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雪美 陈亿仙 +4 位作者 陈健平 韦拔 韦舒旻 潘双静 蒋永江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385-390,395,共7页
中心血管置管技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不可或缺的救治技术,其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central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CCAT)可以无临床症... 中心血管置管技术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不可或缺的救治技术,其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central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CCAT)可以无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血管栓塞,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随着床旁超声在NICU中推广应用,越来越多CCAT被发现,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临床医师对其治疗及管理策略仍存在困惑。本文就CCAT在NICU中的临床管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栓 血栓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加压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雪娇 王健 皮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新策略——上肢加压,最适宜的压力值。方法 2017年10-11月,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治疗的PICC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在平静状态及PICC置管侧上肢加压至20、40、60mmHg(1mmHg=0.133kPa)时监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并记录在各压力状态下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患者平静状态下,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8.83cm/s;压力为2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4.79cm/s;压力为4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18.77cm/s;压力为60mmHg时,其腋静脉血流峰速度中位数为20.24cm/s。除40mmHg与60mmHg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压力状态下患者腋静脉血流峰速度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压力下,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肢加压可大幅度增加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并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是患者可耐受的、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物理方法。40mmHg为该方法实施最适宜的压力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上肢加压 血流峰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