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54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翠红 彭静 +3 位作者 谭彬彬 杨云峰 鲜继淑 朱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5,86,共3页
目的研究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CVC-related DVT)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2年NICU中心静脉置管病例的CVC-related DVT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 目的研究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CVC-related DVT)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2年NICU中心静脉置管病例的CVC-related DVT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04例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110例符合条件入选本研究,其中54例发生CVC-related DVT,总体发生率为49.1%,置管时间为16 h至24 d,平均置管时间为7.67 d。其间,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落3例,无置管相关死亡病例。高龄可能是CVC-related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NICU的CVC-related DVT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进展迅速,对置管患者早期进行彩超检测并加强局部护理,可有效减少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范彬 黄芬 +1 位作者 张玉红 梅赣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 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 7%),发生率为0. 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 6%),发生率为0. 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栓形成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璐 谢新芳 +3 位作者 沈洪 杨金丽 陆月琴 宋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分。结果两轮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0%。构建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其中1分指标2个、2分指标9个、3分指标16个、4分指标7个。结论构建形成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可用于筛查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婷婷 徐海英 +1 位作者 张小红 谢华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7-1349,共3页
目的:研究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是否相关,并探讨降低VTE的导管/静脉直径比的分界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PICC中心置管的成人肿瘤患者376例,通过超声测量患者的血... 目的:研究导管/静脉比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是否相关,并探讨降低VTE的导管/静脉直径比的分界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PICC中心置管的成人肿瘤患者376例,通过超声测量患者的血管直径,随访4周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发生VTE。结果:376例肿瘤患者,9例出现VTE。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导管/静脉直径比为45%是理想的分界点,获得最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曲线下面积0.742;95%CI:0.702~0.846)。采用log-binomial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如果导管/静脉直径比〉45%,其患VTE的风险将增加9倍(相对危险度9,P=0.018;95%CI:1.656~38.664)。结论:导管/静脉直径比为45%是理想的分界点,获得最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患VT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静脉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荣华 何佩仪 +3 位作者 杜萍 柳建华 罗卓鹏 周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309-2314,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特点、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定期血管彩超检查85例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访至患者拔管并记...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特点、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定期血管彩超检查85例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访至患者拔管并记录血栓发生情况,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高(51.8%);多为无症状者(9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置管静脉血流速度(OR=0.880,P=0.007)、年龄(OR=1.052,P=0.044)、D-二聚体(OR=1.001,P=0.037)。ROC曲线分析,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取截点值11.99 cm/s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500,特异度是0.805,ROC曲线下面积0.681;D-二聚体取截点值为313.5μg/L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795,特异度是0.683,ROC曲线下面积0.730。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且以无症状者居多,易漏诊。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年龄、D-二聚体是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置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11.99 cm/s、D-二聚体高于313.5μg/L的患者应早期监测、定期彩超复查,必要时可预防性采取抗凝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管相关性血栓(CRT)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艳平 段军 +3 位作者 方桦 曹承启 扬齐 陈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中心静脉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柳高 付治卿 李世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内静脉组40例,锁骨下静脉组319例。又根据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31例,非血栓组374例。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5.0%vs 15.0%,19.6%,P<0.05,P<0.01)。血栓组既往静脉血栓病史明显高于非血栓组(19.4%vs 6.4%,P<0.05)。结论老年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最低;静脉血栓史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同样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血栓形成 导管 锁骨下静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炜 郝其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上肢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上肢DVT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PICC置管高龄病人上肢DVT发生率为20.35%(46/2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恶性肿瘤、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期间手术史是影响高龄PICC置管病人上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637,P=0.291。结论:基于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对预防高龄PICC置管病人发生上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方案 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祝薇 杨益群 +8 位作者 刘明红 卫雯诗 杨靖华 姚建琴 李莉 肖雪月 赵敏艳 瞿红 屈惠琴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33,8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AVD)相关性皮肤损伤(CAVD-associated skin impairment,CASI)预防方案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AVD)相关性皮肤损伤(CAVD-associated skin impairment,CASI)预防方案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无锡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门诊行PICC维护的10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其中4所医院为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4所医院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CASI预防方案。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CASI发生率、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及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ulcers,MDRPU)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CASI、MARSI及MDRPU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RSI、MDRPU严重程度及非计划拔管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实施CASI预防方案有利于降低PICC门诊患者CASI的发生率,为临床护士预防CASI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通路装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皮肤损伤 预防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2
10
作者 尚新芳 薛蓉 任丽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导管移动、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以及置管部位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60 d、导管移动以及合并糖尿病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升高和置管部位则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以及合并糖尿病,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对症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先疆燕 王荣丽 何文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PICC感染率为5.91%。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穿刺次数≥2次(OR=23.71,95%CI:6.28~89.48)、穿刺时间>30 min(OR=23.65,95%CI:6.09~91.83)、导管堵管(OR=71.72,95%CI:17.05~301.64)、导管插入场所(OR=3.63,95%CI:2.17~6.08)、非计划拔管(OR=42.17,95%CI:23.36~76.11)、胎龄<37周(OR=4.17,95%CI:1.55~11.21)、置管时间>10 d(OR=1.53,95%CI:1.21~1.94),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刺次数≥2次、穿刺时间>30 min、导管堵管、导管插入场所(新生儿ICU)、非计划拔管、胎龄<37周、置管时间>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朋朋 应燕萍 +3 位作者 黄惠桥 凌瑛 赵慧函 朱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259-3266,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风险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Cochra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风险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VAP(对照组)与PICC(PICC组)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7月。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17项队列研究,共4 0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88,95%CI(1.92,4.33)]。根据PICC人员分为医生置管、护士参与置管、未报道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护士参与置管时,PICC组与对照组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90,95%CI(0.93,3.89)]。医生置管、未报道两亚组,PICC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06,95%CI(1.13,8.26);RR=3.83,95%CI(2.14,6.88)]。其他亚组分析显示,患者类型为住院患者、住院和出院患者,患者平均年龄≥18岁、<18岁,PICC方式为未报道、盲穿或超声引导、超声引导,是否报道血栓诊断方法,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不同发表国家PICC组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Begg秩相关法和Egger's直线回归法提示研究间无发表偏倚。结论与PICC比较,肿瘤患者采用VAP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由护士参与置管可以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肿瘤患者是否选择PICC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栓塞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运霞 刘佳惠 +5 位作者 林琴 彭思意 魏涛 袁忠 王童语 李旭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4,共7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网站、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循证文献资源库及原始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网站、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循证文献资源库及原始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判断、临床情境提取证据并进行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6篇,系统评价4篇,队列研究2篇。从风险评估、导管置入、导管维护、血栓诊断、血栓治疗、拔管等6个方面共汇总了3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医护人员可结合文化背景、临床情境选择证据,制定科学的血栓预防及管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相关性血栓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丽英 薛嵋 +1 位作者 陶雍 毛静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99-3403,共5页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血管通路门诊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资料,将病人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采用病人信息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3 864例PICC置管病人信息,76例确诊为PICC-UEVT,PICC-UEVT发生率为1.97%,血栓发生时的带管时间为58.5(22.25,122.25)d,57.89%(44/76)为浅静脉血栓,23.68%(18/76)为深静脉血栓,18.42%(14/76)为广泛静脉血栓形成。将PICC置管病人按照年龄、性别、诊断进行匹配,最终血栓组73例,无血栓组14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导管功能障碍是发生PICC-UEV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UEVT是较常见的PICC相关并发症,以浅静脉血栓为主,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功能障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拔管前彩超筛查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文浩 傅麒宁 赵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VC)拔管前彩超筛查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我科会诊的无临床症状CV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所示血栓情况,处理方式及后续随访结果。结果:纳入306例患者,超声提示平均...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VC)拔管前彩超筛查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我科会诊的无临床症状CV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所示血栓情况,处理方式及后续随访结果。结果:纳入306例患者,超声提示平均血栓大小为(4.9±2.31)mm×(13.0±0.97)mm,所有患者按原计划拔出导管,未发生肺栓塞相关临床症状事件,未单纯因超声提示血栓接受额外抗凝治疗,随访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未再见血栓。结论:通过超声筛查发现的无症状中心静脉置管附壁血栓,致症状性肺栓塞风险低危,无需特殊处理,因此拔管前置管处彩超检查临床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标 李华荣 +4 位作者 熊建群 邹小娟 赵娟 谢红 杨远荣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处理的策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抗凝治疗期间出现咳血后,药师经广泛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处理的策略,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抗凝治疗期间出现咳血后,药师经广泛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临床建议保留PICC,监护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下,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4.25 kU,ih,qh,持续治疗3个月以上。结果医师采纳药师建议,药师随访患者情况至2018年12月28日出院,住院期间左侧锁骨下肿痛明显缓解,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在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平衡抗凝治疗和出血风险,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管相关性血栓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钠封管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跃玲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肺癌患者中,用肝素钠(125U/ml)稀释液进行封管对其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例PICC肺癌患者,在置管后采用肝素钠稀释液进行... 目的:探讨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肺癌患者中,用肝素钠(125U/ml)稀释液进行封管对其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例PICC肺癌患者,在置管后采用肝素钠稀释液进行封管,通过对PICC置管前0-1 d(T0期)、置管后2-3 d(T1期)与血栓形成相关量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h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sa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量(fibrinoge,Fbg)、血小板(platelet,PL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以及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比T0期与T1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T0与T1比较,置管前后PLT、D-二聚体值有统计学差异(t=2.387,P=0.028;t=2.487,P=0.022),而PT、APTT、TT、Fbg、FDP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结论:①对PICC置管肺癌患者用肝素钠(125 U/ml)稀释液封管是安全的。②PICC置管肺癌患者用肝素钠(125 U/ml)稀释液封管,PLT、D-二聚体值均呈下降趋势,对预防PICC血栓形成有一定影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肺癌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锁技术的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凌 沈颖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73-74,共2页
对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保留导管,在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抗生素锁技术,用药14d后停药,双通道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提出抗生素锁技术可使患者免除拔管痛苦,延长留管时间。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管相关性感染 抗生素锁 万古霉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上肢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忠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2期2159-2160,共2页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 上肢 护理 非化脓性炎症 血管腔 增加 例外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化疗病人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风险Nomogram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王惠萍 曹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68-2674,共7页
目的:探究肺癌化疗病人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Nomogram模型,并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91例原发... 目的:探究肺癌化疗病人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Nomogram模型,并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91例原发性肺癌化疗病人,比较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癌化疗病人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整合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89例(22.76%)肺癌化疗病人出现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体质指数(≥27.49 kg/m^(2))、糖尿病(是)、纤维蛋白原(FIB)(≥3.60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3 s)、D-二聚体(≥0.90 mg/L)以及C反应蛋白(CRP)(≥5.80 mg/L)是肺癌化疗病人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的吻合度较好,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32[95%CI(0.793,0.866)],当高风险阈值>0.05时,此Nomogram模型在预测肺癌化疗病人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高风险的方面可提供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体质指数、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C反应蛋白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预测肺癌化疗病人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具备可行性,可为临床风险分层及制定护理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血栓 Nomogram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