大多数受光层林木为局部生物多样性的中性种,只有个别树种在个别尺度上有显著的促进或排斥作用。研究途径避免了对非随机作用在维持局部生物多样性中的相对重要性的高估。不分层时,乔木层内同样以中性树种为主。研究结果支持小尺度范围内调查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由中性作用主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 小空间尺度 万木林保护区 局部生物多样性 中性作用 乔木层的亚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干流鱼类群落构建机制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婷越 俞丹 +1 位作者 高欣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5-1054,共10页
研究选取长江中游5个采样点(宜昌、枝江、荆州、汉南、湖口)为代表,采用系统发育群落结构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聚类分析显示,在65%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样点可以划分为3个Group:GroupⅠ... 研究选取长江中游5个采样点(宜昌、枝江、荆州、汉南、湖口)为代表,采用系统发育群落结构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聚类分析显示,在65%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样点可以划分为3个Group:GroupⅠ(宜昌)、GroupⅡ(枝江+荆州)和GroupⅢ(汉南+湖口);在55%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样点可以划分为2个Group:Group A(宜昌)和Group B(枝江+荆州+汉南+湖口),且聚类分析结果与采样点的空间分布相符合。(2)在不同空间尺度下,鱼类群落构建机制存在差异:从地区采样点尺度来看,荆州江段鱼类群落表现为竞争作用主导群落构建,其余采样点鱼类群落均为环境过滤作用;从区域尺度来看,宜昌江段鱼类群落表现为环境过滤作用的建群机制,其余4个采样点在扩大空间尺度后,即分为Group A和Group B的情况下,其鱼类群落构建机制转变为物种间竞争作用。因此,长江中游干流鱼类群落构建机制表现了地区环境和空间尺度的共同作用。由于水流湍急,宜昌始终表现为环境过滤作用。其他江段在采样点尺度多数表现了环境过滤作用,但是在宏观的空间尺度上,却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增加,容纳了远缘的物种,群落构建机制转换为竞争作用。这样的转变有别于陆生植物中由小尺度竞争作用转为大尺度环境过滤作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机制 系统发育群落结构 中性作用 竞争作用 环境过滤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