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既是中国古代“中庸”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发扬,也使“中庸”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和升华。努力挖掘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从思想根基上加深对邓小平和谐社会观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庸方法论 和谐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庸辩证法思想新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涯人 解保军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30-34,共5页
中庸辩证法思想新探杨涯人解保军中庸是儒家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是儒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在中国古代,中庸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并因此成为传统观念中最富于训诫意义的治世标准。近世以来,中庸的命... 中庸辩证法思想新探杨涯人解保军中庸是儒家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是儒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在中国古代,中庸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并因此成为传统观念中最富于训诫意义的治世标准。近世以来,中庸的命运急转直下,被视为折衷主义、调和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中庸方法论 矛盾观 “和而不同” 中庸思想 唯物辩证 执两用中 孔子 对立面的统一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刑罚得中”原则的考证与现代意蕴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春燕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中国古代的“刑罚得中”原则是中庸方法论在法律领域的运用,彰显了古代中庸之道的“用中”“时中”和“中和”的方法论智慧。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司法官员还是视司法为王朝统治重要力量的君主,都非常重视法律领域“刑... 中国古代的“刑罚得中”原则是中庸方法论在法律领域的运用,彰显了古代中庸之道的“用中”“时中”和“中和”的方法论智慧。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司法官员还是视司法为王朝统治重要力量的君主,都非常重视法律领域“刑罚得中”的实现。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承载古代人本主义的“刑罚得中”与承载近现代人权思想的罪刑均衡原则固然旨趣不同,但是二者在技术层面的精髓是一致的,即刑罚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追求刑罚的适当性,技术层面的这种精髓承载着不同时空下的人们对刑罚功能和刑罚规律的理性认知。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古代的“刑罚得中”还是近现代的罪刑均衡的实现都会遭遇相同的难题,即法官自由裁量权如何适度约束。在中国古代,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自由裁量适度约束机制,一方面,通过细密、具体的规范对法官的自由裁量严格控权,防范其负面效应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完备的配套制度,对法官的自由裁量适度放权,并且通过一定的机制引导、激励法官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保障其为实现量刑公正发挥积极的效应。这为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如何处理量刑规范与法官自由裁量权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智识上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得中” 中庸方法论 自由裁量权 配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