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用户体验的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评价
1
作者 王喆 胡雁 +3 位作者 李春雷 杨马裔 和晓凤 周天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了解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为其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2024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山东、四川、南通等地共7所三级医院的11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 目的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了解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为其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2024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山东、四川、南通等地共7所三级医院的11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临床护士和6名ICU护士长参加平台用户测试并进行使用体验访谈。202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64名使用过平台的ICU护士填写研究后系统可用性问卷(post-study system usability questionnaire, PSSUQ),以评估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结果 17名平台用户完成了7项测试任务并接受访谈后反馈平台使用的整体感觉较好,各项功能完善,该平台的应用对于临床护理及医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平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意见。接受问卷调查的164名ICU护士PSSUQ得分为(2.02±1.12)分。结论 平台整体可用性良好,值得推广,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可用性评价 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肿瘤相关性腹水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恺然 王丹若 +2 位作者 逄天宇 孙露露 袁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3,共5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肿瘤腹水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优化导管引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医脉通、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肿瘤腹水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优化导管引流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医脉通、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肿瘤相关性腹水导管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临床决策和随机对照试验等。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进行证据汇总。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队列研究1篇。汇总了关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肿瘤腹水管理的23条证据,包括评估、腹水引流调节装置、导管固定、敷料、冲管和封管、导管堵塞处理、腹水渗漏预防处理、并发症处置及健康教育9个方面。结论总结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肿瘤相关性腹水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以及优化导管引流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腹水 肿瘤 肿瘤相关性腹水 腹水引流 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周薇 何佩仪 +1 位作者 刘丽兰 卫建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63-2965,共3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8月例,共计13785个导管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方案(central line care bundle,CLB),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CRBSI13例,发生率1.70‰,实验组CRBSI发生9例,发生率0.65‰,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集束化管理方案能有效地预防PICC导管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葛学顺 陈维开 +4 位作者 蒋福云 崇殿真 孙跃辉 李正龙 乔来娣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22-424,421,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2月该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CRBSI发生率为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2‰(χ2=5.340,P=0.021);且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6.43±7.16)d vs(33.25±8.51)d;t=8.35,P<0.001],发生CRBSI的时间显著延长[(10.11±2.34)d vs(6.23±1.92)d;t=17.703,P<0.001],手消毒液消耗量明显增加[41.2 mL/患者日vs 3.5 mL/患者日;t=34.469,P<0.001]。结论在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利于CRBSI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束化干预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集束化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策略观察儿科95万个导管日的每1000个导管日可减少3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康琼芳 王颖雯 +4 位作者 王瑞 王文超 顾莺 张玉侠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5,共9页
目的基于标准集束化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策略(简称标准集束化策略)对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儿童CLABSI提供最佳证据体。方法纳入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文献。①年龄<18岁的NICU和P... 目的基于标准集束化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策略(简称标准集束化策略)对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儿童CLABSI提供最佳证据体。方法纳入同时符合以下标准的文献。①年龄<18岁的NICU和PICU住院患儿。②标准集束化策略:a.手卫生;b.置管过程中最大无菌屏障;c.浓度>0.5%的氯己啶、碘、碘伏作为皮肤消毒剂;d.每日评估导管的必要性,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e.根据患儿特点选择最佳置管部位(非股静脉);至少满足上述5条中的前4条。③以1000个导管日CLABSI发生事件数作为结局指标。④干预性研究的文献。;⑤文献语种不限。在Ovid-MEDLINE、Ovi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ROBINS-I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9708篇文献,其他文献来源2篇,41篇文献进入本文分析,来自于20个国家,美国最多共18篇,均为历史对照研究。标准集束化策略为后时段干预措施,前时段干预措施不限。30篇研究场所为NICU,10篇研究场所为PICU,1篇研究场所为NICU和PICU。累计952584个导管日,其中前时段干预措施442296个导管日,后时段干预措施510288个导管日。41篇文献中,低、中和高偏倚风险分别为11篇(27%)、18篇(44%)和12篇(29%)。标准集束化策略后可降低NICU+PICU患儿CLABSI发生事件数(I^2=81%,随机效应模型),RR=0.40(95%CI:0.33~0.48),绝对效应值:每1000个导管日可减少3(4~3)例CLABSI;可以降低NICU新生儿CLABSI发生事件数(I^2=85%,随机效应模型),RR=0.36(95%CI:0.29~0.45);可以降低PICU患儿CLABSI发生事件数(I^2=27%,固定效应模型),RR=0.54(95%CI:0.42~0.69)。结论标准化集束化策略下每1000个导管日可减少3~4例CLA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化 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策略 儿科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于龙娟 张铭斐 +2 位作者 王琴 苏东迎 朱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将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集束化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将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的患者归为集束化组,未接受血压集束化管理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血压、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在院死亡率,以及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集束化管理、NIHSS评分、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血压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86例患者中集束化组161例、对照组125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和溶栓前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集束化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4/161)vs 8.00%(10/125),χ~2=4.598,P=0.032];在院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3%(6/161)vs 3.20%(4/125),χ~2=0.058,P=0.810];90 d预后良好率(m RS评分为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1%(100/161)vs 49.60%(62/125),χ~2=4.485,P=0.034]。集束化组患者收缩压连续变异和舒张压连续变异均小于对照组[(13.37±4.92)mm Hg(1 mm Hg=0.133 k Pa)vs(18.42±3.87)mm Hg,t=2.437,P=0.025;(11.23±4.02)mm Hg vs(15.48±5.16)mm Hg,t=1.8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集束化管理[比值比(OR)=0.798,P=0.002]、舒张压连续变异≤15 mm Hg(OR=0.816,P=0.018)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应用血压集束化管理有助于改善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降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疗法 束化管理 血压连续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置管护理中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维护风险管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桂玲 胡素琴 +1 位作者 高樱之 李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维护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会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中总结PICC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维护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会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中总结PICC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入选的416例患者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了解PICC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选的416例带管患者中354例导管维护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识别并处理穿刺点感染24例、机械性静脉炎26例,发生堵管并有效处理,实现导管再通10例,发现置管手臂血栓患者2例,请医师协助溶栓治疗后拔管,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同行人员对服务质量满意率分别为99.7%、100.0%;对维护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99.7%、99.4%;对环境要求满意率分别为99.3%、95.3%。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风险管理能有效避免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风险管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冬利 王为忠 王俊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1期21-22,2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 方法 :1 32例病人接受了中心静脉置管 ,用心电图方法监测导管尖端位置 ,插入深度参考藤井真等方法计算 ,严格导管的无菌管理 ,并以 0 .1mol/LNaOH 2ml冲洗管腔。 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置管 ,插...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 方法 :1 32例病人接受了中心静脉置管 ,用心电图方法监测导管尖端位置 ,插入深度参考藤井真等方法计算 ,严格导管的无菌管理 ,并以 0 .1mol/LNaOH 2ml冲洗管腔。 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置管 ,插入深度及导管尖端位置适宜 ,1 2 8例病人均于完成输液后拔除导管。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肠外营养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与集束干预策略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浩 于静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3922-3924,共3页
导管堵塞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成本,所以非常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率。本文概述了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如何实施集束干预策略,以预防PICC导管堵塞。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堵塞 束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依从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窦英茹 潘春芳 +4 位作者 单雪芹 朱庆捷 史甜 薛露 陈齐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87-88,共2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方法由经过培训的6名医生和5名专职护士负责6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维护,患者总置管时间4 184d。统计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结果医生操作时为...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方法由经过培训的6名医生和5名专职护士负责6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维护,患者总置管时间4 184d。统计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结果医生操作时为患者提供最大无菌屏障遵从率96.21%;医生穿刺前穿隔离衣69.6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88.19%;理想的置管部位穿刺率69.39%。结论医护人员对CRBSI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需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实施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严格执行集束预防策略的各项措施,切实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感染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中心静脉导管 束化预防策略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本敏 皮远萍 饶洪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76例肿瘤内科置管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7年1月-2009年12...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76例肿瘤内科置管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466例置管病人作为细节管理组,针对对照组各环节管理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细节管理。结果:两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控制置管出血量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细节管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细节管理有助于降低置管风险,规范PICC管理,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室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英 张含凤 +1 位作者 郭玲 江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构建中心静脉导管室的急救管理模式,保障中心静脉置管过程的安全。方法成立中心静脉导管室急救小组,从健全各种急救制度、急救人员统一培训等方面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参与的"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结果2012年1月至2... 目的构建中心静脉导管室的急救管理模式,保障中心静脉置管过程的安全。方法成立中心静脉导管室急救小组,从健全各种急救制度、急救人员统一培训等方面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参与的"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结果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置管30 674例次,置管过程中共进行61例次急救,抢救成功率100%,且患者转归良好。2013年置管并发症低于2012年。结论对医院中心静脉导管室实施"医护一体"急救管理模式提高了置管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了护理专业水平,保障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导管 医护一体 急救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和管理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邱珍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19例患者经颈外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相关风险因素的管理。结果1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发生堵管2例,导管滑脱1例:经相应...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19例患者经颈外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相关风险因素的管理。结果1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发生堵管2例,导管滑脱1例:经相应处置后均继续保留导管。12例因化疗结束拔管,置管时间73-247d,平均(187±18.13)d;5例患者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加‘强对经颈外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风险因素的管理.可以减轻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颈外静脉置人 风险因素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惠丽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使其尖端位于腔静脉内的导管,可以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既可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能避免药物对外周静...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使其尖端位于腔静脉内的导管,可以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既可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能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局部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治疗 局部不良反应 外周静脉 静脉穿刺 局部组织 外周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管理知识水平的多中心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玉沄 夏姗姗 +8 位作者 顾莺 王文超 周红琴 徐红贞 王林娟 春晓 张淑萍 赵雅珣 丁亚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管理知识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循证实践提供资料。方法 2019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国内6省的6所三级甲等儿...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管理知识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循证实践提供资料。方法 2019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国内6省的6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481名P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VC管理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 481名PICU护士CVC管理知识正确率达60%及以上者295人,占61.4%。不同学历、职称、年龄、ICU工作年限的儿科ICU护士的CVC管理知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同时考虑学历、职称、ICU工作年限及年龄的影响下,学历依然是儿科ICU护士CVC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建议加强CVC管理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提高操作者对CVC管理知识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CVC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儿科 中心静脉导管管理知识 儿科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3-184,共2页
目的了解集束化护理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从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取行PICC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 目的了解集束化护理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从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取行PICC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置管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行PICC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降低PICC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儿童 束化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田冬明 章范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为PICC规范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普仁医院进行PICC规范化培训的96名学员和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为PICC规范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普仁医院进行PICC规范化培训的96名学员和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学员每组48名,患者每组160例,对照组的学员给予常规的短期速成培训班进行学习,观察组学员给予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班进行学习,观察两组学员的学习效果情况和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效果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学员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和预后得到改善,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培训 管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建新 邹宝俭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A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技术 护理管理 PICC置管 静脉给药 静脉化疗 给药技术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病人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思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10期2596-2597,共2页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合并恶性胸水,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向腔内注射药物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但因其为侵入性操作,恶性胸腔积液难以控制,胸腔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合并恶性胸水,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并向腔内注射药物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但因其为侵入性操作,恶性胸腔积液难以控制,胸腔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此,我科采取了规范化管理,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置管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规范化管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恶性胸腔积液 腔内注射药物 侵入性操作 恶性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0
作者 岳丽青 卢敬梅 +3 位作者 柴小桠 曾烂漫 周凤 张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内科ICU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呼吸内科ICU留置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 目的:评价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内科ICU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呼吸内科ICU留置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患者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LABSI发生情况、PICC和CVC置管的感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56例,9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生率为4.889例次/千导管日,例次感染率为4.02%。对照组CLABSI发生率为8.917例次/千导管日,干预组为1.894例次/千导管日。两组CLA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PICC置管的CLABSI发生率与CVC置管的CLABSI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可显著降低呼吸内科ICU患者CLABSI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不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目标管理理论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 干预策略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