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次分析-熵权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高乌头根酒蒸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佳荣 王玉辉 +2 位作者 李莉 赵敏 李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乌头根炮制工艺的影响,开展了单因素考察试验。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的权重,以三者的综合评分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确定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高乌头根重量15%的加酒量、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5 h、蒸制温度127℃、蒸制压力0.15 MPa。本研究拓宽了高乌头根炮制方法且所建立的炮制工艺评价体系准确、可信,为高乌头根炮制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熵权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 酒蒸高乌头根 总生物碱 高乌甲素 冉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醋艾叶炮制工艺及其对镇痛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史永洁 张少萌 +2 位作者 孙堂强 吕洁丽 张来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5-1086,共12页
目的优选醋艾叶最佳炮制工艺,并分析炮制前后指标成分含量及镇痛活性差异。方法分别以异泽兰黄素和Santamarine为对照品,建立艾叶中总黄酮和总萜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VWD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6-Methoxytricin、Santamarine、异泽兰黄素... 目的优选醋艾叶最佳炮制工艺,并分析炮制前后指标成分含量及镇痛活性差异。方法分别以异泽兰黄素和Santamarine为对照品,建立艾叶中总黄酮和总萜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VWD建立同时测定艾叶中6-Methoxytricin、Santamarine、异泽兰黄素及Artemisolide 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以总黄酮、总萜和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以米醋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醋艾叶的最佳炮制工艺。同时采用定量分析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开展优化工艺的验证性实验,评价炮制前后指标成分的含量差异,采用福尔马林致痛小鼠模型考察醋艾叶炮制前后镇痛活性差异。结果醋艾叶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米醋用量16%、闷润时间50 min、炒制温度160℃、炒制时间12 min。验证性实验结果证实炮制前后指标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醋艾叶镇痛活性显著优于艾叶。结论优选出的醋艾叶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醋艾叶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艾叶 炮制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 总黄酮 总萜 6-Methoxytricin Santamarine 异泽兰黄素 Artemisolide 镇痛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法联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薄荷超微粉碎工艺优化
3
作者 陈雪婷 张建军 何承砚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1-166,239,共7页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挥发性成分薄荷脑、薄荷酮,非挥发性成分新绿原酸、原儿茶醛、芦丁、柚皮苷、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含量及平均粒径D90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薄荷超微粉碎工艺含水量、投药量...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挥发性成分薄荷脑、薄荷酮,非挥发性成分新绿原酸、原儿茶醛、芦丁、柚皮苷、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含量及平均粒径D90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薄荷超微粉碎工艺含水量、投药量、粉碎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薄荷的最佳超微粉碎工艺为饮片含水量6.0%、粉碎时间18 min、投药量70 g。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薄荷超微粉碎工艺简便快捷,模型具有较高拟合度、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熵权 星点设计-响应 超微粉碎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响应面法与主成分分析优化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
4
作者 汪树林 商晶 +6 位作者 刘文君 蔡泽荣 钱梦雨 胡晓欣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综合评分,并以综合得分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结果通过定性分析从肠炎合剂Ⅱ中推测和鉴定了110个成分,包括有机酸2种、黄酮类82种、萜类化合物13种、生物碱类13种,基于定性分析结果,通过UPLC-Q-TOF-MS/MS结合Masshunter质谱数据分析软件导出48个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指标成分质谱响应度,进行PCA并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综合响应面预测结果及生产实际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溶剂倍量8倍,提取2次,每次120 min。结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考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复方开发拓展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 主成分分析 葛根素 甘草酸 木香烃内酯 芍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参苓咀嚼片提取工艺探究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与正交试验法的区别
5
作者 吴承潮 陆丽蓉 +4 位作者 钟绍辉 鲁方奇 郑云枫 刘陶世 程建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1-717,725,共8页
目的:分别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与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优化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为中药提取试验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以葛根素、橙皮苷、甘草苷转移率及复方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以加水倍数、提取... 目的:分别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与正交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优化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为中药提取试验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以葛根素、橙皮苷、甘草苷转移率及复方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关键工艺参数,采用AHP-EWM法确定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综合评分,以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及正交试验分别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与比较。结果:以参苓咀嚼片的提取工艺为例,分别采取正交试验法与响应面法得出的最佳工艺不同,但3批验证实验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3.0%,综合评分接近各自试验预测值。结论:响应面法工艺优选设计相对精细,但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好,较正交试验更精细,更适合参苓咀嚼片的生产实际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咀嚼片 功能性食品 提取工艺优选 高效液相色谱 层次分析-信息熵权重 中心组合-响应 正交试验 生产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磊 张启立 +3 位作者 汪洁 夏琦 夏鹏飞 张延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优选新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等)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与总蒽醌得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回流提取60 min,... 目的优选新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等)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与总蒽醌得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溶剂为40%乙醇,料液比为1∶40。结论该方法准确有效,简便可行,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黄牡丹汤 提取工艺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月 钱周泽 +5 位作者 袁宇婷 庾浩洋 孙佳磊 陈国信 刘洁 郭云霞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5-111,共7页
研究旨在对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产生酸溶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为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提供参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溶蛋白含量为响应值,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自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 研究旨在对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产生酸溶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为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的应用提供参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酸溶蛋白含量为响应值,以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自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乳酸杆菌RSG-1∶枯草芽孢杆菌B-1∶地衣芽孢杆菌Y5-39为1∶1∶4时,酸溶蛋白含量最高为5.30%;响应面优化后复合益生菌最佳发酵工艺为:含水量48%,接种量10%,发酵温度48℃,发酵时间10 d,酸溶蛋白含量为13.31%,在考虑生产实际的情况下,将发酵温度调整为37℃。综上,研究确定了多菌种组合固态发酵玉米-豆粕型日粮的最佳工艺条件:含水量为48%、接种量(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4)1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 d,酸溶蛋白含量达到1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 复合益生菌 玉米-豆粕型日粮 发酵工艺 酸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大黄渗漉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洁 李宁 +3 位作者 夏鹏飞 陈晖 刘峰林 赵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总浸膏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量和总评归一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乙醇用量、渗漉乙醇用量,再运用... 目的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总浸膏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量和总评归一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乙醇用量、渗漉乙醇用量,再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10倍量80%乙醇浸泡17 h,渗漉时料液比为1∶7。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非线性数学拟合,其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 渗漉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ICP-OES测定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中Co含量的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蒋智慧 赵帅 +3 位作者 刘聪云 马琳鸽 龙银花 李永龙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0-498,共9页
为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中Co含量的准确度,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法(RSM-CCD),优化了ICP-OES测定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中Co含量的前处理工艺。响应面法以Co含量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 为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中Co含量的准确度,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法(RSM-CCD),优化了ICP-OES测定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中Co含量的前处理工艺。响应面法以Co含量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对误差δ和前处理时间作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前处理的三个主要参数,即酸比例(VHCl∶V((HCl+HNO3)))、酸用量和消解温度,采用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消解温度180℃,酸用量10.6 mL,酸比例0.44的条件下,理论值δ可低至0.001%,置信区间为[0,0.297],消解时间缩短为0.57 h,置信区间为[0,1.21]。通过三次验证实验,δ和消解时间均落在置信区间内。利用RSM得到的分析结果合理可行,通过优化实验因素,可实现催化剂中Co含量简单快速准确率高且重复性好的测定,同时也为其他金属元素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OES 响应 中心复合设计 湿消解 固体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向阳 张红 +2 位作者 杨小松 刘祖雄 陈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和HPMC 100LV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1,4,8 h的累积释放度(Y1h、Y4h、Y8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采用f2相似...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和HPMC 100LV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1,4,8 h的累积释放度(Y1h、Y4h、Y8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采用f2相似因子对自制片剂和原研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比较。结果 HPMC K4M和HPMC100LV的用量各占片剂质量的20.0%和10.0%时,所得缓释片各时间点释放度符合标准;自制片剂和原研制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相似因子f2分别为70.87,74.19,59.68,69.25。结论 HPMC K4M和HPMC 100LV以一定比例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非洛地平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缓释片 羟丙甲基纤维素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玻璃纤维增强ABS塑件多目标优化
11
作者 杨明 刘厚德 +3 位作者 刘巨保 李峰 姚建锋 刘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80,共9页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装配支撑件成型质量问题,选取玻璃纤维(GF)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复合材料制成的加热器支架环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构建了包括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及纤维含量与响应目标(...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装配支撑件成型质量问题,选取玻璃纤维(GF)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复合材料制成的加热器支架环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构建了包括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及纤维含量与响应目标(即翘曲变形量、体积收缩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ANOVA)和残差分析,简化并得到了响应面回归方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对响应面模型进行迭代寻优,求得最优解集,并从中选取了最优解。将最优参数:模具温度25℃,熔体温度259.25℃,保压压力47 MPa,保压时间29.92 s与纤维质量分数28.68%输入Moldflow软件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翘曲变形量为1.307 mm,体积收缩率为6.928%,与预测值误差分别为0.38%和4.08%,试模结果与优化算法预测值对比,翘曲变形量误差1.07%,体积收缩率误差0.47%。研究结果表明,运用RSM与MOPSO算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塑件成型质量进行优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 响应 多目标粒子群算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试验结合BBD响应面法优化纳豆γ-聚谷氨酸发酵条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严德林 黄雷 +5 位作者 邱婧 陈世浪 梅芷晴 张凯旋 杨存义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5,共8页
为探究发酵纳豆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产量和感官品质的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以纳豆发酵后的γ-PGA产量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为探究发酵纳豆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产量和感官品质的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以纳豆发酵后的γ-PGA产量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纳豆发酵工艺。确定纳豆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大豆浸泡pH7.2,发酵温度37.10℃,发酵时间24.20 h,接种量4.00%,装瓶量19.90%,在此优化条件下,γ-PGA产量达3.65 mg/g,感官评分为31.67,综合评分为10.04,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Γ-聚谷氨酸 感官评价 PLACKETT-BURMAN 试验设计 Box-Behnken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活脑胶囊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漆立军 覃鸿恩 黄华斌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索银杏活脑胶囊的提取工艺,优化制剂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紫丁香苷和大黄素转移率及固形物保留率的权重化值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对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银... 目的探索银杏活脑胶囊的提取工艺,优化制剂工艺。方法以加水倍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紫丁香苷和大黄素转移率及固形物保留率的权重化值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对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优选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60 min,提取2次。结论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用于筛选银杏活脑胶囊水提部位的提取工艺可行,预测性较高,所得优选工艺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活脑胶囊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蜂胶总多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仲鹃 毕玉芬 +1 位作者 戴云 雷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共5页
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分析法(CCD-RSM)优化蜂胶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Folin-Ciocalteus法测定总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 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分析法(CCD-RSM)优化蜂胶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以Folin-Ciocalteus法测定总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时间24.0min、乙醇体积分数77.0%、料液比1:14(g/mL)时,在此条件蜂胶总多酚提取量为3.34mg/100mg。该提取方法简单快速有效,提高了蜂胶中总多酚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星点设计-响应分析 总多酚 含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帅 刘飞 +3 位作者 朱华伟 农嘉仪 林健辉 曹庸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91-96,共6页
通过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产酶活力。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重要性筛选,并确定可显著影响单宁酶活力的3种组分:麸皮、水及单宁酸。通过最速上升试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再经中... 通过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产酶活力。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重要性筛选,并确定可显著影响单宁酶活力的3种组分:麸皮、水及单宁酸。通过最速上升试验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后,再经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发酵培养基最优组成确定为:麸皮9.23 g,水0.78 m L,单宁酸0.76 g,NH4NO31.20 g,Mn Cl20.024 g,Na Cl 0.004 g,Mg SO4·7H2O0.004 g,KH2PO40.004 g。在此条件下发酵单宁酶,酶活力达462.72 U/m L,与模型预测值467.57 U/m L非常接近。结果表明,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单宁酶固态发酵培养基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酶 发酵培养基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月见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维希 张源源 苟琼心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以月见草全草为材料,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月见草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因素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式拟合,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得最佳... 以月见草全草为材料,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月见草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因素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式拟合,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3%、液料比35 mL∶1 g、提取时间2.5 h。在此工艺条件下月见草总黄酮得率为5.543%,与模型预测值偏差-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优化 星点设计-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永强 修伟业 +2 位作者 黎晨晨 王艺錡 陈俊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脂溶类胡萝卜素,但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生物利用率。采用乙醇注入-探头式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呈粉红色悬浊液,通过星点设计... 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脂溶类胡萝卜素,但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生物利用率。采用乙醇注入-探头式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呈粉红色悬浊液,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后其包封率为(90.84±0.41)%,载药量为(2.56±0.01)%,粒径为(126.48±3.87)nm,多分散指数为0.188±0.028,Zeta-电位为(-48.53±2.40)mV;4℃条件下贮存30 d后番茄红素包封率为(84.49±0.44)%,粒径为(135.48±7.31)nm。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注入-探头式超声法制备的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提高番茄红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乙醇注入 星点设计-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复合材料船舶开孔板架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兆一 李晓文 +3 位作者 李钊 陈清林 蔡应强 彭苗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52,共5页
复合材料板架作为轻量化船舶的主要构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对船舶本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响应面法和有限元仿真,从结构重量和稳定性两方面着手对复合材料船舶开孔板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借助Ansys Workbench计算平台,对... 复合材料板架作为轻量化船舶的主要构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对船舶本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响应面法和有限元仿真,从结构重量和稳定性两方面着手对复合材料船舶开孔板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借助Ansys Workbench计算平台,对复合材料开孔板架进行静力学计算、特征值屈曲分析和响应面优化设计,获得一系列板架设计方案的稳定性参数和重量特征。优化过程中应用DOE试验设计技术和RSO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采样点位置并拟合构造标准三维响应曲面。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生成初始样本点,获得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面板厚度对板架重量和屈曲能力的影响最为敏感;优化设计方案减重效果较好,抗屈曲能力明显提高。该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为复合材料船舶改进优化、轻量化应用等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响应 复合材料 开孔板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探究玉米淀粉壬酸包合的最优工艺及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珊珊 梁坪 +1 位作者 汤鹏宇 陈青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126,共6页
以玉米淀粉和壬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法制备玉米淀粉-壬酸包合物,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收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其包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IR)、热重(TG)和电镜扫描(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参数为壬酸和玉米淀... 以玉米淀粉和壬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法制备玉米淀粉-壬酸包合物,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收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其包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IR)、热重(TG)和电镜扫描(SEM)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参数为壬酸和玉米淀粉投料比1∶11(mL∶g),包合时间68 min,包合温度60℃。在此最优条件下,收得率为77.09%,与理论值79.40%接近,优化工艺参数可信度高,具有参考价值。包合物的IR、TG测试结果与玉米淀粉及壬酸比较有明显变化,证明包合物已经形成;SEM测试发现,包合物颗粒呈不规则立方体状,各个表面均分布了纳米级的小孔。研究可为玉米淀粉、壬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酸 玉米淀粉 星点设计-响应 包合物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二冬膏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学军 林先燕 +2 位作者 陈锡赟 冯光维 李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优化二冬膏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二冬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RSM)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优工艺参数为液固比18∶1,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1.48 h,提取2次。结论:响应面法可在连续范围内进... 目的:优化二冬膏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二冬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RSM)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优工艺参数为液固比18∶1,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1.48 h,提取2次。结论:响应面法可在连续范围内进行分析,具有实验周期短,精密度高的优点。优化结果可为制剂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冬膏 多糖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