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深静脉导管的舒适度及活动度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卞伶玲 赵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56-58,63,共4页
目的比较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舒适度及活动度,探究更有益于患者舒适的置管方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7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手术治... 目的比较双腔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舒适度及活动度,探究更有益于患者舒适的置管方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5年1-7月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外科确诊为胰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组50例,深静脉组46例。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1])让患者进行舒适度的自评价,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对患者输液部位活动度的影响。结果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组患者舒适程度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患者置管后输液部位在输液时活动良好者占84%、非输液时占96%,而深静脉导管置管后输液时活动良好者仅有54.3%、非输液时占71%,整体上耐高压型双腔Power PICC组患者输液部位活动度明显优于深静脉导管组(P<0.05)。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在舒适度及活动度方面优于留置深静脉导管,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管路维护过程中须加强对置管患者的舒适护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 Power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 舒适度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静 李洪荣 秦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双腔组(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APACHEⅡ评分、置管位置、方法、是否穿刺一次成功、留置导管时间、CRBSI情况、病原菌检出情况等。比较不同置管方法CRBSI发病率和日发病率,以及CRBSI病原学分布。结果共调查患者2 366例,其中A组789例,B组786例,对照组791例。A组发生CRBSI 13例,CRBSI发病率为1.65%,日发病率为1.09‰;B组发生CRBSI 15例,CRB-SI发病率为1.91%,日发病率为1.27‰;对照组发生CRBSI 40例,CRBSI发病率为5.06%,日发病率为3.36‰;A、B组及对照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7.47%、88.80%、87.23%。三组患者的CRBSI发病率、CRBSI日发病率、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两两比较,穿刺一次成功率A组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25、58.50,均P<0.01);CRBSI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2、18.35,均P<0.01);CRBSI日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4、11.22,均P<0.01)。三组患者各检出病原菌13、15、40株,均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照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比例高于A、B组。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与常规置管方法(单腔、双腔)相比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精确置管及常规单腔不扩皮锁骨下静脉置管较常规双腔置管方法能够减少患者CRB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双腔置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导管不同连接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柯 李璇 王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留置导管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端不同连接方式对血糖值的影响。方法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股静脉置管(20例)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采取自身对照法进...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留置导管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端不同连接方式对血糖值的影响。方法对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长期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颈内静脉置管(20例)、临时股静脉置管(20例)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采取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以血液透析时留置导管动静脉端与血路管动静脉端的连接方式确定正接与反接,每例患者均行正向连接和反向连接各1次,透析至2h时从患者手指端与体外循环管路动脉端采血测血糖。结果不同置管部位管路正向连接透析时,动脉端与手指端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时股静脉置管反向连接时动脉端血糖值显著低于手指端(P<0.01)。结论长期及临时颈内静脉置管,无论正向连接还是反向连接均可从体外循环管路的动脉端采血测血糖值,股静脉置管正向连接时可从动脉端采血,反向连接时,监测血糖应从外周采血,才能获得较准确的血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血糖 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