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肺水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燕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罗真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 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62例前瞻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伟 张勇 +7 位作者 倪海滨 张家留 周丹丹 殷丽萍 张丰 陈浩 张蓓蓓 李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苏后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早期复苏6 h后中心静... 目的探讨早期复苏后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早期复苏6 h后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动脉及外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计算患者外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pv-aCO_2)及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根据患者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pv-aCO_2与Pcv-aCO_2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选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35例,死亡27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4.2±6.0 vs 20.5±4.9,P=0.011)及序贯器官衰竭的评分(SOFA)(14.9±4.7 vs 12.2±4.5,P=0.027)明显升高。6 h复苏后死亡组患者Pcv-aCO_2(5.5±1.6 vs 7.1±1.7,P<0.001),Ppv-aCO_2(7.1±1.8 vs 10.0±2.7,P<0.001),及动脉乳酸(Lac)(3.3±1.2 vs 4.2±1.3,P=0.003)明显高于存活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pvaCO_2与Pcv-aCO_2明显相关,r=0.897,R^2=0.8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v-aCO_2和Lac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pv-aCO_2:β=0.625,P=0.001,相对危险度(OR)=1.869,95%CI:1.311~2.664;Lac:β=0.584,P=0.041,OR=1.794,95%CI:1.024~3.415)]。ROC曲线分析显示,Ppv-aCO_2、Pcv-aCO_2和Lac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Ppv-a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4(95%CI:0.696~0.931,P<0.001),最佳临界值为9.05 mmHg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8.6%;Lac的AUC=0.732(95%CI:0.607~0.858,P=0.002),最佳临界值为3.45 mmol/L时,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4.3%;Pcv-aCO_2的AUC=0.766(95%CI:0.642~0.891,P<0.001),最佳临界值为7.05 mmHg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0.0%。结论Ppv-aCO_2与Pcv-aCO_2相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感染性休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玉红 赵钗 +1 位作者 赵倩 胡振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Pcv-aCO_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观察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Pcv-aCO_2能否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6例。患者入住ICU后置入双腔抗感染中心导管,尽早开始液体复苏治疗。记录液体复苏0 h(T0)、6 h(T6)、24 h(T24)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采集T0、T6、T24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碱剩余(BE)〕,上腔静脉血气分析指标〔pH、ScvO_2、上腔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v CO2),计算Pcv-aCO_2〕。根据液体复苏后24 h ScvO_2和Pcv-aCO_2分为4组:组1:ScvO_2>70%,Pcv-aCO_2<6 mm Hg(1 mm Hg=0.133 k Pa);组2:ScvO_2>70%,Pcv-aCO_2≥6 mm Hg;组3:ScvO_2≤70%,Pcv-aCO_2<6 mm Hg;组4:ScvO_2≤70%,Pcv-aCO_2≥6 mm Hg。比较4组患者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气分析,并计算患者24 h液体入量及Lac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不同时刻,患者MAP、Scr、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R、CVP、Pcv-aCO_2、ScvO_2、pH、BE、Lac、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6、T24的HR、Pcv-aCO_2、Lac低于T0,CVP、ScvO_2、pH、BE、PaO_2/FiO_2高于T0;T24的HR、Pcv-aCO_2、Lac低于T6,CVP、ScvO_2、BE、PaO_2/FiO_2高于T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6、T24时,Pcv-aCO_2与Lac、BE、pH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0、T6、T24时,Pcv-aCO_2与ScvO_2呈负相关(r=-0.755、-0.920、-0.858,P<0.05)。Pcv-aCO_2与6 hLac清除率、24 hLac清除率呈负相关(r=-0.365、-0.864,P<0.05)。4组患者T24时MAP、HR、Hb、Scr、Lac、BE、pH、PaO_2/FiO_2、Scv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Pcv-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24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组2、组3和组4 24 hLac清除率及24 h液体入量均低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_2可以作为指导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ScvO_2联合Pcv-aCO_2指导容量管理,两者均达标的患者所需液体量最多,Lac清除率最高,可以避免ScvO_2假性正常化而停止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评估心肺转流心脏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瑛 潘传亮 刘剑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联合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在评估心肺转流心脏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并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查术、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28... 目的探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联合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在评估心肺转流心脏术后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并行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查术、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281例。按转入ICU时(T1)SvO2及P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SvO2≥65%且Pv-aCO2<6mm Hg)、B组(SvO2≥65%且Pv-aCO2≥6mm Hg)及C组(SvO2<65%)。患者转入ICU后,未达标的B、C组,以SvO2≥65%且Pv-aCO2<6mm Hg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靶点,立即予EGDT治疗,已达标的A组予以维持的EGDT治疗,观察三组术后24h(T2)、48h(T3)、72h(T4)时病情变化及预后。结果按T1时SvO2及Pv-aCO2水平,结果 A组73例,B组91例,C组117例。A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C组;A组术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A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急性肾损伤(AKI)、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7、28d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满足SvO2≥65%且Pv-aCO2<6mm Hg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7、28d死亡率低,术后病情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心肺转流心脏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预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冯开俊 宋秋鸣 +1 位作者 武道荣 薛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LCR)联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入院后6、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清除率(LCR)联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入院后6、24 h检测Pcv⁃aCO2、ScvO2,且均计算入院6、24 h的LCR。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统计预后情况;对比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Pcv⁃aCO2、ScvO2、LCR及其变化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联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14%;预后不良患者入院后6、24 h Pcv⁃aCO2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入院后6、24 h ScvO2及LcR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入院后24 h Pcv⁃aCO2低于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 ScvO2高于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 LCR高于入院后6 h;预后不良患者Pcv⁃aCO2、ScvO2、LCR变化率均低于预后良好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aCO2、ScvO2、LCR变化率预测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Cut⁃off值分别为10.32%、4.69%、32.25%,三者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与单独预测相似,三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高,采用Pcv⁃aCO2、ScvO2、LCR变化率联合预测预后不良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动脉 二氧化碳 血氧饱和度 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对重度烧伤患者削痂术容量复苏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梁冰 曹阳 +2 位作者 黄浩然 罗福荣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毕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剔出试验。依据T基(诱导前)至T0(术毕)的Pcv-aCO2变化趋势将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H-H):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第2组(L-H):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T0时间点≥6 mmHg;第3组(H-L):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逐步降低至T0时间点<6 mmHg;第4组(L-L):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记录术毕及术后18 h心率(HR)、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Pcv-aCO2、乳酸等基本生理学指标,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等氧动力学指标,评价Pcv-aCO2与CI的相关性;分析液体复苏治疗后不同Pcv-aCO2水平的组织灌注及氧合变化。结果8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第1组(H-H):24例,第2组(L-H):8例,第3组(H-L):17例,第4组(L-L):36例。四组一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总输液量、总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O2I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2ER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18时间点,4组受试者的氧供需指标及氧摄取率指标均无差异。T0时间点、T18时间点HR、血压、CI、CV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时间点Pcv-aCO2与CI有相关性(r=-0.221),但T18相关性减弱(r=-0.0485),术后0 h至18 h乳酸清除率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烧伤休克患者的CO与Pcv-aCO2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监测PcvaCO2结合CO、血乳酸(Lac)等指标,可以帮助分析微循环的不同状态及病理阶段,提升复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联合P(cv-a)CO_2/C(a-cv)O_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罗真春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黄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arterial-t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ratio,P(cv-a)CO_2/C...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arterial-t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ratio,P(cv-a)CO_2/C(a-cv)O_2]在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中心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组(EGDT组,n=28)和EVLW联合P(cv-a)CO2/C(a-cv)O2组(P/C组,n=22)。监测指标:(1)所有患者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测定患者Pa CO2、Pcv CO2、Pcv O2、Scv O2、Hbcv、Pa O2、Sa O2、Hba以及入ICU时和复苏6 h后血乳酸值。计算P(cv-a)CO2/C(a-cv)O2。其中Ca O2=1.34×Hba×Sa O2+0.003×Pa O2;Ccv O2=1.34×Hbcv×Scv O2+0.003×Pcv O2;C(acv)O2=Ca O2-Ccv O2;(2)P/C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 CCO),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血管外肺水(EVLW),每3 h 1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3)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入ICU时血乳酸值-6 h后血乳酸值)/入ICU时血乳酸值×100%;(4)6 h内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5)统计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2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复苏6 h后MAP、Scv O2、复苏6 h达标率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组复苏6 h后的乳酸清除率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液体量、CVP、P(cv-a)CO_2/C(a-cv)O_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联合P(cv-a)CO_2/C(a-cv)O_2联合指导下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临床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脓毒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与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歆 许平波 +1 位作者 朱敏敏 缪长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0-557,共8页
目的明确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 目的明确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xide,Pcv-aCO2)和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difference between central venous and arterial lactate,Dcv-aLac)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右胸、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 Lewi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全麻组(GA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30)。两组患者的全麻诱导基本一致,术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术后G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GE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ScvO2等。患者入室后(T1)、关腹前(T2)、关胸前(T3)以及出麻醉后监控室(postanethesia care unit,PACU)前(T4)4个时间点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Pcv-aCO2、Dcv-aLac。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POD1)和第2天(POD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A组相比,GE组术中HR、MAP显著下降(P<0.05),但其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在T4时间点,GE组ScvO2显著高于GA组(P<0.05),而其余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结果显示,T2、T3、T4时间点上,GE组患者Pcv-aCO2、Dcv-aLac均显著低于GA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GE组也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ScvO2,显著降低Pcv-aCO2和Dcv-aLac,从而改善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胸段硬膜外阻滞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 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