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团队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
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团队于2025年3月19日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Cancer加速发表题为“Palmitoylation of GPX4 via the targetable ZDHHC8 determines ferroptosis sensitivity and antitumou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团队于2025年3月19日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Cancer加速发表题为“Palmitoylation of GPX4 via the targetable ZDHHC8 determines ferroptosis sensitivity and antitumou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肿瘤细胞通过棕榈酰化修饰抵抗铁死亡的新机制,并开发出全球首个靶向zDHHC8的小分子抑制剂PF-670462,为增强抗肿瘤免疫疗效提供了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癌症免疫治疗 新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雌翘嘴鳜已经培育成功,下一步攻克全雌杂交鳜”--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桂峰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晓霞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9期46-48,共3页
2017年4月,农业部公布了2016年的14个水产新品种,其中就有长珠杂交鳜(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6)。据了解,该品种正是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桂峰带领团队和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一... 2017年4月,农业部公布了2016年的14个水产新品种,其中就有长珠杂交鳜(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6)。据了解,该品种正是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桂峰带领团队和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一起合作,在对父本斑鳜和母本翘嘴鳜进行群体选育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制种的方法产生的杂交子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学院 杂交子一代 中山大学 翘嘴鳜 育成 水产良种 新品种 群体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教授课题组提出并验证物种形成的新模型
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物种形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始动力。过去七十年来,新达尔文主义的“金标准”是群体间地理隔离,或所谓的异域物种形成。但这一模型要求严苛的地理隔绝条件以杜绝基因流的存在,因此解释不了生物... 物种形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始动力。过去七十年来,新达尔文主义的“金标准”是群体间地理隔离,或所谓的异域物种形成。但这一模型要求严苛的地理隔绝条件以杜绝基因流的存在,因此解释不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虽然争议不断,但没有更好的模型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形成 生命科学学院 模型 中山大学 课题组 生物多样性 验证 新达尔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仕教授团队在植物低氧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4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仕教授团队首次发现调控植物低氧感知与信号转导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并揭示了钙信号由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导新机制。该工作以“Calcium-dependent activation of CPK12 facilitates its cytoplasm-tonucleus transl...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仕教授团队首次发现调控植物低氧感知与信号转导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并揭示了钙信号由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导新机制。该工作以“Calcium-dependent activation of CPK12 facilitates its cytoplasm-tonucleus translocation to potentiate plant hypoxia sensing by phosphorylating ERF-Ⅶtranscription factors”为题,于2023年4月4日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学院 低氧 钙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生物学系.80年来,一大批知名学者,如费鸿年、辛树帜、陈焕镛、罗宗洛、朱冼、黎尚豪、张作人、董爽秋、任国荣、戴辛皆、于志忱、蒲蛰龙、江静波曾在此执教,为生命科...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生物学系.80年来,一大批知名学者,如费鸿年、辛树帜、陈焕镛、罗宗洛、朱冼、黎尚豪、张作人、董爽秋、任国荣、戴辛皆、于志忱、蒲蛰龙、江静波曾在此执教,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中山大学 学院 实验仪器设备 新兴学科 教学科研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果实品质生物学创新团队
6
《蔬菜》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编委简介李正国,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植物激素与分子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重... 编委简介李正国,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植物激素与分子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常务副主任。现任中国园艺学会采后科学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品质生物学创新团队 生命科学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医学院
7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大学医科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国家“新医科”改革为背景,继承中大医科优良传统,坚持临床导向,加强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培养医德高尚、符合新时代需求、岗位胜任力强、具备交叉学科知识、能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 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大学医科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国家“新医科”改革为背景,继承中大医科优良传统,坚持临床导向,加强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培养医德高尚、符合新时代需求、岗位胜任力强、具备交叉学科知识、能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深度融合 学院 岗位胜任力 医学创新人才 医学前沿 医科 基础与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药学院介绍
8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山大学药学院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3年正式挂牌,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合并为新中山大学后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学院以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当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山医学院相关药学资源,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综... 中山大学药学院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3年正式挂牌,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合并为新中山大学后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学院以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当时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山医学院相关药学资源,依托中山大学雄厚的综合力量组建而成。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创新药物研究为龙头,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医科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 中山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总体发展目标 药学系 中山学院 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3-F0004,共2页
科学研究与平台生命科学学院有新疆植物药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独立建设方向一)、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十四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215项,项目经费8152.6万元,发表SCI/EI论文167篇。学院立足新疆丰富的特色自然... 科学研究与平台生命科学学院有新疆植物药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独立建设方向一)、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十四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215项,项目经费8152.6万元,发表SCI/EI论文167篇。学院立足新疆丰富的特色自然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新疆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干旱区植被及恢复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SCI 项目经费 恢复生态 植物药 石河子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经济法的创新——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信和教授访谈
10
作者 程信和 周显志 蔡冰菲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 经济法 中山大学学院 博士生导师 程信和 人物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代表团访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11
作者 刘明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俄罗斯科学 中国现代化 中山大学 研究所 代表团 学术演讲 交流访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地质学的百年学科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7,共17页
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理科学系就有地质学科。地质学系成立初期就以高水平建设为起点和聚焦岭南地区为特色,引进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成立两广地质调查所,极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学科... 孙中山先生1924年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理科学系就有地质学科。地质学系成立初期就以高水平建设为起点和聚焦岭南地区为特色,引进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成立两广地质调查所,极大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起点的学科设置和一流师资,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地质学理论在中国南方的早期应用形成了融入欧洲学派和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学科特点。中山大学地质学高等教育在近代史民主革命时期具有领先地位,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解放后,中山大学地质学科经历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及多次艰难的专业复办和调整过程。尽管如此,地质学科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创办了地质工程、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新兴学科培养方向。自2002年再次成为独立建制的地球科学系之后,在国家改革开放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下,地质学科重新走强,目前已建设成地质学、地球物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现在位于珠海校区的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崭新的面貌和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平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学科优秀学子和国内外科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地质学科 百年校庆 两广地质调查所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卓教授团队华南植被演变及全新世人类扰动过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卓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和多所高校等单位建立和完善了东亚孢粉数据库(EAP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要植物属种的气候阈值,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华南地区...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卓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和多所高校等单位建立和完善了东亚孢粉数据库(EAP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要植物属种的气候阈值,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华南地区的植被演变过程,以及提出冰后期气候变化对常绿阔叶林扩张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清晰地揭露了末次盛冰期的植被面貌,反演了亚热带地区在寒冷气候下温带落叶阔叶林组分的扩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 基金重点 研究团队 植被演变 寒冷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14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山大学于1924年由伟人中山先生首创,地质系随之而设立,求真务实精神历久弥新。九十年来,中山大学地质学科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成为享有盛誉的南中国地质学研究和教学重镇,随着原地球科学系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地质学... 中山大学于1924年由伟人中山先生首创,地质系随之而设立,求真务实精神历久弥新。九十年来,中山大学地质学科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成为享有盛誉的南中国地质学研究和教学重镇,随着原地球科学系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地质学科的发展将迎来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地球科学 工程学院 地质系 求真务实精神 地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筑——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边疆学系组织计划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娄贵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在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历程中,"西南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早期的"西南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有着较深厚的积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西南边疆的地位空前提高。
关键词 国立中山大学 西南边疆 边疆学 组织计划 中国 学院 学术历程 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科研实验室
1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拥有从岩石矿物形貌观测,地球化学常、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到同位素年代学等一系列大型仪器,具备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先进测试分析手段。目前重点建设的科研实验室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拥有从岩石矿物形貌观测,地球化学常、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到同位素年代学等一系列大型仪器,具备了地球科学研究的先进测试分析手段。目前重点建设的科研实验室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和“构造与环境实验室”。瞄准矿产资源勘查与环境变迁过程这两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实验室 地球科学 地质过程 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 科研 矿产资源勘查 稳定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与哲学——德国科学院哲学学科旗舰项目访问团访问中山大学
17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哲学学科 科学 中山大学 德国 旗舰 文本 马克思恩格斯 莱布尼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烈祝贺中山大学许宁生教授、陈小明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8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 信息显示 技术科学 实验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 纳电子学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农学院茶蔗部设置与沿续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金福 《广东茶叶》 1996年第1期36-38,共3页
一九三○年,中山大学农学院茶蔗研究部成立,开设茶作课程,培养茶学本科专业人才,开设茶糖工读养成班,并在石牌辟建数百亩教学茶场、茶厂,这是旧中国大学中具有相当规模的茶业教育之始,也是后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茶业专业的雏形。就我在... 一九三○年,中山大学农学院茶蔗研究部成立,开设茶作课程,培养茶学本科专业人才,开设茶糖工读养成班,并在石牌辟建数百亩教学茶场、茶厂,这是旧中国大学中具有相当规模的茶业教育之始,也是后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茶业专业的雏形。就我在《广东省农业志》编辑室工作之便,查阅了中山大学农学院设置茶蔗部前前后后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当年在中山大学就学和工作的陈兴琰,何贻赞教授等老先生的回忆,摘录茶叶教育方面成篇,以供茶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学院 茶蔗部 设置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满活力的生命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20
作者 田贵华 段仲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0年第12期20-21,共2页
座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和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1999-2000学年度的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 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 工作纪实 思想政治 生命线 党建 活力 珞珈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