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曲面响应法的开沟施肥装置优化设计
1
作者 黄敞 王玲玲 +2 位作者 郑勇 黎土煜 刘友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58,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开沟施肥装置设计参数,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优化法,综合探究了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和转盘转速3个影响因素对施肥规律的影响,以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为响应值,确定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影... 为进一步优化开沟施肥装置设计参数,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优化法,综合探究了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和转盘转速3个影响因素对施肥规律的影响,以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为响应值,确定优化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施肥效率和施肥密度的3个关键影响因子的影响顺序均为转盘转速>刮板深度>施肥机前进速度。优化方案为:刮板深度33.53 mm、施肥机前进速度0.65 m/s、转盘转速5.95 r/min时,以最优参数组合得到的施肥效率为15.00 g/s、施肥密度为25.00 g/m。在此条件下,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5.88%~+16.93%,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一致。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开沟施肥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排肥规律,为精准化、智能化施肥机械关键部件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装置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参数优化 曲面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磊 潘立卫 +5 位作者 倪长军 赵生生 王树东 胡永康 王安杰 蒋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对共沉淀法制备的CuO/ZnO/CeO2-ZrO2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反应温度、水醇比和甲醇气体空速为独立要因,利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得到反应... 对共沉淀法制备的CuO/ZnO/CeO2-ZrO2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反应温度、水醇比和甲醇气体空速为独立要因,利用全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得到反应温度对两个响应值(甲醇转化率和重整气中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最为显著,甲醇气体空速对重整气中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最小。固定甲醇气体空速为300 h-1,利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法对反应温度和水醇比进行优化,得出当反应温度在249~258℃、水醇比在1.76~2.00时,甲醇能全部转化,重整气中CO物质的量分数小于0.5%。此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表明采用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条件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因子设计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曲面 甲醇水蒸气重整 氢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黄孢链霉菌纳他霉素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9
3
作者 骆健美 金志华 岑沛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对影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13326纳他霉素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所选取的15个因素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黄豆饼粉、酵母抽提物、蛋白胨、牛肉膏、MgSO...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对影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13326纳他霉素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所选取的15个因素为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黄豆饼粉、酵母抽提物、蛋白胨、牛肉膏、MgSO4·7H2O、KH2PO4、NaCl、CaCO3、种龄、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值和发酵温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关键因素初始pH、发酵温度、KH2PO4、CaCO3、酵母抽提物、蛋白胨和种龄的最佳水平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拟合得到了响应曲面函数,但该函数的驻点是鞍点,因此不具有全局的最大、最小值。最后通过约束优化得到较佳的实验点,在该实验点条件下纳他霉素的产量比基本培养条件下提高了2倍,达到4.5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孢链霉菌 纳他霉素 PLACKETT-BURMAN设计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挤压技术制备仿真鸡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莹 江连洲 +2 位作者 朱秀清 孙培灵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8-201,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脱脂大豆粉和谷朊粉为原料,利用高湿挤压法开发仿真鸡肉制品,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中心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根据所得数据建立了组织化度(Y)和水分含量(X1)、挤压温度(X2)、螺杆转速(X3)及分离蛋白百分含... 以大豆分离蛋白、脱脂大豆粉和谷朊粉为原料,利用高湿挤压法开发仿真鸡肉制品,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中心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根据所得数据建立了组织化度(Y)和水分含量(X1)、挤压温度(X2)、螺杆转速(X3)及分离蛋白百分含量(X4)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确定了高湿挤压法制备仿真鸡肉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水分含量48%~56%,挤压温度为150.8~153.5℃,螺杆转速为28.1~29.1r/min,分离蛋白的百分含量为34.5%~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挤压 仿真鸡肉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组织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申进文 李燕 +2 位作者 王振河 霍云凤 王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92,共5页
以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即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摇床转速,并运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最佳范围。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p... 以生物量为指标,研究了对桦褐孔菌液体深层发酵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即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摇床转速,并运用中心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最佳范围。结果表明,5个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和摇床转速、温度,而当温度、发酵时间、初试pH、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分别为28.6℃,125 h,5.9,10.5%和135r/min时,获得的生物量最大,为22.9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发酵条件 生物量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肝菌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允祥 陆兆新 吕凤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8,共7页
在Plackett Burman设计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牛肝菌 (Boletussp .)ACCC 5 0 3 2 8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 5个关键组成成分酵母膏 (X1)、麦芽糖 (X2 )、(NH4 ) 2 SO4(X3)、FeSO4 (X4 )和CuSO4 ·5H2 O(X5)的最佳水平... 在Plackett Burman设计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牛肝菌 (Boletussp .)ACCC 5 0 3 2 8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 5个关键组成成分酵母膏 (X1)、麦芽糖 (X2 )、(NH4 ) 2 SO4(X3)、FeSO4 (X4 )和CuSO4 ·5H2 O(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 ,在上述自变量取值分别为 :酵母膏 1 4 .2 g/L ,麦芽糖 2 2 .2g/L ,(NH4 ) 2 SO4 2 .7g/L ,FeSO4 66.9mg/L ,CuSO4 1 0 1 .5 9μg/L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75 2 .0 79μg/mL(发酵醪 ) ,此预测可信度不仅被统计分析所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胞外多糖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响应曲面法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挤压纤维状大豆蛋白仿真烤鸡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莹 魏冬旭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4-248,共5页
以高湿挤压纤维化大豆蛋白仿真鸡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香辛料,通过卤制、腌制和烘烤等工序开发仿真熟鸡肉产品。结果表明:通过感官评价和正交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佳配方如下:咖喱粉3%,白糖1%,食盐3%。烘烤温度为120℃,烘烤时间为15 ... 以高湿挤压纤维化大豆蛋白仿真鸡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香辛料,通过卤制、腌制和烘烤等工序开发仿真熟鸡肉产品。结果表明:通过感官评价和正交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佳配方如下:咖喱粉3%,白糖1%,食盐3%。烘烤温度为120℃,烘烤时间为15 min。在整个二次加工过程中,蛋白质损失率2.60%,产品的损失率10.2%,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鸡肉。该研究结果为大豆深加工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为其他仿真肉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挤压 仿真烤鸡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降解菌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帆 张建新 杨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从受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甲胺磷降解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降解菌的5个因素培养温度(X1)、pH值(X2)、甲胺磷的浓度(X3)、装液量(X4)、接种量(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取... 从受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甲胺磷降解菌,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降解菌的5个因素培养温度(X1)、pH值(X2)、甲胺磷的浓度(X3)、装液量(X4)、接种量(X5)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取值分别为:温度28℃,pH值7.0,甲胺磷浓度1 500 mg/L,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时,甲胺磷降解率为最大,预测值为7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降解菌 优化 响应曲面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淤泥质土固化配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畅帅 徐日庆 +2 位作者 李雪刚 廖斌 王兴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选择掺入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来消除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的不利影响。以生石膏、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掺量作为3个影响因子,以固化淤泥质土7 d和90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这3种... 选择掺入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来消除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的不利影响。以生石膏、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掺量作为3个影响因子,以固化淤泥质土7 d和90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这3种外加剂的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子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分别考察各影响因子单独变化对强度响应值的影响以及3种添加剂的交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强度响应对生石膏和生石灰掺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碳酸钠,情况则相反。7 d时,生石灰与碳酸钠的交互作用显著;而90 d时,则生石膏与碳酸钠的交互作用显著。最终得出在腐植酸掺量6%和水泥掺量15%前提下,3种外加剂在7 d和90 d的最佳配比。在最优配方的掺加下,对于7 d和90 d龄期固化淤泥质土的实际强度可以分别达到623、1 21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有机质软土复合固化剂配方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雪刚 徐日庆 +2 位作者 畅帅 廖斌 王兴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3-849,共7页
为了改善水泥固化有机质软土的效果,配制出一种专门固化有机质软土的高效复合固化剂,从选择合适的矿物填料,减薄土壤双电层的厚度,提高土壤PH值,增强早期强度,调节水泥离子和黏土颗粒的活性等5个方面选定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FDN,水玻... 为了改善水泥固化有机质软土的效果,配制出一种专门固化有机质软土的高效复合固化剂,从选择合适的矿物填料,减薄土壤双电层的厚度,提高土壤PH值,增强早期强度,调节水泥离子和黏土颗粒的活性等5个方面选定生石膏,生石灰,碳酸钠,FDN,水玻璃,三乙醇胺等6种添加剂来改善有机质软土的固化.将6种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作为影响固化土强度的6个因子,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率作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来对添加剂进行优选和配方研究,并考察各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生石膏,碳酸钠,水玻璃和三乙醇胺对固化土强度增长率的线性效应明显;6种因子对强度增长率的曲面效应都明显;而生石灰和碳酸钠,FDN和水玻璃,以及水玻璃和三乙醇胺对强度增长率有交互作用的影响.最终得出,在腐植酸质量分数为6%,水泥质量与土样质量比为15%的前提下,复合固化剂配方为生石膏质量分数为4.85%,生石灰质量分数为3.79%,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42%,FDN质量分数为1.99%,水玻璃质量分数为5.06%,三乙醇胺质量分数为0.08%,此时固化土7d的强度可以达到1 00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交互作用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血红素提取工艺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葛静微 罗均 +3 位作者 李小定 李瑾 王术娥 贺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64,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性丙酮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考察浸提时间、酸酮比以及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的比对血红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性丙酮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考察浸提时间、酸酮比以及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的比对血红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42min、酸酮比3%、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体积比5.66:1,在此条件下血红素的得率为0.225g/100mL,与预测值0.230g/100mL相差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酸性丙酮法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麦麸蛋白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梅 赵瑞昌 +3 位作者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14,共5页
采用α-淀粉酶和超声波结合的方法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制备蛋白质。利用响应面法(基于五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超声波时间对麸皮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是温度52.5℃,pH值6.9,... 采用α-淀粉酶和超声波结合的方法从小麦麸皮中分离制备蛋白质。利用响应面法(基于五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超声波时间对麸皮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是温度52.5℃,pH值6.9,反应时间180 min,酶质量浓度3.8 g/L,超声波时间9 min。在此条件下,麸皮蛋白提取率为90.05%,与预测值相符,酸沉处理后,蛋白质得率为7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小麦 麸皮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杭州海相软土固化强度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日庆 畅帅 +1 位作者 俞元洪 陆建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41-1946,共6页
为了综合考察土初始含水量、土有机质含量、水泥掺量比及固化剂CX-13掺量对固化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土体提出固化方案,以有机质含量、初始含水量、水泥掺量、CX-13掺量作为4个自变量,以固化土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 为了综合考察土初始含水量、土有机质含量、水泥掺量比及固化剂CX-13掺量对固化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土体提出固化方案,以有机质含量、初始含水量、水泥掺量、CX-13掺量作为4个自变量,以固化土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响应值,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各自变量与强度响应间的量化模型.考察各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并从机理上对各交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初始含水量与CX-13掺量,强度响应峰值对应的有机质含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固定有机质含量与CX-13掺量,强度响应峰值对应的初始含水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固定有机质含量与初始含水量,水泥的最佳掺量与CX-13掺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有机质含量 量化模型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酯化最适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彬 潘丽军 +1 位作者 姜绍通 罗水忠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5-168,共4页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对精馏法合成乳酸乙酯工艺条件进行试验优化,并通过等高线上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醇酸比)和环己烷与乳酸的摩尔比(带酸比)的交互作用...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对精馏法合成乳酸乙酯工艺条件进行试验优化,并通过等高线上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是影响酯化率的显著因素,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醇酸比)和环己烷与乳酸的摩尔比(带酸比)的交互作用、乙醇与乳酸的摩尔比和加热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酯化率影响较显著。实验值与模型值的相关系数为0.988。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比4:1,带酸比0.8:1,催化剂用量2%,反应时间3h,加热温度110℃,该条件下乳酸酯化率可达到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酯化 工艺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增殖培养基 被引量:22
15
作者 黄丽金 陆兆新 袁勇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14增殖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对12种乳酸菌生长促进因子以及培养基的初始pH等13个因素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14生长的影响进行评...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14增殖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对12种乳酸菌生长促进因子以及培养基的初始pH等13个因素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14生长的影响进行评价。筛选出番茄汁与胡萝卜汁为LB14的生长强化因子,且培养基的初始pH值也是影响该菌体生长的关键因子,而其它物质对LB14增菌量的影响不显著。然后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强化因子的最佳浓度以及最佳的培养基初始pH值。在优化培养基中,LB14的菌体浓度达到1.1×109cfu/ml,比优化前的2.4×108cfu/ml提高了近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增殖培养基 Plackett—Burman设计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鸡肉挤压膨化产品进料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文贤 刘学文 冉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59,共5页
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同时对试... 以鲜鸡肉和淀粉为原料开发新型挤压膨化休闲食品的进料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试验采用可旋转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实验设计,依据所得的实验数据建立了糊化率Y1及膨化度Y2与物料湿度(X1)、粒度(X2)和组成(X3)的相关数学统计模型。同时对试验数据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挤压膨化的最优进料参数,即进料物料湿度18%~22%、物料粒度12~16目、进料中鸡肉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膨化食品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分离过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志 陈芳蕾 +2 位作者 章鹏兴 赵奔 李建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为了考察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实验中影响因素对亲水性PAA-Al2O3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方法设计实验,以渗透通量和选择性为实验响应,建立了以接枝丙烯酸单体浓度、操作温度和料液浓度为变量的回归模型方程。通过回... 为了考察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实验中影响因素对亲水性PAA-Al2O3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方法设计实验,以渗透通量和选择性为实验响应,建立了以接枝丙烯酸单体浓度、操作温度和料液浓度为变量的回归模型方程。通过回归模型的分析,发现在乙醇-水渗透汽化脱水实验过程中,对渗透通量影响最明显的是操作温度,其次是料液浓度;对选择性影响最明显的则是操作温度与料液浓度间的交互作用,其次是接枝丙烯酸单体浓度。为了对乙醇-水体系的渗透通量和选择性进行优化,运用满意度函数方法分析了回归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料液浓度为95%(wt)的乙醇-水共沸混合物的优化条件为接枝丙烯酸单体浓度为8%(wt)和操作温度为55.9℃,其总体满意度函数值为0.50,优化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复合膜 渗透汽化 曲面响应法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满意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的氧化乐果降解条件优化
18
作者 邓安生 黎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15-6016,6022,共3页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氧化乐果降解的因素进行优化。[方法]选取5个因素pH值(A)、接种量(B)、装液量(C)、温度(D)和摇床转速(E)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获得氧化乐果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氧化乐果降...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氧化乐果降解的因素进行优化。[方法]选取5个因素pH值(A)、接种量(B)、装液量(C)、温度(D)和摇床转速(E)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获得氧化乐果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氧化乐果降解的优化条件为:pH值7.10,接种量9.46%,装液量86.38ml,培养温度30.25℃和摇床转速165.32r/min。在此最优条件下,氧化乐果的降解率最大,响应预测值为71.78%,验证值为71.40%。[结论]该研究为降低氧化乐果对动物体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乐果 降解 响应面法 中心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单板层积材生产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建举 蒋汇川 +1 位作者 李宁 唐贤明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研究了桉树单板层积材(LVL)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工艺所得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面粉添加量对桉木LVL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有着显著影响,而热压温度和热... 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中心组合旋转设计(CCRD),研究了桉树单板层积材(LVL)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工艺所得的预测值进行了实验验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面粉添加量对桉木LVL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有着显著影响,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良好,说明回归方程能用来预测和优化桉木LVL的力学强度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130℃,热压时间1.5 min/mm,面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在此工艺条件下压制的桉木LVL垂直加载条件下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为89 MPa和16 722 MPa,平行加载条件下的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为88 MPa和15 067 MPa,MOR和MOE分别达到了结构用单板层积材国家标准的优等品和140E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单板层积材 生产工艺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稻杆粉为基质获得灵芝高附加值产品的工艺优化
20
作者 崔月花 彭祝明 +1 位作者 胡嘉兴 邹恒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0-105,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添加稻秆粉对灵芝生长、纤维素酶活性、多糖合成的影响,并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对稻秆粉和葡萄糖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同时比较了两种培养基中灵芝产品的比生成速率。结果表明:稻秆粉可以作为灵芝生长、纤维素酶和多糖...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添加稻秆粉对灵芝生长、纤维素酶活性、多糖合成的影响,并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对稻秆粉和葡萄糖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同时比较了两种培养基中灵芝产品的比生成速率。结果表明:稻秆粉可以作为灵芝生长、纤维素酶和多糖合成的培养基质,添加量为2%~8.0%;经过响应面法分析后葡萄糖、稻秆粉最佳浓度分别为3.26%、5.771%。此条件下灵芝的最大生长量为(13.12±1)g/L,胞内多糖产量为(329±10)mg/g,胞外多糖产量为(383±9)mg/L,纤维素酶活性为(14.4±0.8)U/mL,分别比优化前提高16.1%、(22.3±0.1)%、(35.3±0.5)%、(38.9±2)%。同时灵芝的比生长速率0.031 h-1,胞外和胞内多糖的比生成速率分别为0.011 h-1、8.2×10-4 h-1,分别比豆饼粉培养基中的低44.6%、42.1%、18%,而纤维素酶的比生成速率(0.062 h-1)比豆饼粉培养基中(0.043 h-1)的提高44.1%。尽管灵芝比生长速率及多糖比生成速率比豆饼粉的低,但从经济成本来看和资源利用来看,用稻秆粉为灵芝液体发酵基质生产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粉 灵芝 多糖 纤维素酶 生物量 旋转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