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第二期出版
1
《学术研究》 1958年第Z1期74-74,共1页
“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第二期出版了。在1957年中,该校曾经出版了“中山大学学生科学论文集”一册,又先后出版了“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号及自然科学号两期,反映了该校同学在学好正课的基础上展开科学活动的... “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第二期出版了。在1957年中,该校曾经出版了“中山大学学生科学论文集”一册,又先后出版了“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号及自然科学号两期,反映了该校同学在学好正课的基础上展开科学活动的成果。现在,“中山大学学生科学论文集”与“中山大学学生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学生 科学研究协会 社会科学 出版物 科学论文集 自然科学 科学活动 同学 成果 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脱离中山大学原因探辩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硕城 张良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62-68,共7页
鲁迅1927年1月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在职仅三个月,便遽然辞职而去。原因何在?说法有二:一说是“四·一五”国民党右派“清党”,鲁迅提出营救被捕学生,无效,当即愤然辞职,以示抗议。另一说是顾颉刚从厦门大学来中山大学任教,鲁迅... 鲁迅1927年1月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在职仅三个月,便遽然辞职而去。原因何在?说法有二:一说是“四·一五”国民党右派“清党”,鲁迅提出营救被捕学生,无效,当即愤然辞职,以示抗议。另一说是顾颉刚从厦门大学来中山大学任教,鲁迅不愿与此人合作共事,因此辞职。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觉得这两种说法,虽不无一定道理,但都欠准确,不够全面。为什么第一种说法不准确、不全面呢? 首先,这一说法与鲁迅辞职的日期不合。主张此说者,包括许广平在内,都没有参加过紧急会议,他们都不是这次会议的见证人(许广平当时也尚未与鲁迅同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山大学学生 教务主任 日记 书信集 许广平 辞职 教员 合作共事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广州学生革命运动的领导(1946~1949)
3
作者 黄义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66-74,共9页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广州地下市委,以中山大学为阵地,发动广州各校学生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广州解放前夕,又以中山大学为阵地,组织领导广州学生反对迁校、支持教授罢教、揭露国民党政府...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广州地下市委,以中山大学为阵地,发动广州各校学生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广州解放前夕,又以中山大学为阵地,组织领导广州学生反对迁校、支持教授罢教、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的阴谋;进行护厂护校斗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地下党组织 广州市爱国民主运动协会 中山大学学生 工作委员会 地下学联 正报 华商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在南海之滨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义祥 《学术研究》 1981年第3期26-34,共9页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年轻战士,战斗在珠江两岸,活跃在南海之滨,写下了不朽的历史诗篇。 (一)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和建立法西斯统治之后,中共广州市委机关连续几次遭到破坏,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也多次受到严重摧...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年轻战士,战斗在珠江两岸,活跃在南海之滨,写下了不朽的历史诗篇。 (一)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和建立法西斯统治之后,中共广州市委机关连续几次遭到破坏,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也多次受到严重摧残。因此,一九三五年广东地区“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只是通过分散在各地的地下党员和上海来的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影响,成立党的外围组织来贯彻党的意图的。一九三六年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青年 先锋队 国民党军队 抗日救亡团体 蒋介石 中山大学学生 南海 广州市 广东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龙应台女士商榷
5
作者 朱先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龙应台 鲁迅先生 鲁迅杂文 鲁迅研究 中山大学学生 鲁迅小说 《鲁迅全集》 龙女 《野草》 表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逝世后穗港的悼念活动
6
作者 黄义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7-110,124,共5页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在上海逝世。噩耗传到南方,祖国南大门的两大都市——广州和香港的人民感到深切的悲痛,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鲁迅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广州、香港的几家报社迅速加以...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在上海逝世。噩耗传到南方,祖国南大门的两大都市——广州和香港的人民感到深切的悲痛,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鲁迅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广州、香港的几家报社迅速加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文化界 香港 共产主义 中山大学学生 循环日报 鲁迅 青年会 战士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共产党是火车头……”一段话由来的补充
7
作者 李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7-79,81,共4页
拙作《关于“共产党是火车头……”一段话的由来》,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发表后,陆读收到一些读者与友人来函,除赞同笔者关于《鲁迅传》为增田涉所作、“共产党是火车头”等语非鲁迅所讲的论证外,还询及... 拙作《关于“共产党是火车头……”一段话的由来》,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发表后,陆读收到一些读者与友人来函,除赞同笔者关于《鲁迅传》为增田涉所作、“共产党是火车头”等语非鲁迅所讲的论证外,还询及这句名言究竟是谁说的,过去书刊上的这段译文尚存在哪些错误。现且公开作一简复。第一,拙作曾指出,“共产党是火车头,国民党是列车;由于共产党带着国民党,革命才会成功。”“共产党是革命的恩人”等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右派 火车头 鲁迅 鲍罗廷 戴季陶 反革命 哲学社会科学版 日语 中山大学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青年》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江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71-74,共4页
这个题目似乎还没有人做过,鲁迅著作中的确也没有直接提及《中国青年》,但事实证明他是读过的。一九二七年冬,鲁迅写了《在钟楼上——夜记之二》(收入《三闲集》),回忆起二月间他在广州中山大学时,读到宋云彬发表在《国民新闻》副刊《... 这个题目似乎还没有人做过,鲁迅著作中的确也没有直接提及《中国青年》,但事实证明他是读过的。一九二七年冬,鲁迅写了《在钟楼上——夜记之二》(收入《三闲集》),回忆起二月间他在广州中山大学时,读到宋云彬发表在《国民新闻》副刊《新时代》上的文章《鲁迅先生往那里躲》。文中揶揄鲁迅到了广州“不曾恢复他‘呐喊’的勇气”,“跑出了现社会,躲向牛角尖里去了。”当时鲁迅曾想撰文予以反驳,声明他“虽不呐喊,却正在辩论和开会,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只吃一条鱼,也还未失掉了勇气。”后因别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广州 中山大学学生 事实证明 列宁 狄克 鲁迅著作 国民 苏维埃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柔石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振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61-64,共4页
鲁迅与柔石交往,不过两年多时间,他们之间关系却十分密切,革命情谊很深。考察他们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鲁迅怎样指导和培养革命青年作家,是很有意义的。柔石,姓赵,名平复,共产党员,现代革命作家,一九○二年生于浙江宁海县。一九三... 鲁迅与柔石交往,不过两年多时间,他们之间关系却十分密切,革命情谊很深。考察他们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鲁迅怎样指导和培养革命青年作家,是很有意义的。柔石,姓赵,名平复,共产党员,现代革命作家,一九○二年生于浙江宁海县。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柔石与殷夫等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两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柔石 革命作家 宁海县 共产党员 外国 国民党 书信 中山大学学生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在广州事略
10
作者 岳实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82-88,共7页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六日 在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大革命正处于高潮的形势下,鲁迅应中山大学聘请,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本日下午离开厦门,乘“苏州”轮经香港赴穗.途中给许广平、李小峰各一信,后一信中提及感触:陆地上的风涛要比海上...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六日 在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大革命正处于高潮的形势下,鲁迅应中山大学聘请,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本日下午离开厦门,乘“苏州”轮经香港赴穗.途中给许广平、李小峰各一信,后一信中提及感触:陆地上的风涛要比海上险恶得多.十八日 午后到广州,住长堤宾兴旅馆.十九日 早上迁入中山大学,住大钟楼.二十四日 下午中共中山大学党总支负责人徐文雅等到访,开始与广东党组织发生联系.二十五日 出席中山大学学生会欢迎会,会议由共产党员、中共粤区区委学运会副书记兼中大学生会副主席毕磊主持.在这之前,反动的中大当局和右派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语丝》 反动派 事略 广州 中山大学学生 《莽原》 反革命 周刊 许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