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玉春 王仁乔 +1 位作者 郑启松 彭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19,共6页
利用多种加密观测资料 ,详细分析了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特征。结果发现 :(1 )暴雨由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 ,直接造成这场暴雨的是中α尺度切变线上活动的多个并不深厚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 ,该对流系统在发... 利用多种加密观测资料 ,详细分析了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特征。结果发现 :(1 )暴雨由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 ,直接造成这场暴雨的是中α尺度切变线上活动的多个并不深厚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 ,该对流系统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伴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活动。 (2 )这次中 β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可能的物理图像为 :在切变线东北方和西南方各有一支气流在切变线上辐合抬升并汇入对流系统中 ,在暖平流的作用下 ,气流在倾斜的θse锋前上升 (或沿锋区爬升 )并随高度发生顺转 ,到 7km高度以上开始以西南气流发散 ,在离对流区 4 0 0~ 50 0km处下沉 ,并在θse锋区附近构成中尺度垂直环流圈 ,对流云团发生在该垂直环流的上升支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天气分析 切变线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在2011年我国南方4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爱华 谌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3-893,共11页
对12h 50 mm以上的强降水带的预报,模式输出的降水资料是预报的重要依据,但是有时偏差可达100~200 km。本文尝试依据国家气象中心2010年下发的《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利用探空资料,对2011年6月我国南方梅雨期间强降水... 对12h 50 mm以上的强降水带的预报,模式输出的降水资料是预报的重要依据,但是有时偏差可达100~200 km。本文尝试依据国家气象中心2010年下发的《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利用探空资料,对2011年6月我国南方梅雨期间强降水过程中4次12 h最强降水时段的环境场进行中尺度天气图分析,得到了有利于梅雨锋附近的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给出了判断强降水落区的一些参考依据。700 hPa以下西南(偏南)急流汇合区,在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强的动力、水汽辐合和一定的风垂直切变。地面气压槽中低于日变化的3 h变压低值区(中心)易形成变压风辐合流场,也是强降水易发区(中心)。多数情况下锋面可以作为强降水南界,但当925 hPa暖切变位于地面锋面南侧(附近),强降水发生在锋前暖区,10 m·s^(-1)以上西南急流所能到达的纬度可作为南界。500 hPa槽前≥18 m·s^(-1)中层西南急流轴一般可作为50 mm以上的强降水区域的北界,但当925 hPa切变位置与中层西南急流位置重叠或位于其北侧时,则以700 hPa切变为北边界。将这些判据应用于多次强降水天气时段中,并与日本模式输出降水比较,在强雨带南北界以及降水中心方面有订正作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及预报思路是订正模式对强降水落区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中尺度天气分析 急流 落区预报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场作暴雨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列 寿绍文 +1 位作者 林开平 李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8-363,共6页
针对 2 0 0 2年 6月 2 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 ,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 ,应用合肥 CINRAD- 98D多普勒雷达资料 ,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 ,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 ,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 针对 2 0 0 2年 6月 2 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 ,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 ,应用合肥 CINRAD- 98D多普勒雷达资料 ,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 ,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 ,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指出暴雨中心位于风速切变的下方 ,同时上空也伴随辐合中心 ,以及正涡度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 ,变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从雷达资料中提取三维风场的方法。利用雷达资料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 ,同时又加入大尺度的背景场作为基础 ,两者相互弥补 ,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天气状况。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 ,有助于研究更为细致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 ,而且也可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尺度三维风场 暴雨过程分析 降水 中尺度天气分析 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 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