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区间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林锋 周昌玉 陈士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3,共3页
区间有限元方法是解决含不确定变量的实际工程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区间有限元的算法中,区间扩张是其固有问题。区间顶点法能够得到区间线弹性的精确解。然而区间有限元顶点法的计算量大;同时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不能确定复杂结... 区间有限元方法是解决含不确定变量的实际工程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区间有限元的算法中,区间扩张是其固有问题。区间顶点法能够得到区间线弹性的精确解。然而区间有限元顶点法的计算量大;同时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不能确定复杂结构响应在变量区间变化范围内是否为单调的问题。针对上述区间顶点法的两个主要缺点,提出了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来降低区间顶点法的计算量,同时检验结构响应函数是否单调,为了区间顶点法的运用提出了理论依据。数值算例表明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区间数 有限元法 开孔接管 顶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在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明欣 任安峰 +2 位作者 杜华太 王树伦 孙国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吸水树脂、补强剂对(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体积膨胀率、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加,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升高,而硬度、拉伸强度...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吸水树脂、补强剂对(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体积膨胀率、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加,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升高,而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降低;高耐磨炭黑对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具有补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 吸水树脂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实验优化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Ⅰ)
3
作者 程荷芳 卫民 +1 位作者 蒋剑春 张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3-178,共6页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实验法优化嗜单宁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发酵生产乙醇的条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建立关于乙醇浓度随发酵时间、接种量、转速、发酵温度等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以乙醇浓...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实验法优化嗜单宁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发酵生产乙醇的条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建立关于乙醇浓度随发酵时间、接种量、转速、发酵温度等因素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以乙醇浓度为指标,实验所得的嗜单宁管囊酵母发酵生产乙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8h,接种量6%,转速120r/min,发酵温度32℃。该条件下乙醇产量为20.58g/L,残葡萄糖浓度为0.119g/L。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单宁管囊酵母 发酵 乙醇 中心复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溶剂促溶性能及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中磊 蒋剑春 李翔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研究测定了醚类共溶剂异丙醚、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酮类溶剂丙酮和丁酮以及正己烷和丙酮的共沸物的促溶性能,发现四氢呋喃的促溶性最好,酮类溶剂中丁酮与四氢呋喃的促溶性能最接近,丙酮中加入正己烷后其促溶性能有所提高。由于丁酮... 研究测定了醚类共溶剂异丙醚、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酮类溶剂丙酮和丁酮以及正己烷和丙酮的共沸物的促溶性能,发现四氢呋喃的促溶性最好,酮类溶剂中丁酮与四氢呋喃的促溶性能最接近,丙酮中加入正己烷后其促溶性能有所提高。由于丁酮价格低又具有较好的促溶性能,故该文研究用丁酮作共溶剂,KOH做催化剂,以甲醇和菜籽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采用三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研究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并得到了预测生物柴油转换率的二次关联式。得到了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条件:醇油摩尔比为9,温度65℃,催化剂为油脂质量的0.6%,反应时间为6min,转化率为94%(精制生物柴油比粗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共溶剂 促溶性能 丁酮 中心复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S_2O_8^(2-)/S_2O_3^(2-)体系下噻虫嗪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阳海 庞怀林 +4 位作者 谭小军 胡志斌 张文强 彭嘉运 易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4-1130,共7页
为探讨噻虫嗪在Fe2+/S2O2-8/S2O2-3体系下降解情况,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Fe2+、S2O2-8和S2O2-3浓度对噻虫嗪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心复合实验,研究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Fe2+/S2O2-8/S2O2-3体系下Fe2+、S2O2-8和S2O2-... 为探讨噻虫嗪在Fe2+/S2O2-8/S2O2-3体系下降解情况,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Fe2+、S2O2-8和S2O2-3浓度对噻虫嗪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心复合实验,研究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Fe2+/S2O2-8/S2O2-3体系下Fe2+、S2O2-8和S2O2-3三种离子的最佳配比,建立了噻虫嗪化学氧化降解模型,并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Fe2+浓度为0.69 mmol·L-1,S2O2-3为0.69 mmol·L-1,S2O2-8为3.29mmol·L-1。最后在三种离子最佳配比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不同底物浓度及其活性氧物种淬灭剂对噻虫嗪的降解情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噻虫嗪在pH=9.0时降解率较好,噻虫嗪的降解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活性氧物种淬灭剂会降低噻虫嗪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单因素实验 中心复合实验 化学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枣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莹 林勤保 赵国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128,共3页
以大枣多糖为对象,比较了多糖的多种脱蛋白方法。在实验比较的五种脱蛋白方法中,复合酶法效果最佳,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组合对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得出脱蛋白效果最佳时的工艺条件为:蛋白酶浓度为5.3%、反... 以大枣多糖为对象,比较了多糖的多种脱蛋白方法。在实验比较的五种脱蛋白方法中,复合酶法效果最佳,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组合对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并得出脱蛋白效果最佳时的工艺条件为:蛋白酶浓度为5.3%、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多糖 脱蛋白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与氨氮对黄颡鱼幼鱼生长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平 强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了解不同水体pH和氨氮组合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实验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与响应曲面法分析方法,利用瓦氏黄颡鱼幼鱼开展试验,养殖周期为7周。结果表明... 为了解不同水体pH和氨氮组合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实验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与响应曲面法分析方法,利用瓦氏黄颡鱼幼鱼开展试验,养殖周期为7周。结果表明,水体氨氮对SGR,FE和肝脏SOD活力有显著影响;pH对SGR有显著影响。pH对SGR,FE和SOD活力存在显著的二次效应。氨氮浓度小于1.7 mg/L时对黄颡鱼生长无抑制作用;高氨氮与高pH环境对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与肝脏SOD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体pH和氨氮水平分别为7.5和1 mg/L时,SGR、FE和SOD同时最优,分别为1.47%/d、1.71和97.9 U/(mg.prot),优化的可信度为0.836。建议在黄颡鱼养殖中,将pH与水体氨氮维持在7.0~8.0与0.1~1.7 mg/L内,从而保证黄颡鱼的正常生长与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PH 氨氮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的SPFRAG车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
8
作者 乔雪涛 曹康 +3 位作者 李优华 周世涛 盛坤 张洪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153,共8页
为探索提高机床综合性能的新途径,提出了采用钢-聚丙烯纤维增强人造花岗岩复合材料(steel-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artificial granite,SPFRAG)代替铸铁制作机床床身的方案。以某车床床身为基础,运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和Krigin... 为探索提高机床综合性能的新途径,提出了采用钢-聚丙烯纤维增强人造花岗岩复合材料(steel-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artificial granite,SPFRAG)代替铸铁制作机床床身的方案。以某车床床身为基础,运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和Kriging插值法建立响应面模型,通过对各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权重占比;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以床身质量和一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以最大总位移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为优化目标,对复合材料床身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优化后的床身结构经有限元软件进行动静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SPFRAG床身静、动态特性均优于铸铁床身,为复合材料床身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聚丙烯纤维 人造花岗岩 车床床身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丽恒 高军虎 +1 位作者 郝栩 李永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90,共6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影响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深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考察各因素的单项、交互作用项以及平方项对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转化率和中间馏分油(150~370℃)产率的影响,并调用MATLAB中的优化函数分析... 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影响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深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考察各因素的单项、交互作用项以及平方项对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转化率和中间馏分油(150~370℃)产率的影响,并调用MATLAB中的优化函数分析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转化率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温度>液体空速>压力>氢蜡比;费-托合成蜡加氢裂化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氢蜡比增加而增加,随压力增大、液体空速增加而减小;温度和压力的交互作用、液体空速和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费-托合成蜡的裂化深度也有显著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77℃、压力5.0MPa、液体体积空速1.95h-1、氢蜡体积比820,在该条件下中间馏分油的产率达到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费-托合成蜡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MATLAB 二次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非概率可靠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矫立超 周昌玉 +1 位作者 代巧 董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为解决压力容器概率可靠性设计分布函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区间理论,将有边界限制的压力容器筒体内径、应力及载荷等参数用区间变量来描述。通过泰勒级数展开、中心复合实验设计以及顶点法3种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非概率可靠性设计。结... 为解决压力容器概率可靠性设计分布函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区间理论,将有边界限制的压力容器筒体内径、应力及载荷等参数用区间变量来描述。通过泰勒级数展开、中心复合实验设计以及顶点法3种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非概率可靠性设计。结果表明:常规压力容器设计结果比较保守,采用非概率可靠性设计能够获得轻量化结果。由此,引入区间模型的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降低了对原始数据的要求,优化了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概率可靠性 区间理论 泰勒级数展开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顶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电路参数对MMC-HVDC电网直流短路故障电流综合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敏 茆美琴 +1 位作者 程德健 张榴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9,共9页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电网的结构复杂多样,难以构建直流短路故障电流的精确解析分析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和评价主电路参数对直流短路故障电流的综合影响。该方法通过...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电网的结构复杂多样,难以构建直流短路故障电流的精确解析分析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心复合实验设计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和评价主电路参数对直流短路故障电流的综合影响。该方法通过中心复合实验设计,以尽可能少的直流短路电磁暂态仿真实验数据获得故障后6 ms内直流短路故障电流的多因子回归方程,从而对多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以四端直流电网为例,设计了分析直流电感、桥臂电感和中性线电感以及接地电阻4个主电路参数对直流短路故障电流影响的多因子仿真实验,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各因子对直流短路故障电流峰值的主要影响和交互作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4类主电路参数中,直流电感对故障后6 ms内故障电流峰值的影响程度最强,中性线电感对故障后6 ms内桥臂故障电流峰值的影响程度最强,主电路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可忽略不计。该分析结果为直流电网短路故障情况下故障电流抑制研究和多元件参数综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直流电网 直流短路故障分析 影响因子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