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海华 董枫 +3 位作者 李瑾 郑穗联 韩晓晖 杨顺海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特征。方法 对18例(18眼)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做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第1个负波)和b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特征。方法 对18例(18眼)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做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第1个负波)和b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 CSC眼组1~3环a波和b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CSC局部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 诊断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湛云 胡世兴 +3 位作者 唐娜 吴京 张庆华 冯建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μm,爆光时间0.2 s,能量80~150mW.激光光凝1次或2次补充完成.结果激光光凝后视力迅速提高一行以上者95眼,视力无变化7眼;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症状消失的87眼;两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的80眼;首次光凝未完全封闭渗漏点需2次补充光凝的4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同时无1例复发.结论氩激光治疗中浆可较快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把握光凝条件是杜绝光凝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物理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改变 被引量:8
3
作者 洪朝阳 吴苗琴 池新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的变化。方法 对 4 2例患者的 4 4眼进行OCT检查 ,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 ,分析其结果。结果 根据OCT图像 ,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的变化。方法 对 4 2例患者的 4 4眼进行OCT检查 ,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 ,分析其结果。结果 根据OCT图像 ,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同时脱离、色素上皮脱离 3种不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霞 胡蓉 关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6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探讨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黄斑区渗出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病人36例,配对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云南白药和B族维生素,治疗组采用药物+... [目的]探讨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黄斑区渗出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病人36例,配对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云南白药和B族维生素,治疗组采用药物+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常规检查矫正视力,辅助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造影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为5.97周±2.53周,17例病人在3个月内治愈,治愈率为94.4%,而对照组3个月时的治愈率为44.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近红外光 黄斑 视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宏苏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63-163,共1页
关键词 浆液心性 视网膜 脉络膜病变 CSC 激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辨证治疗
6
作者 于蓝 朱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5-1145,共1页
关键词 辨证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量子疗法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宋鄂 施小茹 冷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 :探讨光量子疗法 (Ultraviolet blood irradiation therapy,UBI)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简称中浆病 )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液粘度计检测 UBI对中浆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方... 目的 :探讨光量子疗法 (Ultraviolet blood irradiation therapy,UBI)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简称中浆病 )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液粘度计检测 UBI对中浆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方法检测 UBI对中浆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变 ,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视力、荧光眼底造影变化。结果 :中浆病患者血粘度、免疫功能下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光量子治疗 血粘度 UBI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活素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疗效对比
8
作者 郭露萍 姚达强 郭海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27,共2页
脑活素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疗效对比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郭露萍,姚达强,郭海科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SerousChorioretionpathy)自1866年Ven-Graefe首次报... 脑活素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疗效对比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郭露萍,姚达强,郭海科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SerousChorioretionpathy)自1866年Ven-Graefe首次报导本病至今已一个多世纪’‘,其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病变 脑活素 浆液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概念质疑(附4例报告)
9
作者 蒋炜 江诗安 +1 位作者 晏大伦 李祥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26,共1页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黄斑部水肿、脱离为主要体症的常见病,荧光造影表现为黄斑部动脉期或静脉早期的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引起的荧光渗漏。笔者发现除黄斑部外,周边成旁周边也可出现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黄斑部水肿、脱离为主要体症的常见病,荧光造影表现为黄斑部动脉期或静脉早期的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引起的荧光渗漏。笔者发现除黄斑部外,周边成旁周边也可出现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体征相似的病变,特报告如下: 2例患者视力无异常,眼底检查发现黄斑以外有局限性视网膜水肿,荧光眼底造影见黄斑以外水肿区有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造影相似的荧光渗漏,并逐步扩大。(见图1、2) 2例患者有视物变形,视物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心性 浆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水活血为主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60例
10
作者 郝德业 武玉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583-583,共1页
关键词 心性浆液 视网膜 脉络膜 利水活血 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继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11
作者 张书 马建军 +3 位作者 白惠玲 汪向利 景海霞 刘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患者男,56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6.0 mmHg;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 患者男,56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2年于2020年11月11日首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无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眼压右眼28.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6.0 mmHg;双眼球结膜无明显充血,前房浅,周边前房深度<1/4角膜厚度,瞳孔对光反射迟缓,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显示视盘边界清、颜色淡,双眼杯盘比约为0.9,黄斑色素增生,左眼黄斑区可见萎缩灶,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图1);房角镜检查显示双眼房角分级为窄Ⅳ;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双眼中央前房深度为2.28 mm,房角关闭;视野检查显示双眼管状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见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图2),双眼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带断裂(图3)。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明确诊断: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陈旧性黄斑病变。给予布林唑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V.公司)点眼,3次/d,双眼眼压控制在15~20 mmHg。双眼间隔2 d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左眼术后第1天裂隙灯检查见浅前房1度(Spaeth分级),眼压10 mmHg,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点眼扩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美国SA Alcon-Couvreur N V公司)点眼,4次/d,未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第2天,前房深度恢复至术前,眼压12 mmHg。右眼术后第1天,眼压为10~12 mmHg,前房深度同术前。术后第4天,患者自诉右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眼底检查见右眼黄斑区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图1)。黄斑OCT检查见双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左眼可见大的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图3)。右眼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显示视网膜脱离的高荧光轮廓。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成像(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见在静脉早期黄斑多个点状高荧光,晚期右眼蘑菇样荧光渗漏并可见脱离区盘状荧光积存,左眼荧光墨渍样弥散扩大(图4)。最终诊断: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遵从患者意愿进行临床观察。术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3;左眼0.8矫正无助;双眼眼压13 mmHg,双眼前房中等深度,虹膜根切口通畅,滤过泡弥散。眼底检查见双眼黄斑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逐渐吸收。OCT检查所示双眼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及PED较前明显减轻(图3)。术后1年,患者自诉双眼视力再次下降,眼前黑影遮挡来我院复查。双眼眼压12.0 mmHg,房水引流通畅。眼底照相检查见黄斑类圆形神经上皮脱离。黄斑OCT(图3)及FFA(图5)检查显示双眼CSC复发。与患者沟通后对双眼渗漏点行激光光凝。光凝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25;左眼视力0.5,矫正无提高。OCT检查显示双眼SRF吸收,右眼可见局部扁平PED,双眼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不连续(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多模式成像分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4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陈丛 邓玉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MLP)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探究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CSC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眼44例(46...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MLP)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探究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CSC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眼44例(46眼),依据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分为单纯性CSC组(23眼)和复杂性CSC组(23眼),所有患眼均使用577 nm SMLP治疗。比较两组患眼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同时观察基线及随访6个月后两组CSC患眼组内、组间变化及视网膜下液(SRF)的完全吸收率。结果单纯性CSC组患眼的BCVA治疗后6个月较基线时明显提高(P=0.010);复杂性CSC组患眼的BCVA治疗后3、6个月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均为P<0.01)。单纯性CSC组患眼的CMT治疗后1、3、6个月均较基线时显著降低(均为P<0.05);复杂性CSC组患眼的CMT治疗后1、6个月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均为P<0.05);单纯性CSC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较基线时CMT的改变量为(-163.74±88.10)μm,复杂性CSC组患眼为(-71.96±164.30)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访期间,单纯性CSC组患眼持续性SRF眼数明显低于复杂性CSC组(P<0.05)。单纯性CSC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的SRF完全吸收率大于复杂性CSC组(P<0.05)。结论577 nm SMLP治疗单纯性CSC的预后优于复杂性CSC,新的基于多模式成像分类CSC对预测SMLP治疗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微脉冲激光光凝 视网膜下液 多模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13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近红外线成像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小明 郝保安 彭锡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近红外线(near infrared,NIR)成像的特点。方法对26例(28眼)CSC患者应用Kowa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新型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进行NIR成像、荧光...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近红外线(near infrared,NIR)成像的特点。方法对26例(28眼)CSC患者应用Kowa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照相、新型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进行NIR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眼底照相:20眼急性CSC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眼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ed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8眼慢性迁延性CSC表现为黄斑区色素脱失。FFA检查显示:20眼急性CSC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慢性迁延性CSC FFA早期表现为斑驳样透见荧光,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ICGA检查:早期20眼可见区域性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ICGA中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呈强荧光;18眼ICGA揭示的病灶要比FFA多。PED在FFA和ICGA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盘状强荧光。NIR检查:神经上皮层脱离区表现为椭圆形暗区,边界清晰或模糊;PED在NIR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暗区;RPE损害在NIR表现为灰白色区域。结论红外线成像技术为CSC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但有关CSC NIR像的特征尚需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近红外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与治疗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唐风雷 朱珊梅 +5 位作者 周建强 于忠兴 朱太春 谢秀雯 蒋星 陆人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结构缺陷、血管脆性和脉络膜瘀血等病理机制有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可以辅助诊断本病。复发性或慢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结构缺陷、血管脆性和脉络膜瘀血等病理机制有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可以辅助诊断本病。复发性或慢性CSC治疗困难,并可能导致永久的视力丧失,但目前可以运用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手段进行治疗。本文将综述CSC病理、诊断、治疗等要点和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浆液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和FFA联合检测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静琳 吴德正 +3 位作者 吴斌斌 姚翠群 高汝龙 何蜀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4-727,共4页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检查方法定位病变部位的一致性,探讨CSC的发病机制。方法44例单眼诊断为CSC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36例,女8例;年龄(39.34±5.3)岁,视力0.64±0.27。所有患者均进行了FFA和OCT检查。在Topcon3DOCT1000中导人FFA图像,直接对照OCT病灶与FFA渗漏点,观察二者病变部位的一致性,并用OCT方法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其脱离高度。结果OCT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改变包括RPE脱离34例(77.3%),RPE小隆起和粗糙10例(22.7%);在RPE脱离的34眼中OCT与FFA定位一致者占31例31眼(91.2%),2种结果不一致者为3例3眼(8.8%)。OCT检测CSC患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8.5±19.40)μm,与正常眼的(137.35±5.0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为(263.34±126.7)μm。结论CSC的病理机制为RPE脱离继发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FFA渗漏点基本与OCT所测RPE脱离的部位相对应。无RPE脱离者可能与RPE通透性改变有关,OCT能精确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脱离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与FF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卫华 杨新怀 +3 位作者 黄勤 聂鑫 覃旭方 全婵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7-869,共3页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经FFA确诊的CSC单眼初发患者62例(62眼),所有患者均行FFA及O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FFA均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缺损的荧光表现,其中42例(67.74%)为明显点状荧光素渗漏,并向四周逐渐扩大,15例(24.19%)为荧光素渗漏不明显,5例(8.07%)为典型喷出型荧光素渗漏,晚期可见荧光素进入脱离的视网膜下间隙形成盘状荧光池。所有患者OCT检查均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并显示脱离大小和范围,其中48例(77.42%)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为无反射暗区,12例(19.35%)无反射暗区中存在多个点状高反射;42例(67.74%)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内有小片状色素上皮脱离,FFA检查中2例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行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FFA检查难以确诊的2例患者行OCT检查确诊为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结论 FFA与OCT在CSC诊断中各具优势,通过对两者检查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CSC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邵玲 刘瑜玲 +3 位作者 杜敏 鹿新荣 张敏 钱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3,57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t=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1nm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2 位作者 胡丹 王海燕 张自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评价561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 l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用561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32例(32眼)CSC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灶进行光凝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评价561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 l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用561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32例(32眼)CSC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灶进行光凝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32眼的视力(65.17±4.22)较治疗前(47.35±3.26)显著提高(P<0.01),其中有25眼(78.12%)治愈,5眼(15.62%)症状改善,2眼(6.25%)治疗无效。治疗后3个月,经激光光凝治愈的25眼视力仍稳定;经激光光凝治疗后症状改善的5眼中有3眼视力恢复,另有2眼视力稳定,但神经感觉层复位,病灶区域内RPE萎缩;治疗无效的2眼中1眼症状改善,神经感觉层脱离灶减小,另一眼RPE仍渗漏,再次接受561nm激光光凝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561nm激光治疗CSC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道权 董应丽 +4 位作者 王志立 李舒茵 崔龙江 牛超 陈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和系列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21例25眼,其中男18例,占85.71%,女3例,占14.29%;单眼患者17例,双眼患者4例;年龄34 ~ 56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60%剂量维替泊芬(3.6 mg/m2) PDT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FFA及ICGA表现的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眼BCVA为0.9±0.2,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6.56±39.47) μ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6.24±47.5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7,P=0.00).治疗后患眼荧光素渗漏均消失.随访5年以上,均无复发,未见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6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好于全剂量维替泊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光动力疗法 维替泊芬/剂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吲哚青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