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复合法优化Blakeslea trispora产番茄红素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3
1
作者 万红贵 王金华 徐传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用中心复合法对Blakeslea trispora霉菌发酵产番茄红素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番茄红素产量的8个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2个因素:装液量和接种量。再采用中心复合法确定出最佳装液... 用中心复合法对Blakeslea trispora霉菌发酵产番茄红素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番茄红素产量的8个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2个因素:装液量和接种量。再采用中心复合法确定出最佳装液量和最佳接种量,分别为53.99 mL和9.279%。优化后,发酵培养基中番茄红素含量达到0.762 3 g/L,比初始番茄红素产量提高了3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霉 番茄红素 PLACKETT-BURMAN 中心复合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工艺 被引量:1
2
作者 荆永康 张炜 +3 位作者 高红 隋成博 乜世成 宋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以及4、25、50℃下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AST-NL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三硬脂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1∶11(总质量0.99 g)、乳化剂用量(吐温-80+大豆卵磷脂,质量比1∶1)3.8%(以水相质量为基准)、油水比1∶34(体积比)、均质速度5000 r/min、超声时间2 min、虾青素添加量2.0 m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ST-NLC粒径为(79.30±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0.01,包封率为(81.36±1.84)%,Zeta电位为(-18.13±2.83)mV;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ST-NLC中的虾青素是以分子的状态包裹在脂质体中;热稳定性结果显示,4℃更有利于ASTNLC的保存。综上,成功制备了粒径小、分散均匀且包封率较高的AST-N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 中心复合设计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联苯双酯脂质体处方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鹏 朱家壁 +2 位作者 陈洪轩 肖衍宇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79,I0007,共4页
目的确定联苯双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脂质体处方的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型和非线性方程拟合。结果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型方程,依据给定的最优处方制... 目的确定联苯双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脂质体处方的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型和非线性方程拟合。结果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型方程,依据给定的最优处方制备样品,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处方预测性良好,可以快速准确的优化DDB脂质体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脂质体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制备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多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5-661,698,共8页
目的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通过对制备工艺参数优化: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以平均粒径和多聚分散系数(Pd I)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制备工艺;采用Malvern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混悬液的粒径分布和Pd I,扫描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并比较了自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理化性质和溶出度。结果制备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粒径d(0. 1)、d(0. 5)、d(0. 9)分别为0. 39、1. 63、3. 94μm;Pd I为0. 206;扫描电镜下显示泊沙康唑粒径均一;自制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与原研制剂的p H、粒径分布、黏度等理化性质相似,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相似因子分别为87、71、71、81。结论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得到与原研制剂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行为相似的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 高压均质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优化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前体脂质体处方
5
作者 叶田田 王淑君 +2 位作者 杨伯阳 刘洪兵 刘小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5-780,共6页
目的通过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制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前体脂质体。方法分别以药脂质量比(md∶ml)、磷脂质量分数(w)、Tween80质量浓度(ρ)为实验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wEE)、粒径(Y2∶d)为效应,利用中心复合效... 目的通过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制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前体脂质体。方法分别以药脂质量比(md∶ml)、磷脂质量分数(w)、Tween80质量浓度(ρ)为实验考察对象,以包封率(Y1∶wEE)、粒径(Y2∶d)为效应,利用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筛选SN-38前体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结果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8.43%,粒径为239.00 nm,与模型预测值相比偏差均小于10%。结论使用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法可以很好的优化SN-38前体脂质体的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脂质体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中心复合效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浆液床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特性
6
作者 门卓武 阙国和 +1 位作者 Bechkish Arsam Bedie I.Morsi 《炼油设计》 2000年第8期31-34,共4页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系统压力 (P)、气体表观气速 (UG)以及固体颗粒体积浓度 (Cv)对浆液床中体积气液传质系数 (kLa)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 ,体积气液传质系数随系统压力和气体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当增加固体颗粒体积浓度时反而下...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系统压力 (P)、气体表观气速 (UG)以及固体颗粒体积浓度 (Cv)对浆液床中体积气液传质系数 (kLa)的影响。在实验中发现 ,体积气液传质系数随系统压力和气体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当增加固体颗粒体积浓度时反而下降。在 0 .1~ 1.5MPa的压力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设计 浆液床反应器 气液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微波提取工艺
7
作者 游国叶 胡思宏 史琼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39-45,共7页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率为考察目标,以粒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考察单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方差分析及线性、二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拟合,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率为考察目标,以粒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考察单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方差分析及线性、二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拟合,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经优化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药材粒度80目,液料比42:1,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6.5 min,微波功率为500 W,76%乙醇做提取溶剂。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得率为3.96 mg/g(RSD=1.53%,n=3),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法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操作简便、提取率及灵敏度更高相较于传统溶剂回流法更高、更准确,为今后白藜芦醇提取及剂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中心复合设计 响应面 微波提取 葡萄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旋转设计法在NR/1,2—PBR乘用子午胎胎面胶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圣才 何立中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选用NR/1,2—PBR并用比、硫黄、CZ、ISAF和三线油用量作变量,用中心复合旋转设计法优选出了NR/1,2—PBR并用胶用于快速乘用子午胎胎面胶的最佳配方,并与实际生产配方进行了比较,绘制了各变量与性能间的二维等高线图。结果表明,最优... 本文选用NR/1,2—PBR并用比、硫黄、CZ、ISAF和三线油用量作变量,用中心复合旋转设计法优选出了NR/1,2—PBR并用胶用于快速乘用子午胎胎面胶的最佳配方,并与实际生产配方进行了比较,绘制了各变量与性能间的二维等高线图。结果表明,最优配方硫化胶具有耐老化性好、生热低和抗湿滑性好的优点,1,2—PBR可以用于快速乘用子午胎胎面胶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1 2—聚丁二烯橡胶 中心复合旋转设计 等高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复方当归补血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6
9
作者 马肖 金永新 +4 位作者 陈煜娟 要林青 张瑞堂 夏鹏飞 张红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6-70,共5页
目的优化复方当归补血汤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及阿魏酸、芍药苷、藁本内酯提取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复方当归补血汤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超声提... 目的优化复方当归补血汤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及阿魏酸、芍药苷、藁本内酯提取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复方当归补血汤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超声提取60 min,提取溶剂为36%乙醇,料液比为1∶94。结论该方法提取效率较高,操作简便,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当归补血汤 析因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尚荣 谭平 +2 位作者 杜永峰 周福霖 赵丽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48,共7页
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地震动-层间隔震结构样本,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面模型,在此... 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地震动-层间隔震结构样本,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建立层间隔震结构各子结构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获得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计算量少、精度高,有效提高了易损性分析作为层间隔震结构性能评估的时效性,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层间隔震结构 蒙特卡洛模拟 易损性分析 中心复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巨-子结构控制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祥秀 谭平 +2 位作者 刘良坤 张颖 周福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66-272,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定义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4个极限状态,提出基于巨-子结构控制体系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通过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 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定义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4个极限状态,提出基于巨-子结构控制体系极限破坏状态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限值的方法。通过考虑地震动和结构物理参数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地震动-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样本模型。采用SAP2000对系统的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分别建立巨-子结构控制体系中主结构、子结构以及隔震层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获得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易损性曲线,给出巨-子结构控制体系的破坏概率,从而为地震灾害的巨-子结构控制体系损伤评估提供依据,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巨-子结构控制体系 蒙特卡洛模拟 易损性分析 中心复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子燕 王其昂 +1 位作者 韩晖 曹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文章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和结构本身的物理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法建立地震动-桥梁结构试验样本对,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以柱端转角延性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得结构的易损性... 文章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和结构本身的物理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法建立地震动-桥梁结构试验样本对,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以柱端转角延性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得结构的易损性曲线。算例表明,所建立的高精度响应面模型可以替代需要进行复杂非线性计算的结构模型,且计算量少、结果可靠,有效地提高了易损性分析作为一种震害评估手段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数值方 蒙特卡罗模拟 结构地震易损性 响应面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剂AS与硫化钠在硫化染色体系中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继明 魏赛男 张玲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40,共4页
以10 g/L的硫化黑BR 180%作为常量、硫化钠(Na2S)作为变量,控制浴比1∶20对煮练后的纯棉织物在90℃染色60min.以还原剂AS和氢氧化钠(Na OH)的用量作为变量,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案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染色,测试织物的染色性能指标并用M... 以10 g/L的硫化黑BR 180%作为常量、硫化钠(Na2S)作为变量,控制浴比1∶20对煮练后的纯棉织物在90℃染色60min.以还原剂AS和氢氧化钠(Na OH)的用量作为变量,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案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染色,测试织物的染色性能指标并用Minit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硫化钠用量的增加,织物的K/S值增加,用量为10 g/L时,K/S值最大.以此条件下织物的性能指标作为参照,对还原剂AS及Na OH的用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用量为AS 5.03 g/L,Na OH 1.94 g/L.通过与10 g/L Na2S对比发现,采用优化条件染色,织物染色性能的预测值与验证值的复合度在95%以上,织物的染色性能略优,染液的还原电位基本相同,染色过程中不产生硫化氢气味,染色残液COD、BOD5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剂AS 硫化钠 硫化染料 中心复合试验 COD B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蓝染色增深体系的优化和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继明 任松鹤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固定靛蓝染料用量的情况下,以保险粉、烧碱和增深剂DK为影响因子,采用中心复合试验法设计染色母液,母液稀释后对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测试颜色深度K/S值来评价各因素的影响,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入增深剂DK可以提升织物的染色深... 在固定靛蓝染料用量的情况下,以保险粉、烧碱和增深剂DK为影响因子,采用中心复合试验法设计染色母液,母液稀释后对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测试颜色深度K/S值来评价各因素的影响,并对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入增深剂DK可以提升织物的染色深度30%,保险粉、烧碱和增深剂对织物染色深度的影响显著。染色母液体系中优化用量为靛蓝75 g/L、保险粉108 g/L、烧碱50 g/L、增深剂43 g/L。加入相当于靛蓝染料40%的增深剂,可以减少20%的靛蓝和保险粉用量,染色后的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氯漂和耐酵洗褪色程度、色光基本相同,成本降低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染色 增深剂 中心复合试验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从动齿轮磁粉探伤磁化方案选择及验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元德 姚荣文 +3 位作者 章文显 任好娟 刘仕远 赵桂明 《机车车辆工艺》 2012年第4期34-35,共2页
通过对磁化方案的分析,讨论了磁化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出最适合的磁化方案,并对地铁从动齿轮进行现场测试,测试达到了磁化效果的目的。说明采用中心导体法和线圈法复合磁化探伤方法能够对地铁从动齿轮的表面缺陷进行有效检测。
关键词 荧光湿磁粉探伤 中心导体和线圈复合磁化 表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对纤维素酶活及织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姚继明 窦春晓 李倩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3,共6页
在酸性纤维素酶液中分别加入1%(对溶液质量)的硫脲、硫氰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硫氢化钠、硫化钠等8种不同的硫化物,在温度40、50、60℃,pH=4.5、5.0、5.5的条件下,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案测定滤纸... 在酸性纤维素酶液中分别加入1%(对溶液质量)的硫脲、硫氰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硫氢化钠、硫化钠等8种不同的硫化物,在温度40、50、60℃,pH=4.5、5.0、5.5的条件下,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案测定滤纸酶活力,并用Minitab软件分析各种硫化物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纯棉针织物进行酶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织物的顶破强力、毛羽去除率、处理残液葡萄糖含量来评价对织物的实际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硫化物的加入可以小幅提高纤维素酶活力、扩大酶的温度和pH作用区间,但除了亚硫酸钠和连二亚硫酸钠外,其他6种硫化物的加入反而降低了织物的除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滤纸酶活力 酶处理 葡萄糖含量 中心复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E全因子实验设计在仙草方提取液喷雾干燥的应用
17
作者 张尧 龚明 +3 位作者 吴双双 张爱玲 饶小勇 罗晓健 《江西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67-72,共6页
目的:优选仙草方提取液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并结合中心复合-响应面法,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压缩空气为自变量,喷雾干燥得粉率和水分含量为因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应用Minitab 17软件对工艺参数模型进行预测,并对... 目的:优选仙草方提取液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并结合中心复合-响应面法,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压缩空气为自变量,喷雾干燥得粉率和水分含量为因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应用Minitab 17软件对工艺参数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为170℃、压缩空气比为84%、进料速度为17%时,喷雾干燥得粉率和水分含量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小于3%。结论:优化的仙草片提取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为工艺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草方 喷雾干燥 全因子实验设计 中心复合-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SDS+CTAB复配溶液中碳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家梅 Farzin Arjmand 张乐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4-611,共8页
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法设计实验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量,研究了Cl^-浓度、温度、pH值、SDS浓度和CTAB浓度5种因素对碳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有机缓蚀剂SDS和CTAB复配溶液配比及使用... 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法设计实验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量,研究了Cl^-浓度、温度、pH值、SDS浓度和CTAB浓度5种因素对碳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有机缓蚀剂SDS和CTAB复配溶液配比及使用环境最佳区间。结果表明:SDS和CTAB及两者的复配溶液均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两者混合使用的复配溶液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Cl-浓度为0.01mol/L、pH值为12、温度为10℃、SDS浓度为150ppm、CTAB浓度为20ppm时缓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CTAB SDS 电化学腐蚀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甲氧氯普胺缓释微丸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琦 程刚 +1 位作者 靖博宇 吴怡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1-638,共8页
目的 以Eudragit NE 30D为材料、Eudragit L 30D-55为致孔剂,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微丸。方法 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盐酸甲氧氯普胺在肠内的吸收情况,确定药物的剂型。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溶出度为主要指标,通过... 目的 以Eudragit NE 30D为材料、Eudragit L 30D-55为致孔剂,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微丸。方法 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盐酸甲氧氯普胺在肠内的吸收情况,确定药物的剂型。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溶出度为主要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 盐酸甲氧氯普胺大鼠肠道吸收方式是被动扩散,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大小依次为: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可制备成微丸。然后以包衣增重和Eudragit NE 30D与Eudragit L 30D-55的比例为考察指标,获得最优处方为:包衣增重7%,Eudragit NE 30D与Eudragit L 30D-55的比例为25∶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处方优化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得的盐酸甲氧氯普胺微丸具有良好的性质,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甲氧氯普胺 外翻肠囊实验 缓释微丸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