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观察
1
作者 康绍涛 胡鑫 +2 位作者 袁涛 韩媛媛 张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13例进入研... 目的观察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13例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为导管感染组96例和无导管感染组217例。比较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导管感染组、无导管感染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9.7(13.2,30.9)、28.8(19.8,41.1)nmol/L,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无导管感染组(P<0.05)。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30 nmol/L)70例(72.92%)、不足(30~50 nmol/L)22例(22.92%)、正常(>50 nmol/L)4例(4.17%),无导管感染组分别为116例(53.46%)、72例(33.18%)、29例(13.36%),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无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正常患者比例低于无导管感染组(P均<0.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预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 0.638~0.772)。结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25-羟基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导管感染风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对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不同途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谢先会 刘茂英 +1 位作者 彭景 文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 比较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与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导管源性感染的情况。方法 将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 目的 比较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与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导管源性感染的情况。方法 将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Ⅰ组)、经股静脉穿刺组(Ⅱ组)和经周围静脉穿刺组(Ⅲ组)。每组各57例,观察3组患者局部感染和导管源性感染情况。结果 Ⅰ组、Ⅱ组均较Ⅲ组的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和局部感染率高(P<0.01)。结论 PICC操作方法简单,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护理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经股静脉穿刺 经周围静脉穿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涛 解建 +3 位作者 朱贵月 姜志明 邱洁 徐拥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1期24-25,共2页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ICU共行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113例,其中阳性50例.现对其病原学、置管时间、患者原发病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关键词 ICU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 原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羊永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肿瘤患者 有效护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预防 局部皮肤感染 长期置管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5
作者 汪杨威 严四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A02期374-375,共2页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1日∽2017年7月31日期间在我院心胸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将100例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对照组(感染)和观察组(无感染)...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1日∽2017年7月31日期间在我院心胸外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将100例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对照组(感染)和观察组(无感染),各组50例.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置入比例、冠心病患者比例均比对照组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短,锁骨静脉置入比例和先心病比例比对照组高,上述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是股静脉置入、冠心病以及留置时间长,临床应加大重视力度和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液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洁 李楠楠 +2 位作者 巫浣玲 吕梅梅 崔妮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统计292例本院血液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儿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血液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统计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统计292例本院血液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儿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血液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统计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292例本院血液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儿,其中35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作为感染组,257例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作为未感染组。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病情、1周内使用化疗药物、使用激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导管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导管留置时间长、1周内使用化疗药物、使用激素是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5例感染情况: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8株(22.86%)、阴沟肠杆菌6株(17.14%)、大肠埃希菌5株(14.29%)、恶臭假单胞菌1株(2.86%)、沙门杆菌1株(2.86%);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7株(20.00%)、葡萄球菌6株(17.14%)、产气杆菌1株(2.86%)。结论 血液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小、病情重、导管留置时间长、1周内使用化疗药物、使用激素。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所具有的影响因素采取合理措施对感染进行预防,针对感染病原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房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唑啉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患者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作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风先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3期507-509,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唑啉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患者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78例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预... 目的:评价头孢唑啉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患者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血液透析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78例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唑啉钠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实验室各指标即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PCT(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实验室各指标(ESR、WBC、CRP、PCT)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实验室各指标(ESR、WBC、CRP、PCT)水平测得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啉钠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具有预防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头孢唑啉钠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张玉德 《北方药学》 2018年第8期185-186,共2页
目的:通过探究心胸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接受静脉导管置入的9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被确诊为CRBS的患... 目的:通过探究心胸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接受静脉导管置入的9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被确诊为CRBS的患者为81例,感染率为8.54%,分离鉴定出的病原菌共96株,革兰阳性菌占41.75%、革兰阴性菌占52.91%、真菌占5.34%,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发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等药物都具有严重的耐药性,结论: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产生感染的几率较高,主要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临床中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用药治疗,减少耐药菌群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竹筠 李博 孙晓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5-16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89例胃肠外科术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内容包括导管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结果 本组...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89例胃肠外科术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内容包括导管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感染率为16.7%.感染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菌感染率(54.2%)>革兰阴性菌感染率(33.3%)>真菌感染率(12.5%),不同病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是最主要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9.2% 、15.3% 和6.9%.耐药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80%;对环丙沙星、利福平、阿米卡星和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耐药率<3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敏感,耐药率<20%.未检出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呈现多样化,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注意,对发生感染者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术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误诊探讨
10
作者 赵丽琴 吴晓勇 +2 位作者 赵耀华 陈建庆 吴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总结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3年11月2例曾误诊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烧伤后会阴部等瘢痕挛缩畸形2年入院,拟行会阴部瘢痕切除... 目的总结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3年11月2例曾误诊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烧伤后会阴部等瘢痕挛缩畸形2年入院,拟行会阴部瘢痕切除整形术,置入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过敏反应,考虑利多卡因或丙泊酚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再次拟行双侧腘部瘢痕切除植皮术,置入上述导管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结合2次过敏情况,诊断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误诊时间17 d。1例高空坠物致左下肢毁损伤并多发骨折、失血性休克1 h入院,经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后,拟行皮肤软组织扩创修复术,给予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及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出现过敏反应,考虑头孢呋辛钠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再次拟行残余创面植皮术+头皮取皮术,置入上述导管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结合2次过敏情况,诊断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误诊时间24 d。经及时抢救,2例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好转出院。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易误诊,临床应严格选择适应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置管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临床医师与麻醉医师沟通有助于防范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中心静脉导管 过敏性休克 误诊 利多卡因 丙泊酚 头孢呋辛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和晓凤 胡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现况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飞 李阳洋 +2 位作者 王芳 荆瑶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LABSI)三级质量控制中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 目的 :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LABSI)三级质量控制中的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制订干预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型,借鉴《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过程质控工具包(推荐版)》中四大指引量表,自行编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护理实践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10月对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共129家医院的215个ICU完成调查,护理实践结构维度中,156个(72.56%)ICU定期进行CLABSI培训;过程维度中,护士执行率低于80%的项目有10项(31.25%),其中52个(24.19%)ICU在CVC穿刺时使用超声引导,59个(27.44%)ICU采用指南推荐的思乐扣固定导管,55个(25.58%)ICU使用葡萄糖氯己定抗菌敷料。结果维度中,193个(89.77%)ICU填写了CLABSI发生率。结论 :目前CLABSI防控聚焦导管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结构、过程及结果环节,但调研发现临床仍未形成同质化的防控措施。建议进一步加强过程质控管理,以期更好地改进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调查研究 护理 三级质控 医院感染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凤梅 蔡益民 +2 位作者 李玉莲 刘小明 张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病原学分布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月~2012年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与... 目的探讨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病原学分布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月~2012年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按导管尖端是否培养出病原菌将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针对2组患者的置管部位、留置天数、导管型号、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和输液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感染31例,55例未感染,感染率为36%。培养出致病菌54株,其中G+菌43株,占79.63%,G-菌10株,占18.52%;锁骨下静脉组感染率为20%,颈内静脉组感染率为35.6%,股静脉组感染率为70%,三组留置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天数≤7d组感染率为19.4%,8~14d组感染率为41.7%,〉14d组感染率为52.6%,3组留置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型号4Fr组感染率为26.7%,5.5Fr组感染率为45%,7Fr组感染率为35.3%,3组导管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外伤组感染率为53.6%,脑出血组感染率为38.5%,颅内肿瘤组感染率为24.4%,3组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液+输血组感染率为61.3%,输血组感染率为18.8%,静脉营养组感染率为35.7%,普通输液感染率为16%,四组输液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RI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置管部位、导管留置天数、输液类型及患者的基础疾病为CVC-RI的危险因素,其中留置部位和输液类型为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晶晶 饶洋 +1 位作者 周峰丽 刘伟利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8期838-841,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DKD患者CVC-RI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 目的:分析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并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DKD患者CVC-RI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300例行血液透析的D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透析时间、导管留置部位和时间、插管次数、永久性血管通路与否、相关实验室指标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KD患者并发CVC-RI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行血液透析的DKD患者中并发CVC-RI的有45例,感染发生率为1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血液透析的DKD患者并发CVC-RI与年龄、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有无吸烟史、有无永久性血管通路、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导管留置部位为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有吸烟史、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低、空腹血糖水平高、糖化血红蛋白高是行血液透析的DKD患者并发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用Bootstrap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得出C指数为0.820,提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医院行血液透析的DKD患者并发CVC-RI年龄、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有无吸烟史、有无永久性血管通路、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紧密相关,临床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玉平 鲁玫 +5 位作者 李星 甘华秀 高丽娟 李萍 邓慧杰 杨欢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价值。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原因,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4月10.14‰下降至5~6月为0,中心静脉导...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价值。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原因,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4月10.14‰下降至5~6月为0,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2月80.22%降至5月49.90%。结论过程和结果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有效控制CRB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监测 预防 医院感染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6
作者 王磊 孟宪华 +5 位作者 檀敏 杨静华 樊晓智 邵林 蔡美顺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4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000导管日VS2.6例次/1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000导管日vs0.7例/1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对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杏崧 李绮慈 +2 位作者 吕春梅 曾添辉 罗少颜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治疗途径,同时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使PICC置管技术在危重病人中得到合理的应用。方法统计2009年上半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治疗途径,同时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使PICC置管技术在危重病人中得到合理的应用。方法统计2009年上半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析引起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对下半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在更换导管时作全面评估,改为留置PICC,两组病人均采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集束进行护理,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进行2检验,分析PICC置管技术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自采用留置PICC代替中心静脉导管换管后,病人出现静脉导管感染率的现象明显减少(由5.4%降至1.7%),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指引,还需要护理人员有主动静脉输液治疗的理念,预测护理安全隐患,懂得适时、正确的评估,给予恰当置管方法,才能有效地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伟勤 陈利芬 +3 位作者 周雪梅 于瑞 范育英 何佩仪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5期678-682,共5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感染预防的临床指引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86家医院382名护理人员CLABS...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感染预防的临床指引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86家医院382名护理人员CLABSI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护理人员知识维度得分(110.59±18.98)分,达"良"水平;态度维度(97.88±4.68)分,为"正性态度";行为维度(85.46±10.61)分,为"正性行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医院等级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CLABSI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掌握情况良好,但不同等级医院、地区之间的护理水平仍有差距;应加强各地区医疗信息交流,平衡医疗资源,持续动态输液治疗护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知识-态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危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明周 罗莉 +1 位作者 王长征 吴学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科ICU中诊断为CRBSI的老年患者进行筛选。对选出的20例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呼吸科ICU住院的...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科ICU中诊断为CRBSI的老年患者进行筛选。对选出的20例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呼吸科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但无CRBSI的病例。结果两组对比显示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感染前导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完全肠外营养、尿管留置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BSI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熟练程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置管部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APACHEI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者、低白蛋白血症、APACHEII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操作者人员熟练程度、低白蛋白血症及APACHEII评分是呼吸科ICU老年患者评估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呼吸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yte与PosiFlush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被引量:18
20
作者 蔡琳 温晓萍 吴丹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应用肝素液冲管和肝素帽保护输液接头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观察组应用分隔... 目的探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应用肝素液冲管和肝素帽保护输液接头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观察组应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导管护理。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用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Q-syte)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Posi-flush) 导管维护 肝素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