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义明 周国华 徐双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5-60,共6页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对2004年6月25日长江下游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下,西南低空急流的再次加强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螺旋度分析表明,在不均匀的强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涡旋的水平分量向垂直分量转化是此次强降水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拟 大暴雨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试验中凝结加热的特征及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建捷 周斌 郭肖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17,共13页
使用20 km分辨率的MM5模式,分别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等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试验中网格尺度(显式方案)和次网格尺... 使用20 km分辨率的MM5模式,分别选用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以下简称KU,GR,KF和BM)等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特大暴雨过程作数值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试验中网格尺度(显式方案)和次网格尺度(对流参数化方案)凝结加热的水平、垂直分布和时变特征;研究探讨了凝结加热分布及差异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结果的可能影响.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4个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试验所得到的次网格尺度凝结加热基本都呈单峰特征、加热峰值在对流层中层,但加热层厚度和强度在不同试验间存在差别;4个试验的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的垂直范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加热重心位于对流层低层,但加热强度仍有所不同;GR和KF及BM试验的总凝结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特征主要受其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率特征的影响、加热重心在对流层低层,而KU试验的总凝结加热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由其次网格尺度凝结加热率特征所决定、加热重心在对流层中层.研究表明,尽管4个试验在暴雨期间总凝结加热的垂直分布差异并不显著,但对暴雨中尺度模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凝结加热的分布特征及演变直接影响与暴雨发生发展密切关联的物理量场的中尺度结构和演变;凝结加热对暴雨中尺度的影响具有连锁性,由加热差异波及局部环流细致结构和强度及其变化的差异,进而影响暴雨发生发展的细致特征.在20 km或更高一些分辨率的条件下,对于描述温带/中纬度暴雨的发展和结构,选用KF方案得到的模拟结果可能更具物理合理性;而KU方案模拟结果容易出现格点气柱的水汽和温度被过量调整的不合理情况.要得到一个可信的中尺度模拟结果,对降水模拟结果进行细化特征的验证、特别是随时间演变特征的验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降水的细致演变特征与凝结加热及与之相联系的物理量场的中尺度演变特征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化 凝结加热 中尺度模拟影响 对流参数化方案 数值模拟试验 大暴雨过程 中尺度模拟 时变特征 模拟结果 垂直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地表植被及其在华南暴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鹏云 肖乾广 +1 位作者 林永辉 肖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将我国植被资料和NCAR资料分别用于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对 1 998年 5月2 3~ 2 4日华南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 ,比较其对降水量和动力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网格格距为 45km时 ,二者差别很小 ,当网格格距减小到 5~ 1 5km ... 将我国植被资料和NCAR资料分别用于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对 1 998年 5月2 3~ 2 4日华南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 ,比较其对降水量和动力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网格格距为 45km时 ,二者差别很小 ,当网格格距减小到 5~ 1 5km ,预报降水量最大值增加了 1 2 %~ 1 4% ,更接近观测值 ,同时对低层大气热力动力结构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植被 中尺度数值模拟 暴雨 卫星遥感 降水量 动力热力场预报 网格格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一次强降水过程云和降水结构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雷蕾 朱伟军 +1 位作者 毕宝贵 周毓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2,I0001,共9页
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模拟了2005年6月25—26日河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模式计算的整层积分所有水凝物总含水量、模拟的雷达回波特征、24小时雨量分布、强降水阶段雨量时变特征与实况对比均具有比较好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 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模拟了2005年6月25—26日河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模式计算的整层积分所有水凝物总含水量、模拟的雷达回波特征、24小时雨量分布、强降水阶段雨量时变特征与实况对比均具有比较好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的资料分析了强降水形成的湿热力动力条件、降水区不同位置不稳定指数以及强降水区各种水凝物随时间的变化,并用Reisner霰方案计算出的雪、霰、冰晶、雨水、云水比含量资料,对比分析了降水初生和显著增强两个阶段云中的微物理结构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中尺度数值模拟 MM5 不稳定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方案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蓉 徐大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55,共13页
该文在多尺度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将边界层湍流风谱与平均量的梯度相联系 ,建立了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子模式 ,之后放入MM5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研究 ,并与MM5模式附带的MRF边界层参数化、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参数化的模... 该文在多尺度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将边界层湍流风谱与平均量的梯度相联系 ,建立了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子模式 ,之后放入MM5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研究 ,并与MM5模式附带的MRF边界层参数化、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参数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多尺度湍流理论能够反映出实际大气边界层中热量垂直输送的规律 ,将其用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是可行的 ;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在地表层和边界层内各个层次上都着重考虑含能量最大的涡的作用以及水平热力不均匀性的影响 ,因此在地形和下垫面比较复杂的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模拟 MM5模式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中尺度天气系统 边界层 尺度 下垫面 湍流理论 梯度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有华 苗曼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 湍流动能闭合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以模拟大气边界层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其做了简化,仅在边界层内使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减少计算量,使之更适用于中尺度数值模拟。对一维旺加拉(Wangara)资料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保留了边界层计算的精度,又能节省机时。然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三维中尺度钟形山地形的模拟,描述了湍流动能的分布,以及湍流活动对山后回流区面积和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动能闭合 湍流 中尺度模拟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玲丽 高领花 +3 位作者 王东法 张陆 翟国庆 陆小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区也与地面加密的中尺度流场中出现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和汇合气流有关,强暴雨区落在同时刻中尺度涡旋或汇合线附近.当台风移近大陆时,靠近沿海地区的地面流场中尺度涡旋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台风近地面偏东南气流出现分支,形成偏东与偏东南气流,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形成局部气流汇合并引起或增强对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高分辨输出结果,分析了近地面流场特征及演变,证实了暴雨带近地面流场中存在气流汇合,它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13号“韦帕”台风暴雨的中尺度数值研究和非对称性结构分析 被引量:44
8
作者 周玲丽 翟国庆 +1 位作者 王东海 王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6-1056,共11页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2007年9月17日~19日由第13号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省引发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 本文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2007年9月17日~19日由第13号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省引发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主要是由台风外围暖湿的东南风急流和中高纬西风槽带来的北方干冷空气交汇造成的,前者为降水输送水汽和热量,后者则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和不稳定能量。"韦帕"在登陆期间的降水和环流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特征,主要的降水和对流活动发生在台风环流的西侧,台风环流呈现东暖湿西干冷的分布特点。冷暖空气的交汇在浙江沿海地区形成一条很强的能量锋,这也是对流系统发生最活跃和降水产生最集中的区域。沿着能量锋在对流层低层自北向南排列有多个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细胞,并一起构成了中尺度对流云带。随着台风登陆后向西北移动和北方冷空气的进一步侵入,对流云带的下风方不断有新的对流云团细胞产生并向下游传播。沿着能量锋上较强的风的垂直切变为对流云团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此外,北方弱冷空气侵入到低空,沿着近地面嵌入到暖湿空气的底部,与有利的地形条件一起对暖湿气团起到了有力的抬升作用,触发对流性天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模拟 对流云团 冷空气 暖湿气流 能量锋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影响的模拟检验 被引量:24
9
作者 彭新东 吴晓鸣 坪木和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1-461,共11页
应用1988 年版日本谱模式 J S M,对比分析了 Arakawa Schubert、 Kain Fritsch 、 Kuo Anthes 和 Gadd Keers 等几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梅雨锋暴雨对流系统模拟中的表... 应用1988 年版日本谱模式 J S M,对比分析了 Arakawa Schubert、 Kain Fritsch 、 Kuo Anthes 和 Gadd Keers 等几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梅雨锋暴雨对流系统模拟中的表现。对1988 年7 月中旬日本九州地区一次梅雨暴雨的模拟结果显示,建立在多种积云簇作用平衡基础上、并刻划了积云内上升和下沉气流作用的 Arakawa Schubert 方案表现最佳。结果同时显示,在模式积云对流与模式环境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高质量的初始条件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理想的中尺度数值模拟都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模拟 积云对流 暴雨过程 模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暴雨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常燕 王文 刘丽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4-821,共8页
为对比MM5模式中原中央差平流方案和新型半拉格朗日插值计算方案CIP的模拟差别,针对2006年7月5~6日的江淮流域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证实了CIP方案对这次暴雨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它更加真实地再现了梅雨锋降水的中尺度结构,... 为对比MM5模式中原中央差平流方案和新型半拉格朗日插值计算方案CIP的模拟差别,针对2006年7月5~6日的江淮流域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证实了CIP方案对这次暴雨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它更加真实地再现了梅雨锋降水的中尺度结构,改进了模式的模拟结果,特别是对梅雨锋内对流运动结构的模拟,显示了CIP对刻画大梯度分布和强对流运动计算的良好性能。平流的高精度计算对提高这类系统的模拟精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CIP插值方案 中尺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冻雨过程中电线积冰厚度模拟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杜骦 周宁 +4 位作者 韩永翔 李哲 陆正奇 龚建福 刘唯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耦合Jones积冰厚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年2月8-11日的冻雨过程进行了大气环流分析以及电线积冰厚度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冷暖气团在此交汇且出现强逆温层,满足了冻雨产生的天气条件:(2)...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耦合Jones积冰厚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年2月8-11日的冻雨过程进行了大气环流分析以及电线积冰厚度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冷暖气团在此交汇且出现强逆温层,满足了冻雨产生的天气条件:(2)模拟的降水场和10 m高度风向风速均与观测相当,但模拟降水中心强度略大:(3)模拟电线积冰在地面温度低于0℃时出现并快速增长。在积冰增长及维持阶段,垂直方向温度与水合物的模拟结果显示高低空配置与积冰厚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积冰首先出现在伏牛山以北地区,随时间推移,积冰向伏牛山外围的东南部扩展。模拟的范围和积冰厚度演变大体上与观测值吻合,证明该模式可用于河南地区的积冰预测。(4)部分地区仍存在积冰厚度模拟值偏大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来自地形模拟精度较粗、模拟风速偏大、风向与电线夹角理想化以及Jones积冰模型阈值范围较小等因素,这表明耦合了Jones积冰厚度的WRF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积冰厚度 WRF模式 中尺度模拟 覆冰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2
12
作者 任余龙 寿绍文 李耀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352,共9页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强辐合,是造成西北区东部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在700hPa等压面上湿位涡与辐合区域相对应的是,在西北区东部存在一个湿位涡正压项MPV1的正值区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的负值区域,它们准确地指示了辐合区的范围及变化,暴雨出现在辐合区中或MPV1和MPV2的等值线密集区边缘上;对流层高低层正值MPV1可以指示对流稳定的冷空气的变化,而对流稳定度小的暖湿气流表现为小的正值(高层)或负值(低层),等值线密集带指示了降水的后界。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诊断暴雨发生期间各个暴雨中心的等熵面结构,表明用湿位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次暴雨发生的局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湿位涡 中尺度数值模拟 等熵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中积冰过程微物理参量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悦 周月华 +1 位作者 牛生杰 吕晶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8,共8页
利用耦合Thompson参数化物理方案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冬季恩施雷达站处三次积冰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和云雾微物理量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 利用耦合Thompson参数化物理方案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冬季恩施雷达站处三次积冰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和云雾微物理量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恩施雷达站上空多逆温影响的温度层结特征;云水质量浓度和云雾滴中值体积直径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2 g·m-3和3.8μm;恩施雷达站上空存在一个质量浓度为0.3 g·m-3左右的高值中心,其逐渐下移接地,给积冰过程带来充足水汽,且此时通常也有降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中积冰 WRF模式 中尺度数值模拟 液水含量 中值体积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翠华 李阳斌 +5 位作者 王婷 王天龙 罗律 胡小妮 蒲利荣 孙晓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115-15117,15120,共4页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9年6月17~18日广东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南支槽、850hPa切变线是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两大系统,他们的有利配置是这次强降水...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9年6月17~18日广东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南支槽、850hPa切变线是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两大系统,他们的有利配置是这次强降水预报的着眼点。高层西风急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hPa高空急流强辐散"抽吸作用",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使得低层暖湿气流沿切变线向上爬升,从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850hPa水平螺旋度中心与影响系统的发展、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平螺旋度的分布与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拟 暴雨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气溶胶对山西一次降水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5
作者 肖辉 银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利用耦合Morrision双参数物理方案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2007年6月13日山西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清洁和污染背景下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 利用耦合Morrision双参数物理方案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2007年6月13日山西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清洁和污染背景下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污染背景下,降水区域没有明显变化,中心强度变强,网格平均降水量比清洁背景少0.8%;雪和霰是雨水的主要来源,高浓度气溶胶背景下,前期暖云降水减弱,后期大量雪粒子与云中云滴和雨滴碰并增长,造成降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模拟 气溶胶 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模式 微物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土地退化对局地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宁微 周军 +1 位作者 周小珊 杨森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5-612,共8页
辽西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退化状况严重,许多地区已成为生态脆弱区。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5),选择2001年6月份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辽西地区土地退化的有关调查材料,对模式中的下垫面状况(landuse)进行改变,模拟在下垫面状况改变后,辽西地... 辽西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退化状况严重,许多地区已成为生态脆弱区。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5),选择2001年6月份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辽西地区土地退化的有关调查材料,对模式中的下垫面状况(landuse)进行改变,模拟在下垫面状况改变后,辽西地区和辽宁省的温度变化和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对不同的下垫面状况进行改变后,土地退化地区的6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将升高0.1~0.7℃,月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0.3~1.3℃;地面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对试验区内其他地区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温度变代 中尺度数值模拟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黑潮海温场对台湾地区流场及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许吟隆 陈陟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冬季黑潮暖流海温场对台湾地区流场和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黑潮暖流海温场明显改变台湾地区的局地流场特征;台湾岛上的降水分布特征取决于台湾岛的地形特征,而黑潮... 本文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冬季黑潮暖流海温场对台湾地区流场和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黑潮暖流海温场明显改变台湾地区的局地流场特征;台湾岛上的降水分布特征取决于台湾岛的地形特征,而黑潮暖流海温场的分布对台湾岛上降水量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台湾 中尺度数值模拟 降水影响 海温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毛冬艳 乔林 +2 位作者 陈涛 徐辉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共8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CS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和低压,在其发展强盛阶段,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最佳配置以...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CS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和低压,在其发展强盛阶段,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最佳配置以及暴雨区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结构特征;暴雨发生前,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造成气温升高、气压下降、湿度增大,影响对流层中低层风场的分布,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中尺度数值模拟 MCS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综合研究 被引量:83
19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7 位作者 陈家宜 王庚辰 季劲钧 陈洪滨 刘钟龄 张仁华 乔劲松 陈有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为深化对中纬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 ,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 1997—2 0 0 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 1998... 为深化对中纬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 ,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 1997—2 0 0 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 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原为主 ,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 ,还包括N2 O ,CH4 ,CO2 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 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 ,在 1999— 2 0 0 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 ,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 ,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 ,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 ,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作为介绍IMGRASS计划的第一部分 ,对该项研究计划作一全面简要介绍 ,包括科学目标、计划实施实验区背景、中尺度综合观测 ,并对实验所得大气边界层结构、辐射通量、沙地土壤水份状况、地表反射率谱与遥感测量等提供了个例分析 ,并简单介绍IMGRASS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IMGRASS 半干旱草原 温室气体 中尺度模拟 BAHC 气候-生存相互作用 内蒙古 土壤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问题——IMGRASS计划初步结果 被引量:39
20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7 位作者 王庚辰 季劲钧 陈家宜 刘钟龄 陈洪滨 杜睿 雷霆 汪诗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IMGRASS计划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旨在通过野外实验、过程分析和数值模式研究理解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中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介绍部分与全球变... IMGRASS计划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旨在通过野外实验、过程分析和数值模式研究理解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中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介绍部分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初步研究结果 ,主要是 :(1)冬季风、大区域地表环境和本区地形的结合对浑善达克沙地在长时间过程形成的作用 ;(2 )夏季风、本区地形和植被对本区夏季降水的水汽通道和降水分布有重要作用 ;(3)实验区内不同类型地表与土壤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地气交换通量特征与不同的边界层结构 ;(4 )草原温室气体 (N2 O ,CH4 ,CO2 )收支的定量测量与过程研究表明 ,温带草原N2 O源强较IPCC 2 0 0 1报告估计值偏低 ,而草原CO2 收支表现出很强的变动性 ;(5 )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表现出该区域普遍的规律与对气候的依赖 ,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草原放牧强度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IMGRASS 半干旱草原 温室气体 中尺度模拟 BAHC 气候-生态相互作用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