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4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例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严之红 陈小峥 +1 位作者 符雪彩 纪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7年4月—2013年12月2 87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判断有无发生CVCR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结果共调查2 870例患者,发生CVCRI 34例...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7年4月—2013年12月2 87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判断有无发生CVCR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结果共调查2 870例患者,发生CVCRI 34例,感染发病率为1.18%。感染患者穿刺部位以股静脉为主(17例,占50.00%);科室分布以内科ICU为主(26例,占76.47%)。不同导管类型、操作人员CVCRI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导管腔数CVCR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48.65%),以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为主(8株,占21.62%);革兰阴性(G-)菌11株(29.73%),以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3株,占8.11%)为主;真菌8株。结论医务人员全面、综合考虑CVCRI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并规范操作,有助于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VCR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 重症监护病房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肠外营养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万石 黄云超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 随着肿瘤病人肠外营养(PN)和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令人棘手的常见院内感染。在PN输注过程中,PN液在中心静脉导管周围形成高糖和高脂微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表面黏附、生长和扩散,形成由一种或多种病原菌组成的细菌生物膜。一旦细菌生物膜形成,膜内的病原菌可抵御抗菌药物及机体免疫细胞的杀伤,造成细菌或真菌反复感染,危及病人生命。以下综述PN的应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特点、混合生物膜及其研究方法等,以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混合生物膜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胃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生物膜 混合生物膜 免疫荧光杂交技术 肠外营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唑林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汤颖 钟一红 +4 位作者 丁小强 陈利明 邹建洲 刘中华 沈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管,浓度分别为45 mg/mL和10 mg/mL)与对照组(53例,使用肝素封管,浓度为50 mg/mL)。随访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两组发病率,进行多种感染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40.0±51.5)d,干预组(39.0±46.0)d,对照组(41.1±57.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感染7例,其中6例为血行感染,1例为导管定植;总体感染率为6.19%(感染次数/总导管数)或1.55‰(感染次数/1 000导管日),其中干预组为6.67%或1.7‰,对照组为5.66%或1.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显著相关,留置越久感染危险越大(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林封管未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对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有预防作用;规范操作、缩短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能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抗生素封管 头孢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套件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邢红 袁文华 +1 位作者 毛晶珏 姚晖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52-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套件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共1745例,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 目的探讨护理套件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共1745例,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87例患者作为非护理套件组,将2011年2月(我院开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套件进行PICC导管的维护)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1058例作为护理套件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标准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结果使用护理套件组患者的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非护理套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统一的护理套件可减少PICC患者CRBSI及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套件 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128例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亚霞 刘亚新 沈培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深静脉插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128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主要发生科室为ICU、普外...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深静脉插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128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主要发生科室为ICU、普外科和传染科,68.7%的患者年龄≥60岁,53.9%的患者基础疾病为恶性肿瘤和颅脑疾病;施行侵入性操作(包括手术)和激素使用、合并糖尿病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和血培养结果显示,感染菌属以葡萄球菌类居首位。结论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基础疾病重的老年患者易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须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人员的准入制,加强护理人员有关导管类型、置管部位和时间、导管日常维护等的培训,并制定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制度,落实护理操作规范,重视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锁与肌注给药在治疗家兔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模型中的效果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敖薪 王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目的比较抗生素锁(ALT)与全身用药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体外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并植入家兔中心静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抗生素与肝素混合液;一组为全身组,肌内注射抗生素,导管... 目的比较抗生素锁(ALT)与全身用药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体外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并植入家兔中心静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抗生素与肝素混合液;一组为全身组,肌内注射抗生素,导管内注入肝素液。连续用药10 d,每日在更换药液前留取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检测菌落数。第11天停用全部抗生素,留置导管观察5 d再拔管。拔管前采导管血和外周血做细菌计数和药敏试验。并将拔出的导管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生物膜观察。结果用药期间血培养细菌计数:不同用药时间导管组导管血细菌平均计数均低于全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组外周血培养阳性标本从第4天开始逐渐出现,共有阳性标本6例;全身组阳性标本第2天即出现,共有阳性标本31例。停药期间血培养细菌计数:两组在拔管当日的导管血细菌计数均高于停药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药当日导管组2例外周血标本检出细菌,全身组8例阳性;拔管当日导管组无新增阳性标本,而全身组有1例新增阳性标本。全身组的导管尖端细菌计数[(8.02±0.05)log10CFU/mL]高于导管组[(3.12±0.14)log10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导管组33.33%的标本可见散在生物膜,全身组全部标本被菌膜覆盖。拔管前导管血和外周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导管组的抑菌环直径在19~20 mm之间,全身组为15~16 mm,两组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结论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ALT局部清除细菌的效果优于全身用药,可降低全身感染。但是倘若导管内细菌生物膜未完全清除,停药后仍可复发,因此精准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值得进一步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锁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细菌计数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及致病菌分析
7
作者 唐闽 时东彦 +2 位作者 马千里 王宪德 崔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6-256,共1页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300例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134例(11.3%);CRB5例,发生率1.7%。共分离致病菌34株,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葡...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I)和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300例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134例(11.3%);CRB5例,发生率1.7%。共分离致病菌34株,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葡菌、表葡菌等共18株(52.9%),其次是革兰阴性菌铜绿似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11株(32.4%),真菌5株(14.7%,主要是念珠菌)。CRI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早期诊断和拔出感染的导管。长期置留者,导管按易感菌类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氨曲南、氟康唑等)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致病菌分析 外科术后 心脏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革兰阳性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8
作者 林曲 黄明声 +2 位作者 吴祥元 林金香 李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方法】586例置入中心静脉管的肿瘤患者分别暴露于绝对全环境保护(简称 A 环境,38例)、相对全环境保护(简称 B 环境,70例)及开放性环境(简称 C 环境,478例)中,其中148例患者(A 环境3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方法】586例置入中心静脉管的肿瘤患者分别暴露于绝对全环境保护(简称 A 环境,38例)、相对全环境保护(简称 B 环境,70例)及开放性环境(简称 C 环境,478例)中,其中148例患者(A 环境38例,B 环境25例,C 环境85例)接受免疫增强剂治疗,另外438例患者(B 环境45例,C 环境393例)未接受免疫增强剂治疗。应用 Cox 比例危险率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处理措施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风险。【结果】所有患者共保留导管10249d,共143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总感染率为24.4%。A、B、C环境下感染率分别为2.6%、18.6%、27.0%。A、B 环境及应用免疫增强剂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19、0.47和0.28(P<0.05)。【结论】绝对及相对全环境保护以及应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
9
作者 姚奇红 卜炜琴 董先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2-542,共1页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使用以来,以其安全、有效、方便的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广泛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同时也增加了导管相关感...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使用以来,以其安全、有效、方便的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广泛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同时也增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本文作者对PICU内留置PIC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置入 原因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CARE PICC P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利华 王颖 +2 位作者 杜小静 杨立娥 杨晓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8B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11
作者 刘辉 韩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363例次患者锁骨下或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后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BI)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总感染计6...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363例次患者锁骨下或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后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BI)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总感染计65例次,千日感染率18.5‰,例次感染率17.9%。CABI患者多发生于高龄70岁以上、男性、留置时间超过2周及APACHEⅡ评分较高患者;而营养状况、多脏器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对CABI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留置时间超过2周与CABI发生的风险相关。感染菌种的菌群分布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占53.6%,依次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与屎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占37.5%,依次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占7.1%,主要为克柔念珠菌。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ABI发生率较高,感染菌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男性、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的患者,CABI发生的风险增加,而营养状况、MODS与糖尿病对CABI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行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12
作者 蔡莉 冯晓敏 +3 位作者 黄竞 陈惠超 李健 欧阳红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增量成本,以及院感防控措施的主要成本,通过增量成本和院感防控措施成本的价值对比,从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预防CLABSI的院感防控措施...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增量成本,以及院感防控措施的主要成本,通过增量成本和院感防控措施成本的价值对比,从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提高医务人员对预防CLABSI的院感防控措施的重视程度,促进防控措施的落实。【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中医院ICU进行CVC置管的重症患者,CLABSI组65例和非CLABSI组61例,共126例,通过医院医疗病历系统回顾性地收集患者资料,梳理研究对象的疾病类型、性别、年龄、住院时长、转归、住院各项费用等。分析比较不同手卫生方法、不同环境清洁消毒方法的成本。【结果】CLABSI组和非CLABSI组患者的住院时长(Z=-5.35,P<0.05)和住院总费用(Z=-6.79,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住院时长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H=43.01,P<0.05);住院时长>60 d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远高于其他3组的患者;男性组(Z=-4.85,P<0.05)住院总费用中位数的差异大于女性组(Z=-3.98,P<0.05);61~80岁组(Z=-5.79,P<0.05)的差异大于其他两组。【结论】CLABSI的发生显著增加了ICU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虽然不同手卫生方式、不同环境清洁消毒方案在成本上存在差异,但与CLABSI发生后产生的增量成本相比,这些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医疗机构应重视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等院感防控措施的投入,制定切实、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院感防控措施落实,以避免医院感染发生、促进医疗质量提升、有效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力求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住院费用 预防与控制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13
作者 何莉 江小燕 吕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病风险及窗口期,分析应用多学科(MDT)管理方法降低CLABSI的效果,为CLABSI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有中心静脉导管(CVC...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病风险及窗口期,分析应用多学科(MDT)管理方法降低CLABSI的效果,为CLABSI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所有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的住院患者。使用2个阶段的单中心前后对照真实世界研究,第1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基线对照阶段,第2阶段(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干预阶段,项目组运用MDT管理方法持续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使用独立研发的“CLABSI吹哨系统”前瞻性监控CLABSI发病风险,并在CLABSI集束化防控策略中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增加了CVC置管后7 d内医护间交互核查(cross-checklist)的机制。结果基线期CLABSI发病率为9.16%,日发病率为10.75‰;干预期CLABSI发病率为5.99%,日发病率为6.48‰;干预前后CLABSI发病率、日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VC置管后的第7~9天是CLABSI的急性发病期,急性期后发病风险趋于平缓,项目组在置管后的7 d内通过干预,成功降低了CLABSI发病风险(χ^(2)=19.130,P<0.001)。结论CVC置管后第7~9天是降低CLABSI的机会窗口,把握住这个时期,可以有效降低CLABSI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体验的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评价
14
作者 王喆 胡雁 +3 位作者 李春雷 杨马裔 和晓凤 周天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了解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为其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2024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山东、四川、南通等地共7所三级医院的11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 目的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了解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可用性,为其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2024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山东、四川、南通等地共7所三级医院的11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临床护士和6名ICU护士长参加平台用户测试并进行使用体验访谈。2024年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64名使用过平台的ICU护士填写研究后系统可用性问卷(post-study system usability questionnaire, PSSUQ),以评估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结果 17名平台用户完成了7项测试任务并接受访谈后反馈平台使用的整体感觉较好,各项功能完善,该平台的应用对于临床护理及医疗决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平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意见。接受问卷调查的164名ICU护士PSSUQ得分为(2.02±1.12)分。结论 平台整体可用性良好,值得推广,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可用性评价 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和晓凤 胡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最佳证据总结
16
作者 徐敏珊 万光明 +3 位作者 陈野 陈爱英 阚紫薇 江奔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9期1269-1277,共9页
目的 系统汇总了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制定预防PICC相关感染管理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根据证据金字塔“6S”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UpToDate、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 目的 系统汇总了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制定预防PICC相关感染管理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根据证据金字塔“6S”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UpToDate、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网站、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临床创新机构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医脉通指南网、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预防PICC相关感染的相关文献。纳入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共识、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9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与1篇系统评价,最终形成涵盖管理、工具、置管、维护、输液、移除6个主题的28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PICC相关感染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合理审慎地应用相关证据,降低PICC相关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 感染 证据总结 PI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菊珍 王丽华 +1 位作者 陈秋萍 鞠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静脉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滕支梅 朱尚 +2 位作者 薛寒 黄劲华 孔旭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5-1412,共8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防控的干预措施和开展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将其定义为感染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1∶4匹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且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以是否发生CLABSI为因变量,将匹配后两组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匹配CLABSI组患者42例,非CLABSI组患者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高[OR=1.217,95%CI(1.094~1.357),P<0.001]、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OR=1.273,95%CI(1.157~1.400),P<0.001]及股静脉置管[OR=6.846,95%CI(1.511~31.014),P=0.013]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2例CLABSI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株)。结论高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及股静脉置管是CLA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严格落实CLABSI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倾向性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CLAB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现况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飞 李阳洋 +2 位作者 王芳 荆瑶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LABSI)三级质量控制中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LABSI)三级质量控制中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借鉴《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过程质控工具包(推荐版)》中四大指引量表,自行编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0月对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共129家医院的215个ICU完成调查,护理实践结构维度中,156个(72.56%)ICU定期进行CLABSI培训;过程维度中,护士执行率低于80%的项目有10项(31.25%),其中52个(24.19%)ICU在CVC穿刺时使用超声引导,59个(27.44%)ICU采用指南推荐的思乐扣固定导管,55个(25.58%)ICU使用葡萄糖氯己定抗菌敷料。结果维度中,193个(89.77%)ICU填写了CLABSI发生率。结论 :目前CLABSI防控聚焦导管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结构、过程及结果环节,但调研发现临床仍未形成同质化的防控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过程质控管理,以期更好地改进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调查研究 护理 三级质控 医院感染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顺莹 沈斌 +1 位作者 邢韦韦 高艳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9-1245,共7页
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选择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 目的:系统检索并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选择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1日。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15个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15个模型的AUC或C指数为0.67~0.930;5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8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16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高偏倚风险、低适用性风险。出现频次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肠外营养、糖尿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重症监护室患者或住院史、管腔数、使用抗生素、股静脉置入、恶性肿瘤。结论:现有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预测因子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偏倚风险高,未来应对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