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1
作者 张金玲 廖宇洁 +5 位作者 于晓彦 杨琪 康佳青 陆佳雯 陈晨 朱皓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3-886,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不同屈光状态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跟踪观察171例儿童青少年,根据受试者入组时年龄分为小学低年级组(6~8岁)、小学高年级组(9~11岁)、初中组(12~14岁),均进行屈光相关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SFCT),完成半年两次(初查及半年后复查)的数据收集,比较各组间受试者眼球参数和半年前后各眼球参数的变化。结果各年龄组受试者间眼轴长度、SFC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眼轴长度逐渐延长,SFCT逐渐增厚;而眼压、角膜曲率与年龄增长均无关(均为P>0.05)。无论初查还是半年后复查,各年龄组不同屈光状态受试者眼压、角膜曲率及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近视受试者较非近视受试者眼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半年后复查,小学低年级组及小学高年级组非近视受试者SFCT均明显增厚(P<0.001、P=0.003),而各年龄组近视者SFCT与半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受试者初查和半年后复查,眼轴长度与SFCT均呈正相关(r=0.354、0.228,P<0.05)。结论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近视会影响SFCT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屈光状态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媛 张金嵩 李秀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高度近视患者72例(72眼),分为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和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行眼轴长度、屈光度、眼底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高度近视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102.38±39.05)μm,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61.72±22.28)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5)。两组内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结论高度近视的发展可能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关,脉络膜血流灌注减少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薄可能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方面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CSC患眼及其对侧眼脉络膜血管指数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功鹏 易佐慧子 +1 位作者 刘珏君 陈长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脉络膜血管改变,并分析其与中央黄斑厚度(C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cCSC患者38例76眼,并纳入30名年龄、性别、等...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脉络膜血管改变,并分析其与中央黄斑厚度(C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cCSC患者38例76眼,并纳入30名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SE)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人30眼。采用海德堡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拍摄所有受检者的脉络膜图像,测量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总面积(TCA)、脉络膜基质面积(SA)和脉络膜血管腔面积(LA)。比较cCSC患眼、cCSC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间SFCT、LA、SA、TCA、CMT和CVI的差异,并分析SFCT与CVI、SFCT与CMT、CVI与C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CSC患眼、cCSC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间CVI分别为(71.67±5.60)%、(68.33±3.85)%和(64.70±1.88)%,SFCT分别为483.82(409.01,550.87)、444.66(351.25,505.15)和373.46(327.98,405.48)μm。cCSC患眼CMT、SFCT、TCA、LA、CVI显著高于cCSC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cCSC对侧眼SFCT、TCA、LA、CVI高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间SA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CSC患眼SFCT与CVI呈显著正相关(r s=0.703,P<0.001),CMT与SFCT、CVI均无明显相关性(r s=0.181,P=0.278;r=0.231,P=0.164)。结论cCSC患眼及对侧眼SFCT和CVI均较正常人高,cCSC患眼SFCT和CVI稍高于对侧眼,cCSC患者脉络膜血管存在显著扩张。cCSC患眼CMT与SFCT、CVI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 脉络膜血管指数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中央黄斑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规全视网膜光凝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立宇 姜茂华 +2 位作者 杨芳 吴昌凡 张鹏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RP)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RP)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搜集行PRP术后不同时间段DR患者SFCT的相关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合并的加权平均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统计量,各文献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Q和I^(2)检验,如P<0.05或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大,采用敏感性分析剔除发表偏倚差异较大的研究或存在高偏倚风险的研究,而后检测合并结果的稳定性,如剔除后异质性仍不显著降低,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各数据库最初获得文献141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将11篇文献共计401眼纳入研究。考虑到纳入文献样本量较少,无论I^(2)如何,均首选随机效应模型。经随机效应模型分析,PRP术后1周,合并的WMD显示SFCT较基线时显著增加(WMD=-18.012,95%CI为31.905~4.118,P=0.011);PRP术后1个月,合并的WMD显示SFCT与基线无显著差异(WMD=10.818,95%CI为-0.993~22.630,P=0.073),PRP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合并的WMD均显示SFCT较基线时显著下降(WMD=15.973,95%CI为5.610~26.336,P=0.003;WMD=18.249,95%CI为0.560~35.939,P=0.043)。结论DR患者行PRP术后,SFCT在早期会增高,并会随着时间推移降低,到术后3个月时会显著降低至基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全视网膜光凝 荟萃分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舒娜 姜波 史春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单...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单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后的短期反应。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1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ME的初治患者,根据发病类型分为CRVO组(16例16眼)和BRVO组(15例15眼)。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在康柏西普注射前和注射后2周测量两组SFCT并比较。结果CRVO组注射前患眼的SFCT为(319.73±19.28)μm,较对侧健眼(255.13±16.15)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2周患眼的SFCT迅速降为(283.33±21.61)μm,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VO组注射前患眼SFCT为(310.31±19.41)μm,较对侧健眼(255.31±21.69)μm明显增厚;注射后2周患眼的SFCT迅速下降为(266.56±16.30)μm,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康柏西普注射前后CRVO组患眼和BRVO组患眼之间的SFCT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结论CRVO和BRVO继发ME患眼的SFCT均明显比对侧健眼增厚,并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后短时间内明显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龚立艳 严欢 李立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7-160,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全世界范围内失明的主要原因。既往基于组织学、血管造影及多普勒技术的研究发现DR除了引起视网膜病变外,同时发现脉络膜缺血和血流灌注异常等。黄斑区的营养仅由脉络膜提供,DR患者中...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全世界范围内失明的主要原因。既往基于组织学、血管造影及多普勒技术的研究发现DR除了引起视网膜病变外,同时发现脉络膜缺血和血流灌注异常等。黄斑区的营养仅由脉络膜提供,DR患者中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损害对中心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发生改变,因此对SFCT的观察对于追踪DR病程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nhanced depth imaging-technique,EDI)能较准确的测量SFCT,对研究DR病程中SFCT的改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就SFCT的改变在DR病程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江先明 谭倩 +5 位作者 王丹阳 艾诗蓓 周敏 韩笑 杜芳芳 彭鸿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9-76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和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90例近视患者,其中低、中、高度近视各30例,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深度增强成像模式获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眼压和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90例近视患者,其中低、中、高度近视各30例,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深度增强成像模式获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客观验光加主觉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非接触式眼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取所有受试者的右眼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μm)分别为(295±75)、(223±66)、(176±50),三组患者间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眼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度近视组脉络膜厚度值与等效球镜度、眼轴、眼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r=-0.721,-0.481,-0.415,-0.571,-0.598,P皆<0.05);中度近视组脉络膜厚度值与等效球镜度、眼轴、眼压呈负相关(r=-0.686,-0.551,-0.460,P皆<0.05),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不相关(P> 0.05);低度近视组脉络膜厚度值与等效球镜度、眼轴、眼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不相关(P> 0.05)。高度近视组中等效球镜度每增加-1 D脉络膜厚度减少24μm,眼轴每增加1 mm脉络膜厚度减少37μm。中度近视组中等效球镜度每增加-1 D脉络膜厚度减少16μm,眼轴每增加1 mm脉络膜厚度减少21μm。【结论】中度及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随等效球镜度、眼轴、眼压的增加而变薄;血压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等效球镜度 眼轴长度 眼压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色素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龚敏 徐茂晖 +1 位作者 许长生 邵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PRP)后黄斑色素光密度(MPOD)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DR患者74例(98眼),所有患者均行PRP治疗,记录PRP的激光斑点总面积、激光能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PRP)后黄斑色素光密度(MPOD)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DR患者74例(98眼),所有患者均行PRP治疗,记录PRP的激光斑点总面积、激光能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检测MPOD值,包括黄斑区平均光密度(DMean)、黄斑区光密度最大值(DMax),同时检测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观察患者术后MPOD与患者临床资料及CRT、SFCT的关系。结果DR患者PRP后1周、3个月、6个月黄斑区DMean(0.25±0.08)du、(0.20±0.08)du、(0.19±0.06)du、DMax(0.38±0.06)du、(0.34±0.05)du、(0.33±0.07)du均低于术前DMean(0.30±0.09)du、DMax(0.48±0.07)du,术后1周的CRT、SFCT分别为(266.53±47.51)μm、(361.92±64.28)μm,均高于术前CRT(240.51±43.62)μm、SFCT(326.49±76.43)μm,但术后3个月、6个月的CRT(241.92±45.89)μm、(239.84±48.82)μm、SFCT(328.17±70.56)μm、(325.31±68.72)μm均低于术后1周(均为P<0.05)。年龄≥50岁、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2 mmol·L-1、PRP激光能量≥283.39 mW患者术后黄斑区DMean、DMax均低于年龄<50岁、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2 mmol·L-1、PRP激光能量<283.39 mW的患者,且术前甘油三酯≥2.17 mmol·L-1患者术后黄斑区DMax(0.33±0.06)du低于术前甘油三酯<2.17 mmol·L-1患者术后DMax(0.38±0.05)du(P<0.05)。患者术后黄斑区DMean、DMax与激光能量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DR患者术后的MPOD较术前下降,MPOD变化与PRP术中激光能量密切相关,而术前血脂紊乱、患者年龄可能是混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广泛视网膜光凝术 黄斑色素光密度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